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和道德經,哪部對人類更有意義?
人們多熱衷於排名,疏於對實質、功用的探究。
易經和道德經,其實質都是窮理盡性之學。《易經》是中華哲學的高度概括,被冠以群經之首;《道德經》是中華哲學的高度升華,被冠以萬經之王。易道相通,其理歸一。而易道相通最具說服力的證據當屬《周易參同契》,其援易入道,被稱為萬古丹經王。
「易」:日月耳,陰陽耳。「易」:簡易、變易、不易。易之簡,一陰一陽之謂道;易之變,生生不息也;易之不易,恆常也,無極也。陰陽,靜則無極,動則太極,物雖為一,名則為二。
「道」:觀無實有,鴻濛未判,無象無形、無色無臭、無聲無息的混沌狀態,參贊天地,化育諸生,不可須臾離,日用不窮。「道」:一也,無極也,靜極也。用數字表示,就是2的0次方,2就是陰陽,0就是混沌狀態,就是虛極靜篤狀態。2的0次方等於一,萬物得一而生,即道生一。
將「易」與「道」完美融合、完美演繹,做到融匯貫通的,非《周易參同契》莫屬。「周」:無所不至,即道;「易」:日月、陰陽;「參」:參照、比對;「同」:通也,融匯貫通;「契」:契合也。(當然,這裡的周易就作《周易》也無可厚非)《周易參同契》說的是「易」與「道」是已然神交、水乳交融的契合。《參同契》以易道明丹道,借卦爻法象以顯性命之根源,不外陰陽消長升降。其煉炁煉丹之法,是「盜」天地精華於鼎器中烹煉的高超技藝(鼎器:丹田之喻耳,古又稱黃庭、土釜、黃房等)。《周易參同契》注家中,彭曉、陳致虛、陸西星、朱元育尤勝,朱熹注是外家語。
如果說「道」是宏觀視角、理論支撐、總則,那麼「易」就是「道」的理論細化,其卦爻可視為陰陽消長升降軌跡的細則;《參同契》則是在總則理論框架下,根據細則分步實施,並取得成果的過程記錄(實修)。
看到這裡,估計您對上述的關聯性,該有些認識了吧?
據聯合國教科文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躍居所有經典之上,現已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之位。《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很多世界各國政要學習研究過《道德經》。可見《道德經》的影響是世界的,巨大的。
而《易經》的影響只限於中國,或者說,只限於中華文化圈。因此,它對人類的影響力要比《道德經》小的多。從過往看,《道德經》對人類更有意義。
但是,意義和用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用處講的是使用價值。《易經》是群經之首,其使用價值要比《道德經》更大,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發揮出來。
這是個典型網路時代的無意義問題。尤其下面一行「請教高人,大智若愚的人?」,完全看不懂,這個問號更是一個迷。
但既然已經問了,八叔也樂意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點想法,
一方面:
易經和道德經,哪部對人類都沒有意義,也無用處。
什麼是意義?這只是人類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不再為生存的物質發愁時才談論的。意義只是一個完全虛無的概念,如果回到人作為生存在宇宙空間里的一種生物的本質角度,一切跟生存無關的都是無用的。易經與道德經是由於中華文明發展到國家這個段階後才產生的,因此跟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本質無關,所以沒意義也沒用處。
為什麼要這麼回答?
八叔個人感覺今天的人類活得有點過了,都活在那些虛無的意義里,而忘記了本質,因此得就樂,不得或失去就會覺得愁悶,甚至看到跟自己沒半毛錢關係的別人得到多都覺得難受。累不累的。
所以既然是這個時代網路化的問題,就有這麼一個網路化的回答。
另一方面,
易經和道德經對今天或者未來的人太有價值了,用處極大,應該人人都要學學。
為什麼一方面跟另一方面兩個極端?
