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這種說法對嗎?宇宙未爆炸之前叫什麼?
無!
宇宙大爆炸前的狀態叫「無」!什麼是「無」,簡單說就是「什麼都沒有」!
嚴格意義來講,「最後大爆炸之前」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也沒有意義,因為時間本身流逝宇宙的一部分,是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才現的,也就是說「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的概念,而沒有時間又哪來的「之前」呢?
簡單理解宇宙大大爆炸理論,就是「無中生有」,這與我們老祖宗的觀點何等的相似!在我們眼裡,「無中生有」一般指的憑空捏造不存在的事實,但宇宙的誕生讓我我們明白「無真的可以生有」!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也不願意接受,無就是無,怎麼可能生有呢?
如果說古代對「無中生有」的理解帶走很強烈的哲學味道的話,那麼現代量子力學的發展讓我們明白「無真的可以生有!」
一切源於量子泡沫!量子力學認為,在虛空里,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虛空其實非常活躍,那裡不斷地有虛粒子通過賒借能量出現,然後瞬間消失,把賒借的能量歸還。只要速度足夠快,大自然一點也不反對!
量子力學的解釋,任何事物不管概率有多低,總是會出現我的,而這種虛粒子的不斷衍生消失成了宇宙誕生的基礎!
所以說,沒有所謂的「宇宙大爆炸之前」,不要糾結於「之前」是什麼了,否則你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如果你對當代的物理學和宇宙學了解的不太深入的話就可能會問這樣的問題。怎麼說呢,其實,宇宙起始於一個極小的點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哈勃,用他的天文望遠鏡在觀測銀河系之外的天體時發現了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就是銀河系並不是宇宙的全部,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並不是只有銀河系這一個星系,而是有數不清多的星系,天文學家估算大概有幾千億個星系充斥在我們的宇宙之中,這些星系有的很大,比我們的銀河系還要大很多,有的則很小。而且哈勃不僅發現了我們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而且這些星系還在不停的遠離我們而去,可以說,雖然宇宙中有幾千億個星系,但是所有的星系都幾乎無一例外的遠離我們而去,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處在宇宙的中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把整個宇宙空間理解成一個平坦的三維空間的話(這裡的空間概念和廣義相對論有關,樓主可以查看這方面的書籍)那麼,你就會錯誤的認為既然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那麼我們必然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實際上,根據廣義相對論,我們的宇宙空間不是平坦的,相反,它是扭曲的。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允許一束光從地球出發並一直向前傳播,那麼最終,這束光會回到它的出發點,也就是地球,實際上,不止是地球,你在宇宙的任意一點打出一束光,它最終都會回到它的出發點。當然實際上,人類無法做這樣的實驗,因為宇宙太大了,光從他的起始點出發再回到起始點所需要的時間恐怕要上千億年,這時間太長了,所以人類無法做這樣的實驗,但是這卻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宇宙空間是扭曲的三維空間,這可能很難在頭腦中想像。我相信科學家也是很難想像的。但是他們卻提出了一個簡化了的模型,這個模型可以類比我們的扭曲的三維空間。這個模型是一個球面(請注意,我說的是球面,而不是球體。區別在於球面指的附著於球體表面的那個扭曲的二維空間,而球體指的是包括球體表面和球體內部的平坦的三維空間),這個球面是扭曲的,這就類比於我們扭曲的三維宇宙空間,不同點在於球面是二維的,因為它沒有高,只有長和寬。在這個球面上,漂浮著很多的星系,他們在大尺度上均勻的分布在球面的各個點上,由於球面是二維的,所以我們在這裡也把星系想像成是二維的。宇宙學告訴我們宇宙是膨脹的,所以,我們想像著這個漂浮著很多二維星系的球面在不斷的膨脹,也就是不斷變大,就像是一個不斷變大的氣球。而在這些星系中,其中一個小點是我們的銀河系,現在請你想像你自己也處於這個小點上,你在這個點上向四周觀察,你會發現,所有的點,也就是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你而去,而你並不處於這個不斷膨脹的氣球的中心,因為在這個模型里,球面並沒有一個所謂的中心,這就像你站在地球上,你無法確定地球表面的哪一個點是中心點,他是球面,沒有中心。