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時突然間站立,眼前開始模糊或者眩暈,但過一會就會恢復,這是貧血還是低血糖?
首先,謝謝邀請!
這種情況既不是貧血,也不是低血糖,而是一過性的腦供血不足或者體位性低血壓。
在我16的時候,某一天中午,我蹲在地上欣賞隔壁大叔修理抽水機,大約十幾分鐘我,我突然站立,然後便出現了暈厥。
等我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躺在了私人診所的病床上。
那個時候,診所醫生告訴媽媽:可能是癲癇發作了!
正因為他不負責任的結論,讓我背負了許多年的癲癇錯誤診斷。
而實際上,我只不過是因為突然站立後,血液在短時間內難以達到腦部,從而出現了暈厥。
這裡我們需要明確幾個概念:
1、什麼是貧血
通俗的說,所謂貧血,指的是血液里的血紅蛋白減少。也就是池塘里魚多魚少的問題。
當然,貧血有很多類型,比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而且對於兒童、成年人、孕婦等不同群體,貧血的標準也是不同的。
如果想明確是否貧血,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去醫院檢查血常規就可以了。
2、什麼是低血糖
通俗的說,所謂低血糖,就是指血液里糖分減少。發生類似情況時,第一時間檢查末梢血糖就可以明確診斷。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糖尿病患者,很少有發生低血糖的可能,除非是進食明顯減少、大量體力勞動後。
3、什麼是低血壓
所謂低血壓,通俗來說就是池塘里的水少的問題。有些人,特別是瘦弱的女性患者很容易出現低血壓現象,其次就是一些錯誤使用了降壓藥的患者。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突然變化體位,特別是由卧位變為座位,或者是由蹲位變為直立位時,容易出現一過性的低血壓。
輕則,患者會出現視物模糊、頭暈的癥狀;重症,會出現暈厥。
這種情況發生後,患者一般會在數秒種至數分鐘之內自行緩解。
以上只是經驗之談,如果反覆多次發生類似癥狀,請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診治。
讓更多人了解更多一點!
我的頭條公眾號:最後一支多巴胺
這個問題很多醫生回答了都說是一過性的腦供血不足或者體位性低血壓,不是貧血也不是低血壓,那麼這種情況是怎麼產生的呢。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還有跟農村老人講法不一樣。
我記得我小時候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現象,蹲下突然站立就會眩暈視眼模糊,緩一會就恢復了。
那時候我問奶奶,她告訴我說那是因為貧血引起的,我還信以為真,後來也就經常性的吃些補血的東西,紅棗桂圓之類的。
後期確實有所改善,倒是不太清楚其中的原理。
後來自己也接觸過中醫,就以中醫方面講,那種現象與心臟有關,腦供血不足和體位性低血壓都和心臟有著直接的關係。
心臟主要功能就是維持人體的血液循環,它更是一個身體的動力源泉,在人體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心臟有兩個功能:
第一、心主血脈,心臟是一個輸血『泵』,通過自主的搏動使血液在血管中周而復始地流動,發揮血的濡養功能。
第二、心藏神,心主神明或者主神志。
這裡的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通過人的眼神、表情、語言、動作等反應於外,或者說是人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總稱。
而上述原因應是心的第一功能,出現短路的狀況,我們都知道電器短路只是一瞬間的變化又恢復正常了。
而我們蹲下的時候心臟會突然變得發緊,血液會迴流壓迫心臟造成低血壓,起身時被壓迫的血液能夠正常流動,衝擊到了腦部,引起眩暈。
自然而然就有了上面那些狀況,以上是我的答案,有不同意見請留言。
都不是。
人體在蹲下的時候,血液大量積聚在下半身,但突然起立時,血液一下子來不及回到上半身,會導致大腦短暫缺血缺氧,這很容易理解,可以用物理的一個概念「慣性」來解釋。就好像你坐在摩托車上,車突然開啟,你會後仰一樣。我們蹲著,突然站起,那麼血液也有往下墜的慣性,這就導致大腦短暫缺血缺氧,大腦一旦缺血缺氧,就會表現為眼前發黑。一般休息幾秒鐘就好了,沒問題。年老體弱、婦女等人更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把這種情況稱之為體位性低血壓。
但是有貧血、低血糖的人,當然更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也就是說,正常人可以體位性低血壓,貧血的人當然也會有。要想評估有沒有貧血,金標準就是去醫院做個血常規,一看血色素就知道了。而低血糖一般是心悸、手抖、出汗這樣的表現。
謝邀回答。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腦海中閃過幾種情況。下面就和大家逐一介紹一下。先說一下提問者所謂的貧血和低血糖分別是什麼樣的。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最早出現的癥狀有頭暈、乏力、睏倦,而最突出和最常見的是面色蒼白。低血糖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熱點的綜合征。癥狀主要為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這兩個概念中,沒有提到癥狀和體位的關係。
