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閣最近成為網友議論的焦點,據說紫光閣建於明朝,那它在明清時期是做什麼的?
近一周來,「紫光閣」成為熱搜詞,源於紫光閣官微批評藝人PGONE而被其粉絲誤認為「紫光閣飯店」揚言花6萬元栽贓「地溝油」上熱搜,遂「紫光閣」烏龍事件霸屏。
紫光閣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最初是皇帝檢閱將領射箭技術的地方,那個時候,紫光閣就是一個磚壘成的高台。所以紫光閣也叫「平台」。明朝滅亡,滿清政府也非常重視尚武,康熙二十九年後,每年十月十八前後,皇帝就在紫光閣前考核武進士。原紫光閣的樣子:
解放後國家重修紫光閣,用來接見外賓。今天「紫光閣」上了網路熱搜,紫光閣是官媒的名稱,可惜被某藝人「985.211」高學歷粉絲團給誤讀了!
紫光閣在中南海的中海西岸,是一座木結構雙層樓閣,底層周圍窗下的坎牆用磨磚對縫。閣前有五間卷棚歇山頂抱廈,正閣樓面闊7間,高18米,周圍是菱花窗和貼金群板。屋頂是宮殿建築中等級最高的廡殿頂,用的是綠琉璃黃筒邊瓦,下屋檐是在一層平座之上的腰檐,兩檐之間有柱子、迴廊、門窗。梁楣、額枋用旋子彩畫。綠瓦、朱扉、白石欄杆,間以金碧輝煌的彩畫,矗立在400多平方米的平台之上,以白石欄杆圍以攔板,顯得十分富麗堂皇。在明清時期,這裡是臨近紫禁城的皇家園林,稱太液池,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太液秋風,景點位置就在紫光閣旁邊東南側的湖岸。
目前可以考證的,關於紫光閣的記載主要來自於清代康熙朝重臣高士奇,在他的《金鰲退食筆記》中記載:「紫光閣由太液池西南堤,循池而北,舊有台,高數丈,中作圓小殿,用黃瓦,左右各四楹,接棟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懸級而升,面若城壁,下臨射苑,皆設門牖,有馳道可走馬,明武宗築以閱射者,名曰平台,後變台,改為紫光閣。」
根據這條記載,紫光閣這個地方原來是建於明武宗時期的一個高台,最早是明武宗朱厚照跑馬箭射之地,名曰平台,後來改建為閣,時間大概是萬曆年間,明代吳亮《萬曆疏鈔》中有爆出萬曆皇帝怠政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文字中就提到了紫光閣。後來,崇禎皇帝也曾在此接見大臣。
時間進入清朝,明末動亂中,紫光閣應該保存完好,直到康熙年間,才進行重修,被康熙皇帝作為檢閱侍衛比武、騎馬射箭的地方。
紫光閣真正輝煌是在乾隆時期,乾隆皇帝為了炫耀自己的西征武功,表彰立功將士,效仿漢宣帝麒麟閣、漢光武帝雲台閣、唐太宗凌煙閣故事,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乾隆四十年(1775年)兩次增建紫光閣,懸掛功臣圖像及各次戰役挂圖,並陳列繳獲的武器。還在閣後建武成殿。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初一,舉行的落成典禮。當年,平定伊犁回部獲勝,拓地兩萬餘里,乾隆帝命人繪製大學士傅恆及定遠將軍兆惠以下100功臣圖於閣上,其中50人由乾隆親手寫贊,其餘50人命儒臣擬撰。正月初二,在閣前舉行了盛大的筵宴,並被繪圖紀念(即《弘曆紫光閣賜宴卷》姚文瀚繪製,現藏故宮博物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大小金川成功,再繪大學士定西將軍阿桂、定遠右副將軍戶部尚書豐升額等100功臣圖於閣內。
《弘曆紫光閣賜宴卷》,原畫畫心長486.5厘米,得橫著看
按照清朝典制,每年新正皇帝都會例行賜宴宴請外藩和蒙古王公。過去宴席多設在南海豐澤園,從乾隆廿六年以後,就移往紫光閣,直到清末。
八國聯軍侵華其間,紫光閣損毀嚴重,閣內珍貴的功臣挂圖被劫掠一空,大部被毀,也有不少流失海外。現在陸續能看到當年紫光閣的功臣挂圖現身拍賣會。
另外也說一句,乾隆帝除了給平定回部和平定金川兩次武功繪圖外,還曾為平定台灣林爽文起義的功臣繪圖畫像,不過此次繪圖不是單人單張,而是多人長卷,長達十餘米,全稱是《御筆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贊》,不過此長卷沒有張掛在紫光閣,而是收藏於南海瀛台「春耦齋」,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被洗劫。2015年現身拍賣會,拍出了6500萬的高價。
謝邀。
