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一名產品經理,該學哪些知識呢?


很容易被誤解的一件事情,就是會畫原型就能做產品經理了。

不好意思,答案是否定的。

產品經理有自己的能力模型,技能要求,「會Axure" 只是其中並不關鍵的一個。

其實你如果不會Axure,你可以用手繪,用PPT等方式完整表達你的想法,也是可以做一個好產品的。

那麼,想當一名產品經理,該學哪些知識?

一、產品經理能力模型

複製以下鏈接到瀏覽器打開即可保存思維導圖。

https://mindflow.pro/share?storeId=5a42710ac6c0170f00438b41

其中,貫穿始終的,其實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七種流行的分析問題框架

複製以下鏈接到瀏覽器打開即可保存思維導圖。

https://mindflow.pro/share?storeId=5a52c1e84e87650f00f82701

其中,競品分析是產品設計中你會碰到的第一個任務:

複製以下鏈接到瀏覽器打開即可保存思維導圖。

https://mindflow.pro/share?storeId=5a4b0af34e87650f00f7de71

熟練掌握產品經理產用工具,做到事半功倍:

複製以下鏈接到瀏覽器打開即可保存思維導圖。

https://mindflow.pro/share?storeId=5a3d2e00c6c0170f00436724

最後,用谷歌PM面試產品的問題,來對自己的能力和差距做一個總結,找到前進的方向吧。

複製以下鏈接到瀏覽器打開即可保存思維導圖。

https://mindflow.pro/share?storeId=5a5cce221478561500481696



正是像馬化騰、雷軍、周鴻禕、張小龍這樣一批超級產品經理的出現,讓產品經理這個身份越來越受大眾仰望。作為曾經金融產品經理中一員的知享君,其實也遇到跟題主一樣的困惑,不知道從何開始學習。

我們都知道產品經理崗位的普及,來源於蘇傑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一書的風靡。因此,知享君推薦先把這書好好看下,對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和能力要求有個清晰的認識,再好好看看知享君分享的這幾個網站,起碼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了。

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專題--woshipm.com/topics

這是來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整理的關於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專題,從產品經理的各個方面精心整理出了47個專題,足夠產品小白學習系統化的產品知識。

產品經理導航--dh.woshipm.com

這個也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出品的導航,裡面精選了關於行業資訊、常用工具、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前端框架等方面的優秀網站,適合產品經理進階成長學習使用。

產品大牛--pmdaniu.com/navigate

這也是一個導航網站,聚合了產品工具、產品資訊、產品運營、第三方服務及創業孵化方面的優秀網站,適合已經成長為產品總監級人員使用,當然產品小白也可以學習成長。

以上就是知享君想要分享的關於產品經理學習的資源網站,內容足夠包羅萬象,但學習的關鍵在於實踐,建議題主可以去應聘產品經理助理學起,相信很快也可以成長為一代產品大牛。

我是「知享君」,專註效率神器推薦和知識乾貨分享,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你的認可就是對我最大的讚賞!


本文作者劉瀅,三節課簽約講師,前滴滴出行產品總監,產品策略專家,曾一手搭建了整個滴滴出行策略團隊。

在這個產品經理們滿懷焦慮的時間窗口裡,希望本文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2017年,對於很多產品經理而言,是在尋找方向,也是更加趨於焦慮的一年。

在這一年,曾經讓無數人艷羨的「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不再那麼火爆。相反,「產品經理」這個號稱入門容易、得到難的崗位,通過快速的發展與擴張已經趨於成熟,再不是那個野蠻生長,群星閃耀的階段了。

確實,隨著上一個創業風口的結束,功能產品經理呈數量級增長,功能產品市場已經逐漸飽和,一個只能夠畫畫原型、寫寫文檔的產品經理,已經是一個幾乎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經理了。對應的,市場細分加劇,對產品經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應技能的要求也越來細分,再加上人工智慧浪潮下,大家紛紛充滿了「被機器替代」的恐懼。

這個時候,有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行業越來越細分,應該往一些更精細的領域內深鑽,掌握一套核心技能,但是卻無從下手。

我們也許需要回答兩個問題——

1)對產品經理來說,什麼才是核心技能?

