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攻擊艦能夠取代航母嗎?


這個不可能,因為這倆在任務上就完全不同。兩棲攻擊艦主要用於登陸作戰,講求均衡裝載,要能夠搭載建制單位的登陸兵及其裝備,並且能夠通過氣墊登陸艇、機械化登陸艇、艦載直升機或者傾轉翼飛機將登陸兵及其裝備投送上岸,為此兩棲攻擊艦要設置登陸兵住艙、車輛甲板、泛水塢艙,這些就佔了艦上很大空間。兩棲攻擊艦雖然也設有機庫,但是面積較小。平直甲板也只能起降直升機、傾轉翼飛機和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不能起降常規的固定翼艦載機,尤其是艦載預警機,航空作戰能力並不是很強。

美國海軍的黃蜂級、美國級兩棲攻擊艦雖然都能搭載F-35B,但是搭載數量無法和航母相比,也得不到航母那樣的空情支持,打中小國家可以,打高強度戰爭就不夠了。

航母則完全是按照航空作戰要求設計的,起降能力強,載機種類和數量都比較多,體系作戰能力強。就拿美國海軍航母上搭載的F-35C和兩棲攻擊艦搭載的F-35B對比,前者的載彈能力、航程和作戰半徑都要超過後者。並且F-35C還能得到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電子戰機的支援,實際作戰能力要強得多。

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雖然也搭載的是F-35B,但其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能夠讓該機攜帶更多燃油,或者起飛時消耗相對比較少的燃油,從而具備更大的航程和作戰半徑。

所以,目前世界上比較強的海軍都首先要航母,而不是兩棲攻擊艦。(S)


這要看是取代誰的航母。

還要看是哪個國家。

兩攻的主要作用是輸送兵力上陸,只不過現在直升機在兩棲戰里作用越來越多,所以直升機成了兩棲攻擊艦的標配,而且數量越來越多,也因此,大型兩棲艦的甲板越來越長,越來越寬,以至於乍看起來和航母一模一樣了。

(聖迭戈的美國兩棲攻擊艦,其尺寸比世界上大部分輕型航母都大)

但兩種軍艦內部區別很大,兩棲艦要存飛機、存登陸兵、存物資,以及要存其他登陸載具,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直升機只能運載步兵和輕型裝備,要運笨重的主戰坦克,只能靠氣墊登陸艇和通用登陸艇。

所以,兩棲艦肚子里不能全放飛機(有2艘例外,下面講),這一點與航母大不一樣,航母的主要使命是爭奪制空權以及打擊,不用考慮兩棲戰,所以可以全部圍繞作戰飛機服務。

(聖迭戈一艘打開塢艙的兩棲攻擊艦)

因此,理論上,兩攻不可能取代航母。

但是,如果一個國家需求不大,錢也不多,但又要面兒。這時候它就可能造一些混合型載機艦,既能搭載很多飛機(相對登陸艦而言),又能拉很多登陸兵和物資(相對航母而言),萬金油的好處是樣樣通,壞處是樣樣松。

義大利、西班牙、土澳都是這麼乾的,制空、兩棲戰能力他們都需要,但又不需要太多(打大仗有老美罩著),再加上手頭不寬裕,造一款兩攻+航母,是合理選擇。

這種事,要打大仗的國家必須不能幹,比如美國。

但美國的確造了2艘沒有塢艙的兩攻,把地方都騰出來裝戰鬥機和直升機,完全是輕型航母了,這個背後是因為美國兩攻和大型登陸艦足夠多,弄兩艘新概念換換口味它也玩的起,但這兩艘偽兩攻已經遭到陸戰隊的強烈抗議,再往後的新兩攻已經恢復塢艙了。不光恢復塢艙,而且飛機一架不少帶,這是能耐。

