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滿清有八旗,哪一旗最厲害?


在答題之前,首先希望以後不要再使用「滿清」這個詞。國務院在1956年2月18日就曾經下達過《國務院關於今後在行文中和書報雜誌里一律不用「滿清」的稱謂的通知》。這個詞有比較明顯的歧視含義,所以不建議使用。

之後答題。

清代的確有八旗,但是八旗之中,很難衡量誰更「厲害」,因為不知道如何來進行衡量。

很多人把八旗理解為八個集團軍,這種理解是可以的,只是不是特別準確。更好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八旗比喻為一個城市裡的幾個城區,每個城區都有很多不同的人居住,也很難衡量「哪個區更厲害」。比如說,A區人口特別多,B區知名高校特別多,C區歷史古迹最多,D區外國移民最多,E區身份證排列比別的區靠前,等等等等。

八旗也是一樣。

比如說,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是皇帝的屬下,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是王爺貝勒的屬下,從「主人身份」來講,上三旗比下五旗要高。——但是這跟旗下的平民而言,並沒有什麼卵用。如果您是正黃旗的兵丁,見了鑲白旗的王爺,您一樣要請安去。

又比如說,八旗的人口跟自己旗內「佐領」的多少有關。八旗形成之後,正紅旗的佐領最少,直接後果就是正紅旗的人口最少。反之,正黃旗的佐領最多,人口也就最多,比人口最少的正紅旗要多大概幾萬人。從「人口數量」來講,正黃旗人口最多,正紅旗人口最少。——但是這跟旗下平民也沒什麼太多關係,而且本旗人口多,反而本旗的兵缺不好補。

再比如說,清代八旗有一個官方排序,根據順治朝之後最後規定的排序順序,八旗的順序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鑲黃旗又被稱之為「頭旗」。但是這個排序的依據是各旗旗主的宗法輩分,而不是身份的高底。——而且以旗主身份排序,跟旗內平民依然沒啥關係。就算您是鑲黃旗的,但是如果您是個普通旗兵,依然跟鑲藍旗這「末旗」的貴族沒法比。

綜上所述,八旗的「牛」與否,重要在於要看比什麼,怎麼比。而且這種比法,無法具體到個別旗人身上。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許多人都聽說過卻又一知半解的東西。這裡簡單地介紹一下。

努爾哈赤以父親遺留的十三副鎧甲起兵反明,到1601年時,已經起兵18年了。其時,努爾哈赤根據女真族(即後來的滿族)地區的生活特性,創造了後來伴隨整個清王朝起承轉合的八旗制度。

與漢族地區一家一戶即可進行生產的農耕生活不同,女真地區的狩獵生活面對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行不通。可以說,正是狩獵為生的生活方式起到了良好的凝聚作用,它把女真人最終凝成了一個強大的整體。

女真人狩獵時,總是每人各出一箭,每十支箭——即十個人設立一個首領,相當於狩獵小組組長,滿語稱為牛錄額真。牛錄是大箭的意思,額真則是首領的意思。以此為基礎,努爾哈赤把牛錄額真設定為一級官名,而牛錄也就成了女真人最基層的政權組織。

具體來講,努爾哈赤把三百人整合為一個牛錄,設一牛錄額真管理;每五個牛錄設一個甲喇,設一甲喇額真管理;每五個甲喇設一個固山,設一固山額真管理。固山是女真戶口和軍事編製的最大單位,每個固山都有自己固定顏色的旗幟,因此漢語將固山譯為「旗」。

初建時,努爾哈赤只有四個旗,即黃、白、藍、紅。十餘年後,四旗擴展為八旗,也就是於四個正色旗外,又增加了四個鑲色旗,從而就形成了沿襲兩百多年的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即滿洲八旗。

此後,隨著勢力的進一步擴展,又新編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故通常統稱的八旗,事實上是二十四旗。

八旗最大的特點是作為一種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政治軍事體制,「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努爾哈赤和他的子孫們以八旗為紐帶,將全社會的軍事、政治、經濟、行政、司法和宗族都聯結為一個組織嚴密、生氣蓬勃的社會機體。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不能籠統地說哪一個旗更最厲害,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領域,各個旗所起的作用都不一樣,既不能也不用給他們來個排行榜。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錄製基礎上建立的。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和正紅旗。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四旗,稱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定三百人為一牛彔,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固山即旗)。滿族人按八旗制分隸各旗,平時生產,戰時從征。初建時,不但在軍事上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產職能。