2)要如何才能掌握它?

我們正在經歷什麼變化

理解何為「核心技能」之前,我們不妨再往下走一小步,先來看下我們正在經歷著什麼樣的變化。

首先是宏觀的、行業的層面——眾所周知,隨著硬體迭代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我們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並致力於消除這個世界所有的信息不對稱。

當我們收集的信息越來越完善、越來越豐富的時候,那麼越來越多的簡單重複的人工工作,逐步被機器替代,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產品化過程。而且,某種意義上,這是個不可逆過程。

這是大的行業趨勢,或者說是這個世界變化的趨勢。

接下來,我們再來具體看一下,在每個公司中,在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中,我們在經歷著什麼。

我做了一張圖,下面這張圖橫軸是時間,縱軸是互聯網行業內的創業公司數量。可以看到,14年是開始繁榮的一年,是大家作為用戶和從業者都非常開心的一年,補貼補貼,融資融資。這個繁榮持續到2015年到達了頂點,然後回歸理性、回到現在。

這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幾年,最後在競爭中活下來的互聯網公司,組織架構發生了非常大的重組,我將這種重組抽象為兩類。

第一類變化,我用三個詞來概括,叫做工具化、統一化、第三方化。

1)工具化:

在效率的驅動下,核心業務環節中以往很多低效的人工的工作開始由產品工具來替代或是提高效率,從數據工具、運營市場工具、甚至技術開發工具,於是我們看到了類似很多GrowingIO,積分商城工具,H5生成工具等等。

2)統一化:

競爭年代,一些公司的各個業務線為了跑得足夠快,重複造了很多輪子,極端來舉例,比如說阿里的閑魚、淘寶、天貓、飛豬等等這些業務,可能在競爭時期都會各自做一套自己的商品管理系統、促銷系統、營銷工具、積分系統等等。而等到競爭結束後,這些輪子開始下沉統一到同一個部門來take,這裡典型就是阿里為首的一些一線互聯網公司提出的大中後台策略。

3)第三方化:

企業發現一些不是自己核心競爭力和壁壘的工作交由第三方去做反而效率更高,各類第三方地推、客服、設計、市場、法務等B2B服務大量興起,巨頭們也把原本服務自己的東西開放出去,比如各類雲服務,最近美團的大象從內部開始開放。這一切都是在順應之前提到的大趨勢,為了效率,所有基層簡單重複的工作開始集中化,並被機器取代。

第二個組織上的變化是,許多公司成立了很多以業務目標為導向的團隊。

這些團隊是怎麼來的呢?開始為了應對競爭,公司以項目攻堅的方式成立了很多跨部門的虛擬戰鬥團隊。後來發現,這種組織形式確實可以更好調動資源,更好地達成業務目標。戰爭結束後,這些虛擬團隊開始固化下來成為了長期團隊,比如在很多公司開始出現growth增長團隊。

這些團隊中的人,可能原來隸屬於市場、運營、產品、技術等等完全不同的大部門,彼此所做的事完全不同,然而現在他們突然發現,一群原本職能上完全不相干的人,居然成了同一個部門的同事。

這預示著另一個核心趨勢:對於中層員工來說,工種間的界限變得模糊。

你原本可能是一名技術,但是你特別牛,於是你開始負責增長,反過來,原先的運營和市場可能開始向你彙報——這不再是不可思議的笑話,而是在很多互聯網公司內開始真實發生的事情。

因此,互聯網公司中,中層的競爭愈演愈烈,危機感開始變強。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在這個時代變遷的節點所必須面臨的挑戰。

