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萬歡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刻畫了琵琶女什麼心態?


一是出於恐懼,想想看她一個獨守空船的小女子,晚上只不過彈個琵琶聊解內心的寂寞與孤苦。突然跑來幾個陌生的男子要求她從自己的船上到他們的船上,美其名曰要欣賞她的演奏,要是碰到人販子怎麼辦?妥妥的誘拐的嫌疑啊,男的都得猶豫啊,更不要說一個柔弱的女子了。所以千呼萬喚的遲疑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出於自卑,琵琶女從前好歹也是一個京城裡出了名的音樂家啊「網紅」啊什麼的,當初何等風光: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她技藝高超,貌美如花。粉絲都是富豪,每天打賞無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她活躍在各種酒席場合,左右逢源啊。

然而「暮去朝來顏色故」,只落得「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結局,這種落差本是命定的結果,但對於一個曾經風光一時的來說,到底是意難平啊。

然而以當時的社會現實,這也不是一個沒有社會地位的女子能改變得了的,只能被迫接受。

如今再次面臨一次酒席,儘管和當年的熱鬧不同,但內心的自卑感還是在作祟,讓她無法面對這種曾經熟悉的場合。所以要接受陌生男子的邀請還是要猶豫的。

還有就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從前的顏值在京城中也是讓你羨慕妒嫉恨的,也因此深受京城紈褲的追捧。

而自從顏色故後則被冷落,她也許也是害怕對方看到從船中出來的是一個顏色平平的女子而感到失望的神情,心裡一定也是難過的,所以千呼萬喚,最終出來卻是以半遮面的姿態,可以理解。

三是出於守禮,雖然琵琶女的人生後半場有些凄涼,嫁與了一個重利不重情的商人,但好歹也是已婚的女子,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拋頭露面了,這有違禮節嘛。

雖然說她守空船,但不意味著就她一個人在那艘船上,至少還有侍候的傭人什麼的,要是以後丈夫知曉了這事兒,那怎麼辦啊?

當然,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琵琶女還是出來並且到了白居易的船上,為他們演奏了。可能也是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出於對白大詩人的信任。白居易應當也是在邀請琵琶女的過程中做了自我介紹的,或者朋友代他介紹了一番的。

白居易這位在中唐獨領風騷二十年的風流文人,想來琵琶女也是聽說過的,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白氏長慶集》中就記錄了當時白詩流傳的盛況:

然而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其繕寫模勒、炫賣於市井,或因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其甚者有至盜竊名姓,荀求自售,雜亂間廁,無可奈何。予嘗於平水市中,見村校諸童。競習歌詠。……自篇章已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

上到皇宮,下到民間,無不流唱著白居易的詩歌,中唐時期妥妥地實力加流量啊。

應該說琵琶女不但聽說過白居易的大名,也是熟悉他的詩歌且會演奏他的歌詩的。因此,當聽說要聽她演奏的是當朝大詩人白居易時,琵琶女防備的心理是有所鬆動的。

況且白居易此前流傳的詩歌以新樂府居多,這些詩歌都是反映民生疾苦,指刺社會矛盾的作品。

這其中更有體現白居易對女性的同情態度,「人生莫作女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這些詩句是很能引起當時許多有著不幸遭遇的女性的共鳴的,白居易可謂古代封建女性的知音啊,琵琶女內心裡也是對他有好感的。

還有一個原因也就是琵琶女自己內心的積鬱也需要一個傾訴的機會,當她感覺到面臨的並不是危險的處境時,況且要見的是「婦女之友」白大詩人時,防備的心理就放鬆了。出來見客並為之彈奏一曲也就成為了可能。


在那個時代文人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士農工商,士排首位,商排末位。所以,人老珠黃、年老色衰的琵琶女嫁給商人後,那叫一個委屈。好,今天遇到士了,得出去見見,可我怎麼著也是有夫之婦,大半夜的會別的男人,不合適呀,這心裡急的,徘徊、轉圈,那邊還不停地叫,算了,不管那麼多了,老娘當年什麼樣的男人都見過,受不了這寂寞,去見見。畢竟還得拿出點姿態來,遮遮老臉好了。如果是現在,我還千呼萬喚個什麼勁兒,早跑過去了,畢竟也算傍回官了,說不定混個小三噹噹。


推薦閱讀:

上聯:琵琶行春江花月夜琵琶女十面埋伏,如何對下聯?
我國古典悲劇除了紀君祥《趙氏孤兒》、高則誠《琵琶行》,還有哪些?

TAG:白居易 | 琵琶行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