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老百姓基本上不吃燕子和喜鵲?


燕子 攝影:Na離子

為什麼中國老百姓基本上不吃燕子和喜鵲呢?其真正原因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

先說喜鵲。在商代,人們以為萬物有靈,而常見的鵲鳥能傳達未知的消息,就把鵲附會成報喜鳥,稱之為喜鵲。在中國,喜鵲成為吉祥鳥,寓意喜慶、吉祥、好運。在民間,無論是風俗習慣,還是繪畫、剪紙等文藝作品,甚至是小說、詩詞、戲曲等方面都大力謳歌喜鵲。至於"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這一神話故事更是將喜鵲推上了神壇,可謂家喻戶曉,而"喜鵲登梅"圖更是火爆華夏大地。因此,傷害喜鵲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事。

不過,喜鵲是留鳥,其影響力遜色於候鳥—燕子。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燕子秋去春回的規律,隨季節變化而遷徙。還發現,燕子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在傳統文化中,古人借燕子惜春傷秋,或寄託相思。

燕子被譽為春天的使者而加以歌頌,如韋應物在《長安遇馮著》寫道:「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當春天結束,夏天來到,人們又傷感萬分。例如歐陽修在《採桑子》中感嘆:「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人們見燕子經常成雙入隊,又成為愛情的象徵。人們藉此傳達思念情人之切,如《詩經--谷風》就有:「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

人們對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的特點,感慨時事變遷。如劉禹錫的《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宴殊的《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最為悲壯的是文天祥的《金陵驛》,他寫道:「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人們認為,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築巢,就是誰家吉祥、有福的象徵。在那樣的大背景下,燕子和喜鵲都被加以保護。


傳統文化的影響是一方面,契合了國人嚮往喜慶吉祥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還沒有哪個磚家跳出來說這兩種鳥類???滋補保健治病救命之神奇功效…不然加上針對廣大吃瓜群眾強大的營銷推廣,分分鐘都可以把這些小鳥吃成瀕危動物…


因為它們是象徵吉祥的鳥,在我的家鄉,喜鵲在你家門前樹上叫幾聲,象徵著有喜事發生。燕子在你家屋檐下築巢,象徵著送福。

這兩種鳥都是很受歡迎的鳥,中國人大都會害怕報應,誰會想把給自己家送福報喜的鳥吃掉。

雖然這種說法沒什麼科學依據,但是中國人卻都很在乎這種象徵意義。即使知道不是真的,也會讓人心情愉悅。

再說鳥也不是那麼容易抓的,而且也沒什麼肉,實在是沒什麼必要吃它。


推薦閱讀:

喜鵲看西遊:孫悟空——世家的絕唱(35)(完結篇)

TAG:燕子 | 喜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