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理論你怎麼看?


今年過年,我讓我家9歲的大寶參與到火熱的家庭家務中來,把每天刷碗、擦桌子、整理房間的任務交給他,順帶疊被子,幫忙端個菜,洗個菜等等的小活兒。

結果大寶做了幾天後,就難以堅持下去了。我當時告訴他:「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大寶問我什麼意思。我說,你連自己家裡瑣碎的事情都做不好,怎麼可能做大事呢?

大寶當時就反駁我:「以後都是智能時代了,掃地,刷碗等等家務都可以交給機器人來做,而我們,回到家裡就是讓自己放鬆享受的!」

我去~~~一時語塞!似乎蠻有歪理!

後來我又問他:「我想強調的是你養成好習慣的能力,而不是說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啊!」

唉!以後和孩子交流,不能只使用老規矩,更不能自以為是啊!


首先,給大家講一下這句話的由來:

傳說東漢時期有一太傅名陳蕃,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主人公陳蕃少年時期的故事。

陳蕃的祖父曾在東漢時期任河東太守,當時也是名震一方,陳蕃小時候就崇拜其祖父,立志要為天下安身立命。

到了陳蕃一輩,陳氏家道中落,不再威顯鄉里。陳蕃十五歲時,曾經一個人獨自住在一個院子里生活學習,有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望他,薛勤走到院子里看到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陳蕃說:"孺子何不洒掃以待賓客?"

陳蕃當即回答:「大丈夫應當掃除的是天下禍亂,只打掃一個屋子算什麼。」陳蕃的回答讓薛勤感到很吃驚,了解到他小小年紀就胸懷大志。

於是就勸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薛勤以此來激勵陳蕃,要想成功就要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

從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主人公陳蕃之所以說出那句話,是因為他有成就大事的雄心壯志,那麼,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中國有古訓「厚積而薄發,聚少而成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古人聖賢告訴我們,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一點一滴的積累,都離不開一點點的努力,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只有足夠努力,積少成多,才能成功。

二、良好的心態。

「意識支配行動」,具備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第一步,在成就大事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困難。

這時就需要我們具備良好的心態,遇到困難不放棄,冷靜分析問題,找出原因,繼而找到解決辦法,才能推動事情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只有足夠堅強,才能抵達心之所向,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三、格局和眼界。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個人的格局和眼界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什麼是格局,格局就是指一個人對事物所處的環境及未來變化的認知程度。

它包含了眼光、胸襟等心理要素在人生的重要關口的影響作用,一個人的格局越大越容易成功。

四、健康的體魄。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支撐起成功,如果將成功比做「0」,那麼健康就是「1」,如果沒有前面的「1」,即使後面有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

最後:成就大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在史書上的原話是「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原意恰恰相反。

說這句話的人是因為他懶惰不願意打掃房間么?不是,他後來可是成就極大,當上了東漢朝廷的太尉、太傅。說這句話,是因為他的志向遠大。

此人名叫陳蕃,汝南平輿人。祖上是河東太守。范曄的《後漢書·陳蕃傳》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說是陳蕃十五歲的時候單身一人住在外面讀書,一個單身漢么,家裡也不打掃,東西亂七八糟的一片。他父親有個朋友叫薛勤和他住在同一個城市裡,想過來看看這個朋友的兒子是否需要什麼幫助。沒想到他一進門,就被陳蕃家裡的亂糟糟的樣子給驚懵了。他皺了皺眉頭,比較委婉的說:「小子啊,你為什麼不打掃一下房間來迎接賓客呢?」言外之意是,你這小子也太不識相了,你一個人倒還好說,我來了也不打掃下充個門面。

一般人被大人這麼責備一定是有些尷尬了,至少是不好意思了。沒想到這個陳蕃完全不在意,反而中氣十足的大聲回道:「大丈夫處世,當以掃除天下為己任,怎麼能局限於整理一間房呢。」意思是,我的志向是掃除天下,這種打掃屋子婆婆媽媽的事情不是我這種人做的。

薛勤本來是想以長輩的身份數落一下這個半大小子,沒想到這孩子一出口就是要掃除天下,被他遠大的志向所驚呆了。果然和一般人的追求不一樣。當下就覺得這個人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回去見人就說這事。這句話也在當時上層圈子裡傳開了。有名到連史書都原封不動的記載下來。

當然,這陳蕃後來也的確牛叉,能在史書上單開個傳記的都不簡單。他說到做到,以實際行動和自己的性命來證明了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後世傳著傳著居然意思完全相反了,這也是大多數人不得志,在文章上發泄的一種現象。要是真的相信了這些話,你就倒霉了!


