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司馬懿最後說了什麼啊?


諸葛亮火燒司馬懿,最後都說了什麼

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精於謀略、善於算計,用兵如神。劉備三顧茅廬後,跟隨劉備縱橫馳騁,巧奪荊州,攻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劉備死後,諸葛亮在劉禪的支持下,六次北伐中原,踐行「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承諾。也就是在北伐中,諸葛亮遇到了一生最大的對手司馬懿,二人才智謀略可謂旗鼓相當,你來我往征戰六七年的時間裡,互有勝負。

司馬懿曾在西城逼迫諸葛亮唱空城計,諸葛亮在上方谷也差點將司馬懿燒死,上方谷一戰也是諸葛亮最後的機會,此時諸葛亮已經積勞成疾,自知命不久矣,然而天公偏不做美,一場大雨撲滅了大火,為湮滅了諸葛亮最後的希望。上方谷諸葛亮火燒司馬懿,最後說了什麼,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上方谷之戰。234年春,諸葛亮起兵十萬,進行第六次北伐,司馬懿調集四十萬軍隊,在渭水一代與諸葛亮展開對峙。司馬屢次與諸葛亮交戰,敗多勝少,知道諸葛亮的厲害,曹睿也命司馬懿堅守堅守。但蜀軍遠道而來,糧草軍械供給不足,必須速戰速決,因此諸葛亮日夜勘察地形。當諸葛亮發現上方谷時,心中大喜,因為他找到了消滅司馬懿最好的機會。

上方谷是兩山之間的峽谷,地勢低洼,入口的地方極其狹窄,最多只能允許一人一馬通過,但整個谷地卻能容下千餘人,地形很像一個葫蘆,諸葛亮正是把司馬懿引入谷中,放過縱燒。於是諸葛亮想出一個奇妙的計策,在上方谷囤積了大量的糧草,誘引司馬懿來劫糧草。司馬懿曾多次被諸葛亮劫糧草,也想一雪前恥,於是也日夜勘察地形,並最終發現了上方谷的屯糧。

於是,司馬懿便令部下打探諸葛亮的位置,派部下前去偷襲營寨。蜀軍也是拚死抵抗,然而魏軍的兵力逐漸增加,當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不在進攻的軍隊中時,諸葛亮已經料定,司馬懿的最終目的是上方谷。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諸葛亮秘密命人在上方谷的屯糧上,放置乾柴、硫磺,火藥等。並命令魏延前來解救中軍大帳。司馬懿協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領軍直奔上方谷。

諸葛亮只在上方谷屯兵百人,司馬懿很快就佔領了上方谷,然而諸葛亮早就登上了上方谷的山頂,命人在谷口縱火,並命令士兵釋放火箭,萬箭齊射,司馬懿和他的軍隊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他悔不當初,中了諸葛亮的奸計,絕望之時,司馬懿要揮劍自殺,而正在這時,天降大雨,降地上的火全部澆滅。司馬懿大喊自己命不該絕。

其次分析諸葛亮火燒司馬懿後說了什麼。諸葛亮本以為司馬懿必然葬身火海,然而出乎意料的大雨讓他的希望頓時成泡影。諸葛亮氣急敗壞、悲痛欲絕,仰天長嘆:蒼天助曹不助劉,這一切都是天意。諸葛亮憤憤道:上方谷幾個月都不曾下雨,為何今日大雨傾盆!我千算萬算,還是被司馬懿逃脫了,某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諸葛亮由此悲嘆,足見他對北伐的期待,他是多麼的想克複中原,恢復漢室。然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諸葛亮知道自己天數已盡,不久於人世,更是悲痛萬分。只能仰天長嘆:某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你是如何看待上方谷一戰?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上期講到孔明和魏延的恩怨,及魏延被殺的原因。同時也提到了司馬懿,在空城計之前,孔明和司馬懿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也是孔明為報答劉備託孤的選擇,火燒司馬懿時,也涉及到了魏延。(秉燭讀春秋漫談三國)第四期,為你詳細解答。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孔明六出祁山都無功而返,主要原因是,軍糧不能及時運到前線。常言道:兵馬未動,草料先行。說明糧食對軍隊的重要性。

