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何很容易將初學者帶進死胡同?


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何很容易將初學者帶進死胡同?好高深的問題,關鍵是誰學《蘭亭序》被帶進死胡同了?《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書聖王羲之的代表作,請問學書法不學這樣的字,那去學誰的字?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我想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初學書法如果學《蘭亭序》容易鑽進去出不來了吧。但我想說的是,就是因為初學書法才要先學會放下,空杯的心態。你這肚子里滿滿的都是自己的東西,那你還學《蘭亭序》做什麼啊?臨帖的第一步就是要先鑽進去,先入帖,還沒入帖就想著出帖,因為害怕不能出帖乾脆就不入帖了,這種歪理好像說不過去吧。

王羲之七個孩子,只有王獻之一子與羲之合稱「二王」,難道其他幾個孩子書法不好嗎?不是的,只不過大家一起跟著那位「書聖」老爹練字,獻之的悟性更高一些,所以在羲之的書法基礎之上有了自己的面貌。

北宋的米芾和薛紹彭同時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米芾後來自成一家,入圍「宋四家」,薛紹彭因為鑽進了王羲之的死胡同沒出來,但一樣以擅書揚名。元代的大書法家趙孟頫是繼承王羲之最好的一個人了,臨寫《蘭亭序》無數遍,成就了他的「趙體」。能不能出帖,未來形成自己的風格要看你後面的努力和悟性,跟《蘭亭序》無關,反而是你學《蘭亭序》學的還不到位而已。

趙孟頫臨《蘭亭序》

歷代學習王羲之的書家無數,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陸柬之、張旭、懷素、柳公權,宋代的蔡襄、蔡京、蘇軾、黃庭堅、米芾等等,歷代叫得上名號的書法家,哪個不是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的,而《蘭亭序》作為王羲之的代表作,又有哪個書家願意錯過呢?

現在很多所謂的「高手」「大師」打著書法創新的旗號,反對對傳統的繼承,現在連《蘭亭序》都開始污了。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

初學書法,老老實實的臨摹古人的碑帖,特別是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絕對不會走偏,古人曰:「書不入晉終是野」。古往今來,以「二王」為代表的魏晉書法,才是書法的正統,就算你以後悟性不夠,成不了自己的特色,但至少你是正經寫字的人,別人看了你的字也都會點贊,絕對不會說你是「丑書」。


《蘭亭序》是王羲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書法的最高峰,也是帖學書法的最高峰。

對於大部分學習書法的人來說,蘭亭序就是一座寶藏,裡面有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資源。

高明的東西,學習起來總是很難,有時候還需要付出一點代價,就像《辟邪劍譜》一樣,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自宮的最主要原因是你自學。

如果你跟著高明的老師學習,或者在科班裡學習,那麼蘭亭序不僅不會把你帶進死胡同,還會提高你的審美,開闊你的視野,甚至幫你打通任督二脈。

讓你領略中國書法最頂端的風景,和古代大師來一次激情碰撞,你或許因此而愛上書法。

我以前教學生的時候,一開始就讓他們學習《蘭亭序》,在課堂上帶領他們逐字逐行分析,每一個字都做示範,放大屏幕上放大分析。

帶領學生通臨、背臨,一個月時間,大部分寫生都能做到能準確臨摹並且背臨《蘭亭序》。因為對於蘭亭序的渴望,他們學習蘭亭序的熱情遠遠高於其它的字帖。

接下來,再學習聖教序、米芾尺牘、《蜀素帖》,趙孟頫就輕鬆地多了。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小菜一碟了,就像張無忌學會了九陽神功,沒見有人進入死胡同。

有了九陽神功護體,當然學啥都快啊。

有人說自學等於自殺,其實說的有道理,學蘭亭需謹慎,有老師才靠譜啊。

你怎麼看?

