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學習哲學,但看不懂那些高深的書怎麼辦?
作為美本哲學畢業,經常被人問怎麼看懂哲學,整理一些想法在這裡:
1.讀哲學要學會按照哲學脈絡、哲學史讀,不要一下子非要去隨機挑一個看。比如說,哲學界很著名的觀點是,一切哲學都是柏拉圖的註疏。雖然有誇張成分,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學哲學就應該從最古典的古希臘哲學開始讀。隨著你讀得越來越多,你會發現很多基本概念是不斷被後輩哲學家提起的。按照哲學史來讀不只會讓你方便理解後面的哲學家,更有利於你產生更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你應該知道,理論體系是哲學學習的重中之重。所以,作為個人興趣,你可以讀任何一個哲學家。但作為哲學學習,我不建議你一開始就讀康德黑格爾這些modern philosopher。前一段流行的後現代哲學家我雖然很喜歡,但看到很多人廣讀後現代從而產生誤讀,也是覺得可惜。
2.嚴肅的哲學學習,我認為切忌不要讀《哲學史》《哲學評論》《趣味哲學》這類二手資料,學哲學一定要讀原典。雖然大部分人沒法讀原來的語言(古希臘文和拉丁文和義大利文和德文法文。。。),但也要讀翻譯過來的原典。美國本科哲學系的教學我們我沒看過一本二手資料,雖然一開始很辛苦,但這樣很有效於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不然很可能被二手資料擾亂思路,反而不利於你盡量去理解懂你想看的康德。
3.在尋找譯本時一定要找大出版社有學術背景的譯者,不然更加會影響理解。如果你英文達到托福水平,我強烈建議去買英文譯本讀。這首先是因為西方哲學的研究傳統在西方歷史悠久所以經典譯本已經是經過多人篩選的歷久彌堅文本,其次是我深刻感覺比起中文強調的信達雅,英語語言本身就有更強的簡潔性和邏輯性。很多文本你會發現讀英文比中文要更好理解,康德黑格爾這些理論體系繁複的哲學家的作品更是如此這般。如果你再考慮到兩位作者的寫作語言德語和英語的更相近這一事實,應該會更認同我這個建議。
我在本科學過兩年的古希臘文和一年的德文,雖然最終沒法讀原版的哲學原典,但感受到哲學家的思維方式會深受語言影響(相信你如果喜歡維特根斯坦必會明白我在說什麼)。所以我建議學好英文,嘗試去讀英文譯本。
4.這一條可能是最重要的哲學學習者素養,那就是承認沒人讀得懂康德黑格爾,或者說大多數哲學家你都無法說你讀懂了。我自己的話,第一次讀康德是初中接觸他的道德形而上原理,當時被感動得稀里嘩啦覺得自己讀懂了可以和大哲學家對話了。結果!到了本科再學康德同樣的作品以及他的三大批判時深感自己當時的年少輕狂。雖然課上聰明的同學屢屢發言,我也參與討論感覺自己更多理解了他們。但我們斯坦福博士畢業的哲學教授說:我其實不期待你們能讀懂1%,因為你們現在就花了幾周讀一本書,而我讀博士期間一整年都只研究他的一段話。。。。。。
雖然聽起來很裝13,但震驚的我和我的同學確實明白我們離了解康德的皮毛可能都差很遠呢。即使別人問起他的重要思想我們能回答出個所以然,即使外專業的人覺得我們很高深懂很多,但我相信所有學習哲學的人都明白哲學探索是一條無止境的路。
5.正因如此,我希望你不要氣餒,也不要驚訝自己沒有思緒,因為萬千哲學學習者,甚至讀到博士的人和你一樣:)
你如果希望快速進階自然可以去讀二手材料科普類文字再回頭讀原典,但我支持你不斷去挑戰自己讀原典的能力。
同時,其實哲學真的是一門很苦很討厭的學問,你也不要強求自己一定要讀懂^o^
今天的人類社會,已經沒有必要對那些浮華,枯燥乏味,或嘩眾取寵,或缺乏一種清晰明快或高深莫測,抽象難懂的哲學。像古希臘文明初期,以及德國思想空前大繁榮時期那樣,進行反覆的論證,激辯。因為,哲學在這一時期內,無論在各個領域,已經基本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論體系。並開始搭構起西方文明的基本框架。今天,人類對哲學發展的所有構思和設想,以及哲學應用,認識。人類都能在哲學發展的過程中,觸摸到它的答案。儘管,它不是哲學追求的絕對真理,但今天的人們,已經對真理有了新的認識(愛因斯坦)。那麼,哲學是否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同樣犯了認識上的錯誤。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一天也離不開哲學。蘇格拉底認為:哲學就是「人類的生活方式」。而柏拉圖認為:「哲學從驚奇(興趣)開始」。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哲學永遠與人類文明並行。只不過今天的人們,更注重哲學的實用價值罷了。
對於那些熱愛哲學,但又覺得這方面的理論,太過於高深莫測,深感力不從心的人。大可不必擔憂。只要我們抓住哲學的核心「哲學思辨」。作為自己對哲學學習的唯一選擇,就已經足矣了。用通俗的話來講,「哲學思辨」就是如何使我們能夠正確認識事物對與錯的方法。它沒有答案,它提供的只是認識的方向。而辯證法是我們對事物最常用的認識方法。一般認為辯證法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而影響這一規律的決定因素,在於「事物對立的統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矛盾」。你不必為「辯證法」證明。因為人類偉大的先哲們,已經把答案告訴了你。至於什麼是「事物對立的統一」,哲學家只要用一句通俗的話告訴你,你就豁然開朗。以健康為例;健康,就是對立因素之間的適當平衡,如果其中一個因素佔了上風,就會出現疾病。後面的事,你自然會產生興趣。首先是「因果關係」,是什麼因素導致了統一?又是什麼因素破壞了平衡?當哲學家告訴你,這是因為自然的種種演變過程,無不遵循各自的量度。那麼,一個從古希臘文明始起,跨越幾百年成熟於德國黑格爾的「辯證法」。很快就會被你掌握。而由辯證法衍生出來的,「一分為二」看問題,主觀與客觀的正確認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等一系列圍繞著辯證法展開的原理。最終會聚焦為,為什麼會產生衝突?為什麼會導致社會的尖銳矛盾。如何平衡社會的關係,如何正確認識事物的對與錯,如何把握人生……等一系列認識上的思考。