在效率的驅動下,基層簡單重複的工作將被機器取代,我們不希望自己被淘汰,我們期望自己成為駕馭機器的人。因為有了以業務目標為導向的團隊結構,中層工種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競爭更加激烈,我們期望自己擁有更強的目標達成能力,在競爭中勝出。

到這裡,或許可以試著總結一下了——我認為,在這樣的趨勢面前,對於產品經理們而言,可能存在兩類可以稱之為是「核心能力」的能力:

1)能夠更好駕馭和影響各種高效機器、複雜系統的能力;

2)擁有更強的業務目標達成能力。

在新的環境和語境下,擁有這兩類能力的產品經理,可能是無需擔心「被替代」的問題的。

如何掌握核心能力

那麼,身為一個產品經理,如何才能更好掌握上述兩種核心能力?

就這一點,答案或許會很五花八門,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最好需要對於業務的理解更深,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最好能夠參與更多更大更複雜的項目,也許還有人會說我們應該需要更多擁有一些「自己獨立對於某項業務負責」的經驗。

這些答案其實都沒錯,但它們好像都只給了一個方向,而沒有給出一條讓我們能夠順利到達彼端的路徑。

所以,如果是我要試著給一個建議,我會給一個更加貼近實際,也更落地,更具有指導意義的建議——我會建議,這個背景下,所有的產品經理們都應該一定程度上讓自己具備一些「策略思維」和「策略產品能力」。

我認為,一個具備了策略能力的產品經理,一定會比普通的功能型產品經理更能夠高效達成業務,也更容易能夠去駕馭和影響機器。

那麼,策略到底是什麼?

如果要試著下定義,策略其實是一種數據驅動的,提供更精細化、更動態高效的產品解決方案的手段,它往往由一系列規則和機制構成。在各類希望更好、更高效地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上,都多多少少有策略的存在;任何一個產品達到一定體量的時候,也一定都會面臨一些問題需要策略手段來解決。

不妨舉幾個例子——

一個大用戶體量的新聞產品,給每個人展現更個性化更符合他興趣的內容以匹配更多用戶的需求,這時候藏在後端的這一套如何針對不同用戶推薦不同內容的規則就是我們的推薦策略;

一個產品進入到了快速增長期,用戶來源多種多樣,需要針對各個渠道/不同用戶層設置不同激勵留存方案以實現最高的roi,這套如何根據不同用戶匹配激勵留存方案的規則就是我們的增長策略;

而一個互聯網金融產品,隨著用戶的增加,在賬單催收方面效率降低,於是希望通過挖掘用戶信息得到相關聯繫人、針對不同用戶類型設置定義了幾套不同的催收方案,從而提升催收效率,這則是一套催收的策略。

有心的人可能會發現,近一兩年時間,業內一個叫做「策略產品經理」的工種開始慢慢熱了起來,尤其在各類中大型互聯網公司內,對ta的需求在逐年增加。

並且,在未來幾年內,我相信這個職位還會更火。

而策略產品經理要乾的事,就是利用「策略思維」和「策略產品能力」,撬動讓相同的資源能被用的更有效率,讓同樣的錢花的回報率更高。

某種意義上,如果你掌握了「策略產品能力」,那很可能是你能夠「駕馭機器」的開始。

如何做好「策略」

那麼,怎麼才能做好「策略」,讓自己擁有良好的「策略思維」和「策略產品能力」?

我認為可能存在幾個關鍵步驟——

1)要時刻圍繞目標進行精細化分析,找到影響核心目標達成的要素,並判斷這些要素周邊是否存在資源分配不合理+資源浪費現象;

2)尋找上述影響要素與當前的用戶行為或用戶特徵之間的相關性,並設計出基礎的精細化運營方案;

3)依據自己的經驗、拆解和驗證,進一步把你的精細化運營方案落實成為某些能夠在不依賴於大量人力投入的情況下幫助你實現效率最優的規則,並把這種規則交付給機器;

4)賦予規則「自我進化」的可能。

不妨來看個具體的例子。

某個APP,經常給用戶推送消息,但打開率一直一般。有一天老闆找過來,跟你說別人家其他APP推送的消息我就很喜歡,但你推的我從來不看,聽說人家的推送打開率已經是我們的三倍了,你怎麼搞的?

