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南非,土著白人的生活環境怎麼樣?


南非人口約5500萬,80%是黑人,10%是白人,主要是英國、荷蘭和德國血統,還有10%的混血人種,就是南非殖民時期白人和黑人混血的後裔,南非是個三權分立的國家,所以有3個首都,其中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就是19世紀中葉白人後裔建立的城市。

圖為南非一個荷蘭裔白人貧民窟。

從17世紀荷蘭人踏上南非開始,相繼被荷蘭和英國殖民統治,當年南非發現了金礦和鑽石礦後,大批的歐洲白人來到南非淘金,幾百年過去了南非白人後裔視這塊土地為自己祖國,直到1961年南非獨立時,政權也一進在白人手中掌握。

圖為南非一個貧民窟內領取救濟食品的白人,發放救濟食品是黑人。

南非白人為了鞏固統治,從1948年開始在南非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將南非境內的黑人驅趕、分離,南非白人政府稱之為「各自發展」。而擁有白人7倍人口的南非黑人奮起反抗,其中就有著名的黑人領袖曼德拉,反對種族隔離的曼德拉被白人政府入獄27年之久,1991年南非白人總統德克勒克結束了種族隔離制度,1994年曼德拉在南非大選獲勝,從此黑人開始掌權南非。

圖為推著嬰兒車前往領取救濟食品的母親。

黑人掌權以後的南非開始了「去白人化」政策,其實就是變相的對白人清算和打壓。黑人湧入白人的工廠和家中打砸搶燒,白人不再享有社會福利,白人小孩不讓上學、去醫院遭驅趕、出銀行被搶,社會開始陷入動亂,大批白人下崗,南非的白人中產階級比如律師、教授、醫生、工程師等精英紛紛離開了這個國家,大量社會崗位由二把刀的黑人接任而亂西八糟。

圖為一個南非白人貧民窟家庭,這裡沒有自來水,沒有電,越來越多白人想方設法逃離這個國家。

最後留在南非的白人都是些窮人、老實的農民,沒來得及離開的白人變成了難民,南非黑人政府雖然對白人出台很多平等政策,但依然有60萬白人生活在南非貧民窟里,靠著每月領取低廉的救濟食品度日,有的白人做著低下的工作還要接受黑人警察的壓榨和混混的騷擾,很多白人女孩到了適婚年齡為了安全不得不找個黑人嫁了,在南非:社會歧視白人,世界獨此一家。


來南非之前,有人告訴我們:南非不僅有黑人貧民窟,也有白人貧民窟。

不僅如此,貧民窟的白人居然還會控訴:說遭到了黑人的歧視…

這有點兒顛覆我此前對南非的認知,要知道白人曾統治這個國家幾百年,雖然種族隔離制度廢除了,但是白人應該還是活得不錯的吧?

2014年,我們來到南非。我們決定前去探訪一番。

問了許多路人,紛紛搖頭,都說沒有這個地方。

幾經打探,終於有人告訴我們,"去加冕公園看看。"他以前就住在那兒。

從約翰內斯堡出發,開了幾個小時的車,來到了加冕公園。

這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公園,微風習習,綠樹成蔭,綠色的草地和粼粼湖水相映成趣,有些人在公園裡休息、遊玩。

我們很奇怪:這怎麼可能是貧民窟?

再往前走,幾步之遙的地方呈現出一片破敗:破落的房子、參差的斷壁、猴兒樣的孩子的臉。好的是,沒有發霉和腐爛的臭味兒。

這個村落叫克魯格斯多,南非唯一的一個白人貧民窟。

破舊、生鏽的房車,是這裡最常見的"建築",它們從四面八方開到這裡,輪胎扎進泥土,就此生根,成為這個貧民窟的一員。

這些房車說明它們的主人,曾經"闊"過,後來潦倒了,淪落至此。

還有更多沒有車的窮人,也聚集到了這裡,搭房子、支帳篷。

美麗的加冕公園一角,成了這些貧窮的白人的貧民窟。

在村落里穿行,敞開的門裡,總坐著一個或幾個愁眉不展的白人目光獃滯地待著,它們憔悴、瘦削。

女孩兒們光著腳在地上作著遊戲,更小一點兒的孩子,臉上髒兮兮地爬著。看到我們的鏡頭,孩子們好奇地圍了過來,揚起了無邪的笑臉。不幹凈但是純凈。

站在村子的外面看去,雖然破敗,但是卻很有序,沒有遍地的垃圾,帳篷、房車也都盡量整齊地擠在一塊兒。

資源有限,貧民們的生活卻並不粗糙,還相當有情調。

破舊的布料,有人拼接縫補成非常好看的窗帘;