紫光閣在中海的西岸,是明清兩朝的皇家園林西苑的景點。之所以取名叫紫光閣,是因為天上的皇帝居住在紫微星,紫微星的福澤是無邊的,所以把這座樓閣叫紫光閣。
紫光閣始建於正德年間,最初只是個簡單的四方平台,平時用來檢閱武士騎射。後來建成樓閣,清朝的時候,紫光閣一度是皇帝舉行武殿試的特殊考場。武科殿試在十月二十日左右,皇帝會在此時親臨紫光閣考一些項目,錄取的第一名就是武狀元。康熙還有一首紫光閣閱射詩。
紫光閣在乾隆年間地位大大提升,乾隆年間兩次平定準格爾,平定回部等等。乾隆二十五年,西征大軍凱旋,乾隆重修紫光閣,仿照漢代雲台和唐代凌煙閣,建成功臣閣,掛功臣像。這次修葺之後,紫光閣一直保存到今天。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二,乾隆宴請西征功臣107人。《紫光閣賜宴圖》就是描繪的這次宴席。除掛畫像之外,乾隆還把有關西征的御制詩,刻在紫光閣武成殿的迴廊。
紫光閣作為懸掛功臣圖像贊文,陳設戰役地圖,收藏作戰棋子和繳獲武器的場所,成了清代的軍事陳列館,不過這些文物,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大多被毀。
紫光閣位於北京中海西側,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
紫光閣(以上圖片均來自百度百科,侵權請刪)
據清代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記載:
「紫光閣由太液池西南堤循池而北,舊有台髙數丈,中作圓頂小殿,用黃瓦左右各四楹接棟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懸級而升,面若城壁,下臨射苑,皆設門牖,有馳道,可走馬,明武宗築以閱射者,名曰平台。」
可知紫光閣初名平台,明武宗看將士跑馬箭射之地。此後廢台改為紫光閣(具體時間未知)。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吏科給事中項應祥上書萬曆皇帝,建議不應修建紫光閣等殿。
皇上之御宇初年,好學勤政,不作無益,不宴遊,可為子孫萬世法矣。近自乙未祝融之後,工役漸繁,聖心漸靡。淸寧兩宮乃九重興居之所,鼎建不待言矣。如乾德閣、紫光閣、景德閣、萬福閣、壽皇殿、萬法殿、永壽殿、四配殿、崇德殿等處陸續傳造者,源源未屬厭焉,是獨不可以已乎。(見明代吳亮《萬曆疏鈔》卷十三時務類《敬陳八事以挽弊政疏》)
及至明崇禎時,紫光閣成為皇帝接見群臣場所,同據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記載:
明愍帝(即崇禎帝)召對閣臣於此,大學士蔣公徳燝《敬日草》云:召至紫光閣,退出歩至林木間小憩,旁有別館諸璫坐處,有頃,光祿寺送茶,閣甚髙,敞樹陰池影蔥翠萬狀,亦佳景也。
明末紫光閣毀,清代重修,清代紫光閣主要有三個作用。
一是仿唐代凌煙閣供奉功臣畫像。始於乾隆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廷平定準噶爾之亂,乾隆帝於此年重修紫光閣,並將平定準噶爾之亂的功臣畫像供奉其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兩金川之後同樣供奉一百名功臣畫像,並取前五十親自製贊,後五十由大臣制贊。事見《平定兩金川方略》:
上諭內閣曰,此次平定兩金川大功告蕆(chan,三聲),自應照從前平定準噶爾回部之例,於紫光閣圖畫功臣像,掄其功績最著者為前五十功臣,朕親制贊,並錄其較次者為後五十功臣,著大學士于敏中等擬贊紀實銘勛用昭褒寵。(清代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九)
道光年間,也曾繪製平定回疆捦(擒)逆裔功臣畫像四十四名於紫光閣:
「道光八年五月丁巳,命以揚威將軍大學士威勇公長齡……等四十人繪像紫光閣,上又命以軍機大臣大學士曹振鏞、史部尚書文孚、戶部尚書王鼎、兵部尚書玉麟並繪像紫光閣。」(清曹振鏞《平定回疆剿捦逆裔方略》卷六十四)
二是皇帝檢閱大臣校射及殿試武進士場所。「武殿試日,皇上率東宮諸王先升御幄步,射畢,諸進士乃排班。」有「盡鼓朱旗曉日開,廣場千步浄無埃,紫光閣下通名姓,曾與天潢校射來」詩句。(出自清代查慎行《敬業堂詩集》卷三十一)
三是例行賜外藩和蒙古王公宴之所。如斌良《抱沖齋詩集》載「紫光閣,每歲筵宴蒙古薩球諸王公。」
綜上,明代紫光閣由非正式之所轉為正式議事宮殿,清代仍是重要的議事場所。
最近幾天,紫光閣突然稱為熱搜榜上的新名詞,於是問題來了,有人問,紫光閣在明清時期是做什麼用的呢?