這個時候,一個普通的產品經理或運營會怎麼想?他可能會想:老闆,他們花兩萬招一個文案,你每個月給我八千,我寫不出這種調調。或者:他們天天打五折,我們不打折怎麼能做好推送?

然而,假如是一個具備「策略思維」的產品經理和運營,他也許就會進入上面我們的第一個思考步驟中——他會想,既然我們的目標是要提升推送的打開率,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提煉出來一些會影響轉化率的基本要素呢?這裡要注意,我們找出來的基本影響要素一定要是我們能夠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響的。

於是,他至少找到了兩個基本影響要素——推送內容和推送時間。

找到基本影響要素之後怎麼辦呢?我們應該去做一些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去看看在這兩個影響要素的維度下,我們當前是否存在資源分配不合理和浪費現象。

比如說,你也許發現,你們現在是統一時間面向所有用戶推送統一的內容。那這裡有沒有問題?顯然是有問題的,這麼多用戶,怎麼可能都喜歡一樣的事情?而如果你推送的東西跟大量用戶的需求和喜好是不匹配的,這就形成了最典型的資源分配不合理+資源浪費。

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麼辦呢?

還是回到那兩個影響要素上,我們或許可以先看看不同的用戶喜歡什麼,比如:

用戶A:之前買過紙尿布,應該推送一些嬰兒產品的促銷信息;

用戶B:經常瀏覽一些新上市的電子產品,像這次鎚子新品上市的新聞就可以推給他。

再看下推送時間,統一的時間可能也有問題:

用戶C:坐標在財政局,應該是公務員,午後有比較久的休息時間,最好1點左右推送;

用戶D:在軟體園上班,T恤一買就是一沓,估計是程序員,早上起得晚,應該9點推送,他正好在無聊的上班路上。

於是,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圍繞著目標提出了較為精細化的優化方案——定義出來幾種不同的用戶類型,以及幾個不同的典型推送時間段,然後再依據不同的用戶類型,在不同時間段推送給他們不同的內容。

但可能問題又來了,你可能會說:這哪是效率優先啊,我本來就只是寫一條文案直接推就好了,現在這樣可能要寫300條文案,這還不得從早推到晚?

到這裡,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記住:

1)第一,效率的對象是目標和結果,效率是為結果負責的;

2)第二,我們在信息革命的時代,經歷了PC到移動到物聯網,我們連接和獲取了這麼多信息,就是為了能讓機器替代人去做這些大量而重複的事情。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要知道,阿里都可以讓機器做海報,騰訊都可以讓機器寫新聞了,科技浪潮滾滾向前。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進入了第三個步驟——要依據自己的經驗、拆解和驗證,進一步把你的精細化運營方案落實成為某些能夠在不依賴於大量人力投入的情況下幫助你實現效率最優的規則。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工作中的經驗沉澱抽象為效率最優的規則,並交付給機器。

以剛才的「生產推送文案」這件事來看,我們或許就可以具體去分析去思考,我們過去寫的那麼多推送文案里,有沒有一些是特別有效的,我們是否能從中抽象出一些規則性的東西?