有人在帳篷前,還種上了野花;

有些屋子、帳篷上,還畫上了好看的塗鴉。

居民們還研發了熱水器~

洗澡的人,把下載的「浴室」,也布置得很整齊~

一些廢品在這裡再利用率很高,然門將其做成小玩意兒、裝飾品,掛在自己的"房子"上。

一棟木頭房子格外顯眼,屋主確實下了功夫,雖然材料都是廢舊的木地板,他是他精細雕琢得風味十足,如果挪到國內的一些景點,這房子一晚上能賣不少錢。

有人在安靜地看著舊報紙,還有父母在石塊邊看著孩子做作業……

走進一輛房車,裡面可供人活動的空間非常小,到處都被塞得滿滿當當的--舊的電器、傢具,撿來的日用品、瓶瓶罐罐,陳舊繁多,但卻不是胡亂堆放。

一個頭髮花白的大爺告訴我們,這間房車屬於6個人一起居住,所有人分時間段進來睡覺、休息什麼的;沒輪到自己的時候,得出去待著。

晌午十分,屋子、車子、棚子里的人,都鑽了出來,在空地上搭灶生火做飯--堆上幾塊石頭,支起一個架子,掛上一個鋁盆,點起火。

鍋里的食物都差不多,要麼土豆要麼麵粉。在一個兩頭漏風的帳篷前,一個老太太在地上撿起土豆塊往鍋里扔。

原來老爺子不小心碰翻了鍋,腳燙了,土豆灑了,但是必須撿起來,他們的食物非常有限。

跟一個年齡相仿的中年人聊天,他說雖然我們住在貧民窟,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穿得整潔乾淨,帳篷雖小,但是不亂。

這是這些白人們的驕傲。"我們還沒有放棄生活。"甚至有些人依然養著寵物,小貓小狗、鸚鵡等。"

很多人都想買我的鸚鵡,但是我是絕對不會賣掉它的,多少錢都不賣。"一位中年婦女說。

哪怕生活很拮据,但是絕對不會因為困苦而放棄生活的樂趣。

一位相貌奇怪的大叔,肚子上長了一個非常大的瘤子。

他在草地上,虔誠地做著禱告:"感謝上帝賜予了我這一切,我有一位一直陪伴著我的妻子,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還有一隻狗。"

在這個貧民窟里,無時無刻地給我帶來著震撼,幸福從來都不是需要靠物質來衡量。

"你們平時靠什麼生活?"我問。有些慈善機構每個月會送來一些食物,分發給大家,但是數量不多。還有些好心人也會自發的送一些東西過來。

此外,很多人是有工作的--但不是固定工作,都是"臨時工"。

一個叫丹尼爾的人說,他每個月能掙1000元,養活家裡的四口人,但是他每個星期只能工作一到兩天。

我問他為什麼不找一份固定的工作,他的回答再次讓我震驚:"因為我是白人,白人找不到工作。曾經我們享有特權,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原來種族隔離制度廢除之後,為了扶持數量龐大的黑人佔據這個社會體系中更重要的位置,南非政府通過了"BEE法案",鼓勵和扶持黑人的經濟發展。

"我們現在才是遭受到歧視的人群。"丹尼爾說。

我將信將疑,丹尼爾要出去找工作了,徵得了他的同意,我們可以一路跟著去看看情況。

丹尼爾很認真,準備好了的簡歷,搜羅出來一套最整潔的衣服換上,擦亮了老舊的皮鞋,剪了頭髮刮乾淨鬍子,帶著我們出門了。

徒步走到附近的市裡,丹尼爾先去了一間加油站,想應聘加油員。

老闆只是讓他留下簡歷,兩個月內會聯繫他面試……其實就是石沉大海的意思。

一路又跑了幾個地方,全是讓留下簡歷等候通知。

丹尼爾苦笑,他造就習慣了。他說不管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只要給他一份工作,讓他能夠養活老婆還孩子,什麼樣的工作他都接受,願意盡全力去做。

