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查腸癌該做什麼檢查?
大家通常所說的腸癌,通常是指大腸癌,因為小腸癌很少見。大腸癌,也就是結腸癌和直腸癌,合稱結直腸癌。大腸癌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一般來說,大腸癌的發病率與經濟發達水平有一定的相關,經濟發達富裕國家或地區的大腸癌發病率相對來較高,因此大腸癌屬於所謂的「富癌」。近年來,中國的大腸癌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總體來說,中國的大腸癌的發病有以下幾個特點:發病年齡較年輕,比歐美國家提前10多歲,中位發病年齡58歲;直腸癌比結腸癌多見,且直腸癌多數位於直腸中下段,相比較容易經直腸指檢發現;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大腸癌好發部位有由直腸向結腸過渡的趨勢,直腸癌逐少,結腸癌逐多。
其實,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它是國際上公認的可以通過人群篩查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之一。篩查大腸癌該做什麼檢查?或者說如何進行大腸癌的篩查?總結來說,大腸癌常用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有結腸鏡、乙狀結腸鏡、結腸鋇餐造影檢查、CT結腸成像,以及大便潛血試驗、大便DNA檢查等。這些檢查不是所有的都要做,而是選擇性做。
一般來說,根據具體情況可選擇直接篩查法,也就是直接進行結腸鏡檢查,這樣做,敏感性高,較少漏診,缺點是費用比較高。也可以考慮二步篩查法,也就是先通過大便潛血試驗、病史癥狀高危因素問卷調查等進行初篩,篩選出大腸癌的高危人群,然後對這些篩選出的高危人群行結腸鏡檢查。具體如何篩查呢?參照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和美國癌症協會(ACS)篩查指南,對於大腸癌的一般風險人群,一般建議從50歲開始進行篩查,以下檢查可以五選一:
(1)每年做一次高敏感度化學法大便潛血試驗(FOBT)或免疫法FOBT,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檢查;(2)每5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可聯合FOBT);(3)每5年做一次雙重對比鋇劑灌腸;(4)每5年做一次CT結腸成像(CT虛擬結腸鏡)檢查;以上檢查如果發現異常,進一步行結腸鏡檢查;(5)每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對於大腸癌高危人群(所謂高危人群,也就是有結直腸癌治癒性切除史、腺瘤性息肉史、一級親屬結直腸癌或結直腸癌家族史、持續炎症性腸病、已知或懷疑存在遺傳性綜合征如Lynch綜合征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建議進行更高強度的篩查,也就是說,要提早開始篩查,篩查頻率要更高。如果經以上篩查發現異常情況,視情況採取隨訪觀察定期復可,或取病理活檢。(圖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大腸癌篩查:大便隱血+直腸指檢+腸鏡
直腸指診:醫生通過簡單的觸診可判斷大腸疾病。約有一半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上,而直腸癌7成可以通過肛門指檢發現。不僅如此,通過直腸指診,還可以明確腫瘤的形狀、質地和活動度。
糞便隱血試驗:這就是俗稱的「糞便測腸癌」。它是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的一個重要指標。
腫瘤早期會侵犯到粘膜或粘膜下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有些極小的出血很難用肉眼看到,通過糞便檢查則可以發現。
如果持續兩次糞便呈陽性,那就要進一步做腸鏡檢查,以排除消化道腫瘤的可能。
腸鏡:腸鏡是檢測腸癌的「金標準」,通過腸鏡不僅可以觀察腸道,還可直接切除可疑病變做病理檢查。
39健康網 查看官方網站 專業健康網站,提供有趣易懂的健康科普根據《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結直腸癌的篩查方法主要有糞便潛血實驗、血清標誌物檢查(如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腸鏡。
對於不同人群,到底適用與什麼樣的篩查,需要經過一個具體的打分,打分方式如下:
低危患者(評分0-2分)可選擇糞便潛血試驗和血清標誌物檢查,高危患者(評分3-6分)選擇腸鏡。在指南中,也對篩查流程做出了建議:
糞便潛血實驗通過檢查糞便中隱藏的紅細胞或者血紅蛋白,來判斷消化道是否有出血。
血清標誌物檢查(如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腫瘤的發生伴隨著基因的改變,對於結直腸癌而言,癌變細胞會伴隨著Septin9基因的甲基化。而當癌細胞破裂時會釋放出DNA,穿過血管壁漂浮於血液當中。抽取血液進行基因檢查,能了解到是否有早期癌變事件發生。
