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加強本地化Safari、Facetime都要改成中文名,你怎麼看?


最近,關注蘋果mac系統的朋友們應該都聽過「訪達」這個詞。因為在最新的macOS High Sierra 10.13.2 系統中,Finder這個文件管理器應用的名字已經被「訪達」這個全新的中文名字所替代。事實上,這次的APP名字和功能命名中文化涉及到 iOS、macOS 和 watchOS 三個系統平台。但從各大論壇的評論來看,似乎macOS用戶的意見最大。

蘋果 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MLH12CH/A)電商報價京東商城 ¥12988天貓商城 ¥13988

蘋果系統全面中文化

此次更名共涉及到100多項名稱,IOS上大多數都為英文直譯,如Wallet改為「錢包」、Touch ID改為「觸控 ID」,Live Photos改為「實況照片」這些還讓人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到了macOS上,一些原本已經約定俗成的名稱完全變了模樣,除了前面說到的「訪達」還有AirDrop變成了「隔空投送」,Dock變成了「程序塢」,Handoff變成了「接力」。

這樣的系統偏好設置你還認識么?

筆者作為一個使用了5年mac系統的用戶,看到這些改變也是相當的無語。雖然自從庫克成為蘋果CEO以來一直非常重視蘋果在中國地區的發展,從中國地區成為iPhone首發地區,到去年IOS 10支持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過濾,再到中文鍵盤的MacBook Pro,中國地區獨有的二維碼掃描功能,這些功能可以說是一片叫好。但大家似乎唯獨對於最近更新的中文APP名字和功能名有些不滿。

部分漢化名稱整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有網友說蘋果有些「操心過度」了,真正的蘋果用戶完全不需要這些翻譯。也有網友覺得「訪達」這樣的翻譯非常的信達雅:「finder的音譯,同時還有訪問,直達的意思,也挺切合finder的實際用途。」但是也有網友說「訪達」完全看不懂是什麼意思,還不如叫文件管理器來的直接。當然,用戶的口味總是這樣眾口難調的。

也許蘋果的意圖是想再擴大一下用戶群,畢竟年齡大一些的用戶如果第一次使用蘋果電腦,面對Finder、Safari、Mission Control這樣的英文單詞肯定完全摸不著頭腦,這次的名稱功能中文化的確能夠降低他們的使用門檻。另外,在教老人使用電腦的時候也可以準確的用中文名告訴他們應該打開哪個應用程序,執行什麼操作。不必像以前一樣說一堆英文單詞,老人肯定完全聽不懂。

如果蘋果是想多賣出點產品的話,不如考慮一下降價來的實在

那麼,蘋果真的有做過調查,這部分高齡、完全不懂英文的用戶群數量真的那麼龐大么?如果蘋果此舉是想多賣出點產品的話,不如考慮一下降價來的實在。

據稱蘋果為了這次中文名稱更新,已經準備了2年多的時間,我們也能夠從這些中文名的用詞當中看到一些蘋果的用心。不過,漢化的確是所有外企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常見的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還有我們常見的PC品牌,惠普、戴爾、以及曾經的索尼。還有今年3月初進入中國市場的Airbnb,也取了一個中文名:愛彼迎。今年7月初,國外知名新聞聚合應用Flipboard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紅板報」,並且聯合中國工程師更改了產品的UI乃至內容推薦演算法。

蘋果的中文化雖然來的可以說有點太遲,但這也表明了他們打算大力發展中國市場的決心。不過造成這次中文化改動用戶普遍都不太滿意,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第一印象。

雷靂3?看著實在是太別捏了

大多數用戶早都已經習慣了Finder,AirDrop,Dock,Spotlight,Handoff 這樣的名稱,如今突然改成了一個個陌生的名詞,基本所有的用戶都會反感這樣的改變。也不知道蘋果後續會不會照顧這部分用戶的感受,在後續的更新當中推出一些還原名稱的調節選項。目前大家能做的,恐怕只能將系統語言改成繁體中文才能找回以前的感覺了。