但還有一種癥狀和提問者的描述很像,那就是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指患者從卧位或坐姿轉化為站立位時血壓明顯降低並伴有或不伴有臨床癥狀的一種想像,主要表現有當體位突然變為直立位時出現頭暈、乏力、疲勞、視物模糊等癥狀。體位性低血壓可分為初始體位性低血壓和晚期體位性低血壓。初始體位性低血壓在直立後15秒內發生短暫的血壓下降,血壓下降持續時間很短。直立性低血壓是由於體位變化導致血流重新分布以及與年齡相關的大動脈和心血管反應性減低產生的。因此綜合上面的癥狀,小編覺得提問者的癥狀更符合體位性低血壓,而不是貧血或低血糖。如果在此癥狀上還伴有其他神經類癥狀,想進一步確診,還得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體檢。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一、貧血和低血糖,都會讓我們站起來後突然頭暈
不管是貧血還是低血糖,都會讓我們出現頭暈模糊,視物不清,甚至是眩暈。貧血的原因很簡單,紅細胞血紅蛋白的不足,會使得機體供血供氧變得很差,在我們突然站起來的時候,大腦位置突然變高,使得我們的機體供血和供養不能突然送到,從而會讓我們出現頭暈眼黑等癥狀。而至於低血糖,低血糖以後,會出現典型的心慌、出汗等癥狀,而因為糖是我們能量供給的重要形式,糖的不足,會讓我們出現能量供給障礙,從而出現頭暈,模糊,眩暈等。所以,提問者給出的答案,都會出現上述癥狀。
二、直立性低血壓也有可能是上述癥狀的罪魁禍首
直立性低血壓是指突然站立時血壓得急劇下降,引起內環境穩定受損,較高位置障礙供血不足的情況。大多發生於老年人,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突然站起來以後,因為大腦的位置突然變得很高,此時我們就需要心臟用更大的壓力加大供血,以保證較高位置的大腦供血,而此時患病者的血壓不但不高,反而降低,就成了我們所謂的直立性低血壓了。直立性低血壓可見於某些疾病之後,比如惡病質,脫水,腦部疾病等,也可見於正常的老年人。主要是因為老年人血管舒縮功能變差導致的。
三、怎樣預防直立性低血壓、低血糖和貧血?
貧血是有其特定原因的,不管是攝入不足,還是合成障礙,還是丟失過多,貧血的預防需要找到病因。至於低血糖,多見於糖尿病患者,而且多發生於口服降糖葯和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當然也見於正常人群。至於直立性低血壓,如果是非疾病導致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慢起來,從躺著到坐起來要慢,從坐起來到站起來要慢,而且早期對身體姿勢加以調整等,即可有效預防。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需要我們查找到病因對症處理,而且如果反覆出現上述情況,還是早些到醫院進行檢查明確病因吧!
這既不是貧血,也不是低血糖。這是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脫虛,是由於體位的改變,如從平卧位突然轉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發生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
貧血,低血糖和體位性低血壓都不是一回事。當然,貧血和糖尿病的人相對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當我們從卧位、坐位或蹲位改變體位,起身站立時,看起來雖然簡單,但卻需要身體各器官的相互協調與配合,才能夠順利完成起身的任務。包括心臟、血管、神經等的參與。
起身時,心臟要把足夠的血液從血管送到處於最高處的大腦。此時,血管必須通過神經系統的協助,適當地縮小管徑,好使血液能送得更高更遠。但是如果這些器官反應太慢,或者無法達成這項功能時,大腦便會產生暫時缺氧的現象,而產生暈眩或昏倒,這就是改變姿勢所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
判別:當病人從卧位起立時,收縮壓下降大於30mmHg或舒張壓下降大於20mmHg。此時病人常感頭暈、軟弱、視力障礙,或易昏倒,甚至發生休克。
糖尿病患者常常並發植物神經病變,影響血管舒縮功能,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所以服用降壓藥後應注意卧位、坐位和站立位血壓的變化,緩慢變換體位,防止發生暈厥現象。
體位性低血壓並非什麼疾病,但卻經常難受地「暈了一下」!尤其在白領上班族占多數的年代,越來越多人每天從上班「坐」到下班,下班後又回家繼續「坐」到睡覺,然後再「躺」著睡到天亮!這樣缺乏運動量的生活方式,讓很多年紀輕輕的人就已經容易疲倦,也容易出現應當老年才會出現的毛病,體位性低血壓就是其中一種。
所以,在節假日,建議你關掉電視、關上計算機,換件輕鬆的衣服,帶著全家大小出去走走吧!這樣不但對健康有益,對家人、親子之間的感情互動也很有幫助喔!