聖迭戈的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注意其沒有塢


兩棲攻擊艦是用於運載登陸兵、物資和登陸艇、直升機實施登陸作戰的兩棲作戰艦艇。分兩棲直升機攻擊艦和通用兩棲攻擊艦兩種。兩棲直升機攻擊艦的主要任務,是使用直升機輸送登陸兵先遣分隊實施垂直登陸。具有戰鬥力強、用途廣、反應快等特點。隨著F-35等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發展,「美國」級和「黃蜂」級等大型兩棲攻擊艦也可以搭載起降固定翼戰機,美軍稱為「閃電航母」,其載機模式下,可搭載16架垂直起降型F—35B戰機和4架配備「空中加油系統」的MV-22B「魚鷹」,作戰半徑可能將達到1200公里以上,戰力不容小覷。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中國兩棲攻擊艦想像圖

但是,以兩棲攻擊艦為基礎的小型航母存在噸位、體量、動力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同大型航母相比,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美國智庫列剋星敦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軍事專家洛倫?湯普森曾在在「福布斯」雜誌撰文,陳述小型航母的差距和不足:

(1)小型航母的航速低。小型航母的原型—美軍兩棲攻擊艦最高時速不過37公里,遠低於「福特」號大型航母56公里/小時的最高航速,而航速慢意味著趕不上戰場馳援需要。

(2)小型航母海上自持力弱,需要到港口或艦隊油輪頻繁加油,在海上持續運行時間上,根本無法同核動力大型航母相提並論。

(3)小型航母艦載機出動率低。不僅攜帶飛機少,每天出動的艦載機只是大型航母的一半,而且甲板擁擠,無法保證高強度的出動率。

(4)小型航母安全性差。小型航母的甲板面積有限,彈射起飛多種類型戰機時,失事風險率是大型航母的兩倍。當發生事故後,可調度處理的空間冗餘度也小得可憐。

(5)小型航母戰場生存能力差。小型航母既沒有尼米茲或福特級等大型航母的水密艙數量多,也沒有持續運轉的核動力、完備的雷達和防禦武器系統,在面對空襲和潛艇時生存率低。

(6)小型航母容積率受有限。小型航母的常規動力系統比核動力系統大得多,導致儲藏空間僅為「福特」號大型航母的一半還不多,可攜帶彈藥量相當於後者的五分之一強,服役期間升級新技術的幅度也受限。

(7)小型航母的發電能力不足。受常規動力的限制,小型航母發電量有限,無法滿足高性能防空雷達等關鍵設備的耗電功率,嚴重限制作戰性能。

(8)小型航母作戰用途單一。受制於有限的甲板面積,小型航母可出動的艦載機型種類無法同大型航母相比,2艘小型航母或許才能完成1艘大型航母的海上偵察、控制和打擊任務。

(9)小型航母不能勝任「海上基地」任務。由於海上持久力和機動性差,可搭載飛機數量有限,小型航母無法勝任大型航母「海上浮動機場」的角色。

(10)小型航母效費比並不高。儘管建造成本有所降低,但小航母的出動率和作戰性能也隨之降低,有時連後者的一半戰鬥力都達不到。從全生命成本核算,小型航母並不比大型航母省錢。

(11)小型航母隱形費用並不低。雖然去掉了核動力系統、高性能雷達及防禦系統,小型航母能省掉一些賬面上的建造成本,但關鍵性作戰裝備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使用常規動力就需要建造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艦隊油輪補給,沒了防空雷達,就需要增補十幾億美元的防空艦艇補位,充其量是換湯不換藥的遊戲。

綜上所述,兩棲攻擊艦能夠履行航母的部分職能任務,但還無法全面取代航空母艦的地位作用。


謝邀

首先,兩棲攻擊艦和航母的區別,各位清楚嗎?

