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老婆真的是張春華嗎?


謝邀,司馬懿原配妻子就是張春華。這從《晉書》可以證實。

《晉書·張春華傳》宣穆張皇后,諱春華,河內平皋人也。父汪,魏粟邑令。母河內山氏,司徒濤之從祖姑也。後少有德行,智識過人,生景帝、文帝、平原王干、南陽公主。

那麼,按以往常識,她嫁給了司馬懿,過門後,應該稱她為司馬張氏,但極少聽到這樣稱呼她,平常司馬懿稱她為「春華」。這從電視劇《龍吟虎嘯》中可得到證實。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這其中有說道,女孩在古代,富貴家的大小姐一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基本就是閨房裡呆著,一般使喚丫頭喊「小姐」;父母喊「丫頭」,名字反而不大有用,反正又不出門,名字不重要。

實際富貴人家女孩都有名字,比如,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劉備的老婆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孫尚香)。周瑜的夫人小喬,孫策的夫人大喬。就連司馬懿的「領導」曹丕,他的夫人甄宓和郭照,都知呼其名。所有這些人的老婆,都沒叫##氏。

如此看來,司馬懿也就隨大流了,人家咋稱呼,自己老婆也就咋稱呼,絕不搞特殊。於是司馬懿稱老婆叫「春華」。這一般是富貴人家的女人情況。

說到民間老百姓,由於女孩在古代不吃香,不像現在這麼炙手可熱,這麼搶手,作為父母懶得起名字,男孩叫阿貓、阿狗。女孩叫「娘、姑,姐,娥、妹」比如,水滸傳里的孫二娘,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麻姑獻壽,蘇麻喇姑,等等吧,不一而足。

說到底,古代女人社會地位卑微,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沒有姓的,很多連大名都沒有。只是在出生的時候,父母給起了個乳名。很多婦女出嫁後隨夫姓。這是社會差距造成的。

【我是春秋君,歡迎點贊和留言評論,加關注了解更多~】


那個時候大多數的古代女性是沒有名字流傳下來的,但是並不是絕對,這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當然是由於古代女性地位地下,而且等級制度森嚴,東周列國之前,不要說婦女,就是奴籍的男性都沒有正式的姓名,到了兩漢三國時期,奴隸制度逐漸消失,大家都有了姓氏,但是社會底層的女性大多還是沒有名字,嫁人以後以稱為某氏,或冠以夫姓成為某某氏。但是這種情況只適用於民,官吏士大夫階層,女性都是有名有姓的。

另外一個原因則很好理解,因為雖然這個女人有名字,但是這個名字卻不是誰都可以知道的,古代婚禮中的「六禮」第二條就是「問名」,排在「納彩」之後,也就是說,倆人已經確定關係了,指定要在一個被窩睡覺了,才能問姑娘的名字,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古代婦女的名字無從考證,史書上只能以某某氏稱呼。這種情況也有例外,比如剛好這個女人地位無比尊崇,而剛好她的名字可以通過一些記載考證出來,那就大可不必再稱呼某某氏了。

張春華剛好符合上面那兩條,於是被記載了下來,這個是正史之中記載的,摘錄下來供諸君共享。

《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

宣穆張皇后諱春華,河內平皋人也。父汪,魏粟邑令;母河內山氏,司徒濤之從祖姑也。後少有德行,智識過人,生景帝、文帝、平原王干、南陽公主。  宣帝初辭魏武之命,托以風痹,嘗暴書,遇暴雨,不覺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見之,後乃恐事泄致禍,遂手殺之以滅口,而親自執爨。帝由是重之。其後柏夫人有寵,後罕得進見。帝嘗卧疾,後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煩出也!」後慚恚不食,將自殺,諸子亦不食。帝驚而致謝,後乃止。帝退而謂人曰:「老物不足惜,慮困我好兒耳!」  魏正始八年崩,時年五十九,葬洛陽高原陵,追贈廣平縣君。咸熙元年,追號宣穆妃。及武帝受禪,追尊為皇后。


推薦閱讀:

簡明烏克蘭史(三)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三節
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麥積山石窟(四)
歷史故事——月餅的那些事兒
黃宗羲定律的殘酷:無解的難題
歐陸風雲—馬略改革

TAG:司馬懿 | 歷史 | 張春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