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一個人千百次的好卻抵不過一個小錯誤?難道這就是人性嗎?
有的人把心給了你,你卻熟視無睹,有的人,對你冷眼相加,你卻樂此不疲。
「你為什麼給她兩塊糖,卻只給我一塊糖?」你只看見我給了她兩塊糖,卻不知道你連一塊糖都沒有給過我。
不知道是我做錯了什麼,我們從無話不談的朋友走到了現在的無話可談。記得那是高中的時候,我們有幸成為了同桌,剛開始的時候我比較靦腆,都不太敢和你說話。直到有一天晚上回家的時候看見你推著車子走著,發現是車胎破了,我攔下你說道:「你騎我的自行車回家吧,我替你把車子推回去,我家離這邊挺近的,明天我幫你把車胎補好了還給你。」你和我推脫了幾句最後還是扛不住我的一番好意,最終我推著你的自行車回去了,從此我們成為了好朋友。
雖然是異性,但是我們卻沒有那種男女之間的感情,只是最好的朋友,放學的時候經常一起相跟回家,有人追你的時候我還時不時給你當一下擋箭牌,每天課間休息的時候我總是會替你去打水,因為女生打水間總是那麼多人。好幾次,晚間上自習的時候你說肚子餓了,我都會偷偷的和老師請個假替你買一堆好吃的回來。我一直以為我們會是一輩子的朋友。
沒有誰該無緣無故對誰好,一味的付出遲早會有累的一天。
後來我們不是同桌了,那天晚上馬上要上課了,你在教室的第一排,你喊了我一聲,我看見老師馬上進教室了就趕忙跑過去了。下了第一個自習我去找你,你就生氣了,不理我,後來我才知道你自行車又破胎了,讓我幫忙替你修一下的,但是因為我沒有第一時間理你所以你生氣了。我後來給你道歉,你都是愛搭不理的,還說我已經找另一個同學幫忙了,不勞我大駕,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好委屈。剛好那同學是我哥們,家離得還挺遠,我還是從他手裡替你修好了自行車,但是心裡的傷痕卻再也沒有癒合。
後來,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交往不是我對你好就夠了,有的人,註定是過客,你對別人掏心掏肺,最終傷的只會是自己,給自己一點空間。
歡迎大家評論,點贊,回復哦,如果認同的話,記得關注一下哦。莫凡小屋,陌生的世界,也可以是你人生路上的過客,充當一個聆聽者。
你好,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得不告訴你,這就是人性。
在心理學中,有個與此類似的效應,叫阿倫森效應,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有個故事你或許聽過,幾個小孩在一老人房前打鬧,老人幾次驅之而不得,想一計策,遂對小孩說「你們每天來我這裡玩,我給你們5元錢。」小孩很高興,便每天都來,每天都從老人那裡分得錢幣,幾天後,老人說「今天起不給錢了」,小孩子大覺無趣,便散開了,老人的門前恢復了寧靜。另一個例子就是電影《芳華》里的「活雷鋒」劉峰,僅僅是因為抱一抱喜歡的人便落得悲戚的結局。
我想,這與你所說的境遇大抵相似。不管你對他千好百好的人是你的女友,還是你的朋友,大抵都會是這樣的情況,若要打破這迷局,一方面這要看對方對此是否保有一份覺知。
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該如何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你要做一個真實的人,你要允許自己不去千百次地討好別人,承認自己有做不到的地方,接納自己偶爾的無能感。其次,給對方樹立你的邊界,並不是ta所有的要求你都要百分百的應允和做到,也並不是ta所有的鍋都有你自己來背。你要分清楚,哪些是你的事情,哪些是對方自己的事情,哪些是你可以代勞的,哪些又是你可以不代勞的。適時地拒絕別人,甚至偶爾地犯一次小錯誤,你的不完美是可以被允許和接納的。
當你做到這些,相信你就不會再因為類似的事情而苦惱了。因為做一個真實的人,比做一個好人更重要。
祝福你。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我們「青音約」的頭條號,閱讀並收聽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這跟人性沒有關係。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近因效應的結果,還有一個原因,是個人的性格問題。
1.近因效應。近因效應是指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項目的記憶效果優於中間部分項目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由於近因效應的作用。前後信息間隔時間越長,近因效應越明顯。原因在於前面的信息在記憶中逐漸模糊,從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時記憶中更為突出。
所以,不管一個人千百次對你好,但是,他最近對你不好了,你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最近的表現,所以,你只記住了壞,沒記住好。
2.性格原因。這件事是分人的。有的人懂得感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樣的人能記得別人曾經對自己所有的好。而且,他們心裡明白,這世上沒有誰有義務對自己好,所以,他們感激自己接受到的所有好。