甲:「何不洒掃以待賓乎?」

乙:「大丈夫當掃天下,安事一屋?」

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畫外音:哈哈哈哈……)

這是某不羈名士乙和應邀前來聚談,彼此為一貫玩鬧無話不談的好友甲,他們之間的互相調侃。

乙與甲熟稔,不必特意洒掃庭除來迎接甲,甲故作態。

乙便即以此為引,表示自己是因抱負遠大,志在掃天下,而不屑於掃一屋。雙手背後引首微拾如畫,故作高遠之態可掬。

甲即順而斥之,一間屋子都不掃,還說什麼掃天下。

二人言畢,俯仰哈哈,拱手寒暄,入座不提。

若當真解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即是說,不可好高騖遠,著應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遠方自然延伸入眼。又有細節決定成敗。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不可不察。

可是若只著眼於眼前每步的固實,沒有雄心大志,缺乏戰略眼光和提前謀劃,可能免不得行錯道路,易生險到眼前不及躲之虞。

兩者又相互統一,掃屋之時,胸懷掃天下之心可。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但我想說:『『只掃一屋,何以掃天下』』。

從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來說,確實要腳踏實地,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理所應當的教育方式。

但這一教育方式如果延續到了成人階段,弊端就開始顯現了。『『一屋不掃』』,容易變成『『只掃一屋』』,卻把後邊巨大的理想『『掃天下』』給丟了,使得人們忙忙碌碌卻只為了自己這一『『小家』』,忘了天下這個『『大家』』,詩和遠方消散,只有眼前的苟且。

『『眼界決定境界』』,要更多地培養孩子的眼界,鼓勵孩子的理想,別總拿現實給孩子套上『『緊箍咒』』,讓他們既能『『掃一屋』』,更能『『掃天下』』!


謝邀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有這麼一個歷史典故:東漢時期有一名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其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洒掃以待賓客?"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事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陳蕃欲掃天下的胸懷沒錯,但錯的是他沒有意識到"掃天下"正是從"掃一屋"開始的。

簡短的一個富有哲理的的典故,揭示了凡成大事者,都要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同時也暗示著人們,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幹事業不要好高騖遠,需從小處著眼,往大處著手,這也正是這一典故的理論之所在。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下面摘錄幾段名人名言,意在說明"小處"的意義。前蘇聯革命導師列寧說過::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要從小事做起,"——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雲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荀子說: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以上至理名言,都充分體現了"掃一屋"與"掃天下"的哲學理論。(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


一直有人說,西方哲學重思辨,中國哲學像玄學,這話不假。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民間俗語,許多話都看似有理,卻經不起邏輯推敲。很多人推崇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也是一例。

其實這句話的變種非常多,直至今天仍很普遍。比如「你連掃地都不會,以後出去怎麼工作啊」,沒錯吧?是不是很眼熟?

這句話的最大問題,在於將打掃衛生和掃天下當成了直接相關的兩件事,甚至是因果關係。但問題是,它有因果關係嗎?

有意思的是,前兩年有個調查顯示,越是創造力驚人的新興科技公司,員工辦公桌往往越亂,收拾越乾淨的公司越沒有創造力。也有人說,一個員工如果有空收拾桌子,那或許意味著他在偷懶。

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情況,你覺得別人房間很亂,幫他收拾整齊,結果他反而找不到東西了。原因很簡單,你認為的亂,或許是人家的規則。

我個人倒也不喜歡「一屋不掃」的人,但將一屋不掃視為無法掃天下的原因,那就毫無邏輯。

至於「你連掃地都不會,以後出去怎麼工作啊」這句話,在現代社會更是不堪一擊。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如果你不是清潔工,那麼會不會掃地跟工作真的沒有任何關係。老一輩往往有在單位掃地的經歷,有時掃個地還是掃給領導看的,純粹為了展示自己長眼神夠賣力。但毫無疑問,這是分工不細的表現,也是職場價值觀混亂的表現。在現代企業里,這種忽視本職工作的行為只會引起反感。

