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越大度的人越容易友盡?


謝邀!

為什麼大度的人容易友盡呢?小時候,爺爺經常給我講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富翁,救了一條小蛇。然後,就把小蛇在家裡養了起來,並給小蛇起了一個名字「無毒」。不過,沒想到小蛇越長越大,長成了一條巨大的蟒蛇,富翁怕它傷人,就把它放歸了山林。

富翁有個兒子叫量小,從小是嬌生慣養,長大後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待他父親去世後,沒過多久,就把家產敗光。後來,量小的母親生病,無錢醫治,量小就想到了從小和自己一起長大的「無毒」。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他在一個山洞中找到了正在修行的無毒。在向無毒說明了來意之後,無毒把自己的一顆眼珠,送給了量小作為報答。

量小把蛇的眼珠換成了一筆不小的錢財,除了幫助母親看病之外,又瀟洒揮霍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家裡面又窮的揭不開鍋了。量小就再次找到了無毒,無毒就把自己的另外一隻眼睛也給了他。量小這一次,汲取了之前的教訓,把眼珠換來錢財之後,沒有再像之前那樣揮霍無度。小日子過的還算滋潤。

有一天,量小聽到皇宮裡傳出了消息,說皇帝得了重病,需要蛇精的心臟做藥引,才能治癒。誰能夠摘到蛇精的心臟,皇帝就把公主許配給誰,讓他做駙馬。量小聽了很心動,就再次跑到了山洞裡去尋找無毒。無毒聽了量小的要求之後,很是氣憤,感覺量小太過於貪得無厭了,如果自己放他回去,他肯定會帶人來捉自己,所以一口就把量小給吃了。

後人根據量小和無毒的故事,總結了一句話:量小非君子,無毒(無度)不丈夫。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能夠很清晰的知道,為什麼大度的人容易友盡了。因為,對於那些小人來說,一個人的大度,很容易激活他們的貪婪之心,一而再的侵犯大度之人的利益。而對於大度的人來說,很多時候對自己的付出,也不會太過於計較。但是,當別人對自己的要求過於苛刻,觸犯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之時,他們又會做出決絕的反擊。最終的結果,就是「友盡」了。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好心沒好報。一個人大方、善良本身沒有錯,但是要看對誰。有句話雖然很俗但是很有道理:人別對太好,狗別喂太飽。對人太好了,他就會認為理所應當,狗喂太飽了,它就懶得去看家護院。

有人做過一個給猴子分香蕉的實驗,很深刻。飼養員剛開始每天給猴子三個香蕉,猴子雖然吃不飽,但是並沒有情緒反應。有一天飼養員給了猴子四個香蕉,猴子吃飽了,非常高興。當飼養員再從四個減到三個的時候,猴子不幹了,氣的上竄下跳,甚至憤怒地對飼養員呲牙瞪眼。

猴子尚且如此,何況人呢!農村有個俗語:升米養恩,斗米養仇,說的更加深刻。這句話意思,一個人在揭不開鍋的時候,你給了他一升米,雖然是很小的幫助,他會非常感激你。但如果經常幫助他,或者給他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他就會認為這些幫助都是理所應當的,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招致他的忌恨。

人性是貪婪的,正所謂慾壑難填。所以,做人大度、樂善好施也要有一個度。善良並不適合於所有人,而且要分時間和場合。老話講,救急不急窮也是這個道理。他暫時出現困難,你幫他一把,在他心裡你就是恩人。如果他是因為貧窮而需要你的幫忙,你的善心就不要隨便泛濫了,幫不好反被自己招來一個仇人。

越大度的人,越容易友盡,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有個從小玩到大的發小,從小一個院子長大,基本是形影不離甘苦共嘗。為此沒少被人欺負被家人收拾,但事情過後我們又一如往昔的混在一起。然而隨著時間的變遷,我們各自考取了大雪,後來參加工作,期間有幾次在同學那裡取得了聯繫。一天深夜我正在電腦前CS,忽然他發來了消息:跟別人打架,把別人打傷了,要我賠5000塊,還差3000塊,幫我個忙發工資還你!當時看到情況嚴重,我想都沒想的通過網銀給他轉了3000元。第二天出於關心,給他發簡訊打電話時,基本變成了無音訊。後來回家過年遇到了,支支吾吾的說了半天,大概意思就是手頭緊沒錢還。而我並沒有把那3000塊當回事,畢竟曾經的情誼值3000元,後來我還請他去K哥。

