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銀隆也被追債,造車到底有多難?
近期董明珠銀隆被追債,引發了社會的關注,造車真的很難還是董明珠造車思路有問題?筆者認為是董明珠的思路出了問題。
一方面董明珠經營格力電器的成功,讓董明珠自大起來,隨著董明珠自我的心理膨脹,董明珠把自己當成了神,覺得自己幹什麼都會成功,這為董明珠造車失敗埋下了伏筆。
2016年,董明珠試圖以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然而股東大會上,這一議案被股東否決。但是董明珠聽不進任何人的良言,一個月後,她便拉上了王健林、劉強東等人為銀隆增資30億元,董明珠個人獲得了銀隆7.46%的股權,成為第五大股東。
到了2017年4月,董明珠的持股比例增至17.46%,一躍成為銀隆第二大股東。
董明珠這麼固執有自己的考慮,格力是國有企業,董明珠作為國有企業的董事長,很快就到退休年齡,董明珠這麼做的目的是為自己退休做準備。
董明珠這麼考慮站在她個人的立場上也沒有錯,錯在董明珠並不知道現在這個時代該怎麼去造車,走的還是賈躍停的老路,自己融資造車的傳統製造業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如果放在10年前或20年前能成功,可是現在是不可能成功的,今天汽車產業全世界產能都是過剩的,傳統汽車產業的商業模式已經到了天花板了。現在造車的商業模式必須與傳統汽車的商業模式不同,對傳統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實施降維打擊才能成功取代傳統汽車。
因此,現在造車的商業模式只能是打造智能汽車的產業集群,將傳統汽車的商業模式一腳踢進歷史,對傳統汽車的商業模式進行革命,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樣對舊的經濟模式進行革命。只有這樣去造車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杜波認為,其實有沒有被追債和造車難不難這兩件事兒並沒有太大直接聯繫。企業之間佔用對方款項拖欠不還是常有的事兒,不必然和生產難不難掛鉤,還有可能和銷售、產能等有關。
目前,整車製造技術在國內來說已經比較成熟了,只不過有些核心技術比如燃油發動機、變速箱、電動機等等,各家的技術有高低,造車這件事,不管是傳統燃油汽車還是電動車,各個核心技術,市面上都是有的,就看錢能不能跟上,能不能花錢把這些技術糅合在一塊兒。
比如賈躍亭造FF,陸續花掉百億資金,炫酷的新能源車是搗騰出來了,但是沒錢很難繼續玩下去,所以不得不長期輾轉海外,聲稱要融資。
而董明珠投資銀隆,並非是從頭開始搞研發,因為銀隆已經具備生產技術和產能,有一定基礎了。和造車難不難沒多大關係。
回到銀隆貨款糾紛這件事情上來,珠海銀隆近日被媒體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至少12億元。而珠海銀隆給出的說法是,部分貨款糾紛是因供貨商產品存在質量等問題。所有應付款項會按照正常的節點安排,珠海銀隆完全有能力支付,不存在拖欠問題。
不過,銀隆到處建產業園花錢也很厲害,有媒體統計,從2016年底到去年8月,銀隆在國內多個地方簽下七八個項目,涉及總投資約700億元,儘管公司方面也曾表示能隨時使用的自有資金有十幾億元,資金鏈不存在問題。賬面現金之外,銀隆還有很大的貸款額度尚未使用。但這麼多個項目啟動,資金需求量極大,而借來的錢也是要還本付息的,十幾億自有資金,顯然不足以應付這麼多需求,這就看銀隆的業務收入能不能支撐了。
珠海銀隆主打鈦酸鋰電池技術,快充性能好、循環壽命長、低溫性能好,但能量密度低於磷酸鐵鋰、三元電池等主流電池技術,因此被認為是在公交車場景下比較合適的技術路線。公司2017年銷售的電動車中有三分之二採用這一技術;另外有三分之一的電動車採用了外購的磷酸鐵鋰電池。
2015年底,珠海銀隆躋身純電動客車銷量前十強榜單。2016年,銀隆共銷售純電動客車超過5000輛,整體營收為78.98億元、公司資產總額191億元。根據此前格力電器公告,珠海銀隆在2017年可望實現300億元的銷售收入,3萬輛產能。2020年的產能目標是達到10萬輛。
因此,銀隆在生產新能源車上其實技術已經能夠應付,和供應商之間的糾紛其實就是資金鏈是否緊張和是否存在供應商產品質量問題,和造車難不難,還扯不上太大關係。
董明珠造車,賈躍亭造車,李河君造車,現在的市場上面,如果沒有造車計劃,都不敢說自己是財經網紅。但是被追債這件事和造車難不難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賈躍亭的債務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了,樂視帝國的搖搖欲墜與造車有關係,但是也不能全怪到造車上,反而造車成為賈躍亭身赴海外的借口。李河君造車之前,漢能的問題就已經爆發,股價暴跌的鍋,造車這件事也不背。現在銀隆被追債,倒也說明不了什麼太大的問題。
造車難嗎?難,真的特別難!