然而另一類人,他們總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最好的,把別人對自己的好當做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即使你對這樣的人千般好,他都覺得這是應該的,但是,當你對他不好的時候,他覺得你對他不好,你虧欠了他,你辜負了他對你的信任。
所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所以說,請挑對了人,再付出你的好。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到了一個小故事,跟你分享:一個富人每天上班時在公司門口給一個長期在此乞討的乞丐10元錢,他覺得自己是在行善積德,有一天在送小女兒上學時,小女兒突然看中路邊的玩具就把他準備的這10元錢花了,富人沒有零錢了,到公司門口看到乞丐了,就對乞丐歉意地說:「不好意思啊,我給女兒買了一個小玩具,就沒有零錢了,明天我再給你。」結果這個乞丐勃然大怒:「你怎麼可以拿我的錢給你女兒買玩具?!」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人們很容易混淆邊界問題。
如果混淆了邊界,人們就會把不該得到當成理所當然,當他得不到時,還會憤怒。
這就是人性中自私、貪婪的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
要是我是富人,我會跟乞丐說:對不起,給你錢不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從今以後,我一分錢都不會給你。
是啊,你沒有生我養我,你也不是我生的養的,我為什麼要給你錢?
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應該由你自己來負責,如果你傷殘無勞動能力,那應該由政府買單,我納的稅里也含了這筆錢。
只有什麼人才會對別人千百次的好?媽媽對還沒有長大的孩子、孩子對父母。然而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媽媽也應該跟他漸漸拉開距離,把他的生活交給他自己,而不是你永遠都在替他包辦,如果你不肯離開他,那他一輩子沒有生活的能力,只能一輩子當個孩子。從長遠來看,你對他的好反而是不好。
與此同時,無論是伴侶關係、朋友關係,對別人「好」也應該有界線,做好自己,做自己該做的、能做的,而不是替對方做他自己能做的,如果你毫無界線,慢慢地對方就會覺得理所應當,你們的關係就變了味道。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人想用對別人的「好」來控制別人,這樣的「好」也會讓人反感、逃離。
確定你和別人的界線,什麼是對方應做的,什麼是你該做的,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不要指望用你的「好」來換取別人對你的「好」,這才是既對你好,也對別人好的好!
你對她,千百次的好,已經讓她形成習慣,會讓她感覺號,你對她好是理所當然。
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對你已經習慣了,有依賴性,這點很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存在,危機,她沒有體諒你,愛是相互的,很顯然她在索取,長此以往,你們倆可能無法走到最後。
至於最終結果,如何還得,看你們倆,感情是兩個人的事,如果你一味付出妥協,這樣是無法維持你們之間的感情的。
很多時候,你最喜歡的,並不合適,合適的,走入婚姻殿堂的,往往不是,你最喜歡的,珍重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題主說的這件事兒真的有點詭異,一個好人做了100件好事,不小心做了一件壞事,就會被人所唾棄,甚至險惡用心的認為他之前的好都是偽裝出來的;而一個壞人,做了100件壞事,意外的做了一件好事,就認為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這裡面的緣由很難說的清,我認為,大概有兩個原因:
放大效應如果說好人做的好事是白紙,那麼1件壞事就是白紙上的一點墨跡,我們總是容易被那一個黑點所吸引,覺得是有缺陷的,但是,卻忘記了,整張紙的底色是白的;
同理,如果說壞人做的壞事是黑紙,那麼1件好事就是黑紙上的白點,我們就會更加關注這個白點,而忽略了底色為黑。
這就是放大效應,在常態面前,反常態就容易被關注,被放大。
期望效應對於別人,我們總是會有很大的期望,如果對方一直做好事,我們就期望他可以一直是好人,對他的要求就會在好人的基礎上越來越高,當他做了一件壞事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他違反了我們自己的期望和認知,當自己的認知改變的時候,會讓我們無法適應,所以為了減少這種改變認知的痛苦,我們就會將這種情緒外放。
而對於壞人,我們的期望本來就低或者說我們給他的定位就是壞人,所以,當他做了一件好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意外之喜的感覺,就會覺得他是回頭是岸,立地成佛了。
不過具體的緣由卻是說不清的,人的大腦就像是一個黑匣子,我們可以了解認知、預測行為,但是,卻無法觀測認知作用行為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祝好,歡迎討論!
