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爸爸媽媽,一定要把孩子教得很聽話嗎?


個人覺得不要把孩子教得很聽話,這樣很容易滅了孩子的本性的,本來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教得聽聽話話的真的對孩子不好。

就以我為例吧,我就是被父母教得好聽話那種,聽話到什麼程度呢?去親戚家裡,基本上不說話,就座在凳子上看電視,也不和同齡人打打鬧鬧;平時周末就在家裡面學習不和同學去玩;平時在學校也不和同學打打鬧鬧,而且很少和同學說話,在學校吃虧基本上是忍氣吞聲等等。在其他家長,老師看來我就是一個典型的好學生,其他同學眼裡我就是淡定成熟,其實這些都是表面,其實我的內心有多累,這個沒有人知道。

我小時候也是很調皮,對什麼事物都很好奇,但我的調皮或者小孩子正常活動都會受到父母的責備。比如說,那時候小孩玩紙牌,玻璃球,悠悠球,看電視等等都是很正常,而我呢,父母不給玩,看見沒收還會責罵。記得小時候我基本上沒有光明正大地看過電視,我那時候看電視是在父母看電視時候,我偷偷在旁邊假裝做作業,然後用眼偷看的。那時候小孩子經常討論的超人,悟空等等電視人物,我只能假裝自己不喜歡看,其實我是沒有看過。我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養魚,有一次我在給我的魚換水,我母親從外面回來看見了,她怒氣沖沖地將我的魚扔了,把我狠狠地罵一通,說我不珍惜機會學習。所以,我一直對挺害怕父母,小時候都不喜歡和他們說話,也不喜歡和他們待在一起,所以平時我和父母一起去干農活的時候,我都是寧願幹活也不想和他們說話。小時候對很多東西都很好奇,例如魚的嘴巴一直都在一張一合,他喝這麼多水不會飽嗎?蝙蝠的食物是什麼?但這些問題我真的沒有正面問過我父親,我基本上是我問我妹妹,激起她的好奇心,然後我妹妹去問,很多時候我妹妹就是我和父母之間的傳話員。一個小孩就和父母有這麼深的代溝了,自己想想都害怕。小時候在學校受到欺負了,我也不反擊,怕受到父母的責罵,我平時遇到的問題能自己解決的決不會找父母幫忙。所以,我父母小時候要求我好好學習,好好聽話,導致我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且我很自卑,有點懦弱。說真的,我自己都厭惡這樣的自己,所以我在大學中,遠離了父母,和周圍的同學接觸多了,也慢慢改變自己。

總得來說,如果要求一個小孩過於挺好真的不好,首先小孩已經失去了童真,他的童年也會很灰暗。第二,孩子很聽話決大多數都是父母長期的責罵出來的,所以過於聽話的孩子一般和父母有代溝,甚至孩子還恨父母。第三,過於聽話的孩子,儘管學習上一般不錯,但心理不夠健康,他們往往自卑,懦弱,交際能力差,承受壓力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第四,在現在這麼複雜的社會,孩子過於挺好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父母常常跟孩子說要聽老師的話,要聽大人的話,但如果老師或者大人有不軌行為呢?難道還傻乎乎地聽話,不反抗?前一段時間的紅藍綠事情就是一個案例。

以我的個人經歷,覺得父母還是不要太要求孩子過於聽話,父母做到該管就管,不要太強求孩子一定要怎麼樣,讓孩子自然一些也好。


謝邀!

我特別忌諱「聽話」這個詞。我首先肯定地回答這個問題。一定不要把孩子教的很聽話。而是要把孩子教的有自己的思想,能跟父母用健康的方式進行交流。

看起來很聽話的孩子,要麼真的是很聽話,要麼就是裝的很聽話。第一種情況的孩子可以說人生已經毀了一半了。第二種情況,孩子會變得多疑,內心孤寂,難以信任別人,謹小慎微,不誠實,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ta們為了保護自己,變得擅長偽裝。這樣的孩子想要有大出息,非常之困難。

作為家長,覺得面對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感覺很頭疼,其實是自己沒有端正心態。只要你學會了如何跟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 ,相處,就不會盯著一個孩子「聽話不聽話」的問題,而是去發現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多加鼓勵,因勢利導,讓孩子活出自己。其實我們教育孩子就是要努力把孩子變成ta想成為的那個人,或者說成為那個本就是ta自己的那個人。絕不是按照我們的意志再複製一個自己,這樣如果你還不是毀孩子,那我只好默默地大笑三聲了。

切記:讓孩子聽話,ta的極限也不過是第二個你,請先掂量一下自己再說。但奉勸各位,不要再以孩子像自己為榮了。那只是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虛榮心在作祟而已,要知道你要的是孩子的未來,而不是自己一時的酸爽。


爸爸媽媽,一定要把孩子教得很聽話嗎?

