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六藝為何單單失傳射藝?


感謝邀請!射藝沒有失傳。不單是射藝,其餘五藝也是一樣,有的是失傳了,有的則被擱置一旁無人問津。

中國是世界上發明弓箭最早的國家之一,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射學」,產生了許多關於射箭的理論和著述。

中國射書內容豐富,史料與文化價值很高,是一宗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可惜重文輕武的文化偏頗使射書長期遭受冷遇,不被傳統主流所重視,有的失傳了,有的則被擱置一邊,無人問津。

六藝源流:

所謂六藝就是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數學等六種技藝,本來古代精通六藝的人很多,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六藝有兩種稱法:

1)一種是詩、書、易、禮、樂、春秋。

2)一種則根據周禮地官,稱為禮、樂、射、御、書、數。

六藝中的射藝,源於《周禮?地官?保氏》:「三曰五射」,指的是古代射箭的五種技法,可見於鄭玄註:「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也。」

射箭是儒家非常重視的一項技藝,孔子經常傳授其弟子練習射箭技術。射義精髓不僅在於身形與手法,更在於心念專一。《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說明孔子射技精湛,心性修養高明,因此人們爭相圍觀。

古人最為注重自身修養,所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而提升自身修養的最佳方法莫過於射藝。

所謂「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禮記?射義》)因此,古人通過射藝來選拔人才,管理邦國。此即《禮記?射義》所言:「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

射藝稱類:

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射禮成為平定天下之舉國體制,有大射禮、賓射禮、燕射禮和鄉射禮等四種主要的射禮範式昌明於世。目前我們尚存有「大射儀」及「鄉射禮」兩種文獻可資參考。

在古時,射箭是舉國進行的運動,貫穿到朝野上下以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不亞於希臘的奧林匹克。

四大射禮:

1)大射禮——君臣的射箭活動;

2)賓射禮——外交活動;

3)燕射禮——宴會中的射箭活動;

4)鄉射禮——老百姓一年一度的體育文化和道德盛會,可見其體系非常完善。

但是,作為已經傳承二三千年乃至更久的中國射藝文化,在當代中國社會生活中卻早已失傳,而且乏人問津。

真正的中國傳統射藝愛好者,只能在日本、韓國等近鄰國家領略遺風餘韻。而目前人們看到的射箭比賽活動,則屬西洋體系,其工藝、技法以及哲學精神,均與中國傳統射藝涇渭分明,大異其趣。


孔子的射藝,其實是後世抬高的一門藝術,在當時來說,孔子的射藝也就課程的一門。孔子在春秋時候開的學堂,等於現在來說,就是高級學習班,在那個年代,很多知識只有貴族和高級血統的人才能學,普通老百姓和奴隸是學不到這些知識的,也沒人去交他們,孔子開了那麼多堂課,其實並不是每一門都需要很精,只要你願意教,就很多人去學,也不會分辨你什麼精和不精的,因為學到了,在慢慢去摸索,有的是時間研究。

更重要的孔子的射藝主要講究太多的禮儀在裡面,同時對於射箭,當時很多比他更好的神箭手出現,孔子在這一門上並不算搞的最好,因為他需要教學去養家,肯定需要多交幾門學科,那麼射就放進裡面去了,加上春秋的年代,很多平民老百姓是不懂射箭的,肯定覺得高大上,會去學,但是好與精,大家是不會分別的,也就是學到了就行。所以可以看看孔子那麼多學生,有沒一個射箭特別厲害的,好像沒有吧,

更重要的,就是後來射箭的發展起來,更多的軍隊裡面都有教和練習射箭了,同時弓弩的發展,更加快了射箭的普及,這樣本來是一個禮儀版的教學課程,就不在適合時代的需要了,同時儒家的發展,也改為以忠孝禮儀為主,射箭也不適合儒家發展的需要了,到了後面,肯定直接淘汰了。


謝邀,古代的六藝不是孔子的,而是周代培養貴族子弟的教學內容。《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不太懂提問者的意思,從學校現代教育課目講,這六藝大部分己失傳,從單一技藝講,不僅沒失傳,而且發揚光大。這種變化主要是社會分工逐漸細化,文人不必習武,武士不需續文,及至現代大學分科可以開幾十個專業課,培養一大批博士後。


推薦閱讀:

戰國時興盛的墨家學派為什麼神秘消失?
無聊開了個腦洞,5000年後的人們通過什麼方式來了解我們現在的生活?
上聯:聽雪一夜,雪無聲時勝有聲,求下聯?
小心了!職場玩平衡術,這三種情況絕對不能有!否則必定掛!
曹操,帶著一身煙火樂在人間

TAG:孔子 | 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