最近,蘋果公司在6月5號退出了IOS12 beta版本,每次IOS系統的更新都會帶來一些ASO的改變,IOS10的佔比率也將快速下降,我最近ASO優化做的力度比較大,所以今天寫篇文章對ASO優化進行一些總結。本文主要簡述兩個事情:1、IOS系統的變化;2、IOS關鍵詞優化及熱點蹭量

http://www.howtui.cn/portal/articleAndAnswer/106?type=0

IOS的每個階段的優化都會有一些不一樣,首先應該學會如何去看各個系統的佔比,這裡我們可以使用七麥科技(原ASO100)的App Store監控板塊。大家可以看見IOS11的佔有率目前來說是81%,IOS10的佔有率為14%,更早系統佔比5%,所以我們目前的重心優化應該在IOS11上面。

因為IOS系統的變化,所以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兩大系統在App Store中的一些改變。

我們主要說關鍵詞搜索結果的一個變化。兩個系統對比如下圖(機型:iPhone6,左為IOS11,右為IOS10)

  1. 應用市場截圖的變化

    從圖中可以看見,IOS11應用市場截圖可以展示三張圖,而IOS10隻能展示兩張圖,但是IOS10的圖相對展示大小要比IOS11要多一些。因為現在IOS11的佔比比較多,所以我們在讓設計部門的同事作圖的時候,要把字體相對來說要調大一些,儘可能讓用戶能夠第一時間看見產品亮點。如果還是按照IOS10的做法保持同樣的字體大小,在IOS11上面可能就顯得不適用。因為IOS10展示的是兩張圖,所以早期很多APP為了彰顯不同都將應用市場截圖的前兩張做成了切割式的圖,兩張圖片合在一起(如右二),在IOS10佔比非常大的時候轉化效果還是蠻不錯的。但是隨著IOS11的佔比越來越大,一次性展示三張圖,兩張圖的拼接式可能會越來越不適用。如果一定堅持要做成2張的拼接式,建議和《十色谷》和《花椒直播》APP一樣,將第三張圖的色彩和前兩張保持一致,儘可能讓色彩顯得協調。目前我覺得比較合適的解決方案是將APP的應用市場截圖從750*1134換成1134*750,將應用市場的截圖從豎屏換成橫屏的模式,如左一的《約見》APP,這樣對兩個系統都比較適用。

  2. 新增了一個副標題入口

    IOS11新增了一個副標題(IOS後台為可選狀態),具體展示在IOS11系統搜索結果頁的APP名稱下面,如果不填則為空白。這個地方我建議大家和標題結合一下,寫一下具體的產品定位或者產品特色,從而提高轉化。比如我現在做的APP《幣牛牛》,寫的就是我們產品的定位。比如賣車的可以根據自身的產品優勢寫「零首付開新車」「二手車30天包退,1年保修」。而IOS10在產品名稱下面展示的是開發者的名稱,之前比較流行的就是有很多開發者為了提高轉化,將自身的開發者名稱改為了「蘋果精品推薦」「App Store精選」等。現在IOS11新增了副標題,大家再也不用該名稱啦(偷笑ing)


麥當勞改成了「金拱門」,這事兒頓時引發了一波改名熱潮!然後粉絲也給極果君提了個建議。

或者叫七彩蛤蜊也行~

這不,蘋果也跟了一波「中國風」!把 iPhone 的 APP 也都紛紛改成了中文!像 Safari 變成了 Safari 瀏覽器、iMessage 變成了 iMessage 信息···一臉黑人問號加懵逼臉,就算後面不加瀏覽器也沒人拿它當相機使啊!在極果君懷著吐槽的心情繼續往下看的時候,突然有個 Finder 被翻譯成了訪達!恩,這個還是讓極果君細細想了想:把文件夾取個這麼高深的名字是啥意思,一訪即達?更多的蘋果 app 新名稱,大家看圖吧。蘋果也開始中國化了~

別看這些中文漢字只是兩個字,但是細細品味下來對有些音譯、甚至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都到了一定地步!

其實啊,很明顯蘋果開始「中國化」了!也意味著咱們國人對庫克越來越重要了~

極果君覺得啊,這次 iPhone 8 中國銷量下降明顯,多多少少都會觸動庫克!(雖然 iPhoneX 第一批貨5秒就搶完了···)現在開始面向中國用戶的一些優化,以此來提升中國用戶的體驗。不過,要僅僅靠著這點東西來抓住咱們,極果君覺得還遠遠不夠!