所以拿這個模型來類比我們的宇宙你就能理解為什麼雖然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但是我們並不是出於宇宙的中心,實際上,按照那個模型的理解,無論你處於哪個星系,你都會發現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你而去。那麼,哈勃是如何知道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呢?這就涉及到一個光學知識,光學告訴我們,光是一種波,也是一種粒子。愛因斯坦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既是波也是粒子。當然這就涉及到很深的量子力學了。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是微觀世界,也就是小於等於10的負9次方米大小的世界。在如此微小的世界裡,一切我們在宏觀世界所獲得的常識都將打破。我們先不談這個。剛說到光可以是一種波,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水波或聲波,雖然實際上這種波不能和宏觀世界上我們所看到的任何一種波做類比,但是為了簡化,我們暫時可以這麼想像。光作為一種波,它就有波的一些特性,就拿聲波做比喻。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那就是當一輛飛奔的汽車按著喇叭向你駛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汽車的喇叭聲越來越高亢,也就是聲調越來越高,當這輛汽車遠離你而去的時候,你有會發現喇叭聲越來越低沉。這就是聲波的多普勒效應。在這裡就不過多解釋這個效應了。聲波具有多普勒效應,光波同樣具備這種效應,只不過這兩種波所表現的現象不一樣,聲波是以高亢和低沉來表現多普勒效應,光波則以變藍和變紅來體現多普勒效應,具體說來,就是當一個發光體向你靠近的時候,它的光譜向藍端移動,也就是所謂的藍移現象,人看到的表象就是這個物體看上去越來越藍(如果太藍的話,人就看不到了,因為越藍的光,其頻率越高,過高的頻率的光人眼接收不到),當一個發光體遠離你而去的時候,它的光譜會向紅端移動,也就是所謂的紅移現象,人所看到的表象就是這個物體看上去越來越紅了(如果太紅,人也同樣看不到,太紅的光頻率太低,人眼接受不到)哈勃發現所有的銀河系之外的星系所發出的光都是向紅端移動,所以他斷定宇宙在膨脹。既然宇宙現在已經膨脹到了目前這麼大的規模,那麼這就表示宇宙曾經很小,按照宇宙學家的推算,宇宙曾經只是一個點,這個點比一顆原子還小,這個無限小的點溫度極高,密度極大,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和所不能看到的,還有那些只有靠儀器才能探測到它們的存在的,甚至連儀器也不能探測到的,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歷史上存在的,現在卻不存在的,所有的物質都集中在那個無限小的點上。然後突然地,這個點爆炸了,於是我們的宇宙誕生了。當然,宇宙初始的狀態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宇宙是經過135億年的演化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初始的宇宙溫度極高,密度也很大,即使是宇宙大爆炸幾萬年後,溫度依然和高,那時的宇宙還沒有形成行星和恆星,星系這樣的大尺度的宇宙結構就更沒形成了,而且在宇宙爆炸之後的幾秒內,那時的宇宙沒有物質,只有能量,這些能量是以輻射的形式存在的,後來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和變冷,第一批原子才形成,這第一批原子是氫原子,後來形成的原子越來越重,也越來越複雜,元素周期表最後面的幾個最重的元素是最後才形成的。當然要具體說宇宙的演化史,那就太費時間了。至於你說的在宇宙爆炸之前是什麼狀態,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時間也是宇宙爆炸之後的產物,也就是說,在宇宙爆炸之前沒有時間這個東西,所以你所說的「之前」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至於你所問的「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存在呢」 我想你的意思是說 為什麼宇宙會從一個點開始然後再演化成現在的樣子。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還沒有一個普遍的共識。現在人們能做的就是根據已有的理論推測會猜想為什麼會這樣。