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擁有如此強大的戰艦為什麼會戰敗?


自身原因:

一、就噸位來說,定遠,鎮遠二艦冠絕亞洲,7300多噸的排水量,4門305mm炮,完全稱霸遠東,但是,清朝不知道,海軍是個要不斷投入燒錢的軍種,不是一次性花錢把船買來了就OK的。每年的保養,維護,升級等等,都要白花花的銀子。

時間到1891年,朝廷宣布北洋海軍「停購外洋船械三年」(後來據說慈禧將海軍軍費,用於修頤和園),以至於一直到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海軍未能進口一艘軍艦,甚至一枚炮彈,軍艦缺乏保養保修,鍋爐老化;被迫配備天津機械局生產的實心炮彈,這玩意只能穿甲,但不會爆炸。

二、沒有海上戰略目標,並且缺少有針對性的實戰訓練,雖然制定了嚴格軍紀,但吃喝嫖賭之風仍未杜絕。

外部原因:

日本跟上了世界海軍,軍事變革的潮流,制訂了爭奪制海權的戰略,引進了航速更快、射速更猛的軍艦,而且訓練有素。在甲午海戰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從噸位、火力、裝備和訓練水平等,都領先於北洋水師,並且已經把北洋水師,研究得非常透徹。


首先,當時是海軍技術大發展的時代,一般8-10年海軍技術就有一次大的進步,軍艦下水服役幾年時間就要落後一代,甚至有時候軍艦在建造時期,就已經落後了。以北洋水師為例,北洋水師成軍後不久新型的中口徑速射炮就開始普遍裝備,大東溝海戰里日本海軍的中口徑速射炮就發揮了很大作用,對戰局的結果起了很大作用。還有北洋水師各艦建造時,因為之前隨著鐵甲艦的出現,火炮威力不足,難以對鐵甲艦造成致命威脅,因此撞擊戰術再次復興,作戰時以橫隊衝擊敵艦成為主流思想,但是隨著火炮技術的進步,到甲午海戰時,這一戰術思想已經落後,更利於機動的縱隊戰術重新佔據上風。但是北洋各艦在設計上是以橫隊戰術為依據,注重向前火力,定遠和鎮遠的主炮是左右布局,採用縱隊戰術時會造成一半主炮無法射擊,因此只能用不利於機動的橫隊戰術,這嚴重製約了北洋水師的機動力。

其次,即使在剛服役時,北洋水師的軍艦也並不都是當時最先進的。以定遠和鎮遠為例,因為受限於經費不足的因素,所以兩艦的噸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接結果就是主炮選用的是短管的25倍徑305毫米火炮,穿甲能力還不如日本浪速級巡洋艦裝備的260毫米火炮。而濟遠因為德國之前沒有設計穹甲巡洋艦的經驗,在設計時穹甲位置過低,造成了防護能力不足和機艙狹窄的問題。而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同樣因為設計問題,裝甲帶不僅過於狹窄,防護有限,而且是由三層鋼板拼接而成,實戰中經遠遭到吉野艦攻擊時炮彈擊中了裝甲帶拼接處,裝甲帶發生破裂和部分脫落。致遠級防護巡洋艦是由英國設計的,雖然在技術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同樣因為經費問題,造成噸位偏小,差不多時期建造的日本浪速級防護巡洋艦,噸位差不多超過致遠1000噸,火炮上致遠是3門210毫米火炮和兩門150毫米火炮,而浪速是兩門260毫米火炮和6門150毫米火炮,火力浪速上強大的多。

第三,北洋水師的戰鬥力發揮,由於資金、後勤因素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北洋水師在1888年成軍以後,清政府認為海軍已經具備相當規模,並未再大額投入資金建設海軍,使得北洋水師之後未添一新艦,未添一新炮,戰爭爆發前,李鴻章希望購買新型的中口徑速射炮裝備各艦,最後因為經費不足不得不放棄。而同樣因為資金問題,北洋水師各艦日常訓練所用炮彈,大多還是隨艦購買的那批炮彈,消耗很大。後來天津製造局自行開始製造炮彈,但是質量和威力比進口炮彈有所差距,最後導致了定遠和鎮遠的305毫米火炮和平遠的260毫米火炮炮彈,特別是原裝開花彈炮彈不足,對戰局結果產生了重大影響。實戰中,日本商船改裝的西京丸號巡洋艦,被命中了4發305毫米炮彈,結果卻只是輕傷。缺少大威力開花彈對戰局有決定性影響。


制度!制度!!制度!!!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北洋水師的將領(個別人除外)和官兵英勇、技術業務精良(根據戰後統計,北洋水師的命中率高於日本聯合艦隊),工資(餉銀)也高要比倭寇水兵高,那麼他們為啥敗了?

