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和類似教育機會的擴散能否減緩大學學費的上升,或者說完全逆轉它?
不會。
大學學費會否因為線上教育而減緩上升,這個問題至少得考慮兩個層面:
- 政策
- 市場
在中國公立大學的學費都是明文規定好的,有嚴格的規範,否則如果有大部分人考上大學而因為貧困不能上學將加劇社會動蕩。甚至目前有很多大學每年都會接受國家的教育撥款,以降低學生在校內的消費。譬如其實很多大學裡面的飯堂伙食費國家是有補助的,即使大部分學生都會吐槽自己學校的飯堂,但是同樣的價錢你幾乎無法在校外買到如此同樣安全和同樣多的分量。
其次就是市場,如果看過《經濟學原理》都知道裡面提及到「價格」的兩條很重要的規則:
1. 供需決定價格
2. 顧客對價格接受的敏感度和產品對他的不可替代性有直接關係
第一,MOOCs和類似教育機會和影響到學生去上大學這種供需關係嗎?顯然並沒有,試看看有哪個人高考結束之後自己在家裡上 MOOCs 的?顯然並沒有,如果實在沒有考上大學往往也會上電視大學或者網路教育。
第二,上大學具有非常強的不可替代性。話說現在文憑並沒有什麼用,但是如果你出來找工作一般人都有大學文憑而你沒有,用人單位可能直接在簡歷篩選就把你排除了,還沒有到講能力的時候。除了文憑之外,更重要的或許就是這個上大學的過程。
上大學能夠學習到什麼,這個可能還真不好說。除了上課考試刻意要求你達到一定知識記憶程度,最重要的或許就是你將會有機會跟著老師一同工作或者參與研究工作,又或者是跟著同學一起做項目參加學術競賽,還有實習等等。在這個過程里最重要的莫過於就是「內隱學習」,就是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傳遞。這種知識不同於課堂講授的那種顯性知識,是那種說不出來但可能在細節中不經意流露,又或者那種需要實際動手才能掌握的知識,如騎單車。恰恰這種內隱知識的獲得是能力提升重要層面,這是 MOOCs 等線上教育完全不能給到你的東西。
這恰恰就是上大學的不可替代性。
不過隨著社會發展(暫還不說通脹),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而教育這件事情基本都是人力構成;其次隨著教育多元化,未來的教育更加針對個性化,這樣就必然導致小班教學或者一對一的形式,就會進一步提升人力成本。
所以未來大學學費可能隨著教育升級而進一步大幅度提升,除非國家政策刻意干涉;而 MOOCs 和類似教育機會的擴散讓大家可以以越來越低的成本獲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兩者相互補充,並不存在明顯的衝突,所以供需關係也不會發生有什麼影響。
歡迎關注,我是戰隼,時間管理/習慣和閱讀專家,幫忙你從閱讀到行動,通過100天培養好習慣,每個回答都是乾貨。
不會,因為這類教育機會根本改變不了大學在人心目中的地位。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民辦大學層出不窮,但是現在一說到大學,人們的想法還是「象牙塔」,還是求知的貴地。每個渴求知識的人都有一個大學夢,抱著一堆從圖書館借來的書,走在校園林蔭路上,或者在大學的課堂上進行學術交流,大學是類似精神家園的一種存在。這種「情懷」是網上課程不可能替代的。
考上大學是對自己學習生涯的交代,也是對別人的交代。考不上大學的原因有很多,考上就能代表你的能力可以達到某種水平。學MOOC的課程,收穫的一些知識,得到的畢業證對別人來說什麼都不是,它不能證明任何東西。找工作沒有人會去參考MOOC結課證,大學畢業證在社會上代表的意義沒有別的可以替代,同樣會計從業資格證、教師資格證、導遊資格證這種類官方授權的證書也沒法用MOOC替代。大學就是讓別人認可自己能力的標籤,大家都很忙,沒時間了解別人,標籤就是最簡單的認識一個人的方法。
大學不僅僅是學知識,還是在學習如何生活。大學是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跳板,用四年時間來考慮自己以後的工作方向,調整人生態度,把人生節奏慢下來,為下一階段的進程做準備。大學環境無疑是最好的——沒有社會上激烈的生存競爭,沒有太多的利益紛爭,如果要學習可以全心投入,如果要玩也不用承擔社會壓力。大學生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種經歷,和MOOC這類課程意義不一樣。
依然會有人拚命上大學,並且需求只會增不會少。民辦大學就是企業,都要按照市場調節,學費不會降,下降的只可能是劣質大學的數目。MOOC這類的教育機會不是對成人教育這方面沒有一點影響,就現階段,受到影響的是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和以自我提高為目的的學習,比如對心理學、哲學感興趣,就可以網上學習。這類線上學習已經走入高校,有不少學校開展了與線上相連接的選課學習,並且有學分可以記錄,類似MOOC的教育模式逐漸被人們接受,以後的學習方式將會更加多樣化。
不能,因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是在為知識本身付費,而是在為它的附加值付費。
舉個例子,一所學不到什麼東西但是可以保證你畢業之後進入好單位找到好工作的學校,和一所能學到東西但是找工作機會很小的學校,你會選擇哪一所?你身邊的大多數人又會選擇哪一所?
拿公務員考試來說,基本上所有單位都要求全日制院校畢業,稍微好一點的單位甚至對畢業院校的層次和類屬都有嚴格的要求,這些東西慕課是給不了的。
最起碼在目前,教育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塊敲門磚,敲開一扇自己想要通過的大門,從而贏得參與生產再分配的機會。
換句話說,大學,對於當前的國人來說,其目的本來就不是純粹為了追求知識和學問的所在地。
這就是為什麼,前段時間清華大學畢業的梁植會對未來感到迷茫:學到了知識,不代表抓住了時代賦予的機會。
這同樣是為什麼,當高曉松說大學不應該成為職業培訓所,會遭到社會各界的批評:他作為一個不愁衣食不愁發展的人,這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就目前而言,大學的學費降低,從全球來看,希望都不是很大。西方很多學校是由校友捐贈;國內的大多數學校靠的是財政撥款。當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還沒有到非常令人滿意的程度時,苛求學費降低恐怕有點想得太美。
只有國家全面發展,每個人都不愁工作機會、衣食無憂,能夠全面追求精神生活的時候,大學才可能回歸知識本位,而不是充當職業介紹所。
就像一個人總得先吃飽,才能講究吃得美不美味一樣。
短期內看不到這種可能性。
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
說個現實問題吧:通過MOOCs你學再多的課程能得到什麼證書?
現實是:對於絕大多數上大學的人來說其實就是混個文憑。
但是MOOCs等我覺得未來一定是有更大的市場的,因為民智開悟是不可逆的,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更加懂得多學習、會學習,越來越多的人會根據實際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
不過之前看過一個報道,比如「慕課」上,選課人數確實多,但是完成的人數極少。相信進過一段時間之後這方面問題會得到慢慢改善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我想說確實不會影響到學費問題的。
推薦閱讀:
※大學「小社會」里中的幾種磨鍊,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道路
※Nat Comm | 同濟大學戈寶學組等發現新結核病易感基因
※在大學,你可以選擇不合群
※美國大學壓力排行榜TOP50,選校也要考慮「斯坦福鴨子綜合症」!
※網路文明建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