又過了兩年,他打電話來:兄弟,我要買車,借我點兒,過年連同以前的3000塊一起還你。那時我已經買了車,收入也還穩定,給他轉網銀轉了5000元,他還煞有其事的寫了張借條拍照發給了我。那一年過年我倒他家拜年,他依然沒有提起買車借錢的事兒。因為我的好友本來就不多,我有不想得罪他,就隨便問了一句,而他有些不耐煩的回答:「公司業績不好,年終獎泡湯了,過完年還你」。回到家和老媽說起,老媽對他有了意見。前年十一,他發了視頻請求:兄弟我要結婚了,別忘了十月二號,環球大酒店吃席。當時我在海南的出差,微信轉了1000元紅包給他,表示了祝賀與遺憾。他沒在出聲兒,到現在兩年過去了,基本斷了和他的聯繫。不知道我的這個經歷,與題主的問題算不算吻合?

後來痛定思痛,我發現與他的友情,自從他第一次張口借錢那次以後,就已經變成了利益關係,一共三次主動聯繫都是為了借錢,而每次達到目的以後他就消失了!前一陣兒遇到曾經他的初戀跟我說:阿德跟我說你現在是個暴發戶,看不起他,他也懶得再理你!艹,這台詞也太操蛋了,我啥時候看不起他了?難不成是我幾次借錢給他借錯了?還是他為了賴賬故意編造歪曲事實?後來,我在QQ和微信上給他留了很長的一段話,大意是我很懷念童年時的友情,現在長大了疏遠了我理解,對於我借給他的那幾千塊錢就當我送給他了,各自都很忙有機會再見吧。我相信他看到了,始終沒有回復我,應該是心中愧疚無顏面對吧,可以說對他我是仁至義盡了。我不後悔三次借錢給他,我覺得幾千塊錢看清一個人值了!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身邊發生的一個故事。

朋友的老闆來自偏遠農村,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本人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十分刻苦,得到了領導的賞識,積累了一筆資金後很快開始創業,也開始有了穩定的收入。村裡的親戚朋友得知了他在城市開了公司掙到錢了,就不斷開始向他借錢,幾千的也有,幾萬的也有,祠堂修繕問他要,修路造橋找他拿。終於,老闆爆發了,不再借錢給村裡任何人,也不再給村裡做任何事。村民的非議開始了,什麼忘恩負義,忘祖歸宗開始罵,從村頭罵到村尾,從村東罵到村西,祖宗也問候了,爹媽也被罵的接到城市去了。我不禁想,什麼時候「弱」就成了一種先天的優勢了,就變成欺負「強者」的借口了?站在到的的制高點綁架著別人,唾沫水腐蝕的人體無完膚。他們評的是什麼?

這個人我相信大家都認得

紅極一時的大衣哥——朱之文

成名之後回到家,迎接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同樣也是一雙雙伸出來要錢的手,我永遠記得記者就「村民向他要錢」這個事採訪時村民說的話「他呀,應該給村裡每個人發部小轎車」,可以想像此時的朱之文心有多寒。

大度的人,總會被認為好欺負。

所以,要有一雙識人的慧眼,不是所有的讓步都能得到稱讚,不是所有的包容都能換來真情。和這些越過底線的要求、不知感恩的人,友盡!


