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解表法是怎樣的?
凡能夠發汗解散表邪的藥物,稱解表葯;由發汗解表葯組成的方劑,謂之解表劑。解表法就是運用解表方葯以促使身體發汗,使皮膚肌表之邪從汗而解,達到祛除表邪的一種治法,叫做解表法。亦即是「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葯多具辛味,辛發散,故解表; 因此解表法主要用於邪在肌表,必須外散使從汗解的表證,以及某些傳染病的初期。《內經》雲「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指解表法的治療原則。此外解表法因其發散表邪之作用,可透疹、退腫、消瘡瘍等功效,用於治療麻疹初起、疹未透表,瘡瘍初起或水腫初期而有惡寒發熱表證,以及風濕在表,肢體疼痛的患者。
病症有寒熱,藥性有溫涼,表證有表寒表熱之異,解表法亦分辛溫、辛涼二法。
<一>辛溫法
辛溫解表藥性味辛溫,有發散風寒之能,極適風寒表證,症見惡寒重、發熱輕、口不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等。常用藥物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蘇葉,黃皮葉等。常用方如麻黃湯,桂枝湯,荊防敗毒散,小青龍湯,杏蘇散等。
<二>辛涼法
辛涼解表藥性味辛涼,有疏散風熱之功,亦適風熱表證,症見發熱,微惡風寒,口渴,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常用藥物如薄荷,蟬脫,桑葉,菊花,葛根等。常用方如銀翹散,桑菊飲等。
解表法的注意點:
1,熱病初起,具有發熱、惡風寒、脈浮的表證,才能應用。
2,既有表證,又有里證者,宜先解表後治里,如表裡俱急,則宜表裡雙解。
3,氣虛血弱,津液虧耗及失血諸證等,不宜發汗。如確有表證需要發汗時,應配合調補氣血的葯同用。
解表取汗以微汗出為宜,不要使之大汗淋漓,以免耗傷津氣。
5,夏季炎熱,容易出汗,解表藥用量宜適當減輕。冬令嚴寒,解表葯宜適當增加。
中醫解表法顧名思義,是針對於邪氣在表的一種治療方法,中醫講邪之來路亦邪之去路,排邪方式無非是汗、吐、下。邪氣在表用汗法,邪在上焦用吐法,邪在下焦用瀉法。那麼解表法又稱汗法,對於風寒束表一類的病症,要用到麻黃、荊芥、桂枝、蘇葉等解表發汗藥,其實西醫的退燒藥也是一種解表法,只是西醫不這麼稱呼而已。汗法要注意對症用藥和藥量的合理控制,風寒感冒可以用汗法,而溫病(俗稱風熱感冒)則不適宜用汗法,並且,不正確的用藥或過量發汗會傷及人體津液,甚至會傷及內臟,所以用完一定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最後再插一句,請不要打著科學的旗號反對中醫,中醫是高等級醫學,其基本理論甚至遠高於現代醫學,說中醫不科學的人是何等的無知無畏!
解表:就是外邪侵犯體表"皮膚、肌肉、經絡"等部位屬表證.如:感冒,屬風寒感冒則"辛溫解表;屬風熱感冒則"辛涼解表.與"表"相對應的是"里"症.病在"脾胃、臟腑".
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就是中醫的"八鋼辯症".
陰陽 : 是古人關於自然界最樸素的主觀認知.它既指客觀物質世界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見、聞得到的,可以通過我們感觀感覺得到的一切客觀物質世界,這個不難理解,就是說世界是物質的世界,這和現代唯物主義哲學觀是一樣的;也抱括我們感覺器官感覺不到的"精神世界"如"鬼神世界",如"開天眼"、"天人感應"、"天人合一"能觀陰陽,如"包公之日管陽、夜管陰"等等,這個很多人就無法理解了.
而"表裡、虛實、寒熱"就更好理解了.
通過以上分析,中醫學基礎理論部分是否是科學,提問者自已去鑒別,不在這裡下結論.
理解不了?你脫了衣服冷不?冷,這就是解表熱
推薦閱讀:
※中醫慢慢談-4
※最新研究發現,中醫治療癌症死亡率升高!為什麼會這樣?
※大千老師談中醫現狀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56)茯苓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