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
因為生二胎,我辭職在家帶兩個孩子,又擔心與社會脫節,等再出去上班時不好找工作。於是,決定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學習,便想著報一些網路學習班,一開始想學習寫作,就報了寫作課,然後想著寫情感、婚姻家庭方面的東西,一頭霧水又報個婚姻家庭諮詢師的課程,因為要考證,就落下了寫作課。今年把證拿到了,老師建議學點心理學方面的課程,然後我又報了心理學,後來因為一些其他原因又報了育兒課,營銷課,公眾號運營課……還有好多報了我自己都搞忘了的課程。
報了這麼多課,自己卻每天都在恐慌焦慮中度過。因為我本身帶兩個孩子,屬於自己的時間就不多,一到晚上就覺得今天又過去了,自己還有好多事沒做,有好多課程沒學,心裡又內疚又自責。日復一日,覺得自己又累又迷茫,不僅沒學到啥東西,還徒增一堆焦慮。
看完《藏在這世間的美好》這本書,讓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我迷茫我累,一是因為我沒有思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沒有規劃,沒有目標,像無頭蒼蠅亂撞。二是我想要的太多,一件事沒做好又去弄另一件事,結果什麼都沒做好。三是我總是容易被別人所干擾,別人說學點心理學的人生更容易開掛,我就想學心理學,別人說學營銷才能賺大錢,我就想學營銷,別人說什麼好我就想著去做什麼,沒有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適合什麼。所以,我不僅過都不快樂反而很累。
《藏在這世間的美好》是豆瓣紅人,超人氣勵志作家鼴鼠的土豆特意寫給年輕人的暖心之作。
鼴鼠的土豆說快樂的秘密就是成為你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微笑面對生活,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一起過日子,和談得來、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何發掘自己喜歡的事呢?
鼴鼠的土豆說:「對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事情的人,你可以列出來自己想做的,先去嘗試,知道這是需要怎樣做的,然後思考是否為自己想要的,以此類推地去嘗試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
當然,做什麼事情都沒那麼容易,如果你嘗試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就逃避退縮,這不叫試。
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以後就要專註到這件事情上去,去規劃,設計目標。
做事情之前好好想想,把事情琢磨明白了在行動,梳理出框架,規劃好步驟,抓住重點。
嘗試一件事如果覺得目標太大太難,就把目標細分,分成很多個小目標,然後一個一個去突破,所有小目標完成以後,大目標就順理成章地完成了。
當你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你會發現工作效率很高,即使遇到困難你也願意去琢磨,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就算受苦受累也在所不惜,也會堅持下去!
在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領域裡找准一點專註下去,把這一點做到極致,你就會感到快樂,有成就感,不會感到辛苦無趣。把事情做通了做透了,也自然有機會取得好回報。
工作也好,生活也罷,我們一定要堅定自己的想法,因為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也不是不接受別人的意見,接受之前你得分辨出這些意見是否有價值,是否對你有益,以及提出意見的人是否是個明白人,是否在你生活中有很高的地位,是否真的了解你,是否帶有自己的動機。
一定不要為了別人而輕易改變自己,也不要去跟別人攀比,攀比會讓你迷失自我。沿著自己的方向,堅定執著的走下去,即使最後也許沒有成功,只要你腳踏實地努力去做了,那些前面的付出和努力都不會白費,這些過程和經歷也都是你的收穫。
選擇一條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熱血沸騰地路,然後堅定於自己選擇的路,去琢磨,去努力。就如鼴鼠的土豆所說:「每天多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少做一點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慢慢地實現理想吧!」
二十一世紀是年輕人的世紀
一個人生是一個里程,每個人的終點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是活了九十歲、八十歲還是七十歲,只是一個里程。最好是在你十幾歲、二十幾歲中間認識你的方向是什麼。