接下來就聊聊紫光閣的歷史淵源。
紫光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間,當時這裡是一個高大的平台,中間是三合土夯築而成,四周用磚包砌而成,平台上曾經有一個半開放式的樓閣建築,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在這個樓閣當中居高臨下,檢閱自己部隊的騎射,後來由於正德朝的文官佔了上風,加上正德皇帝也不明不白的死了,這個用來檢閱騎射本領的平台就被文官們改造成了他們心中的樣式。
清朝繪畫中,最接近紫光閣建築樣式的一幅畫作
再之後,後金崛起,打敗李自成後定鼎中原,並在紫禁城這個王氣十足的地方紮下了根。
作為「名曰守成實乃開創」的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甚至八旗勁旅馬上的天下的不易,也深知讓自己的部隊、侍衛精通騎射的重要性,於是,自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後,每年十月十八日左右,皇帝都要在紫光閣前考試,選取武進士,科目主要以游牧民族的馬步、箭、弓、刀、石等科目為主。
影視作品中的武狀元選拔
選取武進士充實軍中之外,還會擇其優秀遞補到御林軍中,充當自己的御前侍衛。
就這樣,雖然改朝換代,從明朝到了清朝,這裡依然作為演武之地。
轉眼之間,到了乾隆朝,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弘曆把這裡變成了一個博物館。
自認為南征北討功勞大,開創了十全武功的自己,有必要向自己的大臣、來朝的使臣炫耀一下。於是在乾隆二十五年下聖旨對建成多年的紫光閣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 雕樑畫棟,同時對內部的陳設布局重新設計,由於乾隆喜歡西式繪畫,於是就讓自己身邊的傳教士不少描述他十全武功、戰爭題材的作品,與此同時,讓傳教士把幫助他出征打仗的功臣,也畫成真人大小的畫像,掛在紫光閣內,並根據繪畫內容,擺放對應的戰爭繳獲回來諸如甲胄、弓箭之類的戰利品。
紫光閣功臣畫像
郎世寧所畫的《平定西域戰圖》《平定台灣戰圖》都曾經懸掛在這裡。
根據專家考證,曾經懸掛在紫光閣的「功臣像一共280幅,」「平定西域准回部」前後共計100幅、「平定大小金川」共計100幅、「平定台灣」50功臣。「平定廓爾喀」功臣30幅,現在,這些畫像只有兩幅保存在國內。
曾經的比武場,被乾隆收拾成了他的「私人軍事博物館」。
曾經懸掛在紫光閣內的功臣傅恆畫像
所謂「十全武功」,即是兩次平定準噶爾、一次平定回部、兩次征服大小金川,一次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一次征伐緬甸,一次征伐安南以及廓爾喀兩次受降等。
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紫禁城,並在紫禁城內駐軍,以瓦德西為首的聯軍司令部就設在紫光閣,紫光閣內的畫像、陳設及陳列的宮廷物品遭到了瘋狂的掠奪。
清·仲芳氏《庚子記事》記載:「西苑、三海屯紮洋兵、各國洋人車馬逐隊成群,滔滔不斷。我國人民大車、轎車、東洋車亦任意往來馳騁,塵土障天,車聲震耳,比通衢大道猶熱鬧。
從此,懸掛在紫光閣內的數百幅「紫光閣功臣像」也開始散佚各處。
關於我:專欄作者八臂哪吒城,專欄撰稿人,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獲得者;常年致力於老北京傳統歷史民俗研究,樂於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想給您,感謝您關注我,每日閱讀連載。
推薦閱讀:
※湘軍抗日:一個個軍人倒下了,一個國家站起來
※他是好萊塢最吸金男演員,還拿下格萊美歷史上第一座嘻哈音樂獎盃
※城憶 | 拆開時間的舊信封,帶你見一個素顏的老漢口
※黃金,非治世之能臣,卻是亂世之梟雄
※沉香佳話:香港名稱的由來,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