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做交換生是一種什麼體驗?
#教育問答#
大二的一年,每天課程滿滿、作業堆積成山,再加上部門的各種活動,我幾乎每天都處於忙碌的狀態,時間表被橫豎而排列的事情填滿。也因為各種事情堆積如山,自己慢慢變得得過且過,激情漸減。或許用一句流行語形容就是:我已經是一條鹹魚了!我也意識到自己的狀態很糟糕,也想改變自己的心態,扭轉格局,然後剛好有這麼一個機會出現在我面前,所以我就去了台灣,當一名交換生。在此,也很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台灣之旅。
選擇的是台灣的佛光大學。佛光大學為了歡迎境外生,特別組織了境外新生開學典禮和見面晚會。晚會上,境外生齊聚一堂,圍桌聊天吃飯,觀看錶演。同學、老師之間沒有隔閡,一起自拍、唱歌,說說笑笑,就像和家人聚餐一樣,真的是讓人很暖心的一晚。為了照顧境外生,學系還特別給每一位境外生安排了一位學伴,學伴是台灣本地學生,有任何需要或者疑問都可以跟學伴諮詢交流。
學習方面:佛學校是建在山上,境外生宿舍在山下,所以平時我們上下課都需要坐校車,一般需要四十分鐘才能到達學校,因此等校車、坐校車會浪費挺多時間的。而且台灣的大學沒有午休時間,中午也會開設課程,這對於我們境外生來說就很不習慣,因為大陸的學校都有安排中午的休息時間。與大陸同等級學校的學生比較,佛光大學的課堂教學會相對寬鬆自由,需要討論時,學生一般會比大陸的學生活躍,思維很自由。在大陸,課堂的氣氛一般會比較嚴肅,學生也會比較自律,課堂上也不會吃東西。
因為我念的專業是新聞學,所以這次來台灣修的是傳播學系媒體傳播組。在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大一的學生就已經開始有小部分的實操課程了,而在大陸實操課程一般是大二才開設的。但是,由於台灣和大陸的媒體環境不同,所以專業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也會有點區別。還有我最欣賞的一點是,每個月老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午餐座談會,就是中午的時候老師和學生坐在一個教室吃飯,邊吃邊聊,而便當的費用由老師支付。午餐座談會就是以一種比較自然的方式,讓師生溝通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我個人認為,大陸的學校可以借鑒這一點,加強大學校園的師生交流。
生活方面:台灣面積小,公共設施也相對完善,比如說:在捷運站你會看到「哺乳室」這樣的設置,極具人性化,但是在大陸的地鐵站、火車站等地方是比較少見的。另外,在台灣隨處可見便利店,人們在便利店內除了可以買食物與生活用品之外,還可以買活動門票、車票、儲值交通卡等,十分便利。而內地,像711、全家這樣的連鎖便利店還是不夠普及,而且提供的服務也沒有很全面。除此之外,讓我讚歎的是台灣這邊的文藝展覽、音樂會等活動很多,舉辦頻率很高,而且門票很便宜,甚至是免費。還有的是台灣的街道很難見到垃圾桶,但讓我驚訝的是街道十分乾淨,很少會有垃圾的蹤影,而且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很強,這很讓我佩服。反觀大陸,垃圾桶很常見,可是垃圾也是滿天飛,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也很薄弱。
飲食方面:台灣的口味與大陸南方的相比也略有差異。台灣人普遍喜歡吃肉,蔬菜類比較少見,素食主義比較流行。大陸的南方人吃得比較清淡,肉和菜搭配相對平衡。在台灣,便當很常見,吃起來很有感覺,別有一番風味;台灣夜市也很出名,遠近馳名的小吃很多,但夜市以煎炸油膩食品為主,不宜多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大陸的水果相比,台灣的水果種類豐富,但價格較貴。
總體來說,台灣人素質較高的,並且十分熱情好客,很愛幫助人,這大概是能給像我這樣身處異鄉之人些許溫暖吧。濃濃的人情味,讓我越來越喜歡台灣了。無論是當初選擇漂洋過海來台灣當交換生的自己,還是支持我來台灣的人,抑或是在台灣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我都持以感恩之心。台灣,交換生之旅,很高興能夠遇見!