我們先從兩棲攻擊艦中的「兩棲」理解。兩棲字面擴展,應該是水陸兩棲。也就是說兩棲攻擊艦是水面和陸地的打擊平台。(平台的意思可以舉例來理解,機場可以叫戰機起降平台,因為又有對戰機補給,戰機維修又有指揮協調能力所以可以叫做綜合打擊平台。再簡單些可以理解成為一個小基地)

因此兩棲攻擊艦,負責的方向就是海陸。

那麼再從字面意思「攻擊艦」,那麼可以說明它是一艘攻擊型艦艇。而不是補給型艦艇。所以說,根據他的名稱,我們可以大致清楚它——海陸攻擊型艦艇。

根據美軍兩棲攻擊艦,體型,噸位,可以發現以下兩點特徵:

有直通式夾板。

可以裝載大量軍事武器裝備和士兵。

這些方面不免大家聯想到航母。因為直通式甲板太像航母彈射甲板了。所以很多人覺得,這甲板要是部署戰鬥機那就是航母了,因為它的噸位,就可能是一個輕型或者中型航母了。畢竟,各位看到日本DDH系列,經常覺得它就能做航母了。因為美國有F35B,對吧?

其實這是一些人的誤區,而且是很大的誤區。

首先日本的DDH系列名稱叫啥?叫直升機驅逐艦。擺明了,起降直升機的驅逐艦。然後大家又去聯想到F35B,其實吧,要是認真去了解日本直升機驅逐艦的一些事例的話,就覺得這是笑話了。

日本實驗過F35B在某直升機驅逐艦(型號忘了)實驗過。結果夾板承受不了尾部噴口的高溫。也就是說,F35B目前壓根兒上不了。起碼當時日本才意識到技術性的問題。本身日本建造直升機驅逐艦就是起降直升機的,就算考慮過飛機上夾板,按照設計指標,根本承受不住垂直起降型戰鬥機。

也就是說日本只是積累了航母直通甲板部分技術,但是以前沒出現過垂直起降型戰鬥機,日本最多考慮過加彈射器的航母。

所以各位看客說兩棲攻擊艦,兩棲登陸艦,看到哪些直通甲板別想太多,只要直通甲板沒彈射器,就做不了起降戰鬥機。短時間作為F35B起降的平台可以,但是經不起幾個架次,甲板就燒毀了。

所以說兩棲攻擊艦,和兩棲登陸艦的直通式甲板或者尾部寬式起降甲板設計之初都沒考慮過戰鬥機起降的問題。

兩棲攻擊艦的直通式甲板主要就是搭載固定翼直升機,比如攻擊直升機,還是反潛直升機,甚至包括搜救直升機。而它的「肚子」裡面通常可以配備兩棲裝甲車,兩棲坦克,兩棲登陸艇。同時它的作用還包括部分補給能力。根據任務而定。

這樣才能展現出海上打擊能力和由海向陸的打擊作用。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它有作為指揮平台的作用。它類似航母的艦台指揮的系統。

而兩棲登陸艦,看似兩者都可以一樣,實際上,唯獨兩棲登陸艦是一個運輸單位最多也就是一個部隊指揮單位,而兩棲攻擊艦則可以作為一個整個戰區指揮單位。這樣來看,也可以說明兩者的區別。

也就是說,如果打一場不用航母的戰爭,兩棲攻擊艦可以當任指揮艦。兩棲登陸艦,則是接受命令的攻擊單位。負責接到命令執行任務。

那麼話又說回來,兩棲攻擊艦和航母的區別又在哪兒?

首先明確的一點,航母是一個海上移動的機場。它的戰鬥力體現在艦上的戰機。同時更重要的是「航母不是戰爭指揮部」,這一點從美國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說起。那個時候美國的指揮艦,不是航母,反倒是驅逐艦。這一點就很有意思。為啥,因為理由是,航空母艦的指揮系統主要是協調航母上的戰鬥機聯繫,通訊。說白了,就是一個接受指揮,指哪裡,就告訴戰鬥機打哪裡的一個部隊指揮部。而統籌謀劃整個戰局的指揮部卻不在航母上。

原因也是很多的,比如,航母是一個大型目標,如果與一個大國開戰,或者有導彈,有一定實力的空軍作戰。航母必定是最重要的攻擊對象。一旦航母擊沉,伴隨的戰鬥機,沒有「家」,只能去其他基地。如果沒有可以登陸的飛機,那麼基本上航母完了,飛機也就完了。航母戰鬥群中海空一體打擊體系就不復存在。制空權就沒了。如果指揮部還在上面,這場戰爭只能結束。