可是,沒有人會給他這種機會。

我們來到一個小超市,丹尼爾再次被拒絕。我們拉上老闆多聊幾句,老闆的邏輯很神奇,他說在南非有90%的人口是黑人,那麼一個超市裡就應該有90%的員工應該是黑人。

而且僱傭黑人政府會有很多政策上的傾斜,那為什麼不用黑人呢?

我問他們對待黑人還白人是平等的么?

他非常大氣地說是的,末了對我們的翻譯說:"你英語說得很棒,如果你需要這份工作,我可以給你。"

邊上的丹尼爾苦笑,這是赤裸裸地歧視。

最後去了一家汽車玻璃店,老闆看了丹尼爾一眼,簡歷都沒收:"對不起,我們沒有空餘職位。"

我看到丹尼爾的臉色已經非常難看,但是依然強撐著笑容離開。

出來後它非常生氣地說:"他們就是在歧視我們,裡面只有黑人!"

丹尼爾低下了頭,無奈地往前走去。看著他佝僂的背影,我們不忍再去打擾他。

一位懷孕的婦女聽到我們問起工作的事情,先是很神傷,說他們不是不努力,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努力去改變現狀,但沒有人願意給這個機會。

她越說越激動,竟然哭了起來,邊哭邊說:"我懷孕了,我真的不希望孩子出生以後,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

對於這裡的現狀,我們無力改變,我們能做的,只是把帶來的一些食物分發給孩子們,再為貧民窟里的人們,做一頓番茄燉牛腩。

吃著番茄燉牛腩,當地人說,我們這群中國人,是唯一來到這裡給他們做飯的人。

他們感到了尊重,也特別感謝中國人。


前段時間特朗普在推特上發表了一段關於南非土地徵收和殺戮農民的推文,他說南非政府正在有意地強征白人的土地。這段推文引發了世界對南非形勢的關注,特別是種族隔離制度結束之後此前優越的種族——白人的境遇。

現在的南非儘管沒有種族隔離政策,但其政策仍然與種族高度捆綁。南非人的身份證件中會清楚標註他或她的種族「黑人」、「白人」、「有色人種」(colored)、「印度/亞裔」。而後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絕不僅僅是要去除種族隔離,而是試圖彌補過去種族隔離的赤字,試圖實現某種正義。這一思路轉化為政策,就是賦予黑人(在種族隔離時代最受歧視的種族)大量的機會,主要是通過公共部門僱員。經過這些年的「賦權」運動,南非的各級公務員已絕大部分是黑人,白人的主要就業領域是私營機構。

根據筆者在網上找到的數據,目前南非白人家庭的平均收入仍是黑人家庭的5倍,但是不容質疑的是,隨著這種「追求種族正義」的政策實施,白人覺得這一政策就是「劫白濟黑」,因此近二十年來南非白人大量移民,人口不斷萎縮。

然而,最尷尬的是南非屬於「有色人種」(colored)的種族。他們在種族隔離時代是僅高於黑人的階層,現在政府的政策又明顯傾向「賦權」黑人,他們的利益被完全忽視。


按照通常的理解,南非的土著白人,指的是以荷蘭裔布爾人為主的白人群體。

上世紀90年代曼德拉上台,南非由此開始解除原有「種族隔離」政策,追求各民族平等發展。樓主所說的南非土著白人的貧困境地確實存在,主要原因其實不外乎三點:從種族隔離時代的優勢地位滑落,自身又不具備充足勞動技能,南非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攀升,這些人也未能倖免:

1.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最根本特徵就是賦予白人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和操控權,從體制上就排除了黑人與白人競爭的權力。南非資源儲量豐富,經濟基礎好,整個國家的經濟財富足以用來保障占人口多數的少數人的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南非布爾人實行的是類似於我們國企的制度,國家保障一切。這點在秦暉老師的《南非的啟示》中有充分的描述。