我是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人際關係,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它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關係,心近了,就成了朋友,心遠了呢,就只能是熟人了。

大度值得尊敬,但朋友之間更要對等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做一個大度的人」,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要「心胸開闊,有容乃大」。

然而,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要求其實是在為「自己」和「他人」之間劃分高下?試想一下,當一個人事事高標準嚴要求的約束自己,但對待別人卻寬厚容忍,這樣的人是不是自覺站在了道德的高點了?「有容乃大」,說的就是「有容,德乃大」的意思。

大度的人,在潛意識中都是自覺德高的人,是理應被尊敬的人。

而朋友之間的情誼,講的是彼此心理上的對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是相互付出與接受相對平衡的關係。如果一方一味的付出,接受方必然會產生內疚感,這樣的內疚感會堆積成一種憤怒,要麼產生逃離關係的衝動,要麼用一味的索取來反向攻擊。二者的結果都是破壞了關係。

越大度越是在否認朋友間的平等

「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

這是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他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書中所寫的一句話。關於內疚,他引用海靈格說:「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

大度的付出,從外界來看只有給予不求回報。但從內心來看,求的是心安,是問心無愧的清白感。那麼,相應的就是把愧疚推給了對方。

認識一位長輩,對親朋好友非常熱心,誰家有困難他只要知道了,就會出錢出力的相助,而且親戚來找他,他也總是張羅著住,張羅著請客。但是,他自己回老家從來不打擾親戚,住在賓館裡,親戚請他吃飯他也各種推辭。所以,親戚間很多事兒慢慢的大家都不太願意讓他知道了。

疏遠讓人產生無以為報的虧欠感的人,反而是善良的人唯一的選擇。

而那些能夠心安理得的待在虧欠感下的人,又如何能成為朋友呢?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兩個朋友每天一起吃午飯,A不喜歡吃套餐里的煮雞蛋,於是每天都把雞蛋給一起吃飯的B,也沒有要求以其他食物交換。

忽然有一天,A將這個雞蛋給了C,一直獨享兩個雞蛋的B居然一氣之下與A友盡。

有書君每每看到這個故事,都感嘆人是如此貪婪和自私,往往在接受別人的恩惠後,卻只記得別人的禮物而忘記了它本來的歸屬,同時也將別人的大方饋贈忘得一乾二淨。

為什麼越大方的人越容易友盡?有書君今天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這個深奧的問題。

一、 源自於人的依賴。

有一句話這麼說過:「幫急幫不了窮」,這句話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人在最窘迫時,你對TA施與援手,TA會記你一輩子的好。

因為你只幫TA一次,TA並沒有把你的幫助當成一種習慣。

但是,如果你因為TA窮,過度給予TA,長久下來在TA心裡形成依賴。

但凡有一天,你不再給予或者是忘記了,從這一天起,TA會開始恨你,你從前的好TA會忘得徹徹底底。

有書君身邊就有個很鮮活的例子,朋友A因為老母生病,向B借錢,B二話沒說傾其所能,一心只為可以幫助A的家人渡過難關,A母身體恢復A也很有信用的將錢歸還了B,一切圓滿皆大歡喜。