碼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係和一下啦


感謝邀請。

《蘭亭序》作為千古名篇,已傳襲了千年以上,已經與書聖王羲之一起,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奇觀,一道亮麗風景。

但王羲之本人的《蘭亭集序》卻早已杳然無蹤,有人說已經陪葬昭陵,有的說遺失無考,各種說法不一而足,目前最為流行的是唐代馮承素摹本的《蘭亭序》,雖然號稱是「雙溝勒描填充」式,但由於真跡無考,很難說就完全體現了王作的原味原貌。

以目前王羲之留下的其他字帖來看,馮摹本起碼不是王字中最好的,其他可見諸如《快雪時晴帖》、《喪亂貼》等。

說老實話,本人也對馮摹本不感興趣,尤其是它的勾絲連帶,更是纖弱有餘而筆力不足,和王書傳說中的力透紙背簡直相去甚遠。

至於說到臨池初學,更不應該一上手就開始習學《蘭亭序》

記得本人初學時,是臨摹的柳體楷書,而後是歐體,然後是王羲之的另一個字帖《聖教序》。

以王羲之的鼎鼎大名和卓絕書力,絕對不會像馮摹本這般著意刻畫勒描,枉自增添了過於頻繁無力的起合轉承、牽絲勾畫,平添了很多有意的「敗筆」。

我們心目中的鐵畫銀鉤、入木三分,無非是一種極致的書寫狀態,達到了極為亢奮的精進效果,是一種無心插柳的神來之筆,就和蘇子的《寒食帖》一樣,破空直下的犀利筆觸,絕對是描摹刻畫不出來的,也絕非馮摹本的扭捏作態,妄揣聖意。

個人以為,要研習字帖,就要揀上好的範本加以描摹,而不是將一本漏洞百出的摹本加以供奉。

當然了,這也和習字者本人的偏好與喜愛有絕對關係,喜歡什麼就練什麼,前提是不要被桎梏、圈禁,而是要脫出藩籬,在前人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優勢,這樣才能使書藝的百花園百花齊放、各逞姿色。


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何把初學者帶入死胡同?

也有點道理,初學者往往沒有基礎,就去練習高水平的「蘭亭序」是一種由難到易的學習過程,也就是爬山從高處爬登。難上加難。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習行書,首選王羲之。但必有一定的楷書學習經歷。或是有隸分書及章草,則有接近蘭亭序的筆意特徵。

尤其是學習了顏體後再去學王羲之的行書就有不順手了。

至於初學,應該知道蘭亭序的「之」有多少種寫法,足知王羲之行書的點畫的變化。

因而學習王羲之的楷書,找點規律,懂得王羲之書法的技巧要領。有利於走進他的行書中去。

但並不是唯一,總之,不可覬覦蘭亭序的美麗。還要讀讀其魅力的實質筆法性。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內在美。

由此可見,初學者不易達及此境,而也不至於走進死胡同。僅僅時間問題,早晚會有學到一二。


謝謝邀請,回答如下:

書法是文人消遣或藝術創作的形式,並不是為了日常文字記錄的實際運用

中國書法從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就有各式各樣的劃紋線條,這當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字,真正原始的文字應該是殷周時候的甲骨文,在龜甲牛骨上單線刻畫,字形瘦挺,偶爾露鋒芒,結構舒朗質樸,以後鑄在青銅器上的金文、石鼓上的石鼓文至秦時的小篆,秦始皇只認八種書體:大、小篆,隸、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稱八體書?至漢代魏晉時候的鐘繇已經是楷書始祖,所遺《薦季直表》(原跡被英兵搶去,毀了,只有照片,附錄)高古純樸,超妙如神。

兩晉時,篆、隸、草、真(楷)產生齊備,

(鍾繇楷書始祖,玊義之初時習此體)

至於行書,則介於楷、草之間的變化,雖然行書以後用得較多,但無法獨立於四種書體之外。

王義之又練衛夫人楷書。

王義之又練習張芝草書。

在經歷楷書與草書的長期學習後,融會貫通,推陳出新,自成一家,被稱為"書聖"。梁武帝蕭衍評曰: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現在的《蘭亭序》為馮承素摹本,現藏北京故宮。

我之不厭其煩說了這麼多,其目的是回答問題:"初學者學《蘭亭序》為何將進入死胡同"?

上面已經介紹巜蘭亭序》是在王義之先學楷書和草書後,自創一體,形成鮮明風格,《蘭亭序》是其代表作。

初學者就學《蘭亭序》,確實是想"一步登天",可不可能嘛!你即使練習,摹仿一萬遍,充其量"形似",絕非"神似",沒有"風格、法度"所產生的一堆字跡,離"書法"二字沾不上邊。


打個比方,我們現在讓一個初學乒乓球的人,去跟劉國梁學直拍橫打,會產生什麼效果?