所以說航母只是一個海上綜合打擊平台。它自身就有補給能力,只是不能取代補給艦。因為補給艦專門補給,而航母本身為了保證持續打擊能力,主要的噸位和空間都給了戰鬥機和和其它武器裝備,彈藥等。而且航母因為設計之初就考慮甲板起降戰鬥機,所以為了適應戰鬥機尾噴口的溫度等,航母的甲板考慮的因素很多。遠遠超過兩棲攻擊艦直通甲板設計之初考慮的因素。這也是沒啥美國一直沒有鼓吹過兩棲攻擊艦代替航母。反倒是我們一些軍迷喜歡說這個事。而有些專家這樣說,實際上是考慮了其他因素。(比如說日本航母會不會起降F35B,實際上是他們看到以後日本會往那個方面發展。讓大家意識到嚴重性。實際上大家看最近,日本採購的F35卻是陸地用的F35A)

美國畢竟用了那麼久航母,兩棲攻擊艦,哪個更實惠,他們會不清楚嗎?

那麼請問一下各位理解了嗎?

那我們在綜合以上,簡單概括。

兩棲攻擊艦和兩棲登陸艦區別就是誰可以指揮誰,誰可能是指揮艦。兩者很多方面都可能想似。(戰爭的時候,有可能指揮部是性能較好的驅逐艦,也有可能是兩棲攻擊艦,這樣才能保證敵方不能立刻辨別。甚至可能保證替補指揮部的存在)可能未來兩棲攻擊艦完全取代兩棲登陸艦。在現代武器裝備的技術效果重疊太多。很多軍艦都開始一艦多用。就好比,兩棲攻擊艦本身就可以做兩棲登陸艦。作用還更多,所以替代兩棲登陸艦也是歷史趨勢。改造兩棲登陸艦也可能搖身一變成兩棲攻擊艦。

航母是一個海上移動的空軍基地。一個完整戰鬥力的航母基本上,就能做到查打一體的攻擊,預警體系。攻擊面涵蓋海陸空。但是不能作為戰爭指揮部。

恰恰兩棲攻擊艦就可以作為指揮部或者備用指揮部。

最後總結,兩棲攻擊艦本身作用上就和航母不同,所以根本不存在取代。準確說,壓根兒取代不了。

以上是小學者個人觀點。歡迎談論。


能搭載固定翼飛機的兩棲攻擊艦可以和輕型航母相媲美,不然的話是完全無法和任何級別的航母相比的,畢竟航母使用的是固定翼飛機,而兩棲攻擊艦則主要是直升機,性能差異太大。

航空母艦不同於其他軍艦的最大特徵就是巨大的飛行甲板,航母就是用固定翼飛機來作戰的,一般搭載有大量的艦載機。如今大多數都是大中型航母,這樣才能保證最後的艦載機數量進而保障足夠的戰鬥力。不過也有泰國差克里·納呂貝特號這樣的輕型航母,僅能搭載數架飛機。

兩棲攻擊艦是專用於兩棲登陸作戰的艦艇,直通式起飛甲板也是其最大的外觀特徵,用於起降各型直升機等,給登陸部隊提供補給、火力支援或者運輸登陸部隊垂直登陸,是現代海軍中極為重要的一種裝備,各大囯海軍都很重視這種裝備的發展。

不過有的兩棲攻擊艦也能使用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比如美國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就能搭載AV8A/B戰機,如今已經能夠使用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起降型,此時的兩棲攻擊艦完全相當於一艘輕型航母了,而且還能進行兩棲登陸作戰。


兩棲攻擊艦與航母,在裝備上的差異,本質上還是「需求」,那麼在於是選擇兩棲攻擊艦還是選擇航母,更是裝備國的需求與實力上的差異。至於,題主最關心的,兩棲攻擊艦是否能取代航母,僅從裝備本身來看,顯然是萬萬不能的。但,落到最終的需求上來看,歐洲的中等強國的海軍或者說地區性海軍,正在以這種多功能的兩棲攻擊艦來擔負起過去輕型航母的角色。