正處大學時代的我們,內心常常渴望有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吸引力。而深大的交換生項目提供給同學們出國出境的交流機會,讓同學們去感受不同的校園生活,發現各自不一樣的美妙!
交換生項目計劃在今年9-10月報名申請剛剛過去,不少同學對在異域求學、生活的經歷心生嚮往,那麼,當一名交換生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在此,官微君邀請了幾位交換生同學分享她們在國(境)外的經歷,滿足大家的小小好奇心!還有各種tips哦!
美國學霸不分國度,不一樣的學習體驗Coco2012級金融專業交換生項目:哥倫比亞大學秋季商科證書課程專門提前了一周多到紐約,想要提前感受和熟悉這個在美劇中出現過無數次、在腦海中想像過無數次的城市。很慶幸第一天來紐約的時候就遇到很多非常friendly的當地人。
在哥大,貫穿生活最多的,始終是緊張的學習。之前就聽說美國名校的學生很勤奮很好學,圖書館的燈整夜都亮著。來了哥大之後,發現這邊的學生真的很用功。晚上十一點多的時候都還是燈火通明,座位也都被看書的學生坐滿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真的是很不一樣的體驗,自己也會被這樣的讀書氛圍給帶動。
另外,交換生的課程雖然不多,但每門課的強度都很大。課前需要預習的reading和課後的作業都不少,課堂上需要百分之百集中注意力去跟著老師,才能不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的point。如果投入進去認真看的話,可以在圖書館待上一整天。一開始會不太習慣這樣的高強度的學習,但是在這裡讀書久了之後,發現閱讀水平不知不覺有了提升,所以還蠻享受這樣的pace。在哥大,最讓我驚喜的是華麗的圖書館,很多座位都給了學生足夠充足的私人學習空間,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習心情很好。幾乎每一天我都會來圖書館自習,這裡也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小小的房間四周環繞的全是書,置身這裡,享受平靜的下午,學習時光變得短暫而美好。
短短一個月,越來越喜歡這座城市,越來越喜歡哥倫比亞大學。半年時光不長,在這裡的每一天都珍惜著、拼搏著。多元文化,讓思想碰撞出火花
銳銳
2013級 工商管理專業
交換生項目:
哥倫比亞大學秋季「Business plus」課程
不知不覺,來紐約已經半個月了,紐約也從炎熱的夏天過渡到了涼爽的秋天。短短半月,每天的生活都是充實而忙碌的。Orientation(信仰、態度)是哥大學習生活的開始,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不僅是我學習生活上很好的夥伴,文化思想交流上我們常常可以互取互補。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總是能從外國人的口裡理解到他們對中國人的看法,藉此自己也能夠窺見外國人的價值觀。在哥大學習期間,我認識了一個叫做eva的法國女生。eva說她之前去北京bmw實習的經歷,於是我們討論起中國文化與歐美文化的差異。擁有典型歐美人直率性格的eva說,不太適應要問很多次才能問清楚的中國人作風。因為她在法國,上司總是直截了當地說你應該這樣或是那樣,而在中國就變成了我覺得你這樣不太好,接著就是略帶遮掩地開始慢慢講……eva覺得,這效率太低了。此類的經歷真的很有趣,也增強了我跨文化意識。不僅僅文化思想的多元碰撞,哥大處在全美最繁華的城市,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讓我好好體會了一把紐約大雜燴的飲食生活。這裡彙集了全世界各地的美食,放假的日子裡,和朋友相約去韓國城吃一頓烤肉或者去家附近吃一碗地地道道的越南米粉,再到中央公園騎騎單車,享受多姿多彩的紐約生活。台灣不拘束地去體驗各種想要的美好小風2013級 漢語言文學交換生項目:台灣中央大學來台灣的初衷,就是想出去走走,見識一下不同的地方,而若想了解更多,就要把自己看成當地人一樣去感受。雖然來台灣當交換生只有一個多月,但是對於在台灣學習和生活的感受也蠻多的。首先,寶島的生活節奏挺慢的,交換的學校又地處郊區,比較偏僻,交通也沒有在深圳那麼快捷方便,但是正是這樣,生活反而少了幾分喧囂,多了幾分寧靜。 