腸鏡是用一根長的纖維軟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醫生可直接觀察到腸道內部的情況,是結直腸癌的診斷方式。
Health Talk 特邀專家:
蘇向前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結直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胃腸腫瘤微創外科主任
實際上結腸癌是一個可防可治的一個疾病 ,如何防呢 , 首先我們要注意 ,就是我們家族中有沒有這樣高危的一些因素 ,比如說我們的父輩 ,有這樣的結腸癌罹患的病史 。對於我們年輕人應該在適當的時候 , 進行腸鏡的檢查 ,來除外結腸裡邊是不有高危的病變,進行合理的處理 。
同時要及時地治療自己腸道的一些 高危的疾病 ,比如說有息肉 ,慢性的腸炎等等 ,但更重要的要合理的飲食 ,適當的運動 , 不抽煙 ,少飲酒 , 這是我們提倡健康、 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是預防結腸癌非常有效的一個辦法。
大腸癌的普查項目有以下幾種:
(1) 直腸指檢:診斷直腸癌最直接的方法。可初步了解癌腫和肛緣的距離以及癌腫的大小、硬度、形態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2) 實驗室檢查:大便隱血試驗可作為高危人群的初篩方法及普查手段。試驗結果持續陽性者應做進一步檢查。癌胚抗原(CEA)測定對大腸癌的診斷有一定價值,雖特異性不高,但有助於分析患者的療效和預後。
(3) 影像學檢查:B 超和 CT 檢查有助於了解直腸癌的浸潤深度及淋巴轉移情況,還可提示有無腹腔種植轉移、腫瘤是否侵犯鄰近組織器官或有無肝肺轉移灶。
(4) 內鏡檢查:可通過直腸鏡、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來觀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態以及腸腔狹窄的程度等,並可在直視下獲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內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
不過,對於是否有必要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很多人存在疑惑。
腸鏡檢查是明確診斷大腸癌的可靠方法。對患有家族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與結腸癌有密切關係的疾病的高危人群,應高度重視並定期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青年人大腸癌好發部位多為直腸,而直腸指檢操作簡單,80%的直腸癌可通過指檢發現,對直腸指檢結果有疑問的患者應進行結腸鏡檢查。腸鏡檢查不但能發現早期大腸癌,更主要的是能及時發現癌前期病變,並通過積極治療,終止癌變並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肛腸外科張衛主任醫師介紹:
有哪些方法可以來進行早期大腸癌的篩查和檢查?最常用又簡單的大規模篩查就是大便隱血試驗。也就是說取一點大便樣品放到試劑當中,觀察它的顏色改變,其次你的大便當中可能有血液存在,所以這樣可以提醒我們可能會有一定的問題。
另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就是腸鏡檢查。美國對大腸癌檢查的指南當中有規定,5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做糞便的檢查,每三年都要做一個乙狀結腸鏡的檢查,每十年都要做腸鏡的檢查。我們國內現在也開始慢慢推廣腸鏡的檢查作為常規體檢工作,特別是對有癥狀的,或者不到50歲但是有這些相應的癥狀,都需要進行很好的檢查,腸鏡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腸鏡的複查是根據不同檢查的情況,有不同的隨訪的標準,比方說根據是否有息肉,息肉的多少來分危險度,然後可以每年複查或者三年複查一次,甚至五年、十年。
{!-- PGC_VIDEO:{"thumb_height":360,"vname":"[健康之路]篩查腸癌該做什麼檢查?.mp4","neardup_id":14475495398222096337,"thumb_width":640,"src_thumb_uri":"12ea00025fd0dd7dd8e2","sp":"toutiao","update_thumb_type":"1","vposter":"http://p0.pstatp.com/origin/12f00004feec391a0ba3","vid":"0a1e867ac00d42c6b6ee0b3ac6eb9339","video_size":{"high":{"h":480,"subjective_score":2,"w":854,"file_size":35633579},"ultra":{"h":720,"subjective_score":2,"w":1280,"file_size":60525091},"normal":{"h":360,"subjective_score":2,"w":640,"file_size":24808500}},"duration":526,"hash_id":14475495398222096337,"thumb_url":"12f00004feec391a0ba3","md5":"4807445d350ea1a4e1e3364aadf28117","vu":"0a1e867ac00d42c6b6ee0b3ac6eb9339"} --}