雖然語言表達上是兩個極端,其實說的卻是同一個理念。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到這點,這裡八叔不再詳敘了,請原諒八叔裝個大的,有些表達不需要語言的。
易經道德經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期後才出現的,易經早於道德經,換個思維看待,易經出現的時代人類社會需求與道德經產生的時代人類需求是不一樣的。
簡單地理解,易經產生的時代,人類還處在對大自然最原始現象的觀察歸納解釋,因此其語言表達上會更宏觀,對於後時代人來說就是更模糊隱晦。
而道德經如若是老子所著,也是在春秋時期了,正是天下人心異動孕育著戰國時代的時期,社會結構越來越複雜了,人心人性也隨著更複雜了,宏觀的現象思想難已對人心人性的追求進行指導了,道德經則從更細節化地提出對人心人性與對世界的理解與解釋。
因此說易經道德經哪個更有意義更大用處,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只在於某個人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思維習慣,如果平時看待事物就習慣由面到點,那可以先讀易,平時習慣由點到面,可以先讀道德經,其結果都一樣,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自己。
《易經》和《道德經》,那一部對人類的意義和用處都不大。首先,這兩部經書,也就是中國人(嚴格說來是漢族),或者加上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可能了解一些。世界其他地區,除了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哲學的專家,幾乎都不了解它們。實際上,就算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道德經》誕生的時代),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荀子為代表的法家,墨子為代表的墨家,還有蘇秦和張儀的縱橫家,孫子,孫臏的兵家,都比老子的學說有影響。到了西漢董仲舒更是獨尊儒術,到了唐代,佛教和禪宗的影響也遠遠超過道家。還記得嗎,《西遊記》里的孫悟空可以把代表道家的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老子的化身)打的天翻地覆,卻逃不過代表佛家的如來佛的手心。甚至連金庸的武俠小說都認為少林寺比武當山厲害。連道家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太極拳,都被認為是武當山道士張三丰(張本人就是少林寺和尚出身)根據少林寺的《易筋經》演化出來的。就算現在,新道家也遠不如新儒家影響大。所以,道家,《道德經》和《易經》在歷史上從來都不曾對中國有太大影響。更別說世界和人類。
《道德經》多少還可以認為是一部哲學著作,其敘述的思想方法和觀點,就算以現在的標準,還是有很多亮點的,但是,說它有多偉大,或者對中國歷史有什麼深遠影響,那就說過頭了。
至於《易經》,純粹是現代人用現代的觀點,注入自己的各種觀點,瞎解釋而已。幾個簡單圖案,充其量是人們在沒有發明文字以前,人們記錄事情或者數目字的一種方法,哪裡可能有什麼複雜的學問,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何況當時的人們,根本不懂天文,也沒走多遠,那知地理。甚至人文社會都是極其簡單的原始部落,不可能有複雜的人文哲學。所以把《易經》說成偉大經典,完全胡扯。倒是一些現代人,借《易經》說事,寫了一些相信是他自己觀點的作品,有一些還是不錯的,比如南懷瑾,或者曾仕強的一些作品,不算太胡說八道,但是那也與《易經》無關。
易經,是揭示宇宙萬物規律的上古奇書,至今人們對其理解運用還未完全弄清楚。比如陰爻陽爻構成世界的原理。比如六十四卦的排序。比如為什麼可以用來占卜?
道德經,是對社會現象的看法與認識,並提出的一種應對方法。可以說派生於易經是有推理依據的。道與德,就是道德經對社會的看法。
因此,易經更深邃,層次更高一些。因其無字天書的性質,使人們望而生畏,故流傳性差於道德經。但對宇宙萬象的揭示,遠勝於西方宗教神學。因此,用處更大!不是一個量級!
謝謝邀請!法門無量無有高下,都是應機說法,對正下藥,適應不同根性的人,有的人對易經容易攝受易懂,有的人對道德經攝受力強易懂,各有其不同的因緣,彼此不分高低,各有同等意義,懂了、行了各得所需,各得利益。經是通題,具有常,古今不變義理;貫,義理相續連貫不斷章,文字嚴謹。攝,攝受能力強,百讀不厭。法,修行的方法。《易經》相對大部分人修行理解比較用易,《道德經》相對義理較深難理解,接上根性人較多。經是用來匡正人的思想言語、行為的,是修正人生觀、世界觀的,不是拿來研究的,明理了,就要誠心修行,證真,有正確的身行、言行,觀念才有正果。解行並進相輔相成,次第或圓融趣向圓解,成就極果。
易經是群經之首,這個是不可有易議,道德經也是用另一種形式闡實易經的道理,話雖不同,理在其中,易經從坤卦開始,未濟卦結束,六十四卦,闡明天地萬物自然生成之理,生生不息之理,道德經也一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開始,讀易經,再讀道德經,更加明了天地自然之理,聖人作易闡明天地多種多樣,有連山易,又有歸藏易,都是說明天地自然的聖賢書。
易經和道德經對人類來說都具有頂了天的意義,應該說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可以說對世界上的所有學問都具有綱領性的意義。奇怪的是我們有的國人自己到認識不到它的意義!如果說有啥不同,應該是易經主要側重於道的用,而道德經側重於道體的闡釋。如果勉強用人事關係來比喻的話,那就是,一個元帥和十個將軍。
易經,使得人類中的一小部分成為純粹的人,並帶領他們的族人走上了人的道路。
但易經對人類卻沒有意義。人類是西方概念,就是動物。易經不可能對動物有用處。
道德經也一樣,但道德經的作用不如易經更接近本源,道德經是易經的應用。
從人類文化的角度來看,道德經是運用文字表達的,更容易被人類所理解,但是易經中由陰陽爻組合構成的八卦及64卦表達的宇宙法性之相與識變之相的變化和存在法則卻是宇宙十法界生命形態所共享的,獨一無二的。為何這麼說?仔細想想人類的靈魂在被束縛於肉體之中,其生存的文明進化過程才出現語言文字,但是當肉體處於休眠狀態時,靈魂便以夢境的方式活動著,在夢境中語言文字便徹底喪失了作用,只要看看那些有關靈魂出體的事例和記錄過程,靈魂與靈魂之間,與其他任何生命形態的溝通都不是運用語言文字的。相互之間的信息溝通完全就是心靈感應和藉助光色與圖像,易經模型表達宇宙本體與萬物的法性是獨一無二的。
推薦閱讀:
※向偉人致敬!|紀念毛主席誕辰125周年!
※《紅樓夢》里秦可卿的娘家真的很貧困嗎?
※上聯:松綠石青流水響,如何對下聯?
※你能用一首現代詩詞表現出《元宵》這首詩的詩意嗎?
※薯片是怎麼被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