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藥材怎麼流通的?


古代在南宋以前,政治中心在北方,而交通和流通的不發達,使北方中藥材也是缺乏的,所以,歷史上產生的名醫北方人並不多,只有張仲景(河南)和孫思邈(陝西),甘肅皇甫謐是以針灸形式出現的,主要常用藥材產生於浙江(浙八味),安徽(四皖葯),河南(四准葯),山東(銀花),福建(澤瀉)等地產生了許多名醫,如元時朱丹溪(浙江金華義烏),北宋時錢乙(浙江錢塘),東漢華佗(安徽亳州),東漢葛洪(江蘇丹陽),清時葉天士(江蘇吳縣),宋朝宋慈(福建南平)。從這些名醫出生,行醫地點可看出中藥材地產名醫。中藥材流通還是不發達的。

我們又從另一角度去尋找流通情況,民國前己經形成的中國主要集聚市場,安徽的亳州,宣州。浙江磐安,桐廬。江西的樟樹。河北的安國,河南的百泉,禹州。湖南的邵東及新四川成都荷花池,廣西玉林,廣東廣卅清平。這些流通主要聚散市場仍沒有離開藥材產地。

所以說,中醫藥方許多流傳下來的中存在用藥量不同,是否也與醫生中考慮自己存藥量的問題呢?還是真的對具體人病情考慮呢?


九十年代以前,河南的百泉藥材交流會、江西的樟樹藥材交流會,每年一次,天下藥材商雲集,互通有無,這兩地的藥材交流會就是從古代延續下來的,記得九二年的百泉葯交會,參會人員超過一萬人,有高官到場參觀。隨著社會現代化,資訊發達,交通物流暢順,各地的藥材交流會也逐漸消失。


推薦閱讀:

【轉載】引用 內科中醫臨床秘方(11
為什麼搓八髎能治婦科疾病?
探討中醫的未來(下)——把握中醫優勢,思變整合礪行(應陽原創)
氣血不足容易早衰!一招讓你快速氣血兩旺
拔火罐,顏色越深說明體內濕氣越重?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TAG:中醫 | 文化 | 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