不用過去解讀就足以看得,兩棲攻擊艦與航母之間的差異。雖然二者都搭載著艦載機、直升機,但前者的固定翼艦載機也只能是短距垂直起降的,在整體性能上還是要比最標準的彈射起飛的艦載機有所削減。這樣的差異,在如今的F-35B和 F-35C就直觀體現著。

特別是,當航母的噸位達到10萬噸級,在綜合戰鬥力上,兩棲攻擊艦隻能望其項背。10萬噸級航母,僅僅是艦載機的搭載數量,就是實力的展現。當然,這樣的航母如今也只有美國和中國才能駕馭。也因此,如西方歐洲多國海軍,對超級航母完全沒有需求,對輕型航母的需求又並非一定要有,因此如荷蘭、義大利等國海軍裝備的並非是輕型航母,而是多用途的「兩棲攻擊艦」、「戰略艦」。

這類或1萬5、或近2萬噸級的大型艦艇就是多用途,作為兩棲登陸艦艇搭載登陸艇、運輸兩棲裝甲車和海軍陸戰隊完全沒問題,而寬大通直的飛行甲板可以起降運輸直升機與武裝直升機,而有的還在艦艏保留著滑躍甲板,可以搭載AV-8B或F-35B擔負一定的制空與對地支援任務。另外,在一些救災、撤僑等非軍事行動中,也有這類艦艇的身影。顯然,於中等國家的海軍而言,這樣的多用途的兩棲攻擊艦,更為實用,更是比航母更負擔得起。


我感覺不能 航母主要是制空權 同時也是對海對陸打擊 可是兩棲攻擊艦的任務就是以登陸作戰為主要任務 制空體格不夠高 制海胳膊不夠長 只能固定翼戰機打開缺口 兩棲攻擊艦發出二次打擊 和兩棲登陸艦共同完成登陸作戰


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兩者的作戰任務和作戰對象不同,所以,將兩棲攻擊艦替代航母遂行作戰任務有點牽強。航母是遠程導彈、核潛艇以外的另一戰略性攻擊武器。而兩棲攻擊艦以登陸突擊為主,無論是航速還是艦載機性能,都與奪取制海制空權的要求有很大差別,只能當做戰略戰役體系中的高端技術兵器。兩棲艦的艦體結構決定了該艦的航速一般在25節以下,加之不可能安裝彈射器,因此,大中型長航戰機和大型輔助型固定翼飛機都無法上艦。所以,用兩棲艦應對海空力量不強的國家尚能應付,如果遇到一艏真正的航母,哪怕是一艏3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也是死多活少。不難想像,如果倭倭的四條兩棲艦在大洋中與「遼寧」艦PK會是啥結果。就算能讓固定翼飛機上艦,艦船的自身條件也制約了戰機的發揮,面對中國的殲15一點都不佔優勢。有人會說,倭倭要把F35B搬上艦,那請先看看胖鳥的航程是多少?那時,中國的變色龍肯定也上艦了,還是帶彈弓的,倭倭,你說想咋玩?結論:航空母艦執行戰略壓制,兩棲攻擊艦實施戰術突擊,各有所用。不要以為帶個孩子逛街的都是媽,也許是鄰家姐姐呢?


兩棲攻擊艦重點是登陸作戰支援裝備,適合在離海岸不遠的近海作戰,能夠裝載大量的武裝人員含裝備,坦克,裝甲車,各種運輸裝備,指揮車輛,這些人員裝備是要運送上岸的。而航空母艦編隊是大洋作戰的利器,主要任務是對陣敵國的大洋艦隊,將其殲滅,或在敵國海岸100公里至300公里範圍對敵國展開空中打擊。兩者執行的是不同的任務,不能互相代替。


推薦閱讀:

蘇-57第二階段發動機解決超巡問題?隱身仍是短板
帥!空軍發勵志微視頻!銘記歷史!
詳談美軍步兵分隊戰鬥(1975)——營連排班防禦篇
致命鋒刃:一把沒有舔到鮮血就不肯回鞘的彎刀
美媒誇讚殲16D等戰鬥機

TAG:航母 | 海軍 | 軍事 | 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