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語的語序和周邊國家和民族的語言語序都不同而和比較遠的英語等歐洲語言一致?
我在大學期間曾學過一些日語,也是我第一次發現日語的語序是主賓動,如:我你愛,還有電影里常聽到的:(這兒)花姑娘的有。日語里動詞是放在賓語後面的,後來我發現這哪是人類的語言啊?所以就沒有再學日語,轉學英語了。
語序漢語和英語等歐洲語言都是主語(Subject)、動詞(Verb)、賓語(Object)語序,簡稱主動賓(SVO)語序。如:我愛你,I love you 等。至於為什麼漢語和英語等歐洲言語語序一致,可能是一些巧合吧。當然「主動賓」語序也是一個比較科學合理的語序,說明古代中國人是非常智慧的,創造了一個優秀的語言。
世界上使用「主動賓」語序的語言主要有:(如:我愛你)- 漢語
- 英語
- 法語
- 俄語
- 印尼語
- 及其它多種歐洲語言
世界上使用「主賓動」語序的語言主要有:(如:我你愛)
- 日語
- 韓語
- 滿語
- 印地語
- 拉丁語
- 阿爾泰語
- 泰米爾語
這兩種語序在世界各國語言中使用佔了87%,當然還有其它一些語序,如:阿拉伯語的語序是:動主賓,如:愛我你。
形容詞某些語序為主動賓的語言(像漢語和英語)傾向於將形容詞置於名詞前,(如:你很漂亮,You are very beautiful.),而其他的一些(如法語、西班牙語、越南語等)則傾向於將形容詞置於名詞後,在指名去向、時間等時,許多語序為主動賓的語言(像英語、法語等)使用地點─經由─時間的順序,許多語序為主動賓的語言將助動詞置於動詞之前。
從句所以就從語法上來說,漢語和英語是比較象的。如果你平常交流只說「主動賓」的短句子的話,漢語和英語的語序是完全一樣的。當然英語里有動詞的時態,名詞的單複數等形式,這些都是漢語里沒有的。
而漢語和英語在語法上的區別是:關係從句漢語是前置的,而英語是後置的。簡單說就是:漢語把一個句子的重點放在句子的最後,而英語則把一個句子的重點放在句子的開頭。
謝謝
我只能理解為偶然中的必然吧。
屈折語本身是沒有語序的,純靠單詞變格來體現時態主被動等變化。最典型的就是俄語德語,只要你變格對,句子順序無所謂(俄語德語現在習慣用主謂賓結構,但其實就算用主賓謂或賓謂主都不會影響正常表達)。但屈折變化太煩了,俄語德語這種比較純粹的屈折語都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一個單詞能有80多種變格,語法規則和單詞變格能讓你背到死。所以很多語言就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簡化,形成了固定的語序,以尋求減少變格。比如英語,古英語是和德語一樣完全的屈折語,但現在變格就很少了。但各種語言所發展的語序是隨機的,同樣是屈折語甚至同樣是日耳曼語,語序結構都完全不同,一般來說日耳曼語偏向於固定於主謂賓結構,而拉丁語偏向於固定於主賓謂結構。比如英語是主謂賓結構,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就是主賓謂,但和英語同屬日耳曼語的法語的主結構雖然也是主謂賓,但還是有很多主賓謂結構,很明顯法語在發展中受拉丁語影響很大。
漢語這種孤立語是靠詞序和增加單詞來表示時態和主被動,所以結構很重要,漢語的主謂賓結構一直很穩固,幾千年都沒變過,即使有些語句會用倒裝等手法,但基本上也是為了滿足押韻的需求而不是正常的說話。
世界上絕大部分語言都是使用主賓謂結構的,只有英語、漢語、法語等少部分語言使用主謂賓結構,偏偏這三種語言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最頻繁和分布最廣的語言。我個人理解,可能主謂賓結構是最適合於少變格語言的結構,變格越少,學習和使用越容易。相比其他語言的明顯的變格,英語的變格已經越來越少了,法語的變格雖然比英語多但相對於俄語德語這種原生的屈折語來說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所以他們的結構逐步向完全沒變格的漢語靠攏。英語的簡單易學是世界公認的,而漢語雖然是世界公認最難學的語言,但其實主要學習難度是在漢字和音調上而不是語法上,漢語的語法規則簡單到等於沒有,只要不寫漢字不管音調,外國人基本上都能在短時間內學會一口怪腔怪調的漢語。
世界的語言大概就是兩種分類。
第一種就是 主語 謂語 賓語。
比如 同樣表達 我 愛 你。
中文: 我 愛 你 。
英文: I love you .
