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可以和別的樂器一起演奏嗎?
古箏是可以和其他樂器演奏的。古箏,又名"秦箏"。屬於彈弦樂器,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非常豐富。箏常用於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
古箏也可作為伴奏樂器。琴弦以五聲音階定弦。五聲音階是由按照純五度排列起來的五個音所構成。這五個音的排列依次為宮、商、角、徵、羽,對應的音名依次為do(C)、re(D)、mi(E)、so(G)、la(A)。
古箏可以和很多樂器共同演奏,比如女子十二樂坊,表演所使用的樂器主要有:古箏,揚琴,琵琶,二胡,竹笛,簫,葫蘆絲,獨弦琴等中國樂器。女子十二樂坊《奇蹟》音樂會,把中國民族器樂與現代流行音樂表現形式的完美結合,打動了業內外人士的心扉,在國內外火爆異常,取得了良好的口碑。還有《漁舟唱晚》先後被改編成民樂合奏曲,古箏二胡重奏曲以及小提琴獨奏曲 等。
古箏與鋼琴的配合有經典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等,都得到了國內外專業人士的認可。現在中國民樂和流行音樂交融,逐步地打入北美主流音樂市場,希望我們民族音樂走向世界。
目前古琴主要講「詩言志」,操縵者用以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而且這種志,還要是離群遺世的,屬於幽人之情懷。這種形態,大約自宋明以來已然。如今談古琴文化者,無不就此立論。
然而,古琴在先秦兩漢魏晉隋唐就是如此嗎?或只是如此嗎?
在雅樂體系中,琴就很少孤立獨奏,多用於禮儀場合,且多與其他樂器配合。可見它和詩類似,既要講「詩言志」,還要講「詩可以觀、可以群」,群與己不可偏廢。現在談古琴者,皆患偏枯。
若就詩本身來看,《關雎》已說「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用於房中樂,鄉樂,則合樂時必是琴瑟鐘鼓並作的。
《定之方中》說:「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女曰雞鳴》說:「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鹿鳴》說:「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棠棣》說:「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鼓鍾》說:「鼓鍾欽欽,鼓瑟鼓琴」;
《甫田》說:「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這些詩,都是描述琴與瑟乃至鐘鼓合奏的。單獨講琴的,只有《車轄》的「四牡 」和《車轔》的「既見君子,並坐鼓琴」,前者還只是形容六轡。
倒是瑟還有一處講它單用的,《山有樞》:「子有酒食,何不曰鼓瑟?」
可見琴瑟雖可單奏,但恐仍以合奏為常,特別是聚會場合。鼓瑟,據《儀禮》,鄉飲酒及燕禮用二瑟,大射用四瑟。鼓琴時會不會也如此呢?應該也是的。浙江紹興獅子山三〇六號戰國墓銅屋內兩件琴器俑,或許就表現了二琴並奏的情況。
自朱子《儀禮經傳通解》以來,所傳詩譜,如趙彥肅《風雅十二詩譜》、張蔚然《三百篇聲譜》、陳澧《風雅十二詩譜考》《律音匯考聲字譜》等,雖皆只把一首詩做一個整體看,一字一音,標識其聲。
但依乾隆《欽定詩經樂譜全書》卷一及卷十五所載演奏譜可知,奏詩時正是諸器並作的。鐘磬琴瑟音皆不同,所以才能相和相發,我以為這符合演出之實際。而琴在具體演出時如何與諸器相配合,也由此可以一目了然。
也就是說,琴,除了琴人自娛適性之外,還有合眾演出的傳統。考之於文獻、征於圖像石刻,灼然無疑。孔子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前三者,尤其是群,恐怕現在我們說的這種遺世獨立、自適娛情之琴就不太能做到,只能見諸周秦漢魏南北朝以降那種合眾演出之琴。
