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幾次蝗災?


來看看這兩次~

唐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京師旱,蝗蟲大起。」,事關天下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唐太宗不敢怠慢。

某一日,唐太宗命人捉來幾隻蝗蟲,詛咒幾隻聽不懂人語的蝗蟲說:「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

唐太宗做出吞食蝗蟲的動作,左右擔心皇帝會染病,紛紛勸阻他。

唐太宗說:「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肺腸。」

——我希望把災禍轉移到我的身上……穀物是老百姓的命啊,如今被你們吃了,我寧願讓你們啃噬我的肺腸!

隨即,唐太宗李世民不顧身邊大臣隨從的反對,毅然抓起蝗蟲,吞進肚子里。

大家都明白,皇帝這是在作秀,其實,這場表演秀十分有必要,至少讓天下人認識到,皇帝的心中是有百姓位置的。

只有得民心者方得天下,唐太宗「吞蝗」之舉,「自是蝗不復成災。」也許是湊巧蝗災結束了,也許是後世的溢美之詞,總而言之,皇帝最終贏得了民心,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吞蝗」事件過去了二百四十七年,唐朝又上演了一場「賀蝗」表演秀。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七月,同樣在京畿之地,「飛蝗蔽日,所過赤地。」

京兆尹楊知至向皇帝奏稱:「蝗不食稼,皆抱荊棘而死。」——蝗蟲不吃糧食,都抱著荊棘活活餓死了。

這簡直是痴人說夢,皇帝竟然相信了,領著滿朝文武相互慶賀。

楊知至能把唐僖宗一個人忽悠了,難道「宰相以下」都是腦殘不成?

當然不是,只不過沒人想跟善於胡鬧的小皇帝較真罷了,當滿朝都是奸佞小人的時候,君子出來一個死一個。

蝗蟲真的不再可怕,可怕的是,整個大唐的官場,布滿了啃噬百姓的巨大「人蝗」,「人蝗」遠比蝗蟲更貪婪更恐怖,「奢侈日甚,賦斂愈急,連年災荒,不以實聞,百姓流殍,無所控訴。」

蝗災不僅毀掉了糧食,也吞噬了人心。

「飛蝗蔽日,所過赤地。」百姓賴以為生的糧食被吃個精光,唐僖宗竟然相信「蝗不食稼,皆抱荊棘而死」的鬼話,這樣的帝國不走向滅亡,實在是天理難容。

唐僖宗陶醉在天下太平的美好夢幻之中,黃巢、王仙芝等人早已揭竿而起,為大唐帝國敲響了喪鐘。


唐朝有幾次蝗災?鄧雲特先生在他的《中國救荒史》里統計共34次;當然也有人據可考的資料統計為40次,其中唐前期15次,後期25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蝗災?徐光啟在他的《農政全書》里說過:旱極而蝗。因此要了解唐朝的蝗災,離不開要知道唐朝的旱災情況。

  • 先來看看唐朝的旱災情況,應該說唐朝的旱災是及其嚴重的而且呈季節性分布。雖然現在對唐朝的旱災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但是我們可以從以往的學者那裡得到一些信息。比如鄧雲特先生在《中國救荒史》中統計次數為旱災150次。
  • 唐朝的蝗災也確實和乾旱有很大關係,它們多是相伴而生的。我們可以從《舊唐書》里的記錄看出,如唐太宗貞觀二年(628 年)六月、唐高宗永徽元年(650 年)、唐德宗貞元元年(785 年)七月、唐穆宗長慶三年(823 年)秋、唐文宗開成二年(837 年)

京畿旱,蝗食稼

雍、絳、同等九州旱蝗

旱甚,灞水將竭,井多無水、關中蝗食草木都盡

洪州旱,螟蝗害稼八萬頃

河南、河北旱,蝗害稼


當然,因為蝗災的緣故,也曾鬧過笑話。如資治通鑒里記載的:

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荊棘而死

這是當時鬧蝗災時,京尹對唐僖宗稟報的事情。發生在唐僖宗年間。也只能佩服這個京尹的忽悠能力了。哪有蝗蟲不吃莊稼之說呢?也正是在這一年,因災而流離失所的災民們揭竿而起,發生了我們熟知的後事:黃巢起義。

有笑談,當然也有美談了。這樣的事莫過於唐貞觀時期,太宗食蝗的故事了。這估計也成為以後人們食蝗的開端了。貞觀二年(628 年),京畿出現旱蝗,太宗捉蝗蟲向上天禱告:

人以谷為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食我心,無害百姓,遂吞之。是歲蝗不為災 。


推薦閱讀:

中國人與北緯三十八度線(上)
李悝變法助力魏國成為戰國首霸
把奶粉賣到了毛澤東的窯洞里!民國時的雀巢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孫策割據江東
中國歷史上的那幾個明君,為什麼到晚年都變得昏聵了?

TAG:中國歷史 | 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