採用這種語序的語言,就不需要主語助詞,動賓結構助詞。沒有多餘的成分。
而日語和韓語就使用 主語 賓語 謂語的格式。
日文:我 wa 你 o 愛。
翻譯為 わたし は あなたを 愛している。
多了主語助詞は wa,還有動賓結構助詞を o
韓語也是和日語同樣的語序,所以也有這樣的助詞,只是讀音不同。
每個民族幾萬年之前,就有本身的語言。那個時候,中國的語言是無法周邊的日韓的。
我猜,天生的表達習慣 決定了 句式格式。只要是 採取主語謂語賓語的語言,不管多遠。基本語序都一樣。不需要助詞。採取主語賓語謂語的語言,沒有辦法,都有共同點。必須用助詞把句子成分隔開。否則,我 你 愛。就不知道到底是想表達 我愛你?還是 愛我你了。
的確,英語的語序和漢語很像,而日語韓語和漢語卻不一樣。
對於這我是沒法解答的,只能說是湊巧吧。但我要說幾點:
1.你所說的漢語只是普通話,既非文言文,亦忽視了方言。文言文中也有某某唯利是圖這樣的主賓謂結構,而方言中也有許多這樣的結構。這周情況在英語里也是有的。
2.日語韓語甚至是西班牙語的語序並非一成不變,因為有語助詞表明作哪個成分,所以語序改變不影響意思。
但從定語的角度來說,西方的修飾在後,日語倒是和漢語相同。所以如果修飾比較多而且長的語句,英語等西方語言用從句放在中心詞之後,日語的語序可能更接近漢語了。
首先指出,主謂賓結構不是歐洲語言的特徵。歐洲語言有不少都有動詞後置的情況,例如德語。一般認為,主賓謂是語言進化中比較原始的狀態。古代語言具有豐富的詞語形態變化,通過改變一個詞的詞尾來代表其在句子中的語法地位。比如用拉丁語來舉例。愛 amāre, 我愛 amo, 你愛 amas。 我愛你是 (Ego) te amo. 你愛我是 (Tu ) me amas. 由於兩個代詞在主格和受格時候形態不同,例如我 Ego →me, 你 Tu →te, 而且動詞尾不同,所以語序不影響句子意義。這種情況下,一般動詞就在句子末尾。例如現代的日語韓語和德語等一些句式還有這樣的情況。但隨著語言的進化,詞彙的形態變化逐漸消失,例如英語,形容詞和名詞的格變化已經消失了,動詞的人稱變化也只剩下第三人稱單數有個 s , 所以就必須規定一種語序,以免混淆意思,這時,動詞就會移動到主語後面,以表明誰是動詞的主體。
在古代漢語中實際上是存在格變化和動詞變位的殘留的。舉個例子,人稱代詞吾和我在先秦時期是主格和斜格的關係。「吾」只作主語,「我」只作賓語或所有格。動詞變位,例如「見」的被動語態就是「現」,現 其實就是「被見」的意思,相當於英語的 see 和 seen 的關係。古漢語的否定句或強調句存在後置的情況
例如:時不我待,時:主語,不:否定詞,我:賓格代詞 (注意,不能用「吾」),待:動詞後置。
馬首是瞻:馬首(賓語),是(這,重複賓語「馬首」,用以強調),瞻:動詞後置。
後來這些殘存的古老語言的特徵在漢語中消失了,所以漢語是進化最快的語言。
歐洲語言在形態變化越簡單的語言也越接近主謂賓的句式。原始的語言, 例如德語,還有格變化,相應的就有動詞後置(如從句中):ich kann nicht kommen, weil ich krank bin. 這裡 bin 系動詞變位形式在句末。而同為日耳曼語系的英語進化比較完全,同一個句子就是: I cannot come because I am sick.
偽題!所謂漢語語序與歐美同,首先,是用了歐洲語言分析方法。而漢語以字為基本語言組織,根本不能用歐洲語言分析方法。其次,稍微學了些英語的人就知道,英語的句子組織方式與中文是絕不相同的。用中文方式組織英語單詞成句子,肯定出笑話。第三、語言分析仍然是分析法。分析法以比較差異見長,用分析法找同源要素是錯誤的思路。
舉個例子,看紅樓夢裡的對話,與目前普通話幾乎沒差別吧?紅樓夢大約是清初中期寫的也沒疑問吧?那時沒有所謂白話運動吧?你拿現代漢語語法能分析吧?那麼我說這個紅樓語言是源於歐洲的,因為語法語序和歐洲一樣。這就是笑話了。簡單舉個類似的例子:基本上現代物理和經濟學都是以數學公式為基礎的進行量化分析,你能說現代經濟學與現代物理是同源的嗎?語法是分析語言的工具,你不能說語法分析中的現象就是語言現象,這完全是兩回事!
我們可以語法語序分析一下下面的話:「我說當家的你幹嘛呢。」用典型語法分析,主語=我,謂語=說,賓語是=當家的,你幹嘛呢?可這對你組織或理解語言有用嗎?其實這句本意就是你幹嘛呢。我說當家的是為了緩和語氣的一種修飾罷了。你非要套語法,還說是歐洲的語序我就呵呵了。
通古斯包括韓國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和日本印度南部的C和D很古老是老亞洲。古印歐R、O、N、Q是新亞洲,老亞洲被趕到亞洲邊緣地帶。語言和基因是互相驗證的。新老亞洲差2~3萬年。
現代漢語,在英語語系的影響下,引進主謂賓後的白話,才有主謂賓結構。 反倒是日語的語法延續了古代中文的語序結構。
你這拿變過來的東西,支起老祖宗的臉面跟歐洲語系靠。過不過去啊
周邊的國家和我們不同是因為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日韓身上,漢語和越南語泰語的語序還是一樣的。日韓語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語言,本來可以歸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但是由於漢文化強大的包容力,古代的同一語系的民族,如鮮卑滿人和契丹,語言都已消失,只剩下日韓,所以可以統稱日韓語系,不和其他大語系關聯,但是日韓語在用語以及發音上,受到古漢語(南北方漢語對他們影響都有,像日本就曾經自稱吳人,韓國人則自稱來自山東的東夷)影響非常大,特別是韓語,很多詞語就直接拿過去用,甚至包括現代漢語像人民軍,信用卡和中國韓國這些詞語,發音幾乎一樣。蒙古語和日韓語有一定的相似性,屬於他們的遠親。但是日韓又是妥妥的漢文化國家,這就讓人喜歡把他們和中國來進行對比。漢語是屬於漢藏語系,所以和藏語,泰語,緬甸語語序還是近似的。和越南語以及壯語也很近似,但是越南語因為南部以前的占城國(高棉人)的原因吸納了很多的南亞語系,所以語言歸屬出現了爭議。
推薦閱讀:
※家庭閱讀存在6個誤區
※【回顧】2017教育行業負面事件,如何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由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問題有感。
※目前中國的現狀下,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