根據現在很著名的M理論(一種被認為是也許能解釋一切物理現象的萬能理論) 我們的宇宙之所以會突然爆炸也許只是一種巧合,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可以不存在,而它現在之所以存在完全是一種巧合,因為M理論認為,在我們的宇宙誕生之前(這裡的之前也許要打引號),就已經存在很多平行的宇宙,這個平行宇宙的概念似乎很難理解,科學家解釋說,互相平行的宇宙彼此可以同時處於同一個位置上,按照我們常人的理解就是互相平行的兩個宇宙在空間上是重疊的,但是實際上他們並不重疊,他們唯一重疊的只有引力,按照這種說法的理解,你現在所處的空間也許並不只有你一個存在,可能另一個與我們這個宇宙平行的宇宙也有一個什麼東西,也處於你這個位置上,你感覺不到他,也看不見他,是因為他不在我們的空間里,可能他隱藏在另一個維度,M理論不僅允許多個宇宙同時存在,而且還允許不同的宇宙有不同的維度數量,比如說我們的宇宙在宏觀上只有三個維度(長,寬,高),當然,量子力學認為我們的宇宙在微觀上不是三維,而是更多的維度,我們之所以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在尺度上不是微觀的,而是宏觀的,如果我們能變小,變得和原子核一樣的小,也許我們就能感受得到了。(這是我個人的猜想,無任何依據,呵呵) 科學家的解釋是,那些更高緯度的空間捲曲在很小很小的尺度上,所以我們感覺不到,我可以給你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比如一個海綿,當我們離一塊海綿較遠的時候觀察它的表面,也就是在宏觀上觀察一塊海綿的表面的時候,我們只能觀察到它表面的長和寬,至於它的表面是什麼物理狀況我們看不到,但是當我們把這塊海綿拿到眼前的時候,我們不僅會發現它的表面有長和寬,而且它的表面還有很多洞,這些洞顯然是三維的,而相比較而言,它的表面卻只是二維的。也就是,三維的空間蜷縮在二維的表面里,這就有點像更高維度的空間蜷縮在三維的空間里。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微觀世界可能有更多維度的秘密。那麼,M理論是如何解釋我們的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呢,它說兩個平行的宇宙可能會偶然的互相碰撞,這就像兩個有彈性的膜(這裡之所以強調彈性是因為彈性表示宇宙空間可以變形或者說扭曲,而不是剛性的,不可變的),它們偶然的在某一點撞到了一起,於是這兩個平行宇宙互相碰撞的那個點就是誕生我們這個宇宙的那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溫度無限高的那個點,科學教稱之為「奇點」。這是M理論的解釋。還有一種更好理解的解釋,這種解釋認為我們的宇宙誕生於黑洞。粗略地說就是黑洞可以把吸入自己體內的物質從另一端噴出,而那另一端就是白洞(白洞是人們想像的東西,它的存在未被證實,但黑洞的存在已被證實,並且每一個大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我們的太陽帶領著我們的太陽系正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那個超大質量黑洞旋轉著),白洞的中心有一個奇點,這個奇點也許就是誕生我們這個宇宙的那個奇點。按照這個解釋的理解,我們的宇宙中有多少黑洞,就會有多少個與我們這個宇宙相連的平行宇宙。前面所說的這兩個解釋也許還比較好理解,我要說的第三種解釋將較難理解,但是這一解釋卻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重視。在闡述第三種解釋之前,我得提一下有關量子力學的一點知識,量子力學發展到現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其中量子力學的一個假說告訴我們,我們日常生活所看到的東西,以及宇宙中一切的物質可能都是「空」的。這裡的「空」怎麼理解呢?我可以用一個當下特別流行的詞來解釋,那就是 「浮雲」 什麼叫浮雲?就是沒有實質的,雖能看得見 卻感受不到,沒有內容,也許有一個詞可以更好的形容它,那就是:如夢如幻。就像過眼煙雲一樣。我之所以說這些就是想讓你感受一下什麼叫「空」。具體說來,量子力學認為 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不是粒子,或者可以這麼說:粒子不是基本單位,因為還有另一個東西構成了粒子。科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弦。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琴弦。但是物理學家所說的「弦」可比琴弦複雜得多。這裡的弦沒有粗細,可能有長短,有彈性但是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彈性。那麼,粒子是如何由弦變現出來的呢?科學家說,同一根弦可以有不同的震蕩頻率,不同的震蕩頻率產生不同的粒子。所以,在這裡,你不能把粒子想像成是具有彈性的剛性小球,實際上,按照這種說法,你無法具體的想像粒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你更無法想像那些看不見的弦是如何變現出粒子的。當然,值得一提的是,粒子的確不是具有彈性的小球,第一,它雖然在某些時候可以表現出具有彈性,比如說拿伽馬射線束撞擊鋼板,伽馬射線中的粒子有的會穿過鋼板,少數粒子會以不同角度折射,這時,粒子表現出具有彈性,但是這個彈性是由電磁力產生的,而不是因為粒子產生的形變,所以有彈性,粒子不可能發生形變。第二,粒子有時會表現出具有大小和形狀,比如讓電子一個一個地穿過一條縫隙,然後打在一塊熒光屏上,你會發現熒光屏上會出現一個一個的小點,但是如果讓電子一個一個地穿過兩個相互平行的縫隙,然後再打在對面的熒光屏上,則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屏幕上出現了只有兩列波互相干涉才會出現的一明一暗互相間隔的干涉條紋,這時,電子錶現出了波的特性,而不是粒子的特性。