撰文 楊金奎/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 主任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曾經有同學在超市買東西時,因為在低層貨架上找商品而蹲了很久,等她站起來的突然暈倒了,學天文的她後來還開玩笑說在大白天看到了「星星」。這種「兩眼冒金星」的情況在醫學上叫做體位性低血壓。
↓突然站起來之後兩眼冒金星,todayhealthtips.com↓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會受到引力的作用,血液因此會往下流,但是我們的腦袋(一個非常需要充足血液的器官)是長在最上方的,所以就需要一個「泵」把血液從低處送到頭上,這個「泵」就是我們的心臟。
當一個人長時間蹲著或者躺著的時候,心臟只需要把血液送到較低的位置,心臟和血管都以適合這一體位的模式在運轉。
當這個人突然站起來的時候(即體位改變),引力使得血液留在腿部和腹部,這樣流向大腦的血液就會減少。
對於一般情況,人體的神經系統會感覺到這種流向大腦血液的減少,然後立即採取「補血」措施來應對。
措施一:加快心臟這個「泵」的運轉,讓更多的血液泵到大腦中。
措施二:收縮腿部等的血管,節省一些血液送給更需要的大腦。
↓體位性低血壓是如何造成的,圖片來自bendbulletin↓
如果由於某些原因,比方說脫水、剛吃飽飯、心臟問題、內分泌問題、神經系統問題等,「補血」措施(尤其是第二條)沒有及時發揮作用,那麼當這個人站起來的時候,大腦就會比較長時間的陷入供血供氧不足的狀態,就沒法正常工作,大腦產生像計算機藍屏一樣的報錯信息,於是他就感到頭暈眼花、冒金星了。
如果我們人類長了一個長頸鹿那樣重達的11公斤的強大心臟,那也許就不用擔心低血壓問題了。
↓長頸鹿也是可以低頭和坐下的,圖片來自waveavenue.com↓
對人類來說,直接的解決的辦法是減少突然的體位改變。比如盡量不要久蹲,減慢站起來的速度,給心臟和血管充分的反應時間,讓它們把血液送到大腦中。
【體位性低血壓頭暈眼花站不穩的時候,如果能坐下或者躺下會緩解癥狀,請注意防止摔倒,尤其是注意保護頭部】
↓也有一些輔助器具可以減輕癥狀,比如通過特製的襪子壓縮腿部血管,讓更多血液流向大腦,圖片來自mayoclinic.org↓
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找到體位性低血壓產生的原因,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需要的時候請求助專業醫療工作者。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分享和關注。
如果您喜歡,請點贊多支持。
如果您有感想,請留言多指教。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很多人都有由久卧或久蹲突然站起來,感到頭昏、眼花、眼前冒金星的現象。上個廁所蹲的時間長了,猛地起來差點兒暈倒。唉,莫非真的是年齡大了,營養跟不上了,這是貧血還是低血糖呢?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這種現象。
由蹲位突然起立會頭暈的現象在醫學上稱直立性低血壓。嚴重時可出現暈厥,此時稱位置性低血壓性暈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癥狀?
支配腦血管的神經主要來自頸部的交感神經,但它們對腦血管收縮和擴張的作用很微弱。控制腦血管里血流的速度主要是血壓。如果動脈血壓高,腦血管的血流速度就快,腦的血液供應就充足;如果動脈血壓低,腦血管的血流速度就慢,腦的血液供應就差。正常人的血壓是比較穩定的。所以腦血管的血流速度比較均衡,血液供應也較穩定。
正常人直立位時,因地心引力作用,靜脈池瘀血為300~800毫升,回心血量減少使心排血量減少10%~30%,血壓下降。而通過體內調節系統刺激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壓力感受器、興奮交感神經、心率反射性加速、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等,維持血壓和大腦血流。
當人處在蹲位較久時,由於腿部肌肉用力,肌肉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氣來維持這個姿勢。因此,相對地說,身體里大部分血液就集中到人體的下半部。而當人突然站立時,頭部位置迅速升高,腦子和心臟的相對距離加大了,需要血壓迅速升高才能保證腦部正常的血液供應。但是,因為血液大部分集中在人體下半部,一時還來不及迴流到心臟里去,所以,心臟排不出足夠的血液來維持血壓,這就造成了非常短暫的腦缺血現象。腦的血液供應不足,就會出現頭暈、眼花等癥狀。
哪些原因會導致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
本病病因不明。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自主神經發生變性(尤其是交感神經系統),阻斷了壓力感受器的反射弧所致。直立性低血壓除上述原發性外,也可繼發於其他疾病,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自主神經病變和葯源性引起的。
如何緩解治療這種情況?