關於「思辨哲學」方面的書,並非像你想像的如此高深。毛澤東的認識論,矛盾論,就是最佳的範本。倘若你能把這兩本書讀透。即使一知半解。我相信,對你的領導力,工作能力,生活方式,結朋交友 。都會起到一定的,或者重大的幫助。同時,我必須重申的是,在學習哲學的過程中,不要抱著試圖去證明的想法。我在文章上半部,已經說出了充分的理由。而應該以培根的實用主義哲學觀點,指導你對哲學的學習。這些是我對你的建議。謝謝
張延
個人建議,可以先從一些簡單易讀的哲學書入手,比如羅素的《通往幸福之路》、《蘇菲的世界》、《屋頂的哲學家》等等。
1、羅素:《通往幸福之路》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世紀哲學大師羅素的幸福快樂人生哲學指南。
羅素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現代人痛苦的根源,闡釋了什麼是快樂的人生,怎樣擁有快樂的人生,怎樣獲得和諧的人格、完美的情愛、美滿的婚姻、幸福的家庭。
書中的論述既精彩絕倫,又實用有效,叫人如何把握幸福的真諦,是一部經得起反覆閱讀的作品。
羅素寫此書的目的,「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並未享受幸福的眾多男女能夠診斷出自己的癥狀並找出擺脫的方法」。
2、蘇菲的世界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信中這樣問道: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
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到弗洛伊德到克爾凱戈爾等諸多哲學大師思考的那些事關人生和世界的根本問題。
與此同時,蘇菲也不斷接到一些神奇的來信,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最近學到的哲學知識,試圖去解開這些奇蹟,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要更為怪異、更為離奇……
可以說,整個一部《蘇菲的世界》,就是一個智慧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人生和世界之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之心。
3、屋頂間的哲學家
本書由十二個獨立的故事組成,它們猶如十二首美麗而深沉的詩篇,充溢著愛和同情的人生哲學,處處表現出恬淡謙挹的生命情懷。它將教我們學會反省、容忍、犧牲和平靜,尤其是任何時代的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的兩種基本美德:愛和同情。本書出版後,得到過眾多榮譽,至今仍被法國許多所高校,指定為教材或課外必讀書。
4、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所著的《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這部著作的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所普遍接受,其中的許多觀點,如二程思想的異同、程朱之異同、陸王之異同、朱王之異同等,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已成為學術界的定論。這部著作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篇,子學時代介紹了孔子、墨子、孟子、戰國、老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經學時代介紹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學文化。這部中國哲學史,是中國近現代哲學史上劃時代的經典之作。
學英語的經驗是,買所謂最好書的人往往學不好;學哲學也一樣,一本較好大學的哲學原理教材,同樣的一本哲學史,一兩本別人都提起的原著,認真學下來,有問題或心得時跟學人認真討論幾次,就有了向前走的基地。
從你喜歡的知識開始,然後不停的問為什麼,問到哪裡就看到哪裡。
我開始喜歡哲學時,是想知道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很多人開始的哲學提問。後來一直自己思辨,得到了還是為慾望活的答案。然後開始研究什麼是慾望和慾望是什麼。
關於慾望的研究,法國的著作比較多,說法也很多,最後發現大家的認知和我的都不一樣,我就想這是為什麼,然後又進了一層………
就這樣慢慢的看下來,你就會越來越了解世界,越來越了解自己。
學習任何東西,都要有慾望,沒有慾望而去強制自己,就說明你的慾望不在想學哲學上,而是想干別的,打算用哲學做工具。
哲學書有一個共性,就是你領悟不到的著述,就很難看懂。
例如所有哲學書我都可以看,讀到康德和愛德華威爾遜簡直就愛不釋手,發現他居然說出並證明了我以為是對的社群效應和腦神經與社會共同影響認知。