篩查腸癌該做腸鏡檢查,做檢查前不用刻意控制飲食,但是要忌食多籽食物,包括獼猴桃、葡萄、西瓜等,可以喝一些雞蛋羹或者稀粥等。
既然是篩查,那肯定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能夠大面積的推廣。大便潛血實驗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篩查方法。另外,由於結腸癌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建議五十歲以上的人群接受腸鏡檢查,及早的發現結腸息肉等癌前病變。
我國是大腸癌的高發國家,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是大腸癌中發病率較高的。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也出現逐漸增高的趨勢,都來自於人們對於不健康飲食的追求,比如甜食、高脂肪高蛋白等飲食的熱愛,缺乏運動,都是引起大腸癌症的根源。大腸癌不僅影響人們的健康,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那麼,大腸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1,直腸指檢
就是篩查大腸癌最簡單有效的檢查,而很多人由於覺得害羞,並且覺得沒有必要,在很多常規體檢和檢查中,則會放棄直腸指檢的項目。
據統計,約80%患者的直腸癌發病位置都比較低,距離肛門很近,手指伸進去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塊,抽出手指能發現手套上有上暗紅色血液和粘液。但是很多直腸癌患者初期會誤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都沒有做肛門指檢,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所以,通過「指檢」,醫生可以對疾病進行初步的診斷,確保我們在發病初期就能進行及時的治療,奉勸大家不要因小失大。
2,直腸鏡檢
大腸癌可以說是目前可以預防的腫瘤之一,我們也知道很多大腸癌起源於腸道上皮的息肉,而及時通過篩查發現它並進行摘除,則可以防止息肉惡變轉化為腫瘤。相關研究分析,那些死於癌症的患者很大部分都沒有進行結腸鏡檢查,腸鏡也是大腸癌的檢查方式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對比過去20年的篩查歷史發現,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61%有關,其中右側結腸癌風險降低了46%,左側癌症降低了72%。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建議每個50~75歲的人都要進行結腸癌篩查,對於存在家族病史的人群則需要更早開始篩查。美國全國範圍的篩查普及率在2015年已達63%,有望在2030年達到80%的水平。由於我國很多人都放棄進行大腸檢查,尤其是腸鏡,而我國腸鏡的檢查率不及15%,也是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原因。
3,血液檢測和影像血檢檢查
通過血液檢測,長期檢測是否存在腫瘤標誌物的指標是否持續升高,對於疾病的評價和評估也具有指導意義。檢測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等,可以觀察大腸癌術後或者全身性治療治療效果的標準,如果腫瘤標誌物持續升高,結合影像學檢查,比如CT、核磁、PET-CT、B超等,如果綜合評估,出現腫瘤病灶或者腫瘤複發,需要積極治療。
4,活體組織檢查和脫落細胞學檢查
如果腸鏡發現病變組織並通過腸鏡直接取活檢,或者進行手術切除大腸腫瘤病灶,可以將病變組織送檢進行病理檢測,有助於鑒別腫瘤的性質、組織學類型及惡性程度,有助於判斷疾病的預後和指導意義。
以上就是大腸癌的檢測方法的大概介紹,對於存在腸癌家族史,年齡在50歲以上等存在大腸癌高風險的人群,都應該定期進行檢測,預防疾病。
推薦閱讀:
※VICE 簡報 | 詹姆斯說獼猴桃的皮舔起來像屁股
※綠色無公害的陝西眉縣自家產獼猴桃來了!
※鮮美多汁、果香濃郁,這顆獼猴桃甜哭了!
※獼猴桃的功效與作用,這些內容你得知道
※急哭!鮮甜多汁的永順獼猴桃緊急待售,八旬老農無奈抹淚,幫幫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