比如說,如果你發現一個用戶對於一個自己所關注的商品的限時限量折扣極為敏感,打開率極高,我們也許就可以據此抽象出一個文案模板——「你種草了很久的XX商品限量50件超低價甩貨,還不快來!」

如果我們擁有了大量這樣的模板,你會發現,我們只需要給出我們的商品名、折扣額度或是限量件數等條件,就已經能夠做到批量生產我們的推送文案了。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把經驗抽象出來,形成讓效率最優的規則,然後將規則交付給機器,最後做那個駕馭機器的人。

當然這個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很難,因為我們得時刻跳出原有的角色,原來的能力範疇,站在一個上帝的立場,相信自己無所不能,不斷細化地去看這些問題。

但是難歸難,但是面臨這樣一個時代變革,這是我們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只有越早形成這樣的意識,越多地在工作中進行這樣的思考,才能越好地將經驗沉澱成規則,成為那個最早站出來,最先去駕馭機器的人。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時代。

「三節課」(微信公眾號:sanjieke01)是一所專註於「能力提升」的互聯網人在線大學。這裡有深度的產品運營觀察+評論,以及成體系的線上課程,希望和你一起成長。

三節課社區 查看官方網站 一所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


謝瑤。

書生要說的是,先不管具體專業特長,要想成長為一個經理,或者就是最小的「兵頭將尾」班組長,其實也是需要一些個人儲備的。

首先,有點大局觀,不再眼裡只有她。大大小小一個團隊,就必須講團隊意識。這個團隊怎麼帶,需要您掌握一些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相關知識,憑著個人喜好不利長久。要學會去識人用人吸引人,能最充分的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為你所用甘為所用。

在一點,要懂得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必備的經驗發展之道。成本、利潤、人工、稅費、市場、宣介、發展願景等等,這都是作為一個經理人都應該接觸涉獵的。

人機料法環,上面書生講的兩點式籠統的大面的,簡單說來就是人的管理,物的管理。這是一些基礎通用的。然後要去做哪一行,那就還需要鑽進相關行當,再去專門研究這一行業內的情況。除去以上說的大面的,還要注意學習研究一下行業歷史、行業現狀、行業發展前景這些。然後橫向縱向各種對比,對自己要乾的某類產品,在本行業內到底處於一個什麼地位什麼水平前景如何優勢劣勢在哪,有一個全面的準確判斷。

三顧茅廬而諸葛出。三國演義里孔明三顧出山,一方面是寫劉備禮賢下士,一方面是寫孔明自視清高。但書生私下卻想,那是孔明還沒做好功課還不能上考場。他抓緊時間搜集天下資料研究完成隆中對這一「論文」成果後,才敢「一鳴驚人」去見劉備。

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功。而且這許多東西都是觸類旁通的,學了,研究了,掌握了,就像生活里人的三觀,商業上就會成為讓您一生受益的「座右銘」和金科玉律。

書生祝您成功!沒具體提您說的行業,書生不懂不敢亂說的,泛泛而論了,握手。


根據網路上的定義,產品經理是在企業和公司中專門負責產品管理的職位。自從喬布斯和蘋果手機廣為人知以來,產品經理的權力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很多人在大學的時候,就希望自己之後能夠從事產品經理的工作。

但很多最傑出的產品經理最初工作的時候,並沒有知道自己手上所乾的事情就是產品經理的工作,而且是產品經理中偉大者所乾的工作。

在中國,這些傑出產品經理包括網易總裁丁磊、騰訊總裁馬化騰、小米總裁雷軍等。

一、網上流行的看法

現在人們談及產品經理,總會先定義產品經理的職責和新思維以及能力模型等,並從各個方面將產品經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模塊化處理。彷彿產品經理應該成為一個用戶心理學博士,才能夠應對日常的工作。

比如關於用戶場景,我們需要知道用戶在何時何地做什麼,關於用戶需求挖掘,需要從各種用戶反饋中分析並挖掘出用戶的本質需求等等。這些已經教條化的理論,就像現在的成功學一樣。

滑稽的是成功學裡面所總結的成功學人士特質,是那些最偉大的成功者,並沒有刻意去訓練的。而真正刻意去訓練成功學理論和方法的人,都並非最偉大的成功者。或者他們根本就不夠成功。