但是我絕對看不了阿奎納,看半頁就困,強迫自己看會抓狂………那種社會背景太強,目的性又強的經院派謊言,我無法為他犧牲任何時間,內省一下就是自己的慾望在抵制。
補充一下,康德和黑格爾的書都需要基礎知識才能看的爽。例如你如果研究為什麼人類會爭論不休?為什麼柏拉圖的體系及影響下會出現費爾巴哈?這時你就會發現邏輯學的重要性。康德的邏輯學一直被認為是哲學界第一,二律背反指出了意識區別的根本原因,並且被哥德爾發展為不完備定理。如果你連三段論都沒看,那就看不懂理性批判,看不懂理性批判也就無法了二律背反的成因,更無法知道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為什麼正確………
從基礎開始讀是一種辦法,但是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羅素提出的:探尋事實的本質。通過探尋事實本質,可以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因此物理、生物、歷史、文化的內容都要多讀一些,去清楚的了解事實和事實存在的環境。
當代解構主義還不完善,如果把宇宙劃分為普朗克單位的小格子,再找宇宙空間萬物活動的規律,甚至包括神經元的運動,就可以完美的解構所有事實。我們現在無法做到,可能幾十萬年內(再來一次智人歷史的時間)都做不到,所以我們需要方法,而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這些方法。
一個人多學一些哲學知識是有助於他在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工作中的思維能力的提高的。但是,一定要明白自己需要學習的目的及掌握必要的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個中國人首先應該多閱讀自己民族留下來的哲學典籍與名著,從簡單的讀本入手如毛澤東的《矛盾論》,老子的《道德經》以及《孫子兵法》等。值得注意的是,閱讀這些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邊讀邊用身邊的事例進行思考,做到由淺入深,邊學邊用,活學活用。那些創作處哲學典籍或者稱名著的人一定是他們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後,在經過較長時間的考慮與學習後才把自己的心得留下來的。
要學好哲學基本理論,可以從觀看圍棋與中國象棋之博弈,尤其是圍棋的每下一步,都存在著陷阱與不足。就看對手能否一眼給看出來,否則掉進陷阱之中,不輸都不行。
你好,想學習哲學,但看不懂那些高深的書,唯一的辦法就是鍥而不捨的去閱讀去鑽研,這樣你一定會有收穫的。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對哲學感興趣,那麼不管在你面前的路多麼的難,都應該堅持走下去。沒有任何事是唾手可得的,都需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滿意的答覆。
如果是剛剛開始在步入哲學途中,建議先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這本書可以帶你慢慢走進哲學,相對來說對於初學者會有很大的幫助。
學哲學有兩種目的,一種是增長自己的知識,一種是為了專業工作或研究。
兩者目的不同,方法也不盡相同。
介一下入門級的學方法:
1〉先別去弄概念,不然會弄得你頭大還頭暈,→從哲學史學起,就當作是看看歷史。
學習哲學史會讓你發現,哲學實際上是個很有趣的東西,而且所涉及的人物故事都非常有趣
A>故事:
一天,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課堂上拿出一個蘋果對學生們說:
「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
一位學生很快便舉手回答說:「是蘋果的香味。」
蘇格拉底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位學生身旁走過,並要求大家仔細地聞一聞,空中是否有蘋果的氣味?
這時已有半數的學生舉起了手。<都是因誘導和拍馬屁的心理作用使然,而不能事實求是>。
蘇格拉底回到講台,又重複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名學生外,其餘的學生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問那位沒舉手的學生說:「難道你真的什麼氣味也沒有聞到嗎?」
那位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麼氣味也沒聞到!」<事實求是→正確的哲學觀>
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隻假蘋果。」→這位學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
B〉故事:
後來,柏拉圖給學生講述人的定義:
→""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腳直立的動物."
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便想出了辦法來推翻老師的謬論
他將一隻公雞的毛全部拔光立於眾人面前,和他的老師開了一個玩笑:
「這就是老師的『人』!」
蘇格拉→柏拉圖→蘇格拉底,師徒三代都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
一一一是不很有意思?!