為什麼會這樣,其原因相當複雜,在這裡不再贅述。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你,微觀世界有多麼抽象,而弦只由於它震蕩的頻率不一樣就會變現出不同的粒子,這就有點像琴弦的不同的震蕩頻率會演奏出不同的音樂。而我們都知道,琴弦只有震蕩的時候才會產生音樂,不震蕩就沒有音樂,而且如果震蕩的頻率太低我們會聽不到,太高我們也聽不到。物理學家所說的構成萬物的「弦」也是如此,它在震蕩的某一特殊狀態下就不能變現出粒子,而在有的狀態下又可以變現出粒子。這種感覺就像是在變魔術,更像是物質似乎就像是「浮雲」,它可以消失,可以出現,可以無中生有。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我們的宇宙就是無中生有,真空中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然無中生有地產生出巨大的能量,然後在極端的時間內又消失的無影無蹤,所以在較長的時間裡和較大的尺度上,真空總體是空的,但實際上不是空的。所以,你會發現物質就像幽靈一樣,十分的虛空。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構成物質的不是什麼別的,只是信息,想法,數據,概念這些不是物質的物質,或者說很虛無縹緲的東西構成的。而科學家所說的弦就是信息,就是想法,就是概念。是不是很玄?很高深?由於人類漸漸認識到這些幾乎可以說是終極的真相,所以,人類對自己所身處的這個世界的真實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是存在?什麼叫不存在?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在量子力學裡被淡化了。相對的,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擬?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也被量子力學淡化了。量子力學所揭示出來的物質可以生,可以滅,而且生滅幾乎是同時的,也就是說,說它生了,它就滅了。這一現象似乎告訴了我們:我們似乎正在看一部電影,電影中的角色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萬物,這萬物包括人,也包括我們自己。為什麼可以做這樣的比喻呢?電影是什麼?電影是由膠片組成的,膠片上的圖畫是固定的,但是當把這些靜止的圖畫快速在你眼前移動的時候,你看到的就不再是死氣沉沉的圖片,而是生機勃勃的運動著的圖像。相對的,物質是什麼?物質是由「弦」組成的,弦在快速的生生滅滅的時候,你看到的就不再是死氣沉沉的弦,而是生機勃勃的運動著的世界。你知道,電影是假的,裡面的圖片只是死的圖片,不是真實的。那麼,人們為什麼不知道物質也是假的呢?因為物質的生滅實在是太快了,它快速的生滅讓你以為物質的存在是連續的,它的影像是連續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連續的。所以,現在你還能很確定的說: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的 世界嗎?你可能會問:不管你說的有多麼的玄乎,但是我卻可以告訴你,我每天都可以看到這五彩斑斕的世界,聽到美妙或難聽的歌聲,聞到好聞或難聞的氣味,摸到堅硬或柔軟的物體,你能說這些都是假的嗎?都是虛的嗎?其實,人類自古以來就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真實的含義。也許你聽過莊周夢蝶的故事:一天晚上老莊夢到自己是一隻蝴蝶,在花叢中自由地飛舞,醒來後,他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一個夢到蝴蝶的莊周還是一隻夢到莊周的蝴蝶?這個典故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我們人類,包括一切生物在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這局限來自何處?來自我們的感官。我們用眼觀察這個世界,用鼻子聞這個世界,用耳朵聽這個世界,用手摸這個世界。然而這些感官是客觀的嗎?我們的眼睛只是把外部的刺激變成電訊號,這個電信號刺激大腦,然後翻譯成圖像。這種翻譯是否客觀呢?也就是說,我們翻譯出來的圖像和這個物體的本來面目是一致的嗎?那麼如果不一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的本來面目呢?如果我這麼說你還是不明白的話,我可以再那聲音舉例。我們都知道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進而帶動空氣振動從而產生了聲音,我們不禁覺得奇怪,怎麼一個物體的振動,它是物體的一種運動現象,怎麼傳到我們的耳朵里後就成了聲音了呢?為什麼經過大腦的翻譯以後,把振動翻譯成了聲音了呢?可見,大腦的翻譯並沒有把這個世界的客觀屬性告訴我們,它只是把這個世界翻譯成了我們能理解的樣子,至於它本來的樣子我們不知道。在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隨著虛擬技術的發展,人類也越來越覺得:一個世界是可以被虛擬出來的。