甲午戰爭頭二十年,中倭都在同一起跑線,誰贏得了這場戰爭誰就進入了列強行列,再也不與落後為伍了,雙方都是在帝國主義炮口下被迫開放門戶的,但是倭人看清了現實趕緊拋棄舊有的一套開始了明治維新,使整個國家從軍事、政治上煥然一新!國民精神受軍(君)國主義教育凝聚力大大提高,政治完全統一(《征討清國策》)。反觀清廷從慈禧太后開始,到翁同龢等一堆堆「清流」酸腐文人除了會弄權對外界事物一無所知,李鴻章也不是好餅!雖然他接觸了外部世界並且有較深刻的了解,進行洋務運動(師夷技制夷)但是為了增加自己洋務派本錢將 北洋水師視為自己個人的艦隊…就這樣自私自利加一個昏聵無能的精英階層政府,怎麼可能對抗一個上行下效全國思想統一的新型政府?

所以,甲午戰爭一開始清廷就在戰略上輸了,至於戰術上什麼 挪款頤和園、沒銀子買新艦、買炮彈,官兵走私、吸鴉片、北洋艦隊被困威海衛山東巡撫居然派河道兵去增援(類似漁政)…這些都是朝廷昏聵無能造成的衍生問題。

甲午之役敗就敗在了國家政治體制上了。


首先,我們要跳出制度決定論,因為海戰這玩意兒,跟制度還真沒多大關係,因為海軍的精貴,海戰一般都很短促,沒多少長期動員、後勤支撐之類的事兒。制度落後的國家,海戰擊敗制度先進的國家,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何況,當時中國的船舶製造業水平、軍隊訓練水平還在日本之上,這制度究竟影響哪兒了,其實誰都說不清楚。

北洋海軍所處的年代,恰好是海軍變革最快的年代,其變化程度比起後世航母取代戰列艦的速度,也不遑多讓。十年沒有更新武備的北洋水師,已經落後了日本一個代次,被完虐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也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是軍事思想的落後。不是訓練落後,事實上北洋水師的作戰表現來看,訓練水平還是在日本之上的,菜雞互啄,日本才是更菜的。然而,作為一個海洋國家,日本海軍師從英國,北洋水師除了英國之外,還受到德國的影響。同為大陸國家的德國,除了慘勝日德蘭之外,海軍作為與北洋水師命運幾乎如出一轍。這是很典型的大陸國家的通病,即使獲得先進的艦船,也缺乏相應的思想武器,最終只能保船避戰,淪為價格高昂的玩具。


1894年,黃海海戰,中日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戰役規模的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

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鄧世昌等將領殉國。北洋艦隊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人手中,對甲午戰爭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中國北洋海軍艦隊就噸位來說,當時在世界上排第7位,日本是第21位。可是我們卻敗了!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在戰爭之前,中國和日本國力對比,國土面積,人口,軍隊數量,國民生產總值等幾個重要因素,中國都占絕對優勢,可還輸了。

那麼我們到底輸在了哪裡?

戰爭決定性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將領對戰場上的指揮排兵布陣,(有人指出過出戰的編隊有問題)戰場上士兵能夠快速反應配合,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強烈的戰鬥意志!從種種跡象表明北洋水師的戰鬥意志並不強,致遠號一沉,濟遠廣甲被嚇跑,而且他們之前的備戰狀態,對於裝備的操作維護使用,彈藥的儲備都是極差的。當然還是有不少將領寧死不退以身殉國,無奈左右不了大局。

再看看我們當朝的慈禧對戰爭的態度,同年慈禧生日,挪用軍費修花園奢靡享樂不理朝政。

而日本當權領導人在幹嘛?為了這場戰爭可以說把短褲子都賣了,傾盡全國財力,他們沒有退路!抱著的信念就是搶上一大筆資源為了未來的展。

兩者一對比就知道差距了。輸的不冤枉。


謝邀;

當時北洋水師是強大的。

北洋艦隊的主力戰艦是從1879年,向英國,後來加上德國訂造的,按時間順序分別有;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穹甲巡洋艦「致遠號」、「靖遠號」;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1888年12月,北洋海軍正式成軍,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軍港設在旅順和威海。當時規模東亞第一,世界第九。

為何會戰敗?