在現代,古琴倡導者無不強調古琴之於人性格的塑造,亦如竹林七賢之放任自然、遺世孤立、高冷孤絕。這種性格,論者或與君子之德結合,或說仙家高士,或比附枯禪。演奏時則以獨奏為之。這可說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對古琴的基本認識甚或是唯一認識,也可以說是我們現代的古琴傳統。
以《琴曲集成》等大型古琴譜集來看,其中,理性元雅、誠一堂、德音堂這些琴譜名,顯示了儒家宗旨;
步虛仙琴、太古遺音、大音希聲、松風閣之類,則有仙趣;
三教同聲這樣的名稱,更表明了它還常有佛教氣味。
而佛教的琴曲琴譜,如《枯木禪琴譜》中的《獨鶴與飛》《雲水吟》《那羅法曲》《枯木吟》《蓮社引》之類,大家也是熟悉的,這些從琴譜名稱及內容上就可以明白。
理論方面,琴到了明朝日臻完善。今人談琴,最常援引之文大抵是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況》,以二十四況論琴,即:和、靜、清、遠、古、恬、淡、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許多人把這二十四況當成琴的通則去闡釋,大談特談。殊不知它強調「地不僻則不清,琴不實則不清,弦不潔則不清,心不靜則不清,氣不肅則不清:皆清之至要也,而指上之清尤為最」,要讓人從琴音中感到「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濤,幽然谷應,始知弦上有此一種清況,真令人心骨俱冷,體氣欲仙矣」。講的其實是仙家之琴,因為它原本就收錄在《大還閣琴譜》中。大還者,還丹也。
因是仙家論藝,故曰:「獨琴之為器,焚香靜對,不入歌舞之場;琴之為音,孤高岑寂,不雜絲竹伴內。清泉白石,皓月疏風,翛翛自得,使聽之者游思縹緲,娛樂之心不知何去,其之謂澹。舍艷而相遇於澹者,世之高人韻士也。而澹固未易言也,祛邪而存正,黜俗而歸雅,舍媚而還淳,不著意於澹而澹之妙自臻。吾調之以淡,合乎古人,不必諧於眾也。每山居深靜,林木扶蘇,清風入弦,絕去炎囂,虛徐其韻,所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淡況)
又說琴的古,可使「一室之中,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風聲簌簌,令人有遺世獨立之思」。
由此等言論及文獻看,即可知我們現代繼承的,其實是一種深受仙家與佛徒氣味濡染的琴學。在此中,雖然也講儒家琴德,但雅人深致,亦自以離俗為高,不覺與釋道相近矣。
摘自龔鵬程《超以象外 得其寰中——論古琴文化的歷史源流》一文,收入《問道·弦外清音》一書,2017年最新出版
當然可以,古箏常用於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
這種合奏在現代是比比皆是哦!
當然可以啊,現在好多流行的古風音樂都是古箏和別的樂器搭配,比如周杰倫的發如雪這首歌就是古箏和鋼琴吉他架子鼓等等融合在一起的,又比如說我們經典的電視劇西遊記裡面的插曲也有古箏和西洋樂器的融合,都是經典歌曲創造了一個時代。
可以吧,而且配合好了效果會非常好。古箏和鋼琴一起演奏,會非常悠揚唯美;古箏和笛子類合奏,會非常古典古風,因為它們都屬於民族樂器;古箏和西洋類演奏,這個肯定會有中西合璧的韻味。
樂器演奏配合什麼樂器都可以的,古箏有和聲的效果,要比其它單旋律要豐滿很多,加上古曲也很多,所以與二胡、琵琶、鋼琴等和合奏都可以,根據樂曲的需要。例如《絲路隨想》等使用鋼琴伴奏,現代曲目例如《戲韻》,也用很現代的手法來配器。
正如一個好的演員,既可演紅花,又可以演綠葉。一切在於演奏者的技藝,與樂器何干?
然而,古箏在諸樂器中,音韻繁複,古雅華貴,不與別的樂器一起演奏者,取其孤高,難以相和之意。
推薦閱讀:
※曹氏提琴|提琴教學 小提琴左手手指抬落的重要性
※一件讓你變得快樂的樂器
※學習鋼琴中的「站穩練習」與「敲指練習」
※長笛手 放鬆才是最好的狀態
※聽大提琴與鋼琴合奏,感覺像走進了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