二、本質上只是一個節點

產品經理依然只是整個產品在生產銷售環節上的一個節點罷了。不可否認,這個節點非常關鍵,而且會對其他生產銷售環節形成巨大的影響。但本質上,它依然只是一個節點。

而且我們會發現,在過去人們根本可以忽視這個節點,因為在過去的傳統時代銷售,比營銷重要。而在互聯網時代,產品思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能夠隨機應變的銷售,跟在產品後面。於是就給,讓那些或內向或怪異的人,一種崛起的機會,他們可以單純憑藉產品本身的吸引力來吸引各種用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產品經理也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三、歸根到底是人性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無論干任何事情,包括從商,包括做產品經理,其底層都是對人性的深刻把握。惟其如此,你學到的任何知識才能更好的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而這些知識是暗知識合暗技能並不一定會被寫在書本上。這需要一個產品經理實時用大腦和身體去感悟整個市場的變化,去感悟用戶語言背後的種種細節,來判斷整個市場的趨勢,調整自己的產品,來贏得市場最終的青睞。

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夠從產品上直接調動客戶購買慾望的知識,包括那些人性陰暗面的知識,才是一個產品經理所需要體悟和運用的知識或者說精髓。為什麼,快播曾經風靡一時?為什麼,抖音等小視頻那麼火爆?這都是關於人性知識和精髓的經典具體表現。


想成為一名產品經理,我認為需要具備需求分析能力、流程梳理能力、原型設計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

需求分析:通常產品經理會接收很多需求,大部分提的需求都是很粗略的兩句話,可能突然冒出的一個點子、想法或者直接告訴你「我想實現什麼樣的目標」,這個時候產品經理需要能夠根據他們的口述,從繁雜的對話中抽絲剝繭,能夠深入分析出他們的最終目的,期望實現的目標是什麼。這個需求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是否有必要去做?我們需要將業務需求轉換為能夠開發的功能需求點。

流程梳理:功能需求梳理清楚了,我們還要將這些功能需求聯繫起來,確定他們之間的依賴關係、邏輯關係,這樣你的腦海中就能夠形成產品的一幅藍圖,產品的整體架構也就隨之而出了。

原型設計能力:上面兩步的過程了,我們清楚了產品或項目的戰略目標、需求範圍,在這個環節,我們能夠將產品的功能或者信息迅速通過原型的線框圖繪製出來,確定頁面各功能及信息的組織布局,必要的時候,我們最好能夠為原型添加一些交互跳轉。梳理清楚頁面之間的跳轉邏輯。

溝通協調:在工作中,產品經理需要和不同崗位的人員進行需求溝通、進度跟蹤,所以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能夠通過口述和文檔說明將需求闡述清楚。

項目管理:制定需求排期計劃、管理需求開發進度,能夠識別項目存在的風險,並給出解決方案,盡量確保項目能夠按時順利上線。


Axure是繪製產品原型的一個工具,掌握這個工具,並不代表就可以做產品經理。就像你會用刀切東西,不代表你可以去做木工師傅一樣。產品經理是最近幾年比較火熱的職業,微信張小龍,滴滴的俞軍,騰訊的馬化騰,美團王興,鎚子的羅永浩,都是屬於這個年代的超級產品經理。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媒體的鼓吹,把產品經理這一職位都神話了,加上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種理念的傳播,會造成產品經理沒有門檻這種誤區。其實一個牛逼的產品經理除了對行業,對用戶需求有極深的認識,對技術有深入的了解,還需要能從宏觀上能洞悉行業趨勢,從微觀上能理解用戶需求,具備極強的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入門產品經理?這個問題背後所反映的,其實是如何入門產品經理。結合自身的工作,以及這3年多的產品生涯,在以下3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 產品經理的職責是什麼
  • 產品經理核心的思維是什麼
  • 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有哪些

1.產品經理的職責

以阿里巴巴產品經理的進擊之路為例子,產品經理偏向執行層面,根據能力水平,具體的工作有從宏觀到微觀均有。

初級產品經理一般主要集中在產品助理,和產品經理2個階段,有1-2年的產品經理主要為資深產品經理。

2.產品經理核心的思維

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除了自身專業能力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思維認知的演進,產品思維--邁入產品經理門檻的第一步產品思維,需要建立基本的產品觀,以及用戶同理心。包括:

  1. 用戶場景:用戶在何時、何地、做什麼,也就是站在用戶角度看問題。
  2. 用戶需求挖掘:能從各種用戶反饋中,分析,並挖掘出用戶的本質需求,能將需求落地到產品方案。
  3. 用戶體驗與交互設計:有最基本的用戶體驗概念,推薦《簡約至上》、《用戶體驗要素》2本書,學習最基本的交互設計原則

用戶思維--深入理解用戶價值,洞悉用戶本質需求當對產品的場景,基本需求等進行較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會進一步深入到用戶端去理解用戶的行為和心理,探索用戶的本質訴求:

  1. 用戶價值的判斷:這個功能或者需求,對用戶的價值如何?目標用戶量級有多少?有多少能轉為核心用戶?
  2. 用戶心理分析:轉變成用戶角度,嘗試理解在各種場景中,分析用戶的心理,以及此時此刻的核心訴求,並轉變為可指導產品設計的方法。

綜合思維--不僅僅是產品經理,更需要行業的廣度和深度來發現和解決問題當平台產品發展到千萬級的用戶,此時不管產品業務的複雜度,還是用戶人群的多樣性,各種問題湧現而來:

  1. 用戶人群特徵複雜多變,訴求多樣
  2. 基本需求滿足,更有價值的創新點難以挖掘:產品進入成熟階段,僅僅靠用戶同理心和產品設計方法論,難以挖掘對用戶有較大價值的改進點
  3. 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的衝突與平衡
  4. 團隊複雜,溝通成本高

這個階段,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多維度的思維模型,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快速做出正確的決策:

  1. 用戶價值與商業訴求平衡:用戶需求,產品方案,不僅僅具備用戶價值,還需兼顧商業訴求,在滿足商業訴求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滿足用戶價值
  2. 大數據思維:足夠的業務熟悉度和數據敏感度,能夠在海量數據中,分析現狀,挖掘用戶需求,並落地到產品改進方案
  3. 運營思維:產品推出只是第一步,需要針對產品生命周期和用戶生命周期進行用戶運營,提升用戶參與感,持續為用戶提供價值
  4. 技術思維:熟知實現熱門的技術,對其使用場景有深刻認知

3.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

在具備一定的思維模型,日常工作中,產品經理還需具備以下能力模型:


產品經理一詞在多年前寶潔公司的產品細分中被提出,也一直被延用,但是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而產品經理一詞變得火熱是如今的互聯網高速發展,應運而生了互聯網產品經理一詞。

有人說懂了Axure,就可以去做產品經理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Axure它只是產品經理手冊中最基本的一個原型圖的設計,它只是設計手稿的手冊而已,而真正想要成為一個產品經理會原型圖的設計遠遠是不夠的。

產品經理是一個橫向發展的職業,因為在整個產品設計的周期,以及維護的過程中是需要了解很多的,比如你雖然不是專業的技術人員,但是你必須要懂得最基本的技術內容,這樣在設計一款產品的時候,和技術的對接才不會那麼的假大空。

那麼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呢,一下有幾個方面可以參考下:

挖掘用戶需求

產品最初的來源就是需求,用戶的需求點才是產品經理需要關注的,如果沒有需求,那麼即使產品設計的再好,也是無人問津的。

在挖掘用戶需求過程中就需要懂市場,懂得換位思考,深入用戶內心去挖掘用戶的需求,這個可以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結合市場,詳細的設計一個產品需求文檔(PRD)。

產品的設計

根據用戶的需求來設計一個接地氣的讓用戶喜歡的產品,這個時候就可以用到一些軟體,比如原型圖設計的Axure,通過設計完整的一個方案結合原型圖做出來,測試無誤後,才可以把產品投入市場正常的運作。