一輛汽車上包含上萬個零部件,技術含量和其複雜程度,真的是超乎想像的,屬於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反觀起中國這麼多汽車企業,對於電動車的追求也都是摩拳擦掌,但是出來的成果也就那麼些,市面上跑的車,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江淮等汽車,專業的汽車企業製造了那麼多年才完成的成果,半路出家的董明珠、賈躍亭們想要追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
世界不少國家都做了退出燃油車的時間表,中國也有這樣的相關計劃,但是仍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而汽車企業中,只有沃爾沃敢下這個決心,在未來的兩三年內退出傳統燃油車,改為生產純電力或者混合動力車。
而且造車真的是非常燒錢的事情。尤其是在研發階段,需要的資金投入量大得驚人。2016年,上汽集團的研發費用94億,比亞迪45億,而汽車巨頭德國大眾,研發投入就是136億歐元。這僅僅是研發階段,而且這還是已經成熟了的汽車企業,對於那些並不成熟的初創公司而言,這些投入杯水車薪。
如果整車研發成功,那麼投入量產、營銷、售後等,前面還有更多的資金支出在等著呢。
且造且珍惜。
歡迎關注大貓財經~
首先我們看下新聞內容:
董明珠參與投資的新能源車製造商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上門討要欠款的供應商。
1月16日,珠海思齊電動汽車設備公司(下稱「珠海思齊」)副總經理束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稱,該公司被珠海銀隆拖欠款項合計7600萬元,最長拖欠時長逾一年,影響工廠正常生產。
據《財經》報道,銀隆拖欠賬款的不止是珠海思齊一家,據不完全統計,逾期未支付賬款至少12億元。
在銀隆內部,管理層的調整也早已展開。
首當其衝的是,銀隆董事長魏銀倉在去年下半年的「下台」。
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前並不出名,不過在董明珠參與投資後,名聲大噪!不少供應商也是沖著格力的招牌和董明珠的名氣過來的!畢竟董明珠的個人魅力和能力是不容置疑的,這也是大家認可的,所以其號召力是不容置疑的!而新能源汽車行業似乎是個不錯的領域,前有特斯拉這樣的執牛耳者,後有樂視這樣不知該怎麼評說的,總之是烏央烏央的那個什麼的方興未艾。
但隔行如隔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造電動車畢竟是個龐大精密的系統工程,複雜程度遠非空調能比,其中又以動力電池技術最為關鍵。而且都汽車製造的競爭是相當大的激烈,特別是銷售這塊已經白熱化,所以銀隆董事長魏銀倉在去年下半年的「下台」也是由於其銷售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但是無論如何董小姐的慢慢造車路剛剛開始了第一步,就是這第一步所踏的方向可能決定了銀隆未來是通向金山銀礦或者是無底黑洞,但是我們還是對其持樂觀態度!
有媒體統計,珠海銀隆新宣布項目的投資總額在700億元左右。珠海銀隆方面也對外回應稱,公司能隨時使用的自有資金有十幾億元,資金鏈不存在問題。賬面現金之外,銀隆還有很大的貸款額度尚未使用。希望能及時安撫供應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金鼎股戰場期待你的點評!
造車難,難於上青天。
越來越沒有人懷疑,新能源汽車是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大風口。
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造車的路上,有人成了先驅,更多的人成為先烈。
成為先烈的的人,都有一個普遍的規律,就是低估了造車的難度。
一年多前,董明珠提出要造車。
而且,在造車這件事上,董小姐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倔強、任性、執著。
格力股東會否決了造車計劃,董明珠決定自己干,
還邀請了隔壁老王、京東老劉等一批人,投資了30億入股珠海銀隆。
如果當時對董小姐能否成功,成為先驅尚有所期待的話,
隨著前不久,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的黯然去職,
大觀君對董明珠及其旗下的珠海銀隆,基本不抱太大的期望了。
為什麼?因為事實證明,董明珠再一次低估了造車的困難,
正如她此前低估了造手機的困難,
讓她豪情萬丈的格力手機,如今看起來更像一個笑話。
如果你不信,再過幾年來看: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比的是誰的」朋友圈「更厲害;
比亞迪,和華為傾情合作;
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合作;
北汽新能源,與百度、小米合作;
綻露頭角的蔚來汽車,15家投資方中,騰訊、劉強東、百度投資等赫然在目。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和研發能力
造車真不是誰都能玩的。
互相幫助在有的對節中法政不如給她人點空間!互活互死有光明有能的企
業順便加入公司股權融資力度之大!(南方)活人也能被氣死不值連動農民工與高級群主到低層一片好風光!(大兒男指路人得給我5百元話!(成功的你還怕嚇倒)小新肉不許說吃錯藥的我難受嘿嘿嘿嘿嘿嘿??笑一個加油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