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的表現癥狀是什麼?#情緒大作戰#?
焦慮障礙是常見的心理疾病,常見類型主要包括廣泛性焦慮、驚恐障礙、強迫症、恐怖症、社交焦慮障礙、急性應急相關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其中廣泛性焦慮最為多見,就以廣泛性焦慮的表現為例。
廣泛性焦慮以慢性及持續性的擔憂為主要表現,這種擔憂是多源性的(如有關經濟、家庭及健康等),往往過度且難以控制,通常還會伴有一系列的心理和軀體癥狀。焦慮障礙急性發作時,患者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瀕死感或失控感,同時伴有明顯的胸悶、心慌、發抖、大汗淋漓等,極易被誤以為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診斷標準如下:
1. 針對多種事件的過度焦慮和擔憂,超過一半的時間在擔憂中度過,至少持續6個月;
2. 難以控制擔憂;
3. 焦慮及擔心與下列6種癥狀中至少3種相關:不安或緊張、急切,易疲勞,難以集中注意力,易怒,肌肉緊張,睡眠紊亂。
4. 焦慮、擔心或相關軀體疾病造成了具有臨床意義的顯著痛苦,或者重要功能領域的障礙;
5. 上述狀況並非生理因素或軀體狀況所致,且不能被另一種精神疾病所更好的解釋。
如果符合上述的診斷標準,則可以診斷廣泛性焦慮症。焦慮症前期可能沒有很明顯的緊張、不安,而是以睡眠障礙,胸悶、氣急等軀體癥狀為主要表現。
如題,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各種壓力出現焦慮,如常常氣急愛發脾氣等,焦慮症遠遠沒有那麼簡單,還有哪些表現呢?
1、情緒表現 處於焦慮狀態他感到受威脅壓力。威脅的感覺可能來自挑戰,也可能來自威迫的情境。威脅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失去重要的事或物,如果當事人不能把威脅的內容看清楚或不知如何應付它,那他可能會感到很嚴重,產生揮不去的恐懼、憂慮、不舒服、凶兆的不當情緒。同時為了自我保護,會對周遭產生對立的敵意。 焦慮是因利益受威脅而引起的警惕心態。我認為用佛法來分析焦慮的原因更能清楚展現出來,焦慮是生命個體一種無明的狀態,自我中心為本,所導致自我防衛。基本上個體為滿足自己生存所需。
2、軀體表現 當個體面對威脅時,他的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就佔優勢,而副交感神經系統相對地變成較不活躍。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導致生理上的變化,有瞳孔放大、口容易乾燥、消化功能降低、心跳加速、脈搏加快、血壓增高、呼吸急促、甚至出冷汗等現象。這些都是焦慮症常見的軀體表現。
3、行為表現 當處於焦慮狀態時,身體自然處於激動狀態,準備好隨時都可以採取行動去戰鬥或逃避。但因為不知道威脅來自何方或隱藏何處,所以往往在無可奈何,束手無策情況下,只會做出無目的,無效的動作,焦慮又不知如何處理安頓身心煩燥變化。 焦慮症患者可能時常顯的坐立不安,經常改變姿勢動作,也可能獨自一人自說自話或向他人不斷傾訴。有些人焦慮時,手腳動作不斷,抓頭髮、摸耳朵、搓臉、雙手抱胸、雙手用力扭壓、敲打、來回快速行走、低頭緩慢的走等。
有些焦慮症患者臉部表情僵硬,面色凝重、皺眉、悲傷憤怒憂鬱、氣氛濃厚,行動上因心思的膠著,而表現出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法對外界做客觀敏銳覺察而顯得不靈活。有些人焦慮時,說話聲調改變,可能會發抖,聲音尖銳,急促,甚至說話內容不連貫,模糊不清,跳來跳去,面孔顏色也會改變,發自或發紅,發冷或發熱。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建議找到引起焦慮的原因才能有效緩解不適。
歡迎關注「中華醫學科普平台」頭條號,獲取更多專業原創醫學科普知識,本條為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焦慮症大全看這裡。
焦慮性神經症(簡稱焦慮症),是以焦慮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症。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弔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焦慮症多發生於中青年群體中,誘發的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境有關,前者多見於那些內向,羞怯,過於神經質的人,後者常與激烈競爭,超負荷工作,長期腦力勞動,人際關係緊張等密切相關,亦有部分患者誘因不典型。
一,癥狀分類臨床上醫師常把焦慮症分成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類。
(1)急性焦慮:主要表現為驚恐樣發作,在夜間睡夢中多發生,有瀕死的感覺,患者心臟劇烈地跳動,胸口憋悶,喉頭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難,由驚恐引起的過度呼吸造成呼吸性鹼中毒(二氧化碳呼出過多導致血液偏鹼性),又會誘發四肢麻木,口周發麻,面色蒼白,腹部墜脹等,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懼,使患者精神崩潰,這類患者就診時往往情緒激動,緊張不安,常給醫師一種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慮發作持續幾分鐘或數小時,當發作過後或適當治療後,癥狀可以緩解或消失。
(2)慢性焦慮:急性焦慮常在慢性焦慮的背景上產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現為慢性焦慮的癥狀,一般慢性焦慮的典型表現為五大癥狀,即心慌,疲憊,神經質,氣急和胸痛,此外還有緊張,出冷汗,暈厥,噯氣,噁心,腹脹,便秘,陽痿,尿頻急等,有時很難與神經衰弱或其他專科疾病相區分,故需要醫師對病情有全面細緻的了解,以免誤診,有時候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有助於排除器質性疾病,像心電圖,X線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鏡等可以幫助醫師查出疾病,不過,焦慮症的主觀癥狀雖然嚴重,但客觀休徵卻是很輕或陰性。
在焦慮和恐怖的情緒發作時,如果跟它較勁只會把事情變得更糟;如果選擇屈服或試圖逃離,就是相當於告訴自己你不能應對這種情形,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隻會產生更多的驚恐。因此,不要以緊張的心態來應對驚恐癥狀,也不要刻意去壓制它們或者咬緊牙關趕走它們,雖然我們是要採取積極的而非消極的應對措施來克服驚恐,但這並不是說要和它較上勁。
那麼人為什麼會出現焦慮症呢?
