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自學中醫才能造福自己和他人?
首先,中醫不可能自學,必須先拜師門,從最基礎的四書五經開始背誦抄寫,潛心悟道,五年左右開始學習中醫經典,隨師父懸壺濟世,採藥磨葯,貳拾年左右可以略有所得,五十年能有一二見解就算天才。
其次,中國當前的幾乎所有中醫,都不可能嚴格的按照正規的中醫培訓模式獲得基本的中醫教育。我們在醫學院中醫臨床專業那時候,一進門是公共基礎課,然後生理解剖、病理解剖,然後背醫古文、中藥學,然後中醫診斷學、西醫診斷學,到大三就去醫院實習,然後就進醫院了。一般的同學進醫院以後,先在病房或者藥方晃兩年,混個執照就開始坐門診了。所以我一直說中國沒有中醫,真正的中醫都在日本韓國紐西蘭這些中醫發達的國家。
學中醫,文化功底一定的深厚,你要了解的東西很多,陰陽五行六壬奇門七經八脈三魂六魄,甚至節氣時辰與五臟六腑的關係,都要深入的理解。然後對人體的臟腑經絡穴位,還有頭部反應區、面部反應區、耳部反應區、舌部反應區、手反應區、腳反應區、脊柱反應區都要深入的理解。當然,記住幾十個常用方劑也是必要的,對組方變化,組方甲減,都要有了解。
說實話,三年的醫專,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出來以後除了在醫院做了半年資方代表,沒有做過任何事情。但在醫院的那半年,目睹了很多人間疾苦,我開始鑽研一點真正的中醫理論。也做過幾個典型的病例。
我說說我的感受,現在我腦子裡大概有四五十味葯,十幾個方子,面診、脈診、骨診、舌診學了一點皮毛,對肩周炎、痰濕證有一點心得。但是,這個知識體系在成為一個真正的中醫需要的知識體系中可以說是星辰一粟,遠遠不夠。更讓我痛心的是,我走了幾十家三甲綜合醫院和三甲中醫醫院,居然沒有任何一個中醫專家的知識體系能更完善一丁點。
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好奇怪,他自己不是中醫,也沒有學過中醫卻在那指點別人如何學中醫?不覺得很多所謂的建議都不靠譜嗎?
中醫當然可以自學歷史上,中醫屆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岳美中自己得了肺結核通過自學中醫把自己的病治好了,還走上了學醫的道路稱為為毛主席周總理看病的御醫。
古代的中醫大家大多也都是自學成才的,太多了,古有「漢代有醫聖.張仲景,因族人病死幾百,遂學醫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人稱為醫聖;
宋有兒科大家-錢乙因母親被庸醫誤治,孤苦的童年激發他發誓終身免費行醫,接觸兒童病患,成兒科泰斗。
清代名醫黃元御,因自己眼疾被庸醫治瞎,遂自學醫術,博通醫易,繼四聖之絕學,發揚古中醫。
李可老中醫在監獄裡自學中醫,後來他被國醫大師鄧鐵濤稱為當代中醫脊樑。他推崇的《古中醫學的圓運動》就源於黃元御的《四聖心源》。
另外,清代婦科名醫傅青主,年輕時因愛妻患病,無醫能救,病故。遂發誓終身未娶、精研婦科醫術,成為一代名醫聖手。《傅青主女科》也成為中醫婦科不得不看的經典。……
歷史上太多太多這樣自學成才的中醫了,都可寫成好幾本書!
可見中醫完全可以通過自學成才。而相反,西醫是不可能自學成才滴!
到底怎樣自學中醫才能造福自己和他人呢?我的建議是跟著古代那些自學成才的大家們去學就可以,路別人都走出來了,
另外,要學一定要學習正規的中醫,經典的中醫,不要跟二流子去學,要學就學純正的中醫。
怎樣自學中醫才能造福自己和他人?
若想自學中醫,先要找一本宋代脈學,宋代脈學,二十八脈法,奇經八脈,會指導你,如何把脈,脈絡周身運行的感應區,神經區,臟與腑運行五嶽的經絡疾病關係。只要熟讀,勿求立即領悟,熟能生巧。第二,老版湯頭歌訣。只要熟讀能背,不用一年,自然能把脈與處方。但要記住,湯頭方雖藥效不那麼明顯,但參考其它驗方時用藥才不會犯錯。最大問題則是建國後的醫書,切切不能讀!
首先學習中醫需要俱備中國傳統文化的功底。古人云:秀才學醫猶如籠中捉雞。這就說明學習中醫入門很容易,但需要有傳統文化做底蘊。我國著名中醫朱丹溪就是由仕入醫的。其次學習中醫必須具有高超的悟性,這是成為一個好醫生需要俱備的。猶其要成為一代名醫,成為中醫大家。最後,必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包括抽出大量時間熟讀背誦古今中醫名著,分析中醫大家的醫案以及虛心向老中醫請教問題和交流心得。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一步一步成為一個好中醫。需要說明的是:中醫是一門易學難精的學問,需要用一生去不斷地探索研究。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學中醫,不必把理想定的那麼高,最低,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外邊的庸醫治壞。特別是現代的庸醫特別多,基本上所有的西醫和很大一部分中醫都是。
就算沒有任何基礎,就去看《傷寒雜病論》,對症用藥,一定要記得抓主證,不要想什麼理論,基本上你一年就可以入門,周圍就沒多少能打贏你的醫生了。
後世的時方只看傅青主,陳士鐸的就好,還是對症看病,別管理論,畢竟治病是拿效果說話。
學習中醫還是要系統的去學習,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中醫診斷,中藥學,以及古典醫書,傷寒論,醫宗金鑒,時病論等各學科循序漸進,多記,靠自己的悟性去理解,一環套一環,很有意思的,有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再去接觸病人,摸索,總結,才會有大的提高,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要自滿。
多看書,多向名老中醫請教。推薦《傷寒論講本》(日本*伊沢榛軒)、《醫學心悟》(清*程國彭)、《活人書》(宋*朱弘)、《醫學衷中參西錄》(民國*張錫純)、《治病法軌》(民國*王雨三)、《醫學啟源》(金*張元素)。
學中醫首先要學習經絡,拜一個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為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一顆治病救人的善心,自古以來,好的中醫都是對窮人懷有同情心,最後成為名醫。
學會基本,學會辯證,但要先學理論。。。你學不會辯證也能靠基本原理知道哪些錯誤的生活方式。透過這些理論上比較明確理論方向,就能試著去親自體會了。才有可能在沒有指點的情況下學會辨證。。。。當然,有人指點就再好不過了。
推薦閱讀:
※張其成:我與《黃帝內經》的緣分
※拔火罐,顏色越深說明體內濕氣越重?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搓八髎能治婦科疾病?
※爛嘴角就一定是上火嗎?為啥總愛秋冬季高發?答案在這裡
※胃癌靠近的4個「信號」,你還以為是胃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