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的人會一直活在回憶里?


回憶是人生的一部分,親愛的。昨天就是回憶,今天就是現在,明天就是未來!有幾人是只看現在和未來從沒有想過昨天的?沒有的。

一直活在回憶里人說明老了

我說這個老不單單指的是年齡,他包括很多,比如拼勁沒了,心勁兒沒了,精氣神沒了。這些都可以說是另一種老了。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種,生活的無奈,感情上的挫折、生意上的失敗等等都可能導致意志消沉、甚至停止不前。從而會更多沉溺在往事和回憶里!

回憶的定義

反過來說,回憶這個東西太平常了,有時我們真的無法界定。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回憶中渡過,工作時,聊天時,喝酒時,調侃時我們是不是很多時候都是在回憶中進行?因為現在屬於進行時,不好講啊,明天?明天的事誰又能看得那麼准?所以談得最多的還是昨天、以前、原來、曾經這些東西!

結尾

人啊,是應該往前看,但並不是要我們不去回憶,沒有回憶。回憶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生中很美好的一部分,不管是痛苦還是快樂,那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但我們不要沉溺在回憶里而停步不前!


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念頭總是一念接一念,從來不停歇?即使肉身停止呼吸,它的皮膚、骨骼....四大之性馬上又化合成別的地水火風,參與新一輪循環往複?冰消成水,水蒸為汽,為什麼不會停息?星體為什麼在不停自轉、公轉?佛法里講,我們的第七識——靈魂,每秒鐘有1280萬億億次的生滅,是誰給他們提供了能量?.....這是不是同類問題?也許有人不認可,認為林林總總個案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其實,我們認為沒有聯繫的千變萬化,是因為我們走不出三維視角來看事情的格局。全息論認為,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

比如說一塊大鏡子(大家請注意,為什麼用鏡子打比方,而不是用玻璃,雖然玻璃也能顯相但是來說它沒有鏡子那樣更殊勝更明顯更能理解法義)這塊大鏡子我們把它看成是第八識,現在你把它分成許許多多的小塊鏡子,這許許多多的小鏡子我們方便把它說為無量的第七識。那麼大家用智慧來想一想這些小鏡與大鏡的功能是不是無二無別啊?是不是每一塊小鏡子與原來的大鏡子是不是一樣能使用?是不是同樣有性具功德,只不過它的相,有原來一相,而變成了無量的相而已;這叫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而我們現在的人啊就像這面小鏡子一樣就執著在這個上面,把它當作我,於是呢,開始打妄想,我既能照自己又能照別人,我能怎麼樣長啊,怎麼樣短啊!嗯這個小伙挺帥的,啊那個姑娘很漂亮,這裡的景象真美麗呀!就是這樣在向外攀緣啊,因為有了攀緣之心,這時呢就轉聖為凡了,也就成了六種意識心的凡夫了,從而呢天天沉浸在意識境界中而不能自拔呀!這是呢他已經忘失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都是從大鏡子而來的呀,這個大鏡子我們方便把它說為是「大光明藏」,上面許許多多的小鏡子每一個都是一個第七識啊,我們用智慧來回想一下當這些小鏡塊回到原來的本位話,是不是就是那面大鏡子啊?是不是就是一個第八識啊?可是你現在已經把它給遺忘了呀!只有我執心,只想著自己的名聞利養而去造業,有的甚至搞起了貪嗔痴慢疑,由於種下了這種酬業之因,從而呢去承受輪迴之苦報啊。這叫因果報應。有智慧的人就已經懂得什麼叫第七識?什麼叫第八識?啊原來它就是一顆心呀!而不明白的人他還呆在那裡,他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七識就是八識呢?所以說聽經聞法重要不重要啊!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讓自己來反聞聞自性呀!你明理以後你才知道我們每一個心原來就是同一個大心啊,這個時候來講叫法法平等啊,因為你已經入了大光明藏,知道盡虛空遍法界原來就是一個心呀就是一個念呀都是自己啊。這時呢你不會有貢高我慢之心,也不會去搞人我是非。因為你已經是分真佛了!《楞嚴經》講這叫「入流成正覺」。就是說你的這顆妄心已經回歸本位了,也就是回歸到原來的大心裡即真心了,這叫往生。也叫「同體大悲」!