現在,人類就能模擬視覺,聽覺,觸覺,痛覺,等等。把你關在一個小房子里,用儀器模擬你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用這些模擬的感覺來虛擬一個世界,讓你真的以為自己就處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那麼,我請問你,如果,某一天,我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把你放在一個暗室中,讓計算機模擬你的所有感官,也就是說你的所有感覺都是虛擬的,你可以看到一個虛擬的蘋果,你甚至可以吃掉這個虛擬的蘋果,當你在吃它的時候,計算機還幫你虛擬了你的味覺,讓你感覺你吃到了它,並且它的味道還挺甜,你也可以走在虛擬的大街上,街上商鋪林立,但是你不知道那些都是假的,因為我虛擬了你的觸覺,讓你感覺你結結實實地走在一條馬路上,計算機也虛擬了你的視覺,讓你以為你看到了林立的商鋪,偶爾的,從某個商鋪里還傳來了好聞的咖啡味兒,同樣地你也不知道那是假的,因為這些電腦都能虛擬出來,這時,從某個虛擬的GUCCI店中走來一個美女,你想和他搭訕,你們或許還聊得很投機。你感覺自己真的是身臨其境,周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而作為局外人的我看到的只是你躺在一堆橫七豎八的電線中 對著天花板手舞足蹈。現在你是不是感覺自己真的好像處在遊戲中呢? 科學家之所以對所謂的真實的世界感到懷疑,是因為,人類唯一用來確定這個世界是真實還是虛假的方法就是我們的感官,但是感官卻是可以被虛擬出來的。所以,就像我剛才所舉得例子一樣,一旦這些虛擬的感官被模擬的太真實,人們便無法分辨出何所謂真實,何所謂虛假了。那麼,我想問的是,我們又如何斷定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是虛擬的呢,還是真實的呢?萬一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所聽到的,所聞到的,所觸摸到的都是虛擬出來的,包括我們遇到的那些人都是虛擬出來的。那麼,我們又何以評價我們這個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呢?從剛才我所說的量子力學所揭示出來的物質的虛無性似乎就已經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了:虛無的,如浮雲一般的物質卻能帶給我們真實的感覺。而且,量子論所揭示出來的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是弦 這似乎也告訴了我們:我們的世界可能是一種程序。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都知道,不管計算機的程序有多麼複雜,構成它的基本單位只有兩個數字:0和1。編程員只是把這兩個數字按不同的順序進行擺列就能編寫出各種各樣的程序,不管這個程序有多簡單或多複雜。我們發現,我們這個世界也具有類似的特性。不管是大至恆星,還是小至一粒沙子,居然都是由最基本的弦構成的,弦生就是1,弦滅就是0,雖然很單調,卻構成了我們這個大千世界。
宇宙,是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嗎?這種說法是西方科學家提出的,並沿用至今,還在科教片中,圖文並茂的表示與解釋宇宙的成因。但是,這種表達語,從語言邏輯上就出現了問題!如果說:宇宙,是從大爆炸中產生的!或無表達的錯誤!但,問題又來了!即是什麼產生的大爆炸?這一點,科學家至今,也沒能說的明白,或解釋清楚!既使說清了,如奇點說,恆星死之說,黑洞澎漲說等等!但是,這些說法,除奇點說外,亦應屬宇宙形成之後發生的爆炸!而這些個爆炸力度,範圍,亦不能算是宇宙所謂的大爆炸!若按此理論,宇宙是由一次性的大爆炸後形成的!而宇宙的容量,是無窮其大!由此推斷,大爆炸理論,當顯十分的錯誤!另,這個大爆炸理論,在表達上,亦出現錯誤!即宇宙,是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前後矛盾!即,此爆炸前,不應存在宇宙一詞!又何來宇宙大爆炸一說?!問題又來了!即此大爆炸前,宇宙又叫個什麼名稱?又是個什麼東西?!難道叫什麼:奇點嗎?綜上,西方科學界的這一大爆炸理論,無論是從科學邏輯,還是語言邏輯,都是行不通的!
但是,宇宙生成理論,若用道家的理論注釋,則顯的有理有據!順理成章!首先,我們說明此理前,先要明確一下,所謂宇宙成象後,在人類的觀測與眼中,宇宙是個什麼景象?按科學解釋,即宇宙是由密集的各種星象所組合而成!名曰:宇宙!好!下面就用道家的理論,來解說宇宙的起源!
簡單講,宇宙成象之前,道家稱為:先天宇宙!準確的名稱,即:無極!又曰:道的代稱!
此無極的景象,即為宇宙的前身!無形無象!一切物質,虛茫一片式的漂浮於虛空之中!對!無極者,即叫虛空吧!
而後,虛空物質的物質顆粒,在引力的作用下,由虛到顯!由小變大!並在大吃小的自然規律下,逐漸的成出象來!道曰:無極生太極!或叫無生有!由於物質聚集後的象,大小不一!引力無序!在太空或虛空中,便時時發生物質塊體的衝撞!爆炸!並逐步在自然調理中,形成了當前這種引力有序!相對穩定的虛空成象之景!人類將其稱之謂宇宙!道曰:清清者,為太空!重濁者,為星辰!至此,宇宙實象,便呈現在人類的眼中!