1.起床走動及體位改變時,動作要慢,避免驟然起立,平時宜穿彈力襪、緊身褲或用彈力繃帶,以減少直立時下肢靜脈血液淤積。
2.飲食方面除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外,可適當增加食鹽量以增加血容量。
3.中藥可按低血壓病處方隨症加減。
4.嚴重時可到醫院尋求藥物治療。
中醫如何緩解直立性低血壓?
1.按摩
(1)用拇指輕揉患者兩足,並對在按摩中疼痛明顯的反射區繼續按揉5分鐘。堅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壓足後跟3~4次,每次15分鐘左右。尤其是湧泉穴,術者需用大拇指朝患者腳後跟的方向揉壓10~15分鐘。
(3)術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鐘,再用手指邊上下摩擦平穩器官5分鐘,然後揉壓足心5分鐘,每日2次。
(4)術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對患者足跟施以節律性的壓踩10~20分鐘,每日1次。此外,還可以用空可樂瓶或拳頭輕輕敲打足底15~20分鐘,每日1次;用發卡或牙籤刺激足跟15~20分鐘,每日2次;旋轉足踝15~20分鐘,每日2次。
2.中藥
中醫認為,低血壓多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有關。平時可多吃山藥、苡仁、桂圓、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紅棗、人蔘、黃芪等。
(1)人蔘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後服用,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党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針灸
艾灸治療對低血壓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恆,就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百科名醫 查看官方網站 國家衛計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唯一指定平台
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處於下蹲狀然後突然起身,會感覺頭暈、視線模糊不過很快就會沒事了,有人覺得可能是貧血或低血糖的原因,是否呢?
先來看一下貧血和低血糖具有哪些表現
貧血:存在貧血情況的人會有臉色蒼白、肌膚會變得粗糙、頭暈、記憶力下降、耳朵發鳴、呼吸變得急促、沒有食慾、女性經量變少、心悸、心率快等表現。
低血糖:神經性低血糖腦部會有所受損,血糖低大腦不能獲取充足葡萄糖,也就沒法發揮一些正常功能,便會令人出現暈、睏倦、慌亂等一些癥狀;血糖低的人還易出現飢餓感,因人體中胰島素過多,造成血糖下降,葡萄糖量缺少,大腦就發出飢餓信號;低血糖還會有顫抖、出冷汗、虛弱等表現。
體位性低血壓
隨體位改變所出現的頭暈也可能是因腦供血不足造成低血壓,醫學稱體位性低血壓。通常是由於人下蹲時,下肢屈狀,下肢血管由於壓迫出現缺血,蹲的時間長了人突然站立起來,下肢壓迫消失,血管通順了,且血液也存在重量,於重力、慣性下多量血液流入下體,頭部血液變少,大腦此時得不到足夠氧氣、營養,便造成頭暈情況,頭部血液變少,眼球供血也會減少,人就會眼花、模糊。
這既不是貧血也不是低血糖,可能性最大的是體位性低血壓導致。
所謂體位性低血壓,是指由於體位的改變,如從蹲位突然站立、從平卧位猛然站起等情況下,由於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血壓下降,通常,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10個毫米汞柱,或收縮壓降至80毫米汞柱,持續2分鐘以上,引起頭暈、眼前模糊、嚴重時暈厥等癥狀,休息後短時間就會恢復,這種情況就稱之為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好發於兒童、體弱女性、高齡老人、服用某些特殊藥物(如降壓藥、利尿葯、鎮靜葯等)的人群。
體位性低血壓以功能性為多見,主要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小血管收縮舒張功能失調所致。極少數由某些器質性疾病引起。
我有個閨蜜,她就特別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她平時血壓才90-100/55-60毫米汞柱,很多時候,蹲的時間長了站起來時,就會出現眩暈、眼前發黑等癥狀,每次她都要扶著旁邊的什麼東西緩一緩,才能恢復正常。她年輕時就這樣,二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會有這種現象。也沒有治療過。只是在平時加強了預防措施。
如何預防體位性低血壓呢?
1,首先要做到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從蹲位要站立起來時,動作要緩慢,必要時尋找可以依靠、扶助的物品。而從平卧位需要站起時,可以先坐起來,數分鐘後再站立,這樣的「緩衝」「過渡」過程,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2,如果正在服用某些降壓藥、鎮靜葯、利尿葯、擴血管藥物等,一定要提高警惕,預防體位性低血壓。尤其夜間如廁一定要倍加小心,以防血壓降低後暈厥、摔倒。
3,大量出汗、腹瀉、感冒發熱、飲酒等都是此症的誘發因素,要及時補充水分,保證足夠的血容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4,平時要加強鍛煉,飲食營養豐富,增強體質,改善神經調節功能。
推薦閱讀:
※為什麼喝茶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低血糖?
※【李乃新】降低血糖有妙招!
※27種因素影響血糖值?!(三)
※空腹晨跑會得低血糖嗎?
※健身時候為了身型不攝入糖分,那低血糖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