清朝統一,太宗皇太極為加強對旗人的束縛,增強了八旗制的軍事職能,並為擴大軍事實力和收攏人心,又建立了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八旗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屬於上三旗。

正黃旗以旗色純黃而得名。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鑲黃旗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 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 萬人。正白旗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製單位,100—300人 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 萬人。

順治帝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製。順治帝時期:正白旗由多爾袞,鑲白旗有多鐸分別領導,多爾袞死後,順治將正白,收歸皇室,所以很多正白旗的人包括伴當(奴隸)一下子就成了皇帝的親隨,從而飛黃騰達,其中包括曹家。

上三旗內都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正黃旗、鑲黃旗是八旗中最有地位與權勢的,也是血統最純正的滿人,與正白旗一樣受皇帝直接領導,為「上三旗」。

一般而言,三旗的勢力強弱與尊貴程度為正黃旗、鑲黃旗高於正白旗。八旗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統轄,為上三旗。三旗中屬鑲黃旗最為尊貴。因為鑲黃旗內有八大老姓,分別是: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拉那拉氏、郭羅絡氏、伊爾根覺羅氏。另外在入關前還另有兩個重要的部族,一為董鄂氏,一為富察氏,此亦為外戚。而正黃旗雖為皇族但大多是包衣奴才地位遠不如鑲黃旗,所以八旗中鑲黃旗最厲害。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在地位上,鑲黃是最高的。若從戰鬥力,就不好說了,實際上,滿清入關後,短短不過30年,八旗就不行了,從平三藩就可以看出。

吳三桂擁有兵力不過3萬,連同尚可喜、耿精忠,不過5萬左右兵馬,不及滿清十分之一。而康熙為剿三藩,前後調用了近40萬大軍,可謂是舉國之兵撲向西南(因為對待尚可喜、耿精忠採取了招撫政策,實際真正兩軍對壘的只有吳三桂3萬兵馬),居然打了整整八年,才算平定。


按道理講,黃白紅藍,是正黃旗排在前面。由皇帝親自統領。

但是統一全國中,正白旗,鑲白旗,武功最為顯著。

正白旗旗主是多爾袞,鑲白旗是多鐸。這兩兄弟是入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平定江南的滿軍主力。


明萬曆二十九年也就是1615年努爾哈赤正式創立八旗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隨著大清覆亡,八旗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297年。

首先這其中最早出現的是黑旗,1584年,出身建州左衛的努爾哈赤興兵,以黑旗為幟。隨著1589年建州三衛的統一,努爾哈赤另設紅旗軍親領,將黑旗軍交由胞弟舒爾哈齊指揮。1601年征服海西女真哈達部落之後,又分設白旗軍,由長子褚英指揮。紅白黑三旗是後來八旗制度的主要基礎。

正黃旗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 為上三旗,上三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 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 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正紅旗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 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 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1.5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隸正紅旗; 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紳也是正紅旗人。留意下兩個n兩個k和數字一二八這個維新號,提高男人的姓能力,效果倍棒。

正白旗位置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 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製。正白 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 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製單位,100—300人 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 萬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1615年,建州已經吞併除葉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歸附。麾下牛錄已有百倍於起兵之初的規模。因此,努爾哈赤於該年將紅白黑三旗及所領牛錄析設為八個旗: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正四旗旗幟為純色四方形,龍首朝後;鑲四旗旗幟為五邊形,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龍首朝前。

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為名正言順及鞏固權力,將多鐸、阿濟格二人統領的正黃、鑲黃二旗改色為正白旗與鑲白旗,而將自己親領的原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又奪取杜度的原鑲白旗主之位,交由長子豪格擔任,改色為鑲黃旗。1635年,正藍旗主莽古爾泰意圖謀反事敗遭誅,該旗由皇太極所得,皇太極將其與自己親領的正黃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

鑲黃旗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 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 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 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 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嘉慶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貴妃,朝廷的高級官員中 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

所以,鑲黃旗和正黃旗,才是八旗裡面地位最高、實力最強的,是皇帝直接統領,這兩個旗姓氏中得帶頭大哥都是愛新覺羅,這個名字就不用解釋了吧?

而八旗制度中還有一條明確記載,鑲黃旗為八旗之頭旗,所以,鑲黃旗實力最強!