而宇宙中的星體爆炸,亦時常發生!但只屬宇宙的區域性和局部性!當然,這個時常,非人世間的那種時常!久遠!且遙遠!人類或許無機會發現和感知!
1丶宇宙大爆炸前叫總宇宙。總宇宙之中有無數個小宇宙(奇點)。我們目前所認知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2丶關於宇宙大爆炸前叫什麼?聽說過多維宇宙論嗎?聽說平行宇宙論嗎?聽說過層級宇宙說(也叫套娃宇宙說)嗎?聽說過虛擬宇宙說么?凡此種種,有若干個答案。
3丶人類的認識是無止境的,永遠在深化中。過去人們認為,只有唯一的一種幾何學即歐氏幾何學是正確的。後來實踐證明,羅氏幾何、黎曼幾何都是正確的。過去,人們認為光子組成的光線是直線傳播的。後來發現不對了,光還具有波動的性質。光子具有波粒兩重性。這打破了人們長久以來的常識。一個東西怎麼會有兩種相互對立的完全不同性質呢?但實踐(實驗)驗證,光子就是兼具這兩種性質。
4丶不能認為某種東西是絕對丶永遠正確的。這就是迷信:迷信權威,迷信「大人物」,迷信某種固化的觀念,迷信所謂的「絕對真理」。不是僅僅迷信鬼神叫迷信。迷信,顧名思義,就是自己不會獨立思考,迷迷糊糊地相信,而且還相當固執。
5丶有人說,「我只相信科學」。其實,每一門科學均是建立公理丶公設的基礎之上。公理丶公設都是不能證明的假設。以這些公理丶公設為前提,通過邏輯推理丶演繹形成一個公理化體系。經過實踐檢驗丶證偽,證明是正確的,就成了科學。比如,牛頓的慣性定律:「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就是一個假設。真實的情況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但它與人們實踐與實驗情況相符,人們承認它是科學。
6丶關於目前階段的各種宇宙學說(包括大爆炸理論)都是一種沒有被完全證偽的假說。
好熱鬧!關心宇宙的網友的確不少!看來對什麼是宇宙,可能要有全新的解讀了。宇,古往今來;宙,上下四方。即,宇,時間;宙,空間。時間加加上空間就叫宇宙。如果一個寄點爆炸,就生成一個「時間+空間」,那麼一個寄點對應一個宇宙,可以說有無數個宇宙。如果按照弦理論,不同的振動頻率產生不同的宇宙,那也有無數個宇宙。但是,目前這些理論都處於猜想階段,不完整,沒有徹底證明目前關於宇宙的各種說法是對的。所以,對宇宙我們最好多觀察、實驗(如果可以的話)。否則,要慎重下結論,說結論時用猜想等詞來表達。霍金似乎建立了統一場論,但是他自己都沒有完全肯定,他的許多說法都有待證實。所以,無法解答大爆炸前是什麼情況。我們目前對宇宙是什麼的判斷都只能當著是人類的智力遊戲,還是用時間+空間解釋比較靠譜,它就是一種客觀存在,主要形態是物質的,物質永恆地運動變化著,能量轉換就是一種運動變化。時間是運動變化的過程,空間是運動變化的場地,如此而已。沒有智慧生物前,物質就這麼運動變化著,有了人這種智慧生物,這種運動變化便有了人賦予的意義。「宇宙」這個詞就是對這種意義的表述。
「宇宙,是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大爆炸是死的節奏,而非生的頻率生與死的節奏和頻率是不同的。
天無盡,地無涯,其間有氣。
何為生?氣之化境。
何為死?還氣於天。
《易經·繫辭傳下》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萬物包括天地宇宙之生,是宇宙本體元氣神奇的造化之功,而造化是陰陽交感、氣機和諧到了極致、百脈齊至、已臻化境的產物,和諧才能生。
從邏輯上來說,宇宙的誕生是「生」,是和諧,而非死,動蕩。而爆炸,尤其是像原子彈那樣的大爆炸,是大破壞、大動蕩、大滅殺、大死亡的節奏,絕對不是生的頻率!
二戰時原子彈爆炸3天後的日本廣島
奇點假設不成立大爆炸宇宙論最重要的假設之一就是奇點。作為宇宙起點,奇點被假設為是能量無窮大、體積無窮小的一點。
奇點假設不成立的立論有二:
1.奇點是從哪來的?是如何無中生有的?總不能歸為神創論吧?