如果把「大鏡」即「真心」稱為「如」,「無量小鏡」即「萬法」稱為「來」的話,那麼,所有的來,是不是一個共同的如?夢中的狗、貓、泥巴瓦塊、人、汽車是不是就是做夢的一個人?那麼等量代換一下,狗也是夢人,汽車也是夢人,泥巴也是夢人,那麼,狗是不是人?汽車是不是人?泥巴是不是汽車??....在我們的真心之中,沒有誰不是誰!那麼,這個道理誰知道?佛知道,所以佛在《楞嚴經》說,"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萬法就是一個「如來」。這個「如」,無形無相卻真實存在,用我們三維的視角看不到,但是可以用我們的智慧悟到。就像手掌變為拳頭,在手掌的時候,我們眼睛看著手,心卻知道它亦是拳頭,反之亦然。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不認可,是因為我們被外相所迷,被境所轉,不認識自己的真心本性,而只認識個體位的「我」,只注意到自己的生老病死,自己的家庭、事業,房子,老婆,孩子。佛稱我們是「迷中倍人」,不認識這個世界天地萬法都是我,都是我的心在隨緣變化。這個問題要搞清楚,明白,非讀《法華經》、《楞嚴經》不可,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就是講這些東西。這就是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東西!大光明藏中誰非誰呀!

阿彌陀佛!


人的一生其實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就是你的所有的生活中的經歷,才構成了你的圓滿的一生的!

假如你把你過去的生活中的記憶從你的大腦中剔除的話,那麼你的一生就是殘缺的了!

人生的過去,你也不應該忘記,沒有過去你人生積攢的基礎,沒有過去你人生一步步前進的腳步,你也不能取得今的成績的,你也不會走到今天的2017年的!

回憶是美好的,回憶也是甜美的,那些無憂無慮的童年,那些天真爛漫的學生時代,那些風華正貌的青春年華,那一個個美好的瞬間,那一份份的友誼、一份份的情感,還有父母親那點點滴滴的愛,哪個不值得回憶?哪個不值得留戀,哪個不值得重溫?

而且這些情和愛會一直激勵著你,是你一生中永遠最珍貴的精神財富的!

除非,除非你的過去是痛苦的,除非你的過去是悲傷的,除非你的過去是沒有情或愛的,否則為什麼不可以活在回憶里哪!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綜合觀察,全面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頭條問答!】


控制不住導致的。真控制好確實不易,因為人是活在感情里的,就是說,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活在 別人的世界裡的、是活在自己的軀體之外的、是替別的什麼人活的、是活在夢幻里的。這就是人是高級動物的奧妙。


人都不能活在陳舊的過去記憶里

大多數人不能完全逃開過去一切

回憶是此刻正在回想過去發生過的人和事。美好的回憶是甜蜜的,頭腦的沉侵很快就會離才開夢,而沉侵在過去傷痛的殘渣回憶里,那麼此刻正在輪迴和經歷陳舊性的傷痛,如果不能自拔,不願醒來,這是痛苦輪迴。如何不輪迴到過去的傷痛中,這才是重點。

人,為什麼有時會活在"過去"的陰影中?

回憶為幻想的製造者。

回憶就是記憶,記憶的內容就是過去發生過的一切。"我"現在的樣子――就是過去一切的~經歷、美好、悲傷、人物、知識、經驗、事件的累積產物。所以,"我"造就了過去,過去造就了我。回憶是此刻發生的夢,回憶就是現世的輪迴。自發地回憶起過去美好的或一個事件的,或許是美好的沉侵,或許是悲傷,或愛或恨,對心靈的自由依然是一種障礙嗎?所以佛曰: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也不得。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記憶——很多這樣的記憶——稱之為回憶,我們帶著它們去面對經驗。帶著記憶去面對往事,一個人、一件事情或者一次經驗,自然無法充分面對,因此,也進一步增加心靈負擔。那麼,如果我們用自由的頭腦,用醒覺的完整的頭腦,全新地去面對每個人、每次經驗,那麼就會用一個靈活的頭腦。記憶使我們僵化,因此,當心懷很多回憶,那僵化的程度如此之深,以至於當遇到某個人或者某個經驗時,就無法充分地理解。所以,那回憶阻礙著新的發生。

如果一個人欺騙了你,你被那次欺騙傷害了,那傷害是一個記憶,而當再次遇到那個人時,那記憶接著會做出反應。所以,一顆坦誠的頭腦是靈活的,因而能夠嶄新地、全新地面對一切。此時的頭腦是如此靈活、如此柔韌,當你再次遇到這個人,就有了嶄新的東西,而不是舊有的懷疑湧上前來。但是,只要我們沒有用我們的整個頭腦和內心去完整地面對人們或者經驗,就必然會有衝突,而那衝突會產生記憶。這真的非常簡單。

當頭腦中沒有衝突,就不會有記憶。也許會記起某件事情,我說的不是那些,而是不執著於那記憶,那執著會追隨良久,直到完全了結那件事情或者那個經驗。我們不停地生活在這種衝突中。這衝突產生了記憶,頭腦中裝滿了那些記憶,並與之相認同,所以,產生了對「我」這個概念的認同,而「我」就是衝突。

回憶就是尋求延續,尋求各種各樣的安慰,他變成了觀察者、經驗者、一部回憶的機器,變成那個評價、積累、拒絕的人。我們所思所想、所積累、所享受的一切的終結。我們依附於這一切,我們依附於積累起來的所有記憶、知識、經歷、經驗,我們依附於記憶里的一切。