2.在上述制度的保障下,南非土著白人的生活是非常安寧無憂的,這也就導致一部分白人並不重視教育,從事的也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崗位。而到了90年代,種族隔離一被解除,這些白人在蜂擁而至、可以和白人平等競爭的黑人勞動力面前缺乏競爭力,要求的工資又高,很多人陷入了失業的境地。

3.南非近年來經濟不復昨日榮光,失業率大幅攀升,這些白人也不例外,很多別解僱之後無法再就業。

筆者在南非路上就曾看到車外兩位白人舉著「Looking for Job」的牌子,衣衫不整,神情恍惚,和樓主的照片相似。

(一個白人小姑娘和父親在馬路上乞討)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白人作為一個整體仍然佔據著南非經濟的主導權。雖然黑人在政治上看似「吆五喝六」,但經濟實力仍然無法與白人匹敵。樓主所說的這些潦倒的土著白人,是在國家保障消失之後無法適應轉型時代的產物,但總體而言,白人在南非仍處於優勢地位,只不過內部分化加大,有的豪富,有的中產,而原來沒有過的貧民窟白人現在也產生了。


布爾戰爭中的英國集中營,戰爭期間英軍把布爾人強制關進集中營,兩萬婦孺致死。

在南非的確存在著白人後裔的貧民窟,2010年初,來自塞內加爾的路透社攝影師芬巴爾·奧雷利前往南非克魯格斯多普加冕公園訪問了一個寮屋營地,拍攝記錄了他們的故事,這篇報道攝影發表以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國內媒體轉發後,網路上也是一片大嘩,之前,人們已經習慣了非洲黑人的貧困生活狀態,對白人的貧困,尤其是非洲的白人貧民窟還是感覺到很震驚。

住白人貧民窟的大多是有著荷蘭血統的白人,這裡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沒有安全保障,食物匱乏。

克魯格斯多普是南非的一個城市,位置在德蘭士瓦省南部,海拔大約1,740米,人口十多萬,雖然名不見經傳,歷史上卻是荷蘭人後裔的地盤,這些人被稱為布爾人,1852年布爾人曾在德蘭士瓦宣布獨立成立過南非共和國,南非共和國與大英帝國相持2年多,布爾人雖為久經鍛鍊的游擊戰士,但終於1902年投降於英軍,結束了布爾南非共和國短暫的獨立。

布爾二次大戰中的布爾游擊隊

布爾一詞來源於荷蘭語,是農民的意思,是指17世紀以後荷蘭殖民者的後裔,也泛指葡萄牙、法國殖民者的後裔或是通婚以後的白人後裔,這些人在南非都被稱為布爾人。這個詞在南非有一定的歧視性,是後來大英帝國的殖民者區別於其他白人後裔的特用詞,現在書面上已經使用很少了,這個特殊的群體官方稱為阿非利堪人(Afrikaner),因此,外界所知甚少。現在南非的白人後裔,絕大多數都是布爾人的後裔。

布爾人的現狀

布爾人這個群體很特殊,他既對當地黑人懷有敵意,是種族隔離制度堅定的支持者,他同時也不服大英帝國的統治,再加上17世紀其祖上最早的那一代殖民者偏好遊盪式的田園生活,歷史上和當地黑人和英國殖民者的開普政府發生過多次戰爭,基本屬於爹不親,娘不疼,沒人待見的一群人,無論是英國白人執政還是曼德拉等黑人當權,都不被待見,他們就這麼一天天消沉了,又加上近年來黑人執政以後南非經濟大滑坡,原來白人享受的諸多社會福利和資源不再,逐步就淪落為社會的最底層。這些人雖然皮膚還是白的,但文化上已經與母國沒有什麼關聯了,母國荷蘭也不是當年的海上王國了,墮入貧民窟也許就是他們的最終歸宿。