研究證明生物和環境因素都對焦慮症有影響。一些人會由於基因遺傳的關係較為容易患上焦慮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擁有相關基因就必定會得焦慮症,環境因素也很重要。比如早期的創傷性事件就能改變人們身體正常對待恐懼的機制,使得其變得對壓力和恐慌異常敏感。
焦慮症該如何治療?焦慮症是神經症中相對治療效果較好,預後較好的疾病。臨床上通常採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或者二者結合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醫生一般會根據患者病情、身體情況、經濟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建議服藥1~2年左右。停葯及加量請諮詢醫生,不可自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在服藥期間,注意和醫生保持聯繫,出現副作用或其他問題及時解決。
(1)苯二氮卓類藥物(又稱為安定類藥物)①優點見效快,多在30~60分鐘內起效;抗焦慮效果肯定;價格較便宜。②缺點效果持續時間短,不適合長期大量使用;有可能產生依賴。
常用藥物:勞拉西泮(羅拉)、阿普唑侖,一天2~3次。屬於短中效的安定類藥物,抗焦慮效果好,鎮靜作用相對弱,對白天工作的影響較小。
使用原則:間斷服藥原則,焦慮嚴重時臨時口服,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小劑量原則,小劑量管用就不用大劑量;定期換藥的原則,如果病情需要長期服用,3~4周就更換另一種安定類藥物,可以有效避免依賴的產生;換藥時,原來的葯慢慢減,新加上的葯慢慢加。如果患者年齡偏大,服藥劑量不大,療效較好時,也可以不換藥。只要安定類藥物服用的劑量不增加,在正常範圍內,療效不減弱,就可以認為沒有產生依賴性。
(2)抗抑鬱葯因為焦慮的病因會導致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出現紊亂,神經遞質失衡,而抗抑鬱葯可使失衡的神經遞質趨向正常,從而使焦慮癥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
①廣泛性焦慮常用治療藥物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艾司西酞普蘭(來士普)、文拉法辛(博樂欣、怡諾思)、黛力新等。
②驚恐發作常用治療藥物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艾司西酞普蘭、氯米帕明等。
這類藥物的特點是抗焦慮效果肯定、從根本上改善焦慮、無成癮性,適合長期服用、抗焦慮效果見效慢,2~3周後起效,常常需要同時短期合用安定類藥物、價格偏貴。
(3)其他
抗精神病藥物也經常性地出現在治療焦慮症的處方中,但是通常是在特定條件下使用,一般為在治療廣泛性焦慮症中起防止複發的作用,或是與抗抑鬱藥物相配合治療強迫症。
2.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師通過言語或非言語溝通,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應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專業知識,引導和幫助患者改變行為習慣、認知應對方式等。
大部分焦慮症或者強迫症患者有很強的對心理治療的傾向,特定的心理治療,比如認知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暴露療法,在治療焦慮症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心理諮詢的短期效果比正常的醫療看護(使用或不使用抗抑鬱藥物)要好一些,儘管其他研究表明相比於其他的心理療法,諮詢的效果稍弱。
心理動力療法則對驚恐障礙的患者的放鬆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廣泛性焦慮症中,效果沒有認知行為療法好。
一般來說治療焦慮症需要8-20個小時的認知行為治療,對於細分的病症如強迫症,驚恐障礙等,其心理治療的時間大致也在這個區間。
總的來說,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效果很相似,在一些研究中,接受認知治療的患者複發幾率比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低。大部分情況下,很難確定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是兩者結合的效果哪個更為出眾。因此,患者的個人傾向很重要。
還有適合焦慮症患者的治療方法如:生物反饋治療、放鬆治療等等。
關於治療越早診斷,越早治療,焦慮症的預後就越好。經過專科規範治療後,絕大多數患者會得到臨床康復,恢復往日愉快心情。
特別應該強調的是:癥狀緩解後,仍需要堅持服用一段時間的抗抑鬱類藥物;停葯以及減葯需諮詢專科醫生,千萬不要擅自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文章只是提供參考之用,不建議根據文章進行自我診斷或者用藥,可以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具體指導。
人在面臨重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又不能及時有效地得到解決,就會產生焦慮,焦慮症的癥狀一般表現為:
1失眠。晚上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會做夢醒來,然後迷迷糊糊,然後凌晨四五點又醒了。
2易怒。忍耐心特別差,比如開車路況差,他會反覆發怒問同車的人,為什麼路況這麼差,為什麼?家裡有孩子,他會說為什麼這麼吵,你解釋說孩子餓了,他會說要孩子幹嗎,吵死了。還有,面對家人辛辛苦苦做的一桌子菜,他會用筷子挑挑這個指指那個,不好吃不好吃,太難吃太難吃。
3夫妻生活沒有了。
4渾身散發的氣味難聞。
以上。
推薦閱讀:
※媽媽必看:孩子的隱形殺手——焦慮症
※停不下來的「擔心」▎廣泛性焦慮障礙
※焦慮的心情
※淺談我的急性焦慮驚恐經歷
※心理學知識:焦慮症的三種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