你從《古希臘哲學家的故事》看起一一〉再看《希臘哲學史〉〉
2>哲學的產生A〉你學了哲學史,你就很容易理解哲學是怎樣產生的,
哲學是這樣產生:
A>人們面對各種事物一一〉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一一〉沉思一一〉原來如此呀<認識和結論>一一〉理論家把各種認識和結論一一>匯總一一〉進一步總結一一>形成哲學理論/原理一一〉哲學
B〉今天我們讀到的哲學概念/原理。都是前人<哲學家〉總結出來的,過程如下;
例如;
日出曰落一一>人們認識到一一>這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一一〉認識後的結論:一一〉太陽是人控制不了的一一〉很多種類似的認識一一>經過思想家歸納、總結:一→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一一>這就是哲學!
哲學這東西道一千說一萬,就是"認識論",即:無數個經過人們認識的結論,然後摡括成了哲學!
因此,哲學就是人類的認識論的系統化知識。
3>學習實踐論和認識論上面我們講過,人們對各種事物進行分析、實驗、研究、思考,這就是人類的實踐活動!
實踐出真知,講的就是人的認識來源於實踐一一〉要想知道梨子是苦是甜,你就得吃一口<實踐〉,
這樣你就很容易理解:
實踐決定認識一一〉即:物質決定精神/存在決定意識,這就是唯物主義!
A>把唯物主義講得最透的是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
這本書不長,要真學哲學,這本書是必須要讀的。B>把實踐論和認識論講得最清楚的是毛主席的《實踐論》
學哲學,上面兩本書一定要讀一讀,讀不懂就多讀幾遍!
多讀幾遍,你就明白,哲學的本質就是認識論一一一這是毛主席說的
4>學習辯證法
上面講過,學習哲學就是學習前人的"認識論"〈結論/真理〉,
???更進一步的就是要學習認識論的方法,撐握了方法,自己也可以去認識"論"了一一??????這個認識論的方法就是"辯論法"1
把辯證法講得最清楚的是毛主席的《矛盾論〉〉
這本書是毛主席最重要的哲學專著,寫得通俗有趣,見議題主一讀。C>學習辯證法→就那麼幾個條條:
→兩分法/一分為二法
→矛盾律/對立統一規律/
→運動和靜止規律
→量變到質變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
不要一天就背熟了,但如果真正弄懂並非易事!
A>辯證法即思辯與實證相統一的方法,
什麼是思辯?什麼又是實證?這就要進一步學習了!
學習"辯證法"如果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對什麼人什麼事都來個一分為二,那就把辯論法搞成了"變化法"/"變戲法",結果成了詭辯法!!
你可去看我對《辯證法到底有什麼作用》的回答
結束語。以上講的學習哲學的流程是:學哲學史一一〉了解哲學的起源產生一一>懂得什麼是哲學一一〉學習實錢論"認識論一一〉唯物主義一一〉學習辯證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很多朋友收藏,故作了修改,看完點個贊、收藏留個言,不勝感激哈
首先 進行簡單的自我定位,學習哲學是為了什麼?哲學本身是為了探究世界宇宙大我的本源,是為了回答三個終極命題:
我是誰?
我是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如果是你是為了自身的困惑出發,那麼建議你想看哲學之前先大概了解一下哲學史的脈絡,中國有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西方有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先大概看完這兩本書再考慮考慮是否繼續在哲學史上進一步閱讀。
同時記得哲學來源於生活,也投射於實踐,當你學到的哲學可以為你的價值觀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時候,可以轉向實踐哲學這一塊!
高深莫測一點點,先從平凡開始!加油!
你指的哲學書是不是某一個哲學家的個人著作?
如果你是個初學者,而試圖憑空地去研讀某人的一本哲學著作那顯然是讀不懂的.哲學首先是一種哲學體系、一種思維體系.學習哲學沒有捷徑,
第一步只能踏踏實實地研讀哲學史,當你大致把握了一種哲學歷史的脈絡和人類思索的路徑後,基本上你也就形成一種哲學思維模式,這個時候你再具體地閱讀某一部分感興趣的哲學流派或哲學觀點的著作,才有領悟他人思想的可能.比如康德的思想是與之前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相關聯的,再比如阿奎那的思想是為調和亞里士多德和基督教神學的思想而產生的,試想如果你根本沒有之前的認知和理解,又怎麼可能讀懂某一位哲學家的著作呢?
退一步講
如果你沒有哲學史的基礎而僅憑自己的理解憑空領悟了一些有關他們書中的部分思想,似乎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畢竟學習前人哲學不是為了獲得一種結果(因為他們本身就不是正確的結果)
所以你即使偶然明白了他們思想中的某一個閃光點,也無助於形成你自己的思維體系,至多不過是當做一種小智慧而已.假使你僅僅是為了那一點或者幾點小智慧,還真不如看看小說或者散文.所以我給你的建議是,認真讀哲學史,而且要讀真正的「哲學歷史」,而不是「哲學家的歷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