資料:19世紀晚期,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士自由國相繼發現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礦和金礦。英國殖民者覬覦這些寶藏,於1899年8月與布爾人爆發戰爭。戰爭初期,英軍在人數上處於劣勢,在輕捷靈便的布爾人面前多次遭到失敗,隨著援軍的抵達,英軍逐漸掌握主動權。當年秋,英國宣布取得戰爭的勝利,但布爾人繼續襲擊英軍。英軍把布爾人強制關進集中營,兩萬婦孺致死。布爾戰爭中的英軍總司令基契納成為英國的民族英雄,但直到他凱旋時,英國仍然沒有完全控制稱南非。英布戰爭稱得上英國復興史上最長的戰爭。


實際上,網上有很多關於南非的不實言論。

即便是取消種族隔離的今天,南非上流社會依然由白人控制,黑人僅僅是當中的點綴,這就好比一杯卡布奇諾咖啡一樣,上下層黑白分明。不僅如此,白人依然控制南非大量的社會財富。

有意思的是,在種族隔離時期,南非靠賣資源確實成了一個富裕國,確實給人一種「發達國家」的錯覺。不過隨著南非資源枯竭以開採難度增大,南非這層「發達國家」的面紗不僅被撕了下去,加之南非因其種族隔離被全世界制裁,導致其經濟崩潰,甚至經濟負增長。所以,南非白人不得不放棄種族隔離制度。不過南非政府也不白給,經濟危機前南非可以維持7%-8%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危機以後仍可維持1%-2%的增長速度。

既然南非政治制度是西式民主,所以根據一人一票的原則,自然新政府和議會以黑人占多數。但是有意思的是,世上無絕對,南非西部白人數量佔優勢的地區,地方政府以及地方議會都是白人占多數。

至於貧民窟里的白人,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種族隔離時期黑人工資遠低於白人,白人和黑人勞工工資比一度高達11.7:1,這就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相比於白人,資本家更喜歡僱傭黑人。而這幫「目光短淺、不負責任、無信用、自卑、不自重、無知、輕信以及缺乏進取心……絕大多數窮白人確信自己比非歐洲人身份更優越」(美國卡內基基金會評價)的廢物窮白人既不肯拿和黑人一樣的工資又沒有別的本事,自然要去住貧民窟。雖然南非種族隔離制度一度保障了窮白人的就業,但是隨著國際制裁持續,進入19世紀80年代後南非經濟就進入了負增長,尤其是1986年歐美國家加入到制裁南非的行列,加速了南非經濟崩潰。南非白人政府放棄了種族隔離制度之後,之前受特權保障的窮白人自然又成了廢物。


南非,地處南半球,位於今天非洲大陸最南端,面積約為120萬平方公里。地處兩大洋(大西洋、印度洋)之間重要的的航運節點上,特別是其南端的好望角歷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線」之稱。

南非被稱作「彩虹之國」,是因為南非有各種人種和各民族文化。而且各種民族都和平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國家裡,彩虹之國便由此得名。

—————————————————————

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後來南遷的班圖人。

——1652年,荷蘭殖民者開始侵入南非,並對當地原土著黑人發動多次殖民戰爭,之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荷蘭人漸漸也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下來,並開始繁衍生息;

——19世紀初期,英國殖民者亦開始入侵南非,並於1806年搶奪佔領了「開普殖民地」,這樣導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荷蘭裔布爾人被迫由沿海向內陸遷徙。

——1867年和1886年,南非首次發現珍貴的鑽石和黃金,這引的更多的歐洲移民魚貫而入。

——1910年,英國人合併當地的幾個省成立「南非聯邦」,由此南非成為完全意義上的英國自治領地。白人成為這片非洲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1961年,南非退出英聯邦,成立新的南非共和國。

——1994年,南非首次舉行不分種族的大選,黑人出身的曼德拉勝出。曼德拉的勝出對於一個長期有白人佔據統治地位的南非具有重大劃時代意義,亦標誌著黑人從此翻身成為國家的新「主人」。

(南非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

————————————————————

目前南非人口約為5059萬人。其主要有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亞裔人四大種族構成。

