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D&G的時尚大片是在醜化中國嗎?
無論時裝評論界如何抵制義大利奢侈品牌Dolce & Gabbana,品牌設計師雙人組仍然在沒有行業規則的路上一路奔跑。所以,單從品牌論調和設計師風格來看,醜化中國的行為是不存在的,它更想表達的是富有的年輕一代的自由的消費觀,只是為了迎合千禧一代的口味而已。
Dolce &Gabbana因為為美國第一夫人Melanie Trump置裝而飽受抨擊,他們曾讓Melanie Trump穿上了一件超過5萬美金的外套。在清一色站隊希拉里的時裝行業,Dolce &Gabbana站在了時裝界的對立面上,也引起眾多人的反感與抵制。社交媒體因此出現了一個話題標籤#BoycottDolce&Gabbana(抵制Dolce&Gabbana)。沒想到Dolce & Gabbana順勢將這個話題寫在了品牌的T恤上,並拍了一組廣告,試圖以反諷的方式化解嚴肅的觀點對峙。對此,設計師在後台表示,「這就是反諷!一個笑話而已。現在人們太容易用一些沉重過激的詞了,侵犯性太強,我們認為世界需要愛,對於我們來說,時尚就是愛。」
很多反對特朗普的民眾並不買賬,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反對的聲音居然出現在了走秀模特中。當2018年春夏系列發布進行到閉場環節,音樂人Roury脫下了黃色上衣,露出了身上寫著的標語「抵制」、「還我自由」以及「我不要做D&G的替罪羊」。Roury身邊圍繞著歡呼雀躍的年輕男女,包括很多評論人在內的觀眾都以為這又是Dolce & Gabbana故意設計的環節。然而Roury在事後的採訪中告訴媒體,他秀前一天去了米蘭才知道品牌支持特朗普的政治立場,作為反對特朗普的一員,他認為他應該做點什麼。那一刻他覺得無比孤單又無比驕傲。
然而Dolce & Gabbana這種看似幽默的反諷行為,實際上傳遞著某種訊號。它在一笑而過中抹殺了人們的嚴肅立場,消解了「抵制」的真正內涵,這或許代表著部分富有千禧一代的生活態度,卻令不少理性消費者感到膚淺反感。
種種跡象表明,無論在品牌策略還是立場上,Dolce & Gabbana都顯現出與傳統業界截然相反的態度。事實上,該品牌多年來不斷挑戰傳統時尚媒體權威,與各大媒體的矛盾一直在不斷激化,其中就包括《紐約時報》、康泰納仕集團旗下的W和《Vogue》義大利版、WWD、Vanity Fair等。 去年,品牌將《紐約時報》列入黑名單的行為引發業界的廣泛爭議。《紐約時報》是少數幾家依然用客觀口吻評價時裝周大秀的媒體,而非當下越來越多以Instagram為導向,與品牌一同話題狂歡而忽略時尚本質的媒體報道。九年前在Cathy Horyn執掌《紐約時報》時尚版塊時期,就被Dolce & Gabbana列入黑名單長達九年。而Cathy Horyn的同事Guy Trebay、《紐約時報》現任時裝總監Vanessa Friedman也在其黑名單之列。Vanity Fair曾因試圖報道Dolce & Gabbana避稅案而被品牌威脅撤出康泰納仕集團全部廣告。
Dolce & Gabbana要求媒體不可以發表令品牌感到「不公平」的意見,正如他們認為Miley Cyrus的意見那樣。隨著品牌將重心轉向千禧一代,以及傳統時裝評論機近來的式微趨勢,傳統業界的意見對品牌而言更加不在意,能夠影響品牌銷售的是KOL的號召力。
沒有了解 沒有關注 但是從出發點來看 任何設計製造關於「美」的公司而言 單單在表現上來講 一定不是給所有大眾看的 我覺得這是普遍存在的 換句話講在經過「翻山越嶺」後的「高度」「深度」早已越過了「普遍性」需要的好看得程度了 反過來講 所謂的好不好已經不是重點了 所以回答問題 就算真的讓你理解成了「醜化」 別怪 別當真 也許無心 也許有心無意 誰也沒那麼傻 誰也沒那麼聰明不是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