在台灣生活與學習,有一點不習慣的就是繁體字,一開始看書上課會覺得不習慣,有些繁體字不會寫,但是後來看多了,加上平時有去練習寫繁體字,就覺得好了很多。使用了繁體字後,與同學們的差別減小了,歸屬感也強了不少。如果功課不忙,我喜歡在周末去學校以外的地方走走,看看台灣的風景,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因為學校是在桃園,離台北比較近,在學校附近坐火車就可以直接到達台北的中心地帶,所以會到台北的誠品書店看看書,或者去一些歷史人文景點看看,比如故宮博物院、西門紅樓、淡水紅毛城等,或是參觀一些建築比較有特色的大學例如真理大學去。 徜徉在這些美麗且特別的景色,我慢慢熟悉了台灣。除了到處走走,我還喜歡與台灣當地人交往,把自己當做是其中的一份子。我遇到的很多台灣人都很熱情善良,遇到困難他們都很熱心地會給予幫助,就算你只是簡單地問一下路他們也會很熱情地把你帶到你要去的地方。而且大多數台灣人都很有禮貌。在台灣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謝謝」,不論在公交車上下站時、在便利店結賬時、或在小飯店吃飯時等等,大家都會不自覺地互相說「謝謝」。
說到遊玩,不得不提台灣的眾多美食,我們學校並沒有食堂,有時候要想今天吃什麼真的會挺苦惱(kai xin)的!台灣的小吃真的蠻多的,比如鮮奶麻糬、香酥芋丸、臭豆腐、牛肉麵、芒果雪花冰、酪梨牛奶等等,都很有特色呢。
正因為轉換身份,積極去了解這裡,我的交換生體驗更加豐富,更加溫暖。韓國在異國學會照顧自己也是一種收穫
該該
2012級 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
交換生項目:檀國大學
在不同的國家學習生活,與之前截然不同的飲食是一道難題。
韓國料理最喜歡的就是辣。炒飯、湯類、面都是辣的,更不用說每餐飯必配的泡菜。而青菜種類少得可憐,在菜里放的最多的是豆芽,除了包肉的生菜,平時基本吃不到什麼青菜。水果是真的貴。想來的孩子還是多吃點水果再來吧。一個小哈密瓜就是100多RMB,蘋果五塊錢一個。可是本來就沒青菜吃了,現在真的是不管水果多貴也會定期買來吃啊。
當然韓國也很有名的就是烤肉,以及炸雞,但是來到這裡,可以想像,就算是再好吃再喜歡,天天吃這些,不是嗓子疼就是熱氣長痘痘啊唉。所以必備的藥品就是降火藥。但我來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這個情況,還好,韓國也是有廣東涼茶的!叫做霜花茶,小小一瓶,打開有股中藥味,喝起來還好,有股甜味,就在便利店有賣,冷暖都有,我從一開始就離不開它了,直到現在才漸漸習慣這樣又辣有沒有蔬菜的飲食。韓國能玩的地方當然很多,周末都可以約上小夥伴去不同的地方玩耍。喜歡韓流的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idol的演唱會啦!一般的門票都是33,000 到 99,000韓元,換成人民幣就是180~550左右,簡直是粉絲們的福音~更不用說經常會有免費的公演可以看啦!(雖然那種可能要提前六個小時這樣去排隊……)或者去每個大學舉辦的慶典,也經常會有idol登場,這種慶典也都是免費的哦!漢江的夜景也很漂亮,是的,在這個情侶聖地,我們一群深大來的小夥伴能做的就是——叫炸雞和披薩外賣,盡情地放開吃啦!提到在韓國認識的小夥伴們,在這裡就不得不給大家分享個小Tips!通常高校里是會有國際學生會的,學生會裡的成員通常是中文或者英文很好的韓國學生,剛到學校的時候,有任何問題或困難都可以找他們,很快大家就能成為朋友。學生會也會不時舉行一些外出的活動,讓大家更快地熟悉韓國。 韓語考試後,按等級分班進行學習。同時還需要上自己本專業的專業課。專業課都是與韓國學生一起上的,也是用韓語來教學,哪怕是英語專業,但是老師通常會比較照顧交換學生,下課後有問題或沒聽懂的部分去問老師,老師都會很耐心地再解釋一遍。上課認真地跟著老師,提前預習下課文,上課還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就當做鍛煉韓語聽力,這樣一個學期下來,相信韓語也會有很大進步的!總之,懂得各種渠道在異國他鄉照顧好自己也是一種收穫!國(境)外的交流生活是五光十色的,但交換生並非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無論是學業還是生活中同樣有困惑,甚至是更大的能力挑戰,有時會不適應,跟不上進度的要忙碌地學習,但大多數交換生都覺得他們擁有了一段值得紀念的經歷!