2.最小長度為普朗克長度1.6×10^-35米,體積無窮小的奇點可以認為就是一個普朗克長度;而即便是身長只有1-2毫米的螻蟻,比奇點大10^32倍;太陽直徑1.392×10^9米,從數量層級上比螻蟻大10^12倍。
僅僅銀河系就有2000-4000億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銀河系又與其他無窮多的星系一起構成星系群,無窮多的星系群一起構成超級星系群,超級星系群又不是宇宙的邊界和終點。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從邏輯上來說,至大無外的宇宙,是絕對不可能由一個至小無內的奇點爆炸出來的。奇點假設就像是螢火蟲與日月爭輝一樣荒唐,完全是一種異想天開,缺乏基本的數學基礎。
螢火蟲能與日月爭輝嗎?
原本推崇大爆炸宇宙論的霍金在《大設計》之中否定了奇點假設:「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現在我改變了想法,試圖去說服其他物理學家,事實上在宇宙的開端並沒有奇點——只要考慮了量子效應,奇性則會消失。」
奇點假設不成立,沒有了起點,大爆炸宇宙論何來立足之基?
紅移理論並不嚴謹大爆炸宇宙論的另一個理論支柱是哈勃提出的紅移理論。在天文學裡,一個天體的光譜向紅色波長移動則稱為紅移,向藍色移動則稱為藍移,紅移天體意味著它正在快速遠離地球,而藍移天體意味著它正在快速接近地球。
如果大爆炸宇宙論為真,那麼就只能有紅移現象,而不可能有藍移現象。只能有紅移天體,絕對不可能有藍移天體。而事實上,雖然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觀察到的紅移現象比較多,卻照樣觀察到很多的藍移現象。
比方說,與銀河系同處於本星系群、比銀河系直徑至少大1.6倍的仙女星系,正以每秒300公里的速度朝向銀河系運動,預計在30-40億年後可能會撞上銀河系。
仙女星系是藍移天體,而非紅移天體
奇點假設不成立,紅移理論不嚴謹,大爆炸宇宙論當然是偽非真!
原本試圖用M理論統一宏觀宇宙與微觀粒子,用科學定律和數學公式詮釋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宇宙論的領軍人物霍金,早已經在《大設計》之中否定了該理論,說:「人類現有的世界觀,不足以理解宇宙。」
宇宙是有開端的西方人推崇的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擁有現代各種各樣的高科技設備,擁有無數天文學、宇宙學、高能物理學的高精尖人才的科學觀察實驗做後盾,但其試圖將宏觀宇宙與微觀粒子統一起來的M理論沒有研究出來,詮釋宇宙起源的科學定律和數學公式也沒有找到,最後只能無奈地說「人類現有的世界觀,不足以理解宇宙。」
霍金是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科學家
但霍金沒有想到的是,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道家大師莊周用一句話就把宏觀宇宙與微觀粒子統一起來了。
《莊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氣耳!」
宇宙是自然的產物,科學包括數學是人為的工具。宇宙浩瀚無垠,自然神奇無比,宇宙現象千變萬化、錯綜複雜,並不適合用精準的科學定律或數學公式來進行解讀,而只能用簡易的語言將其中不易的本質抽象出來,這就是哲學的終極使命,這就是執簡馭繁!
宇宙開端在哪裡?
宇宙開端就在宇宙本體元氣誕生的時刻!
在這一時刻,宇宙、自然、元氣、陰陽、太極、時間,同時誕生!
宇宙開端前是什麼?宇宙開端前叫混沌,混沌是宇宙本體元氣的前體。
何為混沌?
混沌經歷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4個階段而形成。未見氣時曰太易,氣之初曰太初,形之始曰太始,質之始曰太素。氣形質渾然一體不可分曰混沌。
《老子》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寮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有物,本體有物質屬性,是存在;
混成,由混沌孕育而成,是心物混成、理氣一體的;
先天地生,指明本體在天地之前誕生,天地也是本體產物;
寂兮寮兮,寂然無聲地把萬物當房間、充盈在萬物內部;
獨立而不改,獨立存在而永不改變;
周行而不殆,周期運行而絕不衰蔽;
可以為天下母,本體造化天下萬物,是天下萬物之母。
作為宇宙本體的元氣,何以能夠孕育出如此浩瀚無垠、神奇無比的宇宙自然?
