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批判這本書說明了什麼?
樹大召風,當代走紅的所謂大師級文化人大多下場不佳,如余秋雨,批判他的書不比他出的書少,先紅後紫,以至於現在近於發灰。網路時代,人人拿著顯微鏡看文字,不是真大師,摘下光環並非難事。很難用嫉能妒賢來定義這種滅大師現象,因為現在的大師與傳統大師相去甚遠,所以往往稱其大師時,與滅師便不遠了。
莫言紅了很久很久了,讚美的專著遠遠多於他的原著,甚至可以稱為莫學。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更是將其推向文學大師巔峰,炙手可熱時,沒人敢批評。持續不斷的高燒總有退燒時,恰在莫言獲獎沉寂幾年後,攜多部作品高調重返文壇卻並未見高燒再起時,一部由兩位文學博士集40多位文學評論家重磅推出《莫言批判》一書,大有孫悟空大鬧天宮和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氣勢,媒體立馬跟進,忍不住下單購得一本先睹為快。
莫言的確是當代一流作家,成就已說的太多不必贅言,但其小說的歷史觀與語言藝術的水準,即使普通讀者也非議者多,而主流媒體卻極少客觀予以評價,至少批評的聲音被眾聲喧嘩的讚美淹沒了。相信好作品批不倒禁不了,金瓶紅樓就是鐵證。作為讀者,還是期望有良知與真知灼見的評論家,說出對莫言作品的真實看法,這於當代文學的發展有大益,因為當代文學的整體素質不高,與文學批評的缺位大有關係。是書以批判為名,當非文革大批判,而是其本意,刺眼當為引起關注。
謝謝邀請!這本書沒讀過。
從書的封面看這本書是由40餘位評論家和大學教授對莫言和諾貝爾獎,火力集中的進行了地毯式轟炸。
毛主席說過:在科學文化工作中,要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也就是說藝術上要百花齊放,學術上要百家爭鳴。鼓勵行外人士提意見,以促進藝術發展,促進學術進步。
也許此時的批判為了最後的無可批判。
有些時候,批判或許比鮮花和掌聲更值得深思。
沒有看過,應該是精神文化範疇,但是作為一個現代人去評古批古有些不妥。思維方式不同,知識信息量不足,萬物自然統籌兼愛不系統。從而得出的理念文化風俗禮儀就各不相同,同時還有內外相異就如同今古相斥一樣。批判的同時也要認清當時的環境與內在因素,理解了解才能進一步的架通時空的橋樑。現在人多批評甚至惡語相向,真能做到深思熟慮換位思源的少之又少……
感謝邀請!說實話,這個問題對於我這個八零後來說,真的是有點難。
首先莫言和我之間相隔三十年的年齡差距。我對莫言的了解,也是在上學的時候來自於語文老師的介紹,之後到學校的圖書館裡找過莫言的書,但是,我不太感興趣。所以您說的這本關於莫言的書——雖然不是莫言寫的,但是,我也沒有讀過。
謝邀!首先聲明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但看過一些莫言的小說,莫言的小說如去歸類實屬通俗,稱不上大雅,但文學功底深厚。如他去批判別的什麼文學作品或人,我不去妄加評論。毛主席說文藝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樣才能形成文藝繁榮氣象。帶著有色眼睛或踩踏著別人肩膀去看一本書,那麼看書有何樂趣?把自己高高的站在道德制高點,一切動輒都去批判,是否妥當?!
推薦閱讀:
※上聯:大雪艷紅梅,下聯怎麼對?
※上聯:看過風月來交替,如何對下聯?
※余光中去世,提起《鄉愁》你會想起什麼?
※十道算術九人對,如何算下聯?
※紅白喜事的時候做菜有什麼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