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你覺得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呢?
如果你在我小時候問我有什麼天賦,我大概會說是聰明。
如果你在十年前問我有什麼天賦,我大概會說我會寫東西。
但現在問我有什麼天賦,我會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天賦。
為什麼有這樣的心態變化呢?因為見識多,知識廣了。其實我們人生的知識和閱歷,就如同一個圓,圓越小,我們能接觸到的周圍事物就越少;圓越大,我們接觸到的事物就越多,接觸到的事物越多就越會覺得自己無知和渺小。
小時候,周圍都是農村孩子,大部分人不讀書,不學習,給人的感覺就是笨和蠢,而自己願意讀書,很多東西一學就會,這會讓你產生自己很聰明的假象。
當你上大學了,特別是985這個層級的大學,周圍沒有誰學習成績差,也沒有誰會比你笨,這時候,所謂的聰明便不成為你得天賦。那麼在這一群人里,你可能會有某些方面比較突出點,比如我覺得自己當時善於寫點東西,能夠提綱挈領的把文章整合起來,拎出觀點,行文流暢,這會讓你覺得自己的天賦是寫作。
可一旦你走入社會,進入一個優秀的大公司,身邊每個人都出自名校乃至海外留學歸來,比你會寫的人多太多了,這個時候,你連寫作也算不得什麼天賦了,處在優秀的人群中,你便會覺得自己很平庸,沒有天賦。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拚命擠入優秀群體中呢?很簡單,當你周圍都是優秀人才時,本質上你也算是個人才了,而孔子說過:「無友不如己者」,能和優秀的人交朋友,向別人學習來促使自己進步,也是人生的快意事,相比之下,自己所謂的那點天賦,根本就不值一提。
所以,越是成長,越要接受自己很平凡,越不要去標榜所謂的天賦,如果真要說有天賦,那顯然應該是柯潔那樣的圍棋天賦,或者田亮的跳水天賦,又或者sky的電競天賦,和這些天賦相比,我們完全沒必要去強調自己的天賦。
「學然後知不足」,我覺得人生還是應該堅持這條原則。
我的天賦,會吃。
發現天賦
上學的時候一直很自卑,覺得自己沒啥特長,學習成績也一般,同學們有的唱歌不錯,有的跑步很快,有的畫畫不錯,自己呢,做啥都一般,沒什麼過人之處,但是現在想開了,這就是我,世上獨一無二的我,或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事物多了,我能從中發現屬於自己的天賦,就是這樣謎之自信。
推薦閱讀:
※給27歲不滿於教師職業的已婚INFP男孩的兩個建議
※真正聰明的人,都不跟人性較勁
※瘦的只剩胸?天賦好的人練的更認真!
※如何培養出「天才」
※美國的天賦教育這樣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