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元宵節和七夕相比那個更接近現代情人節?


當然是元宵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除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它更像是一個女兒節。

不過,元宵節當作情人節也不太合適,元宵燈會起源晚(之前沒有燈會的元宵更不能當作情人節了),而且不是每年每個地方都有燈會,燈會在古代並不普遍。

古代,漢族節日里更接近現代情人節的應該是踏青節(民間傳統節日,官方一般不這麼叫),不過,踏青節的日期因時因地而異,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後來則以清明出遊踏青居多。

最早的時候(夏商或者更早),踏青節或許還沒出現,但是踏青活動已經出現了。踏青就是迎接春天、迎祭生育神、沐浴祓禊,以求多育;男女青年則求偶,要春嬉、歡會、歌舞、放縱。另外還有跳儺驅疫、求雨雩禮等活動。這個時候的踏青,就有了情人節的味道了。

春秋戰國,一般是上巳節的時候踏青,日期為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秦代以後,上巳節中過於放縱有關的節俗逐漸遭到禁止。除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風俗以外(直到現在,壯族,貴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為自己的情人節),只有迎春、踏青等少部分活動得以流傳,而原有的求配偶、求生育的性愛色彩漸漸消弭。

到了隋朝時期,踏青已經是一項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動了。尤其是每當春暖花開的時節,士子女眷游春活動最盛。劉禹錫聯句云:「陌喧金距斗,樹動彩繩懸。奼女妝梳艷,游童衣服鮮。」這說得就是踏青。

周禮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閨閣之中的,所以一年中能出去玩的機會不多,其中踏青這個機會就顯得很重要了。踏青節也就成了單身男女們相遇相識的日子,也是小情侶們久別重逢的日子。特別是訂過親卻未見過面的男女(在古代很正常),都想在踏青的時候看看自己的另一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踏青節更接近是情人節。但是,它卻也不是情人節。

實際上,由於禮法所限,古代人並沒有現代人開放,在東方這片土壤上,結不出情人節這樣的果。


我覺得七夕節更接近現代的情人節。其實很多的外來節日都是通過商家的大肆宣傳才進入民眾的視野,走進大眾的心裡。七夕節因為有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所以被後人賦予情人節的意味要多一些。提到七夕,人們不能不想到牛郎織女。而元宵節,更多的是讓人想到團圓,是一家人的團團圓圓,並且還是燈節。在元宵節,很多地方舞獅玩燈,猜燈謎,放煙花,吃元宵。


應該是七夕更接近西方的情人節。元霄節則是因為元霄時節已是早春,包括人在內的所有動物一到春天就有求偶欲,因而元霄節只是相親節,男人與女人之間談不上濃情,而七夕節已是秋天經過半年的相處,男女之間已是情深意重,故而給七夕貼上情人節的標籤很合適。當然下半年相識的男女,在充滿喜慶的元霄時節一起過一個浪漫的節日,那也確實帶勁,咱們的文化就是好,鼓掌!在此願我的同胞們的天天都過情人節,幸福嗨翻天


感謝邀請,古代的情人節,我覺得上巳節比較類似。


推薦閱讀:

TAG:情人節 | 文化 | 歷史 | 元宵 | 中國古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