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現在為什麼沒人用352、532?
352陣型在世紀之交的時候,曾經風靡一時。其中01年意甲冠軍羅馬,和02世界盃冠軍巴西隊,都把352(或3412)陣型用得如魚得水。
借用名嘴韓喬生的一句解說詞:「忽如一夜春風來,意甲流行三後衛」——意甲聯賽那個時期的「小世界盃」,曾多次引領足壇的戰術革新。連相當重視防守的意甲賽場,都曾經颳起一陣三後衛旋風!
這種體系下,三名中後衛經常會有一人拖後充當「清道夫」的角色,另外兩名中後衛負責盯人——主要任務是盯防對手的兩名前鋒。
而兩名進攻型邊後衛(現在叫「翼衛」)需要攻防全面,跑動能力強,能單獨包辦一條邊路的進攻與防守。
中場中路則是兩名後腰+一名組織型前腰。前場兩名前鋒也是任務明確,通常一個主射門,另一個負責策應。
這套陣容的主要幾個點,其實就是「進攻型邊後衛」,「組織型前腰(有的球隊是用九號半)」和「純射手」。
以98-99賽季的意甲為例,當時「國際米蘭星光暗淡,佛羅倫薩一路高歌」開始,佛羅倫薩在這幾個環節,分別是有邊後衛海因里希大幅度壓上進攻,科斯塔居中組織,巴蒂斯圖塔做為射手攻城拔寨,雖然紫百合因為巴蒂重傷,而在最後時刻錯失冠軍。但這套打法反而越來越流行——該賽季最終成功「超車」奪冠的AC米蘭,也是主打三後衛體系。接下來,羅馬雙翼卡福和坎德拉,插上助攻幅度比海因里希還凶,無論是傳中,內切或遠射都效率不俗。此時托蒂也由射手轉變為前腰,雖然卡佩羅執教羅馬首賽季未能奪冠,但打法頗為討喜。
接下來那個賽季,隨著巴蒂斯圖塔,埃莫森和薩穆埃爾等南美外援的加入,羅馬在這套打法完成了所有拼圖,並最終奪得意甲冠軍——那幾個賽季,除了同城對手拉齊奧堅持採用內斯塔,米哈伊洛維奇,內格羅和潘卡羅的四後衛打法外,意甲大部分球隊都是352或343打法。那也是10號位的黃金時代,尤文齊達內,紫百合科斯塔,羅馬托蒂,米蘭博班等等都在「小世界盃」賽場如魚得水。卡福,坎德拉,贊布羅塔,佩索托,薩內蒂等全能型邊路球員也是風光無限。
接下來02世界盃,巴西隊輕鬆奪冠,352(3412)打法可謂是行雲流水——卡洛斯卡福兩翼齊飛,前場3R火力全開——因為「進攻型邊後衛」打法的流行,某些足球雜誌甚至斷言,像奧維馬斯這樣的純邊鋒即將消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04歐洲杯為分水嶺,C羅,羅本等年輕邊鋒開始崛起,加上次年世青賽湧現的梅西,世界盃湧現的里貝里等人,引領邊鋒戰術開始新一輪革新——他們不像舊式邊鋒只會下底橫傳,而是更犀利,更能威脅球門。
在這種情況下,433或451(4321)打法又回歸了,這樣的話,352遇見他們有點尷尬——因為對手就一名中鋒,你卻要用3名中後衛,未免顯得浪費。而當對方中鋒回撤拿球,這三名中後衛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而進攻型邊後衛要一人單挑對手的邊鋒+邊後衛,被打反擊也很危險。此時很多球隊再度回到四後衛打法,這個階段在清道夫和古典前腰的人選方面也漸漸後繼乏人——你很難說到底是因為沒有合適的球員來堅持舊的打法?還是因為這套打法本身就不需要舊式球員?反正「射門員邊鋒」,「邊前腰」或「邊路組織核心」類型球員成主流。總之,352曾經衰落一段。但歷史經常都是轉圈圈,近年來,「翼衛」概念不是再度興起了嗎?前幾年很多球隊在反擊的時候,會將傑拉德,鄭智,馬斯切拉諾等後腰拉到中後衛位置上出球,由兩個邊後衛壓上,這不也是一種352陣型嗎?也許隨著C羅梅西羅本里貝里等人退役,邊鋒戰術又將沉寂一段時間。或許那時352又將成為主流?