自身原因;

一、清朝不知道海軍是個要不斷投入燒錢的軍種。時間到1891年,朝廷宣布北洋海軍「停購外洋船械三年」(後來據說慈禧將海軍軍費用於了修頤和園),以至於一直到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海軍未能進口一艘軍艦甚至一枚開花炮彈,軍艦缺乏保養保修,鍋爐老化;被迫配備天津機械局生產的實心炮彈(別不信!這鐵疙瘩能穿甲,但不爆炸)。

二、沒有海上戰略目標,也缺少有針對性的實戰訓練,雖制訂了嚴格軍紀,吃喝嫖賭之風仍未杜絕。

外部原因;

日本跟上了世界海軍軍事變革的潮流,制訂了爭奪制海權的戰略,引進了航速更快、射速更猛的軍艦,且訓練有術。在甲午海戰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從噸位、火力、裝備和訓練水平等,都已優於北洋水師,且把假想敵北洋水師偵察研究得非常透徹。

這就回答了北洋水師為何會失敗!

還原一下甲午海戰場景。

1894年7月25日,北洋水師遭遇日本聯合艦隊伏擊,軍艦數量中日10:12。日本12艘軍艦分成4個戰術群,由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中將、海軍軍令部長樺山紀中將、海軍少將坪井航三,分別在松島號、西京丸號、吉野號上坐陣指揮。

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首先開炮就露餡,艇橋被震塌,信旗被毀,總指揮丁汝昌墜落甲板受傷,除了坐在甲板能鼓舞本艦鬥志,10艘軍艦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戰。而對手採用包抄、迂迴戰法張弛有度,快速靈成,優劣立判!

經5小時海戰,北洋水師五艦被擊沉(包括民族英雄鄧世昌的坐艦「致遠艦」),日本五艦被擊傷(包括敵酋乘坐的旗艦「松島號」和「西京丸」、「吉野號」)。

海戰還有一個細節,北洋水師有四艘「小不點」魚雷艇參戰,其中「福龍號」盯住了受傷的「西京丸號」巡洋艦,先後發射了全部三枚魚雷,雖未命中,也威懾了日本遠征軍,這就是在夜幕降臨時,他們不乘勝追擊、迅速撤兵的原因。


到甲午海戰時,北洋水師已經不再強大了,無論數量和炮徑,速射炮和航速都比不過日本聯合艦隊。北洋艦隊只有「定遠」和「鎮遠」兩艦還算像樣,但由於缺少保養,航速大不如以前。最重要的是清庭根本就沒有戰爭預案,你打我我就打你,處處被動,宣傳方面總是讓列強認為日本是在受委屈,情報方面北洋甚至都不知道日本聯合艦隊有多少艘戰艦,海戰在近代靠的是實力,哪裡有什麼戰略戰術,以少勝多的戰例少之又少,不一定非得需要重裝鐵甲艦,笨重又速度慢,北洋艦隊舷炮比日本差得太遠,日艦有12艘都有中口徑速射炮,而北洋艦隊幾乎沒有,速射炮每分鐘6發,北洋艦隊大都每分鐘1發,這是裝備上的落後。還有海戰經驗,日艦司令官比北洋艦隊提督有經驗。另外,北洋艦隊滿載清兵運送朝鮮,掛得是英國國旗,日本竟然不顧國際公約發動襲擊,英國人還無動於衷說明什麼,說明列強是在看熱鬧的同時已經同情日本了。


只是擁有大型水面作戰艦艇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擁有開花彈,缺一不可。北洋水師發射的是鑄鐵彈,命中目標只是一個洞,而日艦擁有各種型號的新型開花彈,這樣,就形成了小艦擊沉巨艦的奇觀。


一個太平軍降將、大煙鬼、敗壞軍紀的領導者,海軍門外漢。一個搞不清艦隊各艦航速,沒考慮保持作戰隊型的所謂門內漢指揮官。一個空有心,而力不足的民族英雄。一個腐敗透頂的政權。一個無戰心,只圖保存實力,卻又保不住,空算計一場的後台老板。一堆落後、過時的軍艦。


推薦閱讀:

蘇軍在阿富汗戰例節選10-搜索Charikar山穀人口稠密區
殲20服役了為何不停建三代機
巨炮撼殘陽——一位isu-152駕駛員歷經的牡丹江戰役
今年退役的士兵,憑優待安置證可以享受安置!
美如何推演未來陸軍作戰新概念?

TAG:清朝 | 軍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