股市最近大漲,A心中蠢蠢欲動,可惜手中實在無錢可用,於是TA再一次向B借錢。

當時B也沒有多想就把錢借給了A,在TA心裡有著一份俠義情結。

A大賺後及時歸還了B,並且還給B買了禮物。

這樣幾借幾還,讓A吃到了甜頭,於是TA經常向B開口借,金額超出了B承受的範圍,B終於有一天拒絕了A的借錢請求。

事情發展到這裡,結果您也想到了吧!A大罵B不仗義,明明收了他的禮物還不借錢,而且張揚的路人皆知。

一些不知情的朋友們也在偷偷議論B的仗義是裝出來的,這一段交情就這樣以鬧劇結束。

B很委屈,十分不解為什麼明明自己幫過A多次,結果卻是這樣。

有書君很想用蘿蔔砸醒這個B,其實幫人急但永遠不要去幫人窮,因為你在授之以魚時,已經激發出TA身體中依賴的因子。

如果真把TA當朋友,不如收起你要遞過去的魚,把捕魚的本領傳授一二。

二、 源自於忘記了底線

人都是有自己的底線的,而大方的人的底線往往放得更低。

在你不斷要求的時候,TA只是在觀察你,忍耐你,可能終在一件小事上可能爆發。

你可能還在埋怨TA原來如此小氣,一向大度的TA怎麼可能因為這一點小事與你斷絕往來。

而這時你需要去思考,你是不是忽略了TA的底線,再或是你根本就沒有顧及此事。

舉個例子吧!朋友T與朋友J一直相處融洽,不過T有個毛病,就是經常說完話後又擔心自己的話傳播,而每每告誡J別去外面胡說八道。

一直以來,J都沒有表現出不滿,因為在TA心裡覺得T還是有很多優點,說的也並不是什麼大事,也就忍了。

直到有一天,朋友T在J面前吹噓自己的家人如何優秀,有點到了刺耳的程度。說完後T故伎重演,提醒J不要去外面胡說。

這一次J當著很多人的面怒了,並且很嚴肅地說如果不信任TA,今後就不要與TA說。

人都是希望被信任的,尤其在朋友之間,T觸及了J長久以來的一直不斷下調的底線,終因這個小事怒火被點燃。

今天有書君從兩個方面回答了這個問題,對於人的依賴要記住這條俗語: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為大部分的人還是有其動物性的,如果東西來得簡單容易,就不會珍惜。

而對於大方人的底線問題,有書君不得不提醒大方的人。

做人大方終沒錯,不過底線也要經常展示一下,一味地調低自己的底線,終不是一個好方法。

在這個社會,有一段純潔的友情不容易,因為社會關係複雜,而在其中的人們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遇事多從別人的立場去考慮,還不失為一種好的習慣。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我們對周圍的人報以笑臉,用和善的態度對待所有人,從不跟人紅臉,甚至別人對自己做了很不好的事情,我們也會選擇原諒,不與其計較。我們以為這樣做就能夠擁有更多的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相處越和諧,可現實的情況是,越大度的人反而越容易失去朋友。

太大度,沒態度

我們不能否認對人大度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你對所有人都報以相同的態度,大家就會認為你脾氣好,好欺負,長時間下去,大家可能習慣了你的隱忍,認為你這個人就是這樣子,然後什麼事情都會交給你,有什麼讓你不舒服的地方大家也不會去介意,因為他們以為你不會介意。

然後造成的後果就是,你一旦表現出不滿,大家就會認為你這個人很假,認為你之前都是裝的,然後就自然而然的疏遠你了。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其次,你若是對自己的朋友大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如果好壞不分,被人傷害了你還傻乎乎的去原諒他,試問你以德報怨,那麼又用什麼來報德呢?

你對壞蛋和好人都是一個樣子,那麼你讓那麼對你好的人又怎麼想呢?原來他們在你心裡的分量和那些壞蛋是一樣的,這會讓那麼對你好的人感到無語。這就像沒有懲罰壞人,好人會感到心涼一樣。

我一直都認為這個社會需要有它的一套懲罰機制,而我們個人所能做的就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社會應該獎罰分明,才能維持它的秩序。我們對待善良的人,當然應該做到友好回應,並回以同樣的態度,而對待生活中的壞人,當然應該譴責他們,並且不與他們來往。

朋友是奢侈的東西,我們只要有幾個真心對待你的朋友就很好了,能夠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傷心的時候安慰你,那些泛泛之交的人就順其自然吧,能來往就來往,不能的話也無需強求。


圖侵刪。您對此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您的點贊、評論、轉發,都是對我的鼓勵,支持我輸出更多內容。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越大度的人越容易友盡----題主對人生百態洞若觀火,心似明鏡,因為這樣的情況聽上去覺得不太可能,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普遍存在的。

我本人不是一個大度能容的人,但我身邊的朋友基本都是非常寬容,人際關係較好的人。和他們相處久了,會發現,這樣的人其實也會遇到我這種不太大度的人遇到的「友盡」,而且頻率也不低。這種情況從邏輯上分析,覺得不合常理,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度的人容易「友盡」,是不可避免的。

跟誰都好,態度不明確

大度的人,往往人際關係較好,和身邊的眾派別,都能相處的很好。他們往往也不愛站隊,以寬容之心平等對待所有人。但是--成也寬容,敗也寬容。寬容大度的人,跟誰都好,這就會讓他身邊針鋒相對的朋友,對他產生一種埋怨:「你既然跟我好,為什麼還跟我的死對頭好?」心胸狹隘的人會把這種友好、寬容,據為己有,他們認為:「我的朋友,就應該和我一條心」而寬鬆大度之人的做人原則卻是--誰也不得罪。久而久之,原來的一些朋友就會因此而疏遠直至再也不聯繫。