謝邀!
作為一名現役職業球員,從我個人觀點認為足球場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與不正確,對於陣型的使用也同樣如此!使用什麼樣的陣型第一取決於教練員足球理念,第二取取決於隊中現有球員類型,舉例曼城在上賽季和本賽季沿用的一些戰術體系,經過部分人員變更、球員從陌生到熟悉體系運轉等因素導致本賽季成績斐然,在專業人士角度看來陣型只是一種戰術體系搭建的雛形,真正運用得當才是根本所在。
2006年德國足球開始學習並嘗試4人後防防守體系:四人防守鏈是一套防禦體系,1基本陣型是四名後衛防守隊員中的每一位大約防守球場寬度的1/4,所以對於場區劃分的重要性決定每名球員都會有各自的防守區域與職責。
3-5-2或5-3-2在黑板上排列是比較容易的,我當時曾經作為邊前衛或者邊後衛踢過這樣的陣型,這種陣型的優勢是防守時中後場人數相對佔有優勢也較為密集,從進攻上來對兩個邊路球員要求較高,需要很強的往返奔跑能力。劣勢是整個陣型體系不夠平衡,所說的平衡就是佔據球場縱向和橫向覆蓋面積不夠,尤其是兩個邊路,當對方邊後衛助攻能力較強時,對邊路球員的壓力就比較大,而中場三名球員補防面積也相應增加。所以後來使用這套陣容的球隊逐漸減少。當然,如果隊內球員有這樣奔跑能力強、個人綜合能力突出的也可以嘗試,比如前幾年的智力隊也沿用過這套體系並打出一些漂亮的攻勢足球。而如今現代足球不斷演化,球員之間更多的強調通過足球運轉達到高效率,每個人更加合理的分配體力和空間的佔據,所以這套體系逐步被演化,但不能說是陣型的錯。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滿意?
呃,個人不專業的淺顯見識,說得有不對之處大家一起討論。
首先,陣型不是目的,足球比賽的目的是獲勝。那麼,在這個前提下,如何獲勝就是方法論,而不僅僅是方法。
現代足球發展至今,競技水平是與運動員的個人素質分不開的,但更重要的是:規則和科技。舉個例子,80年代末的英超比賽(國內個別電視台會有錄播)節奏並沒有現在這麼激烈,何以?因為當時的越位規則和現在略有不同,進攻球員和倒數第二名防守球員在一條線上即可不越位,因此當時的前鋒身前通常是有兩名防守球員的。很明顯,作為最後一道屏障,清道夫的作用在這種規則下就得以凸顯了,因此四後衛大行其道,442成為了當時主流陣型之母。另外,允許門將用手觸碰回傳球,那麼防反、長傳、沖吊的進攻成本就很低,畢竟讓球跑比讓人跑省力不是。
進入90年代,隨著以薩基、卡佩羅為代表的一批強調整體性、紀律性的教練佔據主流,圍繞球星設置戰術的打法面臨了一個挑戰,團隊、戰術從新佔據足壇。像肯佩斯、貝肯鮑爾、克魯伊夫、馬拉多納這樣以一己之力將球隊扛在肩上強行推進的現象越發少見,巴喬成為了最後一個悲情英雄,但畢竟沒有跨過這一關。之後,無論是巴西、法國、德國還是西班牙,捧杯取勝之道均在於團隊,這也是阿根廷的梅西和巴薩的梅西表現反差巨大的一個因素吧。
說完了思想,再簡單說下戰術。四後衛的問題在於進攻球員是六人,而三後衛可以增加一人。無論對區域防守還是傳統的盯人防守,比較有優勢。因此一時間352、343甚至沈祥福時代的超白金一代國奧用的361便成為了很時髦很流行的陣型。但是3後衛有一個問題,就是肋部。如果你左邊卡洛斯右邊卡福這種大神,或者左邊朴智星右邊李鐵這種三肺跑不死,你當然可以三後衛。哪怕是96年廣東宏遠的凌小軍北京國安的謝峰,上上下下的不費勁,也行。但是一旦上去回不來呢?漏洞來了,352的典型思路是兩個進攻型邊後衛(翼衛)是進攻主要發起點或者策應點,中場中路更多的是組織、阻截、分球,前鋒一般都愛吃餅撿漏,背身拿球、回撤扯動相對較少。希勒、比埃爾霍夫包括宿茂臻這種高大威猛型和因扎吉、佐拉、高峰這種靈巧撿漏搶點機會型前鋒就成為絕配,史稱一高一快。面對進攻7人,防守5人的局面以及三中衛禁區擺大巴的現狀,怎麼辦?451或者說4231(變種433)橫空出世,天敵來了。