還是那句話,不要太迷信中國的老話,它們大多缺少邏輯。前些日子寫過一篇問答,指出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邏輯謬誤,類似例子實在太多。


謝謝邀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理論我是這麼理解的,比如一個平常自己都不斷地在抽煙的人,卻偏偏要勸解別人不要抽煙,你說這樣能有說服力嗎?能勸的了別人不抽煙嗎?答案很明顯,大家都會明白,這樣的情況他是勸不了別人不抽煙的,所以,自己做不到的事,比如自己的那一屋都懶得去掃乾淨,卻去勸解天下人要把屋掃乾淨,可能嗎?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是做不到的事,這應該就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吧。

古訓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意思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吧,不過,我認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要表達的道理應該還不是這麼簡單的,關鍵的問題是那個屋字,這個屋是要理解做我們自己住的屋子還是要理解做我們的心屋呢?如果要理解為我們的心屋的話,那麼,這句話所要體現的道理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簡單理解就是自己的心屋不去掃乾淨,又怎麼幫助天下掃清污垢呢?

事實上,很多人連自己都不認識的,因為根本上無法了解自己內心的情況,比如自己的心屋是不是真的很乾凈,是不是需要時常地去打掃,還有自己的心屋到底有多臟,是不是充滿了貪、嗔、痴、慢、疑等等毒素呢?這個都需要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去覺察,如果我們自己的心屋還不幹凈,是無法影響別人去乾淨自己的心屋的,如果你想做一個可以影響世界的人,即如題所說的掃天下,那麼就請你先認識自己、做好自己、把自己的心屋先掃除乾淨,做到的話,自然就會有人跟你一樣去認識自己、做好自己、乾淨自己的。

如果再進一步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看做天下的話,想要讓這個天下太平,身心都無病苦,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心靈乾淨,因為心靈的態度即心態就是決定自己身體這個天下的決定因素,心態乾淨,則天下天平,心態不幹凈,則天下不太平,身心將會病苦纏身,痛苦不堪。

關於身心健康及血液病的問題歡迎大家交流探討。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說一件小事都做不了,怎麼去做大事。也有的說一點小委屈都受不了,怎麼取承擔那些很大的事。就是說什麼都是從小事做起,慢慢的培養自己的性格操守, 慢慢的培養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習慣都是培養出來的,特別是教育小孩子,真的就要從小事抓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人的本性。一樁樁一件件的,積攢做人的人性。從小都培養好,長大了就是一位,敢於承擔敢於面對困難,誠實守信的人。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很多人總是把這句話看成是一個人連自己自身的衛生都不講,將來又怎麼能幹出大事業呢?其實衛生和事業是兩個概念,兩者是無交集的,但如果從一個人懶得連自己的屋都不願打掃,看成這個人本性很懶惰的話,那說明這個人做事很懶散,平時一點小事都懶得做,那他怎麼能幹好自己想要乾的事業呢?細節決定成敗。一項事業,如果一個人不注重該事業各個細節,那他也就很難干成這個事業。比如,一個人決心要把全學校衛生打掃好,結果就連他自己的宿舍都懶得打掃,那他還能將全校的衛生打掃好嗎?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通過一屋都懶得掃,來看一個人有沒有勤奮吃苦耐勞向上的毅力,沒有這些毅力的人,他還能做成什麼事?而有些人認為這句話不全對,他們就舉例說,某某專家或科學家,他一向不注重個人衛生,個人衣著,個人辦公室或卧室,但他卻取得了很大成就。其實他們是把個人衛生與所從事的科研事業看成了一回事,他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一個人個人衛都不打掃,那就做不成所從事的事業。細想一下,個人衛生和個人從事的事業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一個人只要專註執著於自己所熱心的事業,只要他不是異想天開,只要他專心致志契而不舍地去干去奮鬥,那他一定會在該事業上取得成就的,儘管他生活很邋遢。


推薦閱讀:

二度做中秋念記 皇氏三墳
《圍城》中趙辛楣和方鴻漸為人處世對比,分析兩人差距為何越來越大
堅持寫作,應該不難。
雲上的《人間詞話》,「詩」與「詞」
2018跟自己談談

TAG:文學 | 文化 | 生活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