「寬容、大度」沒有鋒芒

有一句話叫做「你的善良,必須要帶點鋒芒」,道出了為人處世的平衡之道,這句話用在「寬容、大度」上也同樣適用。因為有些人的寬容、大度其實是帶有一些討好意味的,更像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和對別人的取悅,而非真正的大度,真正的大度是「我完全可以不大度,但我願意選擇大度」。這種大度是受人尊重的,而退一步的大度,其實是容易受到對方輕視的。當你有一天不想大度的時候,就會和《芳華》里的劉峰一樣,成為眾矢之的,被許多人不接受、疏遠。

因此,無論你選擇善良還是大度,這些美德都需要穿上鎧甲,否則沒有人會珍惜,你也會傷到自己。

被朋友過分期待

許多人對寬容大度之人,都有一些過分理想化,認為這樣的朋友就一定能夠為了「我」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因為,「寬容、大度」之人,他們平時對人太好了。底線太低了。於是身邊凡受過恩惠的朋友,都認為寬容之人,會寬容到底,提什麼樣的要求他都會答應。於是,當朋友提起借錢的話題,寬容之人沒有答應借給他時,他就決絕的選擇了「友盡」,還會怪自己「瞎了眼」。其實明明就是我們對寬容和大度,產生了許多誤會,以為對方就是為包容我們而存在的。怎麼會呢?對方也是正常人,也有很多未滿足的需求啊,他們也可以不大度的。

大度之人,因大度而承擔了本可以不承擔的責任,一旦自己不想承擔時,身邊的朋友可能就真的疏遠,友盡了。


關注我哇~


《西遊記》里唐僧向如來告狀說管書庫的有索賄,如來卻答道這是為了不讓後人看輕取經這件事。想想身邊的確有這個現象,越是慷慨大度越容易被別人看輕,比如輕易就答應你的女友反而不稀罕,太便宜的東西都會隨手丟棄。大度的人的慷慨反而會讓受用者誤認為隨便給你的,只要張嘴還能輕易要到。

俗語:一斗米養恩人一缸米養仇人。一個孩子因為想吃肉媽媽沒有及時買一生氣跑到外面,餓倒在別人門前時被房主救起,給他端來一碗飯,他感動的發誓以後要報答房主,房東回答:你不要感謝我,給你端這碗飯只是怕你餓死在我門前惹麻煩。你應該感恩的是你父母,他們無怨無悔把你養大!現在的兒女有多少想到父母對你的慷慨最後落到了什麼?三年前有個留學生因為母親打款不及時,在上海機場下了飛機就捅了母親一刀,這一刀害了母親更害了自己,想想吧!你下輩子也找不到這麼好的母親了!

大度的人要用原則保護自己,要學會策略的大度,既然看不透對方的心,幹什麼要見面就掏出自己的心?

談起人性有時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像看了最近熱播的《如熙傳》,我就感到後脖子發涼,女人壞起來比男人要陰一百倍,如果青年時看了這個片子,我真是懷疑自己還有成家的勇氣。


因為當你第一次對他大度時,他覺得你人好,他感恩,第二次,覺得可以和你交朋友,你人大度,覺得值得交。隨著你對他大度的次數越來越多,他心中的平衡歪了,佔便宜的心裡開始多了,想從你這撈一筆的心裡變強烈了,慢慢的也會覺得你越來越好欺負了,你們之間不平等了。這時的你,心裡也發生了變化,覺得他愛貪小便宜,人不厚道,和你不是一類人,你有意的疏遠他,慢慢就遠了,不再聯繫了。或者可能某一件事,就觸發導火索引起矛盾而掰了。


推薦閱讀:

作為醫護學生,第一次解剖屍體的時候是種什麼感受?
陪孩子寫作業,媽媽情緒失控,爸爸喝農藥,這事你怎麼看?
自卑,沒有安全感怎麼辦?
有些大學男生為什麼不向社交圈公示自己的女朋友?
世間什麼最難得?

TAG:心理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