早期的451、541通常是保守、不思進取的心態,但是如果把陣線從三線變為四線,在對方三線站位的空檔間找到傳切的空間,那麼就是三後衛的噩夢。製造這個噩夢的老祖應該是克魯伊夫(當然也有其他教練思考甚至發現了這個問題,克魯伊夫只是做得比較極致)。他繼承了恩師米歇爾斯在70年代為荷蘭足球創造的全攻全守戰術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足球哲學:控球。但控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何利用手段達到目的呢?戰術!
拉馬西亞的足球哲學培養出了一批天才,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還有思想上的。面對3後衛體系翼衛的瘋狂進攻,設置了翼鋒以針鋒相對,並且這個翼鋒還不是傳統上的邊鋒(模版參考華金),而是站位介於對方的後衛線和前衛線之間,這就讓翼衛很難受啦,上去吧,身後一片開闊地,翼鋒沉底左右中衛就得被拉出來,對方前腰和中鋒就會二打二;不上吧,中場三個人,被對方倆後腰特別是再來倆加圖索這樣的,出球線路太窄了,雙前鋒對四後衛,沒有人數優勢,看不到勝勢。而且,4231的站位比較適合傳控打法,場上各位置之間幾乎全是三角形,中短傳的機會比較多,效率也比較高。因此說是3後衛的剋星也不足為過。特別是,它是4後衛站位,前方翼鋒壓迫,後面邊衛配合防守時邊路倆打一,不好辦;進攻時套邊、內切、邊中結合,變化很多。這也是為啥現在像C羅、里貝里、羅本、貝爾這樣的邊路大神都喜歡站反腳位,不下底改內切了,因為要壓迫中衛,給阿拉巴、阿什利科爾、塞爾吉奧、阿茲皮利奎塔、姜志鵬這樣的進攻性後衛騰出空間,捎帶腳還能自己射門得分。並且,由於四線站位,鋒線相對薄弱,也對前鋒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護球(不是大帝那樣啊)、能分球、能回做、能掩護、能爭頂、能站樁,甚至能突破會搶點懂配合,背身技術一流時不時像克勞奇那樣的還得過個人啥的。於是,在飲食營養化、護具輕量化、訓練數據化等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保駕護航下,全能型前鋒粗線啦!詳情請見伊布。這也解釋了為啥武磊在國家隊不靈,為啥蒿俊閔在國家隊打不上主力右邊鋒,為啥大寶一下子變成板凳匪徒,為啥里皮看好張玉寧。原因無他,後兩者更全面,踢法更現代,更適合里皮設置的戰術思路。同時,4231陣型里的前腰,不再是古典控球突分型前腰,更趨向於影鋒和10號的混合體,比如穆勒。這號活動在中圈和大禁區之間的自由人,簡直就是三中衛的天敵,或者說是皮爾洛這種組織型後腰的死對頭。現代的應對方式就是很流行的後腰後撤至中衛線(鄭智),通過縱向的移動,貼近前腰的前插路線從而抑制他的威脅,或者乾脆就擺出聖誕樹陣型,在皮爾洛身邊配倆工兵,怒懟!懟廢為止。
羅里吧嗦說了一大堆,也不知道對不對,也許有點跑題,看在手機摳字不易的份上,請輕拍,有不同見解咱們再一塊討論。