學乒乓球,肯定要從左推右擋學起。學書法,肯定要從基本筆法學起。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其每一個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線條都有過專論。

很多學者都認為初學者不適合臨習《蘭亭序》。臨習《蘭亭序》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相當的用筆能力、綜合的審美水準以及自身的書藝才華方可入手。否則就如以小筆寫大字。

要學王羲之行書,可以在打好楷書基礎後,從《聖教序》入手,同時參考王羲之其他作品,最後方可學習《蘭亭序》。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學習書法,要循序漸進。蘭亭序為王羲之書法中的至高之作,初學者一開始選擇學習蘭亭序寫不好,這很正常。隨便給他寫什麼都寫不好。這才是正常的。如果一拿起筆來就能寫的絲絲入扣,這就違背了自然現象,所以此問是悖論。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蘭亭序是王羲之得意佳作,用心刻苦的對其深入學習,何患不能學成?哪裡會被帶入死胡同之理?

我最近發現一個現象,某協會的人,對社會上廣泛的尊崇二王的現象很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是在厄殺書法」藝術「。因為大家都寫成了王羲之王獻之一樣的字,就失去了藝術發展的價值。是在阻礙藝術,阻礙創新。

王羲之書法為歷代歷朝書法家所尊崇學習,從他的作品中汲取養份,創造出了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書法風格。成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藝術。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張旭,顏真卿,趙孟頫,文徵明……這些書法巨人,哪一個不是在學習王羲之的書法中,開創出自己的天地?

放著經典不去學,還怕會把人帶進死胡同,天下哪有這樣的理?難道非要寫成歪瓜裂棗一樣的才是正道?

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是怎麼看的?你覺得學習王羲之蘭亭序會把你帶進死胡嗎?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


學習《蘭亭序》和其他書法作品一樣,善學者怎麼學都有出路,不善學者,盲目努力,要麼功倍事半,要麼南轅北轍。學習書法是否走進死胡同不在於傳統書法經典法帖,而在於學習方法和自己的悟性機緣等。比如一些大文豪,並不是什麼有大書法家的名頭,照樣可以寫一手頗具書卷氣的書法。

我們知道書法的傳承,自唐以來的書法史,可以這樣說二王的書法貫穿了魏晉唐以後的書法史,包括現當代。《蘭亭序》書法由於所處的書法歷史的時代承上啟下特殊性,其師法價值是無窮無盡的。歷代書法家說沒有不從《蘭亭序》中汲取豐厚營養的,包括現當代書法。

說學習《蘭亭序》容易走入死胡同,是毫無根據的,也不科學。

不過我絕得《蘭亭序》並不適合初學。學習書法登堂入室以後再學習《蘭亭序》空間更大。並且古代的法帖多是碑刻,而《蘭亭序》雖然是臨摹本,但卻是墨跡。還可以彌補碑刻的不足。


初學行書以二王、王羲之為範本當然沒錯,但確實不宜從《蘭亭序》,原因大家都談過了,太難,不適合初學者。

從王羲之的《聖教序》入手,才是正途。

《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或稱《雁塔聖教序》、《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文字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所寫,後由弘福寺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石碑現存於西安碑林,故優秀規範,是經典中的經典。

為什麼《聖教序》最適合初學行書呢?

1.因為是集字作品排列疏朗,字字獨立,便於初學;

2.因是刻石,線條速度較慢,書寫比較從容,易於學習;

3.同時因刻石而增加了蒼茫感,力量感和趣味;

4.因刻石而磨滅了細微縈帶及雜毫,筆法更宏觀,便於把字寫大,進入創作;

《聖教序》全篇接近2000字,吃透了這些字,則王羲之的行書筆法、部首、結構等要素盡在掌握。


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是書聖的傑作。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力屈萬夫,韻高千古!初學者不能先學書聖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首先初學黑跡本書聖第七代孫智永的真書千字文!再學天下第一行書這樣比較好!我現在每一天練習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十分鐘大毛筆懸臂快臨摹《蘭亭序》中的一百三十八個字!堅持六年了,太慢學書聖的《蘭亭序》永遠學不好的!因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本是書聖寫述的草稿,所以練習時一定快臨,背臨!


推薦閱讀:

美女唱《蘭亭序》,必看!
王鐸專訪:《蘭亭序》,睡覺也得抱著它!

TAG:王羲之 | 蘭亭序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