這既是人類無比想揭開的宇宙之奧,又是始終揭不開宇宙之奧的根本原因。
因為,這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無比神奇!但混沌孕育成元氣、元氣孕育成天地萬物的具體過程,卻永遠都是人為力不可能認知的範疇!人類認知的永遠都是圓圈內的部分,圓圈越大,圓圈外未知的領域就會更大。
維特根斯坦說:「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樣的,神秘的是世界是這樣的。」
人們不需要非要搞清楚、弄明白「世界到底是這樣的」,永遠也不可能,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世界是這樣的」。中國哲學的三大理論——元氣論、陰陽律和五行說,就是古聖先賢感天悟地總結出來的自然法則和宇宙秩序,世界就是這樣的。
老子的「無為而治、道法自然」思想主張,就是讓人們不要老是想干預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該自然完成的事就放心地交給自然。這就是西方人欠缺的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文喜有話說 2018.4.6.
原創思想,確切地說,是總星系大爆炸之前,已經擴張成了一個由億萬星系黑洞組成的空心圓環帶,物質已經全部死亡,質量猛增大到數十個數量級,在巨大原始引力的作用下,總星系開始以渦旋運動的方式坍縮,最後,黑洞的前鋒部隊在奇點以近光速劇烈碰撞,產生巨量的伽馬光子,其中的一部分與質量點相互作用,誕生出最小的物質粒子,後續的黑洞也陸續到達,與物質粒子相互作用產生新的物質粒子,並又開始以渦旋運動的方式膨脹,所以宇宙並不是像主流宇宙學認為的那樣,像氣球一樣均勻膨脹,看普朗克巡天圖就可以知道,不同的星系,膨脹的速度相距甚遠,當先頭部隊的星系膨脹到了旋臂的邊緣的約140億光年時,拖後腿的銀河系等才膨脹了約距爆炸中心十億光年。所以,恕本人直言,主流宇宙學的假說(如,大爆炸無中能量生有,能量變物質等等)幾乎無一是正確的!
首先說一下宇宙大爆炸說怎麼來的,它是根據哈勃觀測結果得出的結論,哈勃可觀測最遠距離大概是150億光年,以此為半徑以地球為中心畫出的三維球體就稱為哈勃球。那麼從哈勃觀察到宇宙所有天體都在遠離我們(依據是紅移現象)。也就是說天體以地球為中心向哈勃球表面方向移動,離表面越近速度越快(光譜向紅偏移越大),於是乎就推測宇宙最初是由一個點產生的,於是乎這個點開始應該是以爆炸方式誕生宇宙。看看爆炸學說是多麼的想當然。首先沒有回答經觀測結果表明地球就是宇宙中心,對嗎?答案自然不對,既然是錯的那麼爆炸學說就站不住腳了。那到底怎麼解釋所觀測到的紅移現象?我們做個假設,把哈勃放到宇宙任何地方觀測會得出和地球位置相同的結果——宇宙在膨脹,這是多維空間現象用三維無法解釋。還有一個我本人解釋是宇宙空間存在大量漂浮粒子(好比霧霾),會造成頻譜越高的光子衰減越大,所以離我們越遠光譜越向紅偏移,所以造成遠離地球假象。總之一句話,地球宇宙中心說不成立大爆炸說也就不成立。
宇宙的起源與滅亡是人類的終極問題,雖然多種說法,但都是推測而己。宇宙不斷己光速快速擴張,科學家們想找出擴張的原因,最有說服力的可能是所為的大爆炸學說。宇宙膨脹到什麼極限,最終又如何回到奇點,奇點如何爆炸形成新的宇宙,我想人類永遠不得而知。宇宙末爆炸之前,可能寂靜、虛無、無聲無息,最後就叫做"無"吧!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即犯了概念上的錯誤,又犯了語法上的錯誤,科學知識是嚴謹的。
首先,宇宙是由奇點的大爆炸形成的,但不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宇宙中沒有奇點,也沒有大爆炸,請你務必明白這一點。
第二,你問宇宙未爆炸之前叫什麼,我明確的告訴你,宇宙自誕生以來的140億年的過程中,從來就沒爆炸過,你說叫什麼?就好比你一出生,父母就給你起了名字,一直到死也沒有變一樣。
第三,大爆炸可不是宇宙的,是大爆炸把宇宙崩出來的,大爆炸之前就是無,也沒有奇點(參照點),沒有事件,也不需要這個奇點。
推薦閱讀:
※月子科學飲食 產後大補會奶水不足
※俄羅斯北部驚現「地獄裂口」?科學家深入探索有驚人發現!
※呵呵,為什麼表情包里的微笑如此瘮人?
※開放科學之Elsevier --- 一個綁架科學的商業模型
※藝術家、匠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