產品的運營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也要懂得運營,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你不做宣傳,誰知道你的產品呢,所以運營很重要。

在運營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媒體的渠道來進行推廣,例如現在很火的一些方式:微信、微博、頭條等等,只要你的文案夠吸引人,你的渠道鋪的廣,產品質量過關,那麼產品也就可以正常的運行起來。

上面的三種方式是一個產品周期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但是產品不只是單單一個人就可以搞定的,它需要的是一個團隊各個部門之間的團結協作,以及彼此之間的有效溝通,在整個過程中涉及的內容還是比較廣的,想做產品經理還是任重道遠,還是多看一些相關圖書以及多一些這方面的了解為好。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應該說是隨著互聯網的行業發展而變得火熱的。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微信之父張小龍就可謂是互聯網時代超級產品經理的代名詞。另外,2010年的時候,還有本暢銷書,是一個阿里巴巴的產品經理寫的,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進一步傳播了產品經理的職位理念。那麼想成為一名產品經理,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和技能呢?

總體而言,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一定是具備強大的綜合技能的。首先包括對行業和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其次最好是技術出身,具有技術背景,畢竟理念最終還是要靠技術來實現的;再就是管理團隊和協調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少產品經理原來都是技術出身的,懂技術可以說是一項很大的優勢,但同時也應該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要建立基本的產品觀和用戶同理心。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分析一個功能或者訴求,究竟能解決用戶的什麼問題,對用戶產生多大的價值。因此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問題是成為產品經理的第一步。

產品經理還需要掌握一些硬技能,首先是把想法輸出成文本,這就需要有寫文檔的能力。要在一個文檔里富有邏輯地清晰列舉對用戶需求的分析、市場上的競品分析、成本和盈利分析、產品功能描述等等。另外就是題目中講到的會使用Axure和一些別的腦圖工具,去畫用戶流程圖、界面框架圖和交互設計方式等;第三就是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有很多共同之處,要學會項目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論和方法,例如產品開發周期、項目里程碑、團隊管理、問題解決等等;最後,產品經理需要有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對運營數據和市場分析數據有敏感度。

總之,產品經理是一項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職位,要做好的產品經理,需要學習的地方非常多,只掌握一個Axure工具是完全不夠的。


axure只是工具,只是將你的思維、你的想法表達出來的工具。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思維能力。就像武功高手用樹葉就能當武器,最重要的是功力和內力而不是武器。

產品經理要學的東西真是太多太多了。這裡具體以產品流程來說明一下:

1、需求調研/市場調研,確定需求,需求判斷,判斷哪些點該要,哪些點不該要,需要用戶思維,找到痛點、癢點。

2、創新能力,幫助提高用戶價值,如果你只是複製一個市面上已經有的產品,那用戶為啥要來用你的產品呢?

3、功能分析,區分優先順序,這需要找到關鍵任務的能力和判斷力,你要判斷哪些是重要的功能,哪些是次要的,哪些需要先做,哪些可以後做。

4、需要用的工具有思維導圖畫出主要功能、結構圖畫出產品結構、原型圖畫出產品的原型、甘特圖用於排期、Word文檔用來描述需求、Visio畫產品流程圖等等。

5、講需求同步給開發,需要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還有協調能力,需要把需求轉化成開發能看得懂的語言。

6、項目跟進,需要項目管理相關知識,確保項目能夠如期交付並且成功上線。

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第一點,要用用戶思維,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順應用戶的潛意識,做一個真正的為用戶著想,幫助用戶省錢省時間的產品。

以上是我的看法,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互動喲。


推薦閱讀:

禮儀 ‖ 90%職場小白不知道的正確「握手」方式
做什麼工作才能讓我不後悔?
小談職場幾條規則
不懂職場上送禮的規矩與講究  你可能會很失敗
所謂經驗,往往也是最大的天花板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 | 科技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