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咖啡在最初翻譯過來的時候不叫"豆漿"呢?


關於咖啡的起源,最著名的,傳播最廣泛的是牧羊人的傳說。故事是這樣的:

公元6至8世紀,衣索比亞有個牧羊人叫卡迪。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羊吃了一種植物上的紅果子,變得非常興奮,活蹦亂跳的。他也大著膽子嘗了這種不知名的果子,味道酸甜,人也變得神清氣爽。隨後,他就跟著羊群每天都吃。有個當地伊斯蘭教的長老路過,看到了,因為好奇也跟著吃了。回家後呢,長老夢到先吃默罕默德託夢,指示他用這個紅果子煮水喝,可以提神。從此以後,伊斯蘭教夜間禱告前,都會喝紅果子煮的熱果汁,這就是咖啡的前身:「咖瓦」。

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呢?反正很多人不相信。在衣索比亞和葉門本土,也沒有這個傳說。這個傳說,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1671年,羅馬的一位語言教授的論文中。此後,不斷有人質疑這個傳說,懷疑這個傳說是杜撰的。而且,伊斯蘭教開始用「咖瓦」稱呼咖啡那是1400年以後的事情;還有人拿山羊做實驗,發現羊根本不會吃咖啡果實。

咖啡究竟是如何被人發現的,其實根本沒有確切的記載和說法。列舉幾個比較可信的記載:1790年冒險家詹姆斯布魯斯寫的《發現尼羅河源頭》出版。這裡面記錄了非洲游牧民族蓋拉族的生活習慣。他們隨身攜帶一種食物,稱為大力丸,就是將咖啡果子搗碎後與動物油脂搓揉成球。如果這是真實的,那麼史學家認為,蓋拉族在6世紀前就知道咖啡果能吃了。而現在蓋拉族依然是衣索比亞主要民族之一,保留著吃大力丸的習慣。

另一個記載,被認為是關於咖啡最早的文字記載。公元9世紀,波斯醫生拉齊的著作《醫學全集》上這麼描述:「一種用「邦bunn」熬的汁,具有燥熱性,可提神,喝多了讓人難以入眠」,這個邦就是咖啡(我念的不標準)。現在的衣索比亞人還保留著邦這個古語,來稱呼咖啡。有機會大家可以當面請教他們怎麼念。

所以,咖啡Coffee這個詞,最早來源於阿拉伯語Qahwa(咖瓦),意思是「植物飲料」,後來傳到土耳其,再後來成為歐洲語言中這個詞的來源。


咖啡是泊來品,咖啡二字發音出自譯音。而豆漿是中華傳統飲食中很具代表性的飲品,是將豆類經過磨製,是由豆的形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而成份依然是豆。咖啡是他族發明,我們被動接受,而豆漿是老祖宗的發明創新並為創新命名。後者更具有本族文化特點。


推薦閱讀:

意式拼配豆,生拼和熟拼相比,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儲存咖啡豆要擊敗「四大敵人」
在一位神秘高人的點撥下,我們終於做出了不加奶的拿鐵!
當我們在談論Q-Grader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TAG:咖啡 | 咖啡豆 | 豆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