我的做法是不能,自己知道自己並不是很優秀,時常會跟不上時代,智力也就一般般,為了進一步開發出孩子智力,不會要求孩子很聽話的。而是讓孩子們去拓展,儘力發揮。

寶寶在零到一歲時,父母是儘力滿足寶寶們的需求,幾可做牛做馬的盡心照料。因為這時的寶寶活動範圍也不大,語言能為也不行,懂的也不太多。大多都是些生理原因照料了。

然而,當寶寶一歲到三歲時,寶寶們大多學會了走路等各行為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這時父母更加操心起來了,需要教會走路後常識問題(安全問題)。因為這時寶寶仍會存余在子宮中習慣,活動起來什麼都沒有怕感,所存在安全問題(叩碰,溺水,燙傷)等。像這些問題是孩子們必須聽話的,應該多次,反覆,決定性聽話才好。語言問題,就是確保自己不在孩子爆粗話了,因為不能不讓寶寶們接觸別人,而別人時有教寶寶的粗話等,發現寶寶學別人爆粗語,這時應該立即制止,下不為例。其餘,一般什麼習俗方面,一般不可過多去制止,因為我們自己都不知是否科學。時會抑制寶寶們的智力開發。

寶寶三到七歲時,現在大部分會有一半時間在幼兒園中度過了,父母在教育問題上一半歸去了幼師。但日常,夜間生活知識,和飲食仍需父母付起全部責任。這就需要父母教育,勤勞,節儉等方面,當然你有時間,能力也可教育寶寶比幼兒園更先進的知識了。許多事情並不一定需要寶寶更聽你的,因為,雖然你有一心為寶寶好的心,但是,父母做法並不一定科學,時有抑制寶寶學習能力,和智力開發。


A網友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就應該從小養成好的為人處事,這樣才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幫助,所以一定要聽家長的話。

B網友說:孩子是獨立的一個個體,家長應該聽取孩子的意見,共同協商解決辦法。

對於孩子「聽話」這個問題,每個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聽話教育」一直都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面對越來越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不由得重新審視孩子為什麼要聽話這個問題。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是無限的,這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發現和開發潛能,並且能夠保護好孩子的這一特性。當規矩太多時反而抑制了孩子發展自由意志。

有位學歷不低,事業比較成功的女強人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是小到生活瑣事都是嚴格的立規矩,孩子現在5歲了,按照媽媽的教養方式教育,孩子確實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在樓梯間按電梯鍵,非要自己按,不讓爸媽按,不讓搬凳子,非要自己按,結果按不到哭的不依不饒,好說歹說都沒用,最後只能打一頓才結束他的無理取鬧。

其實過度的規矩教育,是害不是愛。孩子通過長期的規矩教育,會形成一定的生活習慣,造成孩子遇事不懂得創新,不會思考問題,甚至還會養成逆來順受,怯懦的性格特點。所以規矩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度,過猶不及。


一個正常的孩子,不可能很聽話。反過來說,作為家長,也不能一定要把孩子教的很聽話。

我們先從孩子的天性來分析。孩子都是天性好動、好奇、和遊戲。 我們先說好奇,很多時候, 社會對人的教育和要求與好奇心是相悖的。孩子好奇心驅使他喜歡問,而且是追根究底,而我們成人總會說: 「不要什麼都問!「 「你怎麼追根究底!」。

社會的教育傾向於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傾向於讓人服從而不是理解, 傾向於讓人了解事情的表面而不是深究。可以說,我們對好奇心的破壞就是對愚昧和盲從的推進。如果家長想要孩子聽別人的話,按照他人的想法做事,那就恰恰限制了孩子的好奇心,更嚴重的是扼殺的孩子探索的精神。

再說好動,一是孩子出於好奇心,就要翻騰,就要這裡摸摸,那裡瞧瞧,他們總想知道許多不知道的東西,就會不停的動。二是孩子正值發育期,好動正是這個時期的生理特徵。特別是大腦的發育還不健全,還不能控制自己長時間安靜。那麼,成人的特點就是能靜則靜,要像個成人一樣的思考和做事,但是,這個要求本身就違背了兒童身體發育規律,是不可能的。

第三方面,我們從孩子喜歡遊戲來說。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的社會性很弱,做事情的動機多出自本能的自發。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的,所以,兒童自然好遊戲。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如果要教的孩子很聽話,孩子就需要取消自己遊戲的活動,要遵從別人喜樂、要求,從而犧牲自己的快樂。從此點來說,把孩子教的很聽話,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對孩子天性的扼殺。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家長就不能「一定要把孩子教的很聽話」,而是要遵從孩子的天性,寓教於樂,科學引導,既要陪伴孩子有個金色童年,盡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要教導孩子明白事理,懂得禮貌,知書達理。而不是「很聽話」。