現在為啥固定陣型比較少,主要是現在的運動員在體格上,經過越來越科學的訓練,遠比幾十年前要好。以前之所以特彆強調陣型,就是因為球員不具備過大的控制範圍。而現在運動員的控制範圍增大了,那麼陣型過於固定反而限制了球隊的能力。比如說,像保利尼奧這樣的,非要按死在半場顯然不合適。所以,很多強隊很大程度上,不會全場死打一個陣型,而是給球員一個概念性位置,讓球員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去跑位。
2004年武漢光谷沖超就是使用的352陣型
三中衛:楊鯤鵬,黎梓菲,李昊
後腰:馬成,胡卓偉
左前衛:張斌 右前衛:方力 前腰:王文華
前鋒:威爾,維森特
352可謂是全攻全守陣型,進攻時兩翼齊飛
防守時兩翼需要回撤,充當邊後衛,這時陣型變成532,三中衛。
這個陣型對邊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能上能下,體能要好。
現在足球已沒有一程不變的套路,也沒有固定的陣型,也不可能把一名球員限制在一個位置上,教練會按照場上的進度,合理分配球員的任務,以保證取得滿意的賽果,這樣就會出現一名球員在不同的比賽進程勝任不同位置角色的情況。
非要硬套一個位置的話,只有中鋒(1),前場自由人(3),中場球員(2),中後衛(3),後場自由人(1)。。。。其中前場自由人可由二中鋒,邊鋒,前腰,邊前衛擔任,後場自由人大多是左右邊後衛。。
現在足球的節奏普遍較快,比賽過程中,不可能只靠一名球員來控制比賽節奏。假如一隻球隊的左邊位的進攻能力較強,教練就會安排左邊位為前場自由人左邊後衛作為後場自由人,來配合左邊位進攻。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對方會重兵安排到自己的左路限制你。同樣這隻球隊不可能不會在右路出現機會,球隊也不可能將球過度到左邊在發起進攻,於是,球員就會在右路發起進攻,右邊位就會有變成前場自由人,右後衛就會變成後場自由人參與到球隊的進攻去。。。下面就以我喜歡的曼聯來做簡單的分析:
中鋒(1)盧卡庫,傳統中鋒
前場自由人(3)拉什福德馬夏爾林加德,最大特點是拉邊突破傳球爭搶第二落點,從第一層面限制對面反擊;一般情況下一人配合後場自由人邊路活動,一人禁區內配合中鋒,一人配合中場球員
中場球員(2)馬蒂爾博格巴,節奏大師,防守的直接屏障,最大的特點參與進攻的組織,很少進去禁區完成射門。球隊進攻時給予前場球員支持,同時又不能前插太深,隨時準備返搶遏制對面進攻。
中後衛(3)拜利林德羅夫盧克肖(瓦倫西亞),防守的屏障。最大特點配合球隊適時移位,很少進入對方30米。其中林德羅夫屬組織型後衛,最大特點可從本方後場傳地面球至中鋒前場自由人腳下。
後場自由人(1)盧克肖(瓦倫西亞)最大特點是配合前場自由人參與進攻,一般在邊路活動。
假如非要按樓主的要求硬套陣型的話,進攻3223防守631
總之,現在足球已沒有一程不變的套路,也沒有固定的陣型,也不可能把一名球員限制在一個位置上,教練會按照場上的進度,合理分配球員的任務,保證球隊取得滿意的成績。
其實現在也並非沒有這些陣型 這兩種陣型也都是隨著場上的情勢發生變化
比如開場343,在比分領先時候 ,可以撤下一個前鋒,放在中場,這都不是不變的,因為現在解說很少提及陣型變化!
推薦閱讀:
※銅錢草開花怎麼辦?需要修剪嗎?
※極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引向什麼後果?
※【生活中如何修行? (一) 四件寶】小武同學
※一壺酒,一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生活中怎麼選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