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址中有偶像崇拜或者原始圖騰崇拜現象?
什麼?!石器時代的「中華祖神」長這樣?!
在我們的印象中,神佛的形象是從漢代畫像石的雕刻開始的。漢代以前的商周時期,由於佛教還未傳入,本土的偶像崇拜如「西王母」也才剛剛嶄露頭角,所以偶像崇拜是非常少的。
新石器時代,可見良渚文化(其存在年代距今5300—4300年)玉琮的「神人獸面紋」,該紋飾是一個頭戴羽毛冠的神或祭司,騎在一隻異獸頭上,祭司的雙手在觸摸異獸的眼睛。整個玉器的線條非常細緻。
而下面我們要看的,是中國最早的「祖神」形象,他來自紅山文化,距今5300多年。
在2012年5月,在興隆溝遺址被發現,是中國迄今首次發現的一件史前陶塑人像。他長這樣:
人像通高55厘米,最大胸圍65厘米,頭部和面部比較完整,雙目圓睜,口部圓張作「O」形,鼻樑高挺;頭頂盤發,戴冠;雙腿盤坐,兩腳相對;雙臂彎曲,右手握住左手,搭放在雙腳上;質地為泥質紅陶,經過高溫燒制,質地堅硬;身體中空,雙臂則是實心的;外表通體磨光,局部施黑彩。其身份似為紅山文化晚期的巫者和王者。這是目前所知第一尊、也是最大的一尊能夠完整復原的紅山文化晚期整身陶人,在中國同時期的史前考古材料中十分罕見。
一、搶救性發掘!
2012年5月23日,考古工作者在興隆溝遺址採集到一些比較特別的紅陶片。通過初步拼對,這些陶片居然被拼成零碎的人形!考古工作者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得了的發現,於5月28日立即來到陶片現場進行採集,居然又發現嘴部殘片。這一情況立即上報中國社會科學院,引起高層高度重視。
6月30日,劉國祥先生率領考古隊進駐興隆溝村,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並最終在7月初依次發現了陶人額頂殘缺的裝飾殘片、胳膊的殘片。而埋藏陶人的地方,正是一處房屋遺址,也就是說,這尊陶人像是埋藏在房屋中的。
二、性別之謎
初看這尊塑像,會感覺他是一位男性,因為雙乳平坦,面目方正。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馮時研究員認為是女性。
他認為,甲骨文與金文中的象形文字與「女」相關的,都是雙手交叉的形象,這尊陶人也是。同時結合商周時期一些玉人、銅人、石人像所表現出雙手撫膝跪坐的姿勢,指出雙手撫膝為男性特徵,雙手相交狀為女性,從而認為這尊人像應當是女性,而且是沒有表現母性特徵的女性形象。
當然,男女之迷還在探討。
三、陶人身份
出土整身陶人的興隆溝遺址曾出土過3具裸身相擁的女性形象,可能是女性崇拜的象徵。而這尊整身陶人卻是出土於一座半地穴式房址,也沒有發現與祭祀有關的遺存,可見其地位並不崇高,至少遠遠不及牛河梁女神像的地位。 下圖為牛河梁女神像
很多學者認為陶人與祖先崇拜有關。陶人的各個部位,神態、坐姿、面部特徵都非常有特點。盤腿而坐的姿勢,與寺廟中供奉的神像非常相似;口部作呼喊狀,很容易聯想到巫祝形象。在紅山文化崇拜女神的大環境下,在不同地區不同習慣的先民中可能存在有不同的信仰形式。說它是紅山文化祖先神的或巫祝形象,很有可能。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五千年前,我們便做出了這些代表祖先形象的陶人,這便是我們的「祖神」,我們應該帶著這一份民族自豪,振興華夏,重回世界文明之巔。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確定一個概念,什麼是石器時代。根據百度,石器時代是從人類出現到青銅器出現,大約始於距今二三百萬年,止於距今6000至4000年。
因此,我查閱了上學期中國古代史的教材(朱紹侯、齊濤、王育濟主編),在第16頁找到了一點線索,不方便打字,直接拍圖。
仰韶文化因此,我在網上找了一些仰韶文化的出土文物的圖片。
自己看第三張,似乎是一個個太陽,這應該就是樸素的對太陽的崇拜。至於書中說的陶制婦女裸體形象,自己水平有限,查不到這樣的圖片。上述仰韶文化還屬於母系,下面我想說一些父系社會的資料。
同樣是哪本書中,第22頁,自己找到了一些線索。
圖片原諒自己不想一一尋找。希望題主可以滿意。推薦閱讀:
※論道路選擇的重要性
※誰是中國第一位女皇帝?竟然不是武則天
※歷史上的今天——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為北平
※四十七——最後的較量
※1個師的戰績超越了6個軍,解放軍史上僅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