以上內容為瀚思心理原創,轉載請聯繫!
文:高晶
主編:劉瀅
【瀚思心理】:瀚思十三年,專註心理學
這不叫人性,這叫潛在意識被打破。
一個人對另外一個的判斷,從你給他的第一印象開始,他就已經把你分類,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就這兩大類。
如果他把你歸類為壞人,那麼你的犯錯誤,在他正常的意識預判之下,沒有違背他意識認知,所以他覺的理所當然,不會感到吃驚。
如果你被他歸類為壞人,但作了好事,違背了他的意識判斷,他會感到驚訝,會重新對你建立新得意識判斷。對於你做好事,讓他在對你的意識防備上得到放鬆,從而使他在面對你的時候比以前放鬆,在意識感官上讓他愉快。所以一個一直做壞事的人突然做了件好事,會受到所有的讚美,其實他們的讚美來自他們對你意識防備的減輕,讓他們感覺輕鬆所產生的一種愉快感,從而讚美你。
如果他通過第一印象,把你歸類為好人,那麼對你沒有任何的意識防備。
但有一天他發展你做了一件壞事,那麼同樣超出他的意識誤判,從對你沒有防備,到對你產生意識防備。讓他的意識處於一種非常不愉快的狀態。
你的錯誤讓他們感到了難受,打破了當初對你輕鬆愉快的心態,轉化成緊張防備的心態。
這個過程的轉化過程,會產生意識上暫短的相互混亂,而這個混亂就是意識重疊所產生的,由於意識重疊所以引發意識能量膨脹,所以要通過引發情緒波動把這股能量發泄出去。
當能力發泄出去之後,意識就會慢慢進入一個平衡的狀態。
人為什麼會生氣,為什麼會有負能量?那是因為你得到的現實結果和意識預判出入太大。
正是由於現實結果和意識預判差距太大,所以才會讓情緒的小火山爆發。
這是人性,但不是正常人的人性,是小人之性。
交友要交心,受人點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而你所交的賤友,狗咬呂洞濱不識好人心,你的真心卻成了驢肝馬肺,為人為友難免不出小差錯,要看平時相處的所作所為,如果經常出差錯,時時犯錯誤那就是你的辦事能力有問題,自己需要提升自己,找找原因。如果真如題主所示,那這樣的賤友不交也罷。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獲取不回報,只收穫不付出,既為朋友就應平等互助,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能諒天下可諒之人,如此小肚雞腸,心胸狹隘之人,不足成為益友。
那是遇上了斤斤計較,心胸狹窄之人!正確的對待是以寬闊的胸懷將此事置之度外!隨對方去誤解,怨恨,我自依然!
沒錢,讓相愛的人走到了分離;有錢,讓不愛的人睡在了一起。,有些人終日無所事事,不僅會喪失對生活的情趣,而且也會讓能力退化,走上另一個極端。無論是退休在家,還是節假日,都不能讓自己過於清閑。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很重要,無論是讀書看報,還是登山涉遠。這些良好的興趣愛好,會讓你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推薦閱讀:
※做壞事,要理直氣壯
※日本小姐姐指出的這些眉毛錯誤畫法,你有中槍嗎!
※日本副外長抵北京 中方將要求日方糾正錯誤
※安裝Typecho卡在「確認您的配置,資料庫配置」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法
※換紙尿褲的5個常見錯誤方法,第2個你可能天天都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