一定要把孩子教的聽話嗎?大家對聽話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

這個「聽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它是一般的理解那種什麼事都聽別人的,別人說什麼是什麼,自己沒有任何主見的聽話。它的另外一個重要的一層意思就是是遵守各種規則的聽話,比如公共場所遵守秩序,家裡制定的規則能夠遵守等。

第一層意思很好理解,父母讓事事孩子聽話,孩子若是沒有達成父母的心意,就被貼上不聽話的標籤。這種父母屬於掌控型的父母,讓孩子聽話,就是說自己說什麼是什麼,孩子不能反駁,必須得聽。這樣的孩子就比較懦弱,沒有主見。

有個案例說是孩子特別聽話,房間著火了,其他人都跑出去了,孩子還坐在床邊坐著,一問說,我媽媽說不能光腳跑出去,必須穿襪子穿鞋,自己找不到襪子了,所以只能坐著。試問,這樣子的聽話可怕嗎?

第二層意思是說這個聽話是真正意義的聽,這個話是有辯證的聽。就是對的聽,有疑問提出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該遵守的規則遵守,也要有自己的主觀意見,家長允許孩子表達自己,民主的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來,並不是家長強權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孩子必須得聽。

經常去公共場合有的孩子亂搗亂,不遵守規則,家長就說孩子不聽話,這種不聽話就是不遵守秩序,不遵守規則。規則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孩子這時候的不聽話就不合適,就是不遵守規則。

我想家長都希望的是孩子屬於第二種的聽話,把孩子教的知書達理的聽話,而不是事事聽從他人的,絲毫沒有自己主見的聽話。我們都不願意做掌控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出去有禮貌,有知識,有內涵,屬於人見人愛的那種,而不是孩子出去唯唯諾諾的聽話吧。


從小到大,經歷過成長的我們都知道小的時候耳邊父母最常說的教誨就是要聽話,上學要聽老師的話,在家要聽父母的話,聽話成為了衡量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不聽話的孩子不受人喜歡。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是因為這樣孩子可以在自己的指導下不犯錯,老師希望孩子聽話是為了他們的學習成績進步,聽話的孩子管教起來更容易些,而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會讓家長和老師煩心,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的目的都是讓孩子被教的聽話。

可是,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不明事理不懂事嗎?其實孩子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段,他們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他們在成長曆程中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探索,需要自己去做抉擇,而父母所謂的完完全全聽話的孩子失去了獨立性,這對於孩子的人生經驗積累有很大的弊端。

思想成熟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曆程,當他們嘗試去獨立面對的時候,家長要儘可能給予他們這樣的機會,不要讓原本該屬於他們肚子面對的事情交由父母來做,這樣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他們遇到困難才會有單獨面對的能力。

父母不要一味教育孩子完全聽話,獨立意識的培養是孩子性格不容缺少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具備自己的一點性格特性,在別人看來有缺點或者有突出的優點,但是不能說特性的性格就是不好的,父母不要試圖去改變,試著去讓孩子去適應,去完善他們的個性,讓他們在自己的個性中找到利於自己發展的方向。

聽話和明事理是兩碼事,我們都希望孩子不僅聽話更加明事理,所以想要達到這種期望,就需要每對父母都夠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引導而不是控制,孩子有其自己的天性與靈性,不要泯滅了孩子的天性,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發展空間,他們會成長的更為健康。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

《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謝謝邀請!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孩子什麼都聽大人的,就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或者說,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的發展會受到限制,孩子長大後,遇事也會習慣看別人怎麼做。

過於聽話,孩子 的創造力發展也會受到限制,做事循規蹈矩,缺少創新意識,這樣的孩子是適應不了未來社會的發展的。


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如果只是靠委曲求全來迎合別人,孩子的內心一定非常痛苦。因為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討好別人上面,也就沒有過多的精力關注自身的成長。

這樣的孩子沒主見,容易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他們不懂得如何關愛自己,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所以如果你真心愛孩子,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聽你的話,因為你的話也未必正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要允許不同的意見存在,如果你的孩子什麼都聽你的,也只不過活成你的樣子,而你總是希望兒女可以超過自己吧!

所以把愛和自由還給孩子吧!有父母無條件的愛做鋪墊,孩子一定可以活成他想要的樣子。


推薦閱讀:

新生兒:What!100天寶寶要開葷是什麼鬼?
帶娃漫畫日記(35)
補充維生素和天然營養品能提高妊娠率嗎?
寶寶秋季應該注意什麼
秋分後,天氣「大變臉」,孩子易受3病擾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