首先,說明一下,我們所說的交換生不是想去就去,難道真的以為錢就能解決一切事情嘛?交換生對成績、家庭條件、身體素質等等各方面都有要求,也許大多數人只是聽說過,身邊還沒有人經歷!那麼現在就來好好談談!
要能作為「交換生」去外國學習,首先花費問題就比內陸許多大學高得多,一般是在15萬人民幣左右,還有是成績,你成績差的是沒有資格被高校推送去作交換生,而且對英語也有要求,至少過CET-4!而且如果心裡測試、身體素質這些檢測不過關也不能當「交換生」,「交換生」還有任務,要對在外生活和學習的東西彙報給學校,因為「交換生」本來就是國家之間文化、技術等等交流的一個渠道,各國之所以願意推送「交換生」就是想學到自己沒有的東西!
而目前為止全球有美國、新加坡、義大利、澳大利亞、法國等60多個國家都在實行交換生項目!那麼中國也是嘗到「改革開放」的甜頭,也是很願意同其它國家進行此項目!
至於說體驗,我自己是沒有體驗過,就是因為經濟吧!但是要了解性來說,就是生活在異地、還要肩負重任、學習以前沒有的東西、能更多的知道了解世界原來不止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模式!最後來看看想當「交換生」的流程吧!(前途滿足上述條件!)
在大學,你一定聽過交換生,他們很神秘,因為他們的大學在國外;他們很牛掰,因為他們通過了各種各樣的考核;他們被很多人羨慕,因為他們的生活有滋有味,不僅可以痛痛快快玩一場,還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我在大學時有一個老師是交換生,每一次上課就和我們說他在國外的大學生活怎樣怎樣,從他的回憶中就可以想像到國外的生活一定很美好,因為每一次的講述他都帶著笑。
他是去法國做的交換生,與他一樣的還有來自世界各個地方的學生,在那生活學習期間,他走遍了半個法國,去了很多的地方,也遇到了很多的人。在那裡學習,他不僅要精通英語,還要學會法語,因為那邊的老師講課都是用英語或法語……
國外的學習是緊張的,但是收穫也是巨大的,面對著陌生的環境,頂著巨大的壓力,就不得不去催著自己成長。有時候我們只看到了交換生光鮮的一面,他們的付出也是別人的許多倍,吃過的苦也比別人多很多,因為在國外如果不努力,不僅浪費錢,還浪費時間,甚至畢不了業。
我還有一個高中同學,她大二的時候通過了學校的選拔,前往韓國做交換生。當時我們都很羨慕她,每天看她在朋友圈裡發著學習的教室,校園的環境,寢室的室友,以及出去看到的韓國歐巴,還有去看的好多場音樂會現場照片……
在那幾個月,她游遍了韓國的著名景點,吃到了很多風味小吃,她在課餘時間就去學校周邊做兼職,不僅有錢賺,還可以練習韓語,偶爾也做海外代購,幫助國內的同學買一些正宗的韓國化妝品。
她和我說過,在外的生活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面對著陌生的環境,面對著陌生的人群,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況且在語言方面又不是那麼有優勢,出去之後就像一個啞巴,那裡的物價水平又很高,剛去的那幾天天天吃泡菜……
推薦閱讀:
※來為科技:學生用手機,學校該如何管?
※大學社團學生會的「潛規則」
※夜讀丨兒子考上清華大學,父親送給他8條告誡
※在大學,你可以選擇不合群
※像「犀牛」一樣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