"過去"二字的真正含義是:活著時理解死亡的美――過了、去了、忘了,還在執著過去不放幹嗎。

當頭腦平靜時,就有一種從夢中醒來的狀態

只有當心靈不再思考它的延續之時,未知嶄新的、美好的事物才會出現。

祝願大家都能從過去的夢中醒來。


謝謝邀請。其實人最應該活在當下,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也就過好了未來的每一天。一直活在回憶里在所難免,我非常理解你。因為曾經也許有美好的回憶,或者痛苦的回憶,讓你無法自拔。但你需要勇敢堅強,甩掉過去的包袱,試著擁抱美好的今天與未來。你對生活笑,它就對你笑。其實要做到保持微笑很難,但至少可以讓自己先平和起來。你可以試著平和的去和朋友親人聊天,說話的時候考慮多帶點正能量的語言,很快就會融入他們,你慢慢的就會好起來,相信我。


謝邀答。我們行走在喧囂紛繁的塵世,經歷潮起潮落的人生,歲月不僅把滄桑無情的刻在了人的臉上,更刻在了人的心上。人活著就是應往前看,但人活著,也一直控制不住的在回憶里反來複去的思緒。因此,在我看來,人們往前看,是對未來的一種期盼,一種等待,一種夢想和希望。往前看所帶給我們的總是一種美好的感覺。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人生並不可能是一凡風順的,平平淡淡,坎坎坷坷,風雨兼程。在此情況下,我們會用心用腦用智慧去想我們的人生。有所思,有所想就有回憶,這也是自然而然的規律。回憶,他也並不都是指痛薄涼和悲傷。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風瓢雨順的時候它也是一種美好,一種深情;而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痛苦艱辛一路坎坎坷跌跌撞撞的時候,回憶就是一種激勵和發人深醒的動力。它能使我們痛思前非,不斷總結,完善人生道路上的前景宏圖和未來的規劃,讓人的一生極盡完美和無憾!


我們有八識,第六識,意識是分別,第七識阿賴耶識是執著,第八識末那識是大倉庫!前五識,眼耳鼻舌身,是感官,用來接受外界的信息,然後經過第六識分別後,再經過阿賴耶識進行篩選,最後儲存到末那識!

比如,眼睛看到一物,眼睛的信息傳給六識,馬上分別出是黃金,再到第七識知道這是好東西,心裡很喜歡,很自然的就裝到了大倉庫里!如果你看到石頭,土塊到第七識知道沒用,也就沒儲存到第八識了,當然你就不記得了!看到黃金就不一樣了,不但記得清清楚楚,而且一想起來就開心!

人老活在回憶里,就是第六第七識在作怪,造作惡業也是第六七意識!

怎麼辦呢?把這個信息輸送線路隔斷!就好了!我們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了!不講百分之百做到,百分之五六十也行!具體怎麼落實呢?

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看破需要智慧,放下需要慈悲!智慧從戒定慧三學來,慈悲從不貪不嗔不痴來!所以知道根在哪裡呢?根就在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再往下還有根,就是孝養父母,尊敬師長!一個對父母都不好的,它不可能對親戚朋友好,一個連恩師都不敬的,它也不會敬其他人!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根,好好學,好好做,鬼神都喜歡,都護持!至少至少心裡也要想到,自己做個不幹壞事,心存感恩的善人!心善心才安啊!求平安怎麼求,不用外求,自己做就得安!好了,願你平安如意!


人是有思想有記憶的,回憶過去所做和發生的事情,這是正常,有的事情令你刻骨銘心難以忘記,所以長期活在腦海之中。

人一生中有喜怒哀樂心情,甜酸苦辣經歷,所以有些痛苦和快樂的回憶,會停留在腦海中,年紀大了,逐漸無意間回憶起過往所做事情,總結人生大半載對與錯,吸取教訓去面對往後的日子,都會回憶起來,都是人有思想會記憶起來的!


人是應該往前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到中年一直活在回憶里,只因那個時候生活在六十年代,生活艱苦沒有好的吃沒有好的穿,加上家中兒女多有時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補丁加補丁,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樣樣東西上計劃憑票憑供應本購買,生活極其艱苦特別子女多的更是不得了,天天盼過年過年就有好的吃新衣服穿,那時過年不像現在不熱鬧,有小孩更是快樂得不得了,一家人走親訪友好不痛快,我們這些人就生活在回憶之中,它對每個人印象太深刻骨銘心。回首往事使你心潮澎湃久久無法忘記!


推薦閱讀:

思維模式不重建,就無法走出抑鬱症
抑鬱症是個隱形殺手,你一定要學會預防!
揭穿睡眠神話:白天疲倦意味著你晚上需要更多睡眠嗎?
秋愁與抑鬱
?一個心理師寫遺書才發現,他放不下的東西還真不少……

TAG:抑鬱症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