滿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清軍入關前,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稱為「上三旗」。餘下的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白旗、鑲藍旗,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各地。

入主中原後,多爾袞將自己所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豪格統領的正藍旗降入下五旗,此後未再變動。多爾袞病逝後,順治皇帝接管正白旗的統領權。

所以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

下五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鑲藍旗、正藍旗

皇帝基本都把自己入在鑲黃旗,所以應該以鑲黃旗最貴。

歡迎關注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什麼是滿八旗?

滿八旗的發展分為4個時期。

清太祖二旗時期

二旗時期,有黃旗旗主努爾哈赤(清太祖),黑旗旗主舒爾哈齊(努爾哈赤的同母弟弟),兩個旗主,被稱為「二酋」。

註:黑旗後因為在夜間辨識度低,改為了藍旗。

清太祖三固山時期

努爾哈赤征服海西女真哈達部,哈達部旗色為白,編為白旗,旗主為褚英,努爾哈赤長子。

註:固山 (gūsa) 滿文「旗」的音譯,是一種軍制,並不是實體旗幟。

四旗時期

藍旗旗主舒爾哈齊被軟禁,其子阿敏繼承藍旗。

代善脫離藍旗,獨立為一個新固山,即紅旗。

白旗旗主褚英亦被廢,白旗被封給努爾哈赤八子,即皇太極。褚英之子杜度為「小旗主」。

八旗時期

黃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全為努爾哈赤統領。

紅旗分為正紅、鑲紅二旗,代善為二旗旗主,兒子岳托和碩托為鑲紅旗「小旗主」。

藍旗分為正藍、鑲藍二旗,原正藍旗主阿敏改為鑲藍旗旗主,正藍旗由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統領,另設「小旗主」德格類。

白旗分為正白、鑲白二旗,皇太極統領正白旗,杜度為鑲白旗旗主,努爾哈赤七子阿巴泰為「小旗主」。

八旗最終格局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折騰,各色旗之間合併、拆分、換領導,最終形成八旗最終格局。

八旗的格局最終定下後,相應的統領權被分封給各個親王,一直到清末,均為世襲。

其中,皇帝親領的叫做上三旗;其餘的是下五旗。

滿清發達以後換了logo,變成我們常見到的。

好啦,現在你了解滿八旗了嗎?反正小編覺得恍然大悟。


八旗沒有排名,就像中國各大集團軍一樣不分上下1601年初建時僅三旗:黑旗、白旗、紅旗。1615年因「歸服益廣」將三旗析設為八: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正黃旗正黃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上三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著名人物:索尼、納蘭性德等。八旗鑲黃旗清代八旗之頭旗,上三旗之首。建於明萬曆四十三鑲黃旗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著名人物:如乾隆帝的孝賢純皇后、哲憫皇貴妃,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慈安太后,朝廷的高級官員中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而慈禧太后是鑲藍旗,後抬旗入鑲黃旗。八旗正白旗正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多爾袞病逝後,順治就將正白旗納入上三旗,此後清代就成了定製。正白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製單位,100—300人 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著名人物:清末大臣榮祿、端方及清末代皇后婉容(達斡爾族)都是正白旗人。八旗鑲白旗鑲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的規模是84個整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著名人物:《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肅親王善耆和阿桂、載澤等。八旗正紅旗正紅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1.5萬人。著名人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隸正紅旗;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珅也是正紅旗人。八旗鑲紅旗鑲紅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6個整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著名人物:光緒帝寵妃珍妃等八旗正藍旗正藍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旗和鑲黃旗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統,而是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3個整佐領又11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著名人物:崇綺(1864年狀元,戶部尚書。同治帝孝哲毅皇后之父)八旗鑲藍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鑲藍旗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7個整佐領又一個半分佐領,兵丁2.7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5萬人。著名人物: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便是鑲藍旗人,歷史上臭名遠揚的慈禧太后(也稱西太后)本是鑲藍旗,後抬旗入鑲黃旗,辛酉政變時被處死的顧命大臣肅順也是鑲藍旗。


推薦閱讀:

上聯:暖風徐徐推花醒,下聯是什麼?
太極拳的歷史是怎樣的?
上聯:醉在杯中酒作伴,如何對下聯?
沒想到 你竟是這樣的酒泉?!
西遊記里的真假美猴王,為什麼是六耳獼猴而不是四耳、八耳、十耳?

TAG:清朝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