其中白人主要是有荷蘭血統的阿非利卡人和英國血統的白人,他們這部分人使用的語言主要是英語和阿非利卡語。而有色人就是殖民時期白人、土著人及奴隸混血人的後裔。

縱觀南非幾百年的變遷及建國史,這片土地上始終圍繞著當地原土著居民與外來入侵白人的生存鬥爭。並且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黑人首次贏得南非大選。這才從根本上扭轉了此前一直存在於南非的種族隔離史(制度)。

————————————————————

目前,南非是非洲大陸第一大經濟體,工業體系是非洲最完善的,礦產是南非經濟主要來源。南非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南非的經濟相較於其他非洲國家比較平穩、持續。

此外南非還是新興的經濟體「金磚國家」的會員國之一。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其他國家一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同樣面臨發展不均,貧富懸殊日益拉大等問題。白人亦是如此。

特別是自從南非由黑人掌權以後,南非原白人的生活境遇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原先一部分白人的富裕平靜生活被打亂,甚至出現了大範圍的黑人對白人的搶奪。這就導致一部分有能力的白人遠走他國,另一部分沒有能力的則只有苦守本國,而且他們的生活也非常艱難。

同黑人一樣,白人也有許許多多的貧民窟,他們也同樣生活在貧困線之下,並時不時受到黑人的威脅與侵擾。

(生活在南非貧民窟的白人)

可能對於大部分南非黑人來說,他們才是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那些白人只不過是後來者,且因為黑人受白人幾百年的壓迫,黑人骨子裡始終對白人充滿敵意與仇視。這樣以來導致白人的生存境遇更加艱難。而且這一局面短時間之內不會得到根本改變。


種族歧視幾乎是每一個西方發達國家的通病,而一般情況下都是白人歧視有色人種。但有這樣一個國家卻倒了過來,白人的社會地位反而不如黑人,這個國家就是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以盛產金礦而著稱。西方殖民時期這裡是英帝國的海外領土,白人自然居於領導地位。在英國人到來之前,這裡的黑人土著同他們的非洲兄弟在文化層次上沒有區別,基本上都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因為葡萄牙人迪亞士率領的船隊越過南非好望角打通了歐洲通往亞洲的海上航道,南非一下子成了東西方海上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從此以後,各個西方殖民者紛至沓來。

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的海上霸權衰落之後,緊隨其後的英國人後來居上。他們將英國本土的罪犯、無家可歸者、以及那些試圖在海外淘金的人接二連三地帶到了這片化外之地,而這些人也就成了南非走向現代進程的第一代拓荒者。隨著在南非出生的白人不再認同母國的宗主地位,大英帝國同殖民地的矛盾也越來越變得不可調教。最終,同美國的獨立進程如出一轍,南非人也打響了反抗英國國王統治的戰爭,而這場獨立戰爭就是舉世聞名的布匿戰爭。

獨立後的南非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很快成為非洲大陸上首屈一指的國家。國民的生活水平一度絲毫不亞於歐洲發達國家,「到南非碰運氣」成為當時西方中下層社會的主流。此時的南非還是白人居於主導地位的國家,從總統到各級行政官員幾乎都由清一色的白人擔任。不得不說,南非能夠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白人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當時的黑人只能從事一些很低端的服務業和農牧業,而階級矛盾的種子也就此埋下。

到了20世紀下半葉,南非誕生了一位偉大的黑人——曼德拉。自此,南非境內轟轟烈烈的黑人爭取權利的運動正式拉開了帷幕。經過不懈的鬥爭,曼德拉和他的追隨者們終於迎來了黎明的曙光。1994年,曼德拉被選舉為總統,成為南非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本人也被稱為「南非國父」。此後的南非本來可以成為黑人與白人和睦共處的國度,但幾個世紀以來的隔閡又怎麼可能輕易化解呢?