你可以拿一張紙,左邊寫你喜歡做的事,右邊是你覺得你具備的條件,然後做一下比較,你會發現哪些東西你非常喜歡做,可能並不是你非常具備的可以做的東西。但如果你有這個目標,哪些東西,這些知識這些能力是不是能夠通過培訓,通過後天的整個培養,因為如果你打籃球個子長不高,那是沒辦法的。但如果你希望攝影或者喜歡銷售,但是暫時你沒有這個經驗,這個問題不大,這個東西可以培養。你不善於跟人家交流,這個問題不大,你多參加一些活動,培養自己這個膽量,這個問題不大。所以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是合適做什麼,你要知道你喜歡做什麼,你要知道你自己擅長做什麼,然後你能夠做什麼,看哪些東西可以達到,哪些東西是暫時達不到或者要花很多精力才能達到。然後做一下打分,打了以後你基本上給自己一個目標。做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者,你領導一個團隊。作為一個籃球運動員,天生的那個素質還有高度是不允許的,你是做不到的。好多人有好多興趣,但有些興趣可能是業餘興趣,並不是你的專業興趣。另外一個你能夠做什麼,就是說能夠決定你的興趣跟你以後能不能是不是非常成功,是成一個非常好的條件匹配,如果這個匹配得非常好,你可能成功已經一半了,但是如果這個匹配,這個距離比較長,這個可能對你以後的路子走起來會比較艱苦一點。所以希望特別是在選擇職業也好,選擇一些大的方向也好,看一下這個差距有多大,能夠比較實在一點。
從某種角度上就是說,你一輩子的方向,你可以定一個大的方向,但那個方向是會隨著環境的改變你的情況的改變會有一些變化。
林肯說過一句話「我走的很慢,但我從來不後退,一直朝著目標向前走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我曾經也被這個問題困擾。現在見得多了,經歷了一些事,有了一些看法。不知對不對,分享一下,供大家參考。
1.充分的認識自己和身邊可用的資源。比如一個孩子想當籃球運動員,他要考慮一下有沒有合適的體育基因(長輩在這方面的能力),考慮他的家人能否送他去體校等單位深造。如果沒有,那這個只能作為業餘愛好,而不是發展方向。
2.確定幾個人生目標,逆推過程,以三年為一個目標點,一直推到你目前的狀況,並尋找需要實現各個目標點的外藉資源與你個人努力要做的工作。這樣再把這幾個人生目標的過程進行比對。把最易實現的作為你的方向。其他可以作為業餘愛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成事在人敗事在天,其成敗就看老天了。
3.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實在無法認識自己。那麼就選擇父母或者親戚朋友相似的發展方向。這樣可以借鑒,受到引導。結合自己的思考創新,做到小的成功還是有希望的,最起碼衣食無憂。
方向好找,過程難定。就比如想旅遊,方向就定了。先評估投多少錢在旅遊上,有幾天時間,你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再確定旅遊目的地,乘坐交通工具,住宿地點,等等。最後就是去做。可能飛機會晚點,可能會下雨或冰雹,可能會生病,等等。隨時都會這樣或那樣的因素更改目標方向,不要喪氣,過程快樂就好。
1.社會需求度。選擇的職業社會的需求度大,職業發展前景自然要好;如果選擇的職業沒什麼社會需求,個人求職和事業發展將會很難。
2.競爭性。具體指同時選擇一個職業(行業)的人多不多?如果這個職業(行業)的社會需求性很大,但同時選擇這個職業(行業)的人很多,已呈飽和狀態,那麼也應該考慮是否應選擇另一職業(行業)了。
3.個人適合性。如果個人選擇的職業(行業)各方面都很好,但由於本人性格或能力上根本就不適合從事這個職業(行業),那麼,也不應選擇此職業(行業)。如性格內向的人最好不要去做業務員,性格外向的人最好不要去做撰稿人,相貌不佳、嗓子不好的人怎麼努力也成不了歌星。
4.職業(行業)發展潛力。一個職業(行業)如果現時很紅火,待遇、福利等各方面都不錯,但這只是泡沫現象,預計不久就可能會沉寂下去,那麼,這個職業(行業)你也最好不要進入,特別是那些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進入成本大的職業尤其要注意。
5.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指個人所在的環境能否讓你在所選的職業(行業)上取得成功。如你所在的單位有一個高層老闆非常賞識你,那麼你就要抓住機遇,力求在本單位上有所建樹了,因為這類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6.個人興趣。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會比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要做得好得多。當然,在選一個職業(行業)時關鍵看它最終能給我們帶來的經濟回報,如果興趣和經濟回報沒有衝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行業)無疑是十分明智的,但如果要你在興趣和經濟回報上做選擇的話,這你就得考慮清楚了。
看清自己,選定適合自己目標,堅持,堅持,堅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