而蘋果以後能做出什麼樣的舉措,來打動咱們呢?赤目以待吧~


謝邀。

蘋果方面稱這些新名稱都經過反覆琢磨,既充分考慮到英文原名的意旨,也體現了中文在表義方面的細微差別。

例如,在macOS系統中,能夠迅速呼出當前任務的「Mission Control」被更名為「調度中心」,「Dock」變為「程序塢」,「Launch Pad」更名為「啟動台」,這些中文名字都是用原義呈現的方式。

網頁瀏覽器「Safari」更名為「Safari 瀏覽器」,「iMessage」更名為「iMessage信息」,「Facetime」變成「Facetime通話」,這類應用採用的是「英文+中文」混合搭配的模式。

除此之外,蘋果對三大系統中那些比較獨特的名稱,採用一種更為創意的方式進行了本地化命名。

例如macOS系統中的「Finder」被更名為「訪達」,iPhone上的拍照功能「Live Photos」被更名為「實況照片」;而在iOS以及macOS上常見的軟體「GarageBand」也更名為「庫樂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蘋果發布iPhone X後,蘋果中國官網就將「Face ID」功能譯為「面容 ID」,而這一本地化名稱也正是此次ID相關類目中的更新之一。

蘋果公司強調,在iOS系統中,新名稱將呈現於主屏幕及每款App中,而且在進入設置界面時也能看到。在macOS High Sierra中,你會在菜單欄、程序塢 (Dock) 或各款App中看到這些新名稱。此外,新名稱也將適用於watchOS中。

記者採訪了位於北京三里屯Apple Store的員工,一名每周都要向顧客講解如何使用iOS以及macOS的員工認為,系統以及軟體的全面本地化意味著他省去了不少麻煩,「至少不需要讓用戶每次都記住那麼多英文了。」

大部分初次使用macOS的用戶,很難分得清「Mission Control」、「Dock」、「Launchpad」等這些功能的意義以及如何操作。所以把這些內容翻譯為中文有助於蘋果觸達更多新客戶。

但蘋果並沒有對所有系統功能名稱進行更新,例如Siri和iBooks,這些名稱在更新後依然會沿用英文。蘋果公司也表示目前還沒有對這些功能名稱更改的計劃。

此次更新會在年底之前完成,屆時大約會有上百個蘋果功能名稱變成了中文,更多的變化等著你去慢慢發現。


支持蘋果的做法,但是希望蘋果在正式的使用中文名之前可以認真的斟酌一下,有一些真的該改一下,要不然還是英文舒服。

  1. 例如 GarageBand 這個軟體譯為 庫樂隊,是十分考究的,相信在未來認真的使用,會更加的舒服。

  2. 一些軟體是會和一些服務,或是格式有關的,蘋果給出的翻譯是在英文名稱後面加入大概意思,例如 Safari,和 Numbers,蘋果在後面加入了瀏覽器和表格,也是向益處發展的。

但是有些翻譯我就很討厭了,例如 Finder 和很多與 Time 有關的翻譯。

  1. Finder 翻譯為 返達,真的迷人。
  2. Time 類的蘋果選擇使用時間返回或是時間穿越類的,沒有任何和文件有關的標示,如果是初入 macOS 的用戶,還是不是擁有大量的知識的老人,恐怕會誤會。(笑)

蘋果選擇加入大量的中文翻譯是對的,但是建議先斟酌一下選擇的辭彙吧,據說 MacBook Pro 的觸控條最開始叫搓擦條。。。


蘋果公司一向不會跟隨跟風。要不然也不會有蘋果公司的今天。如果有這種精神早就生產微軟電腦了。不會有自己系統。所以這個問題提問就有問題!


中國經濟和市場全球一枝獨秀得必然結果,加上蘋果自身創新已經難以滿足全球消費者得需求和期待,諂媚中國市場是大勢所趨!


推薦閱讀:

TAG:數碼 | 蘋果公司 | Safari | 科技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