在孔明第六次兵出祁山時,他調來了事先發明的木牛流馬這個新武器,還別說挺給力,運來的糧食放到了,孔明事先觀察好的上方谷了。

為什麼選擇上方谷呢?首先地形特殊。上方谷地處兩山之間,地勢低洼,入口處狹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馬通過,谷內一塊平地,能容納1000多人,就像個葫蘆,是儲備糧食的天然糧倉。

司馬懿決定分撥一班人馬劫蜀營,這樣孔明別的營勢必來救,司馬懿乘機帶兩個兒子及少量人馬,突襲上方谷,火燒軍糧。

司馬懿一舉一動,孔明盡收眼底,他對眾將士說,司馬懿來劫咱的大營,咱就劫他的大營。同時,對魏延說,你到上方谷口迎接司馬懿,和司馬懿交手只許敗,不許勝,魏延得令而去。

果然司馬懿和兩個兒子如期而到,魏延按照孔明交待的法子,沒幾個回合,撥馬逃向了谷里。

司馬懿追到谷里大吃一驚,謂二子曰:

〖「倘有兵截斷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聽得喊聲大震,山上一齊丟下火把來,燒斷谷口。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齊突出,草房內乾柴都著,刮刮雜雜,火勢衝天。司馬懿驚得手足無措,乃下馬抱二子大哭曰:

「我父子三人皆死於此處矣!」

正哭之間,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地雷不震,火器無功。司馬懿大喜曰:

「不就此時殺出,更待何時!」

即引兵奮力殺出。(引自三國演義)〗

孔明在山上見魏延誘司馬懿入谷,一霎時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為司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哨馬報說司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嘆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難道真的是天意?

除了司馬懿當不該死,其實還有一個人,也該不當死,這個人就是魏延。

書中交待,孔明命魏延在谷口迎接司馬懿,魏延逃進了谷里,如果地雷爆炸,魏延肯定死於非命。為什麼孔明要魏延和司馬懿一起去死呢?上期做出了回答。

其實,司馬懿僥倖逃脫,不是什麼天命論,而是其中有奧秘。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闊,兩邊高,中部低,這種地形不利於空氣流通,一旦谷內起火,氣溫開始升高,貼近地面的空氣迅速受熱膨脹上升,上層及周圍冷空氣則收縮下沉,形成強烈對流的山谷風,因此出現了狂風大作的現象。

同時,當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雲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產生的大量煙塵隨空氣上升到天空後,又為水汽凝結提供了理想的凝結點,從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這些雲霧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併,體積就會逐漸變大,最終導致大雨傾盆的局面,澆滅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馬懿才得以脫險。這個道理和原子彈爆炸形成風暴道理一樣。

(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諸葛亮最後仰天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蒼天助曹不助漢"。也就是對司馬懿所說的最後的話。

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說的話遠不止這些,兩軍對峙豈能三言兩語就開打了,總要有些嘴皮子戰。

我們不禁想像一下,司馬懿全家男丁都在火場,諸葛亮的勁敵馬上就要死去,肯定要感慨抒情幾句:"仲達你我各為其主,今日之禍君應慮之,此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賊挾天子以令諸侯,民心盡失,你當有今日。"

以司馬懿的性格應該會求孔明放他的2個兒子回去,自己死亡,剛開始諸葛亮肯定不會同意。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老天不讓司馬家亡,結果天氣驟變,眼看要下雨了,諸葛亮就放下話來:仲達,你我惺惺相惜,殺你也是形式所逼,為了司馬家族能夠延續,只要你自殺,我饒你子不死。司馬懿就在揮刀自刎的時候,雨滴救了他。


純屬想像,諒解




推薦閱讀:

羅斯科的抽象畫作為什麼拍那麼貴,該怎麼去理解他的作品?
《西遊記》中法力最厲害的人到底是誰?
余華的《活著》對現在的我們有什麼意義?

TAG:諸葛亮 | 司馬懿 | 三國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