黑人取得政權之後很快展開了對白人的清算活動,社會各個階層的工作機會不得不向黑人傾斜,與此同時白人在各個領域均受到打壓。那些有錢的白人富豪首先移居國外,其次是擁有技術的白人醫生、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到了2003年,白人逃離南非達到一個高潮,而空缺下來的大量技術崗位被黑人充斥,但由於文化程度和技術層次不夠,這些崗位黑人根本玩不轉。南非境內原本有三座核電站,白人移民之後,黑人認為三座核電站同時運營太過浪費,決定關掉其中的兩座。到2010年南非舉辦世界盃期間,由於電力緊張,南非忽然想起自己還有兩座核電站尚未啟用,於是派人去開啟,但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已經沒有人懂得如何運轉這些機器了。

逃走的白人是幸運的,而沒有技術又沒有資金的白人就慘了。由於政府資金不向他們傾斜,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搬到了貧民窟里生活,還要時不時遭到地痞的毆打和警察的敲詐。南非也成了世上唯一一個黑人歧視白人的國家。


那些說白人境遇有多悲慘的,我給你們看一下南非白人真實現狀:

一、經濟上,南非白人在經濟上佔據主導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變。

1、收入:根據2011年南非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白人家庭平均年收入是365134蘭特(家庭平均人口數是2.8人);黑人家庭平均年收入是60613蘭特(家庭平均人口數是3.9人)。白人家庭年收入是黑人的6.02倍。這一數值相較2001年的8.61倍有所縮小,但差距仍然很大。

2、失業率:2015年中,黑人失業率為27.9%,白人為7%。3

3、企業高管比例:根據南非就業平等委員會2014-2015年報告,在南企業最高管理層中,70%為南非白人,南非黑人佔13.4%。(南非總人口比例為:黑人佔79.6%,白人佔8.9%)。

總結:用南非人常用的一個比喻來說:南非社會是一杯層次分明的卡布奇諾,底下是咖啡(黑人大眾),上面是牛奶(白人中產),最上面是奶泡(白人富豪),最後在頂部撒點可可粉(黑人精英)作為點綴。

上一張BBC做的南非各族群100年來收入變化圖:

政治上,以黑人為主體的非國大長期執政,但受到白人多方掣肘。

一方面,非國大自1994年首次不分種族大選以來,非國大一直是執政黨,2015年大選時總支持率略有下降,但仍有60%以上的支持率。在地方9個省中,非國大在8省執政,以白人為基礎的最大反對黨「民主聯盟」(DA)在白人比例最高的西開普省執政。因此,總的看,白人的確有喪失話語權之感。在中央政府中各機關中,白人升職也有明顯的天花板,如果不是非國大黨員,基本上處長到頂。

另一方面,在南非政治體制下,白人仍有諸多可以掣肘非國大的途徑。首先,非國大雖然通過選舉贏得議會和政府的控制權,但南非司法系統高度獨立,至今仍是白人法官主導。而且在南非,從指責總統更換部長到指責官員腐敗,都可以隨意提告,不管勝負,先拖上一年半載,讓政府無法實施政策。其次,作為「第四權力「的南非媒體主要也控制在白人手中,還有的直接就是歐洲大媒體旗下。這些媒體的政治新聞基本上只有一個調門,就是批評政府和非國大。

此外,南非的金融,醫療,依然控制在白人手中

教育上

南非多數大學至今依然使用布爾語教學(南非白人主要需要,一種荷蘭語和非洲當地語言的混合體),而南非大多數受過教育的黑人母語是英語,為了讓大學改為英語教學黑人可是花了不小的功夫

南非第二大黑人族群科薩族(就是曼德拉、姆貝基等出身的族群)去年才有了第一套本民族語言編寫的小學數學教材。


南非90年代「民主化」改革後,黑人取得選舉權。由於黑人掌權,對白人採取歧視政策,沒收白人財產。

面對全面沒收和歧視,能逃的白人都逃了,逃不了的陷入赤貧。由於黑人好吃懶做,瓜分的白人財富也沒吃多久,就糟蹋光了。

經過二十年發展,從非洲唯一發達國家成為發展中國家。堪稱黑色奇蹟。


推薦閱讀:

說非洲「窮」?你對非洲的誤解是有多深
南非的音樂文化到底有多豐富多彩?
非洲的馬里帝國曾經有多先進?
10大動圖:非洲離子燙了解一下?看著有點害怕…
出國務工需要什麼條件?工資待遇怎麼樣?

TAG:非洲 | 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