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可以造的更大嗎?


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在役航空母艦,當屬美軍的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這些航母的排水量普遍在9-10萬噸左右,設計長度約為333米,船體寬度最大41米,飛行甲板寬度更可以延展到76米左右。標配艦載機數量為70-80架,必要的話可以增加到100-120架左右。

資料圖:尼米茲級航母

在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基礎上,美軍繼續發展新的福特級航母,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艦長增加到337米,飛行甲板寬度/吃水線寬度和尼米茲級航母仍然保持一致,吃水深度則略有增加,排水量擴大到10-11萬噸。其333×78米的飛行甲板能夠容納80架左右的艦載機,當然也能增加到100架以上。福特級航母的後續型號肯尼迪號和企業號還可能會繼續增加排水量,有可能會達到12-13萬噸。

資料圖:CVN78福特號航空母艦,遠處為CVN65企業號

從上述數據來看,航母是可以造得更大的,即使是10萬噸級的大航母,也有繼續擴容的空間。但是如果要一次將航母的噸位增加到20萬噸乃至50萬噸,則會有難度。當然20萬-50萬噸級的船隻是存在的,但是這些船一般都是結構比較簡單的油輪或者貨輪,比如日本住友重工業造的「海上巨人」號油輪,其排水量被增加到56.4萬噸,該船長度接近460米,寬度將近70米,吃水深度約為福特級航母的2倍,堪稱是世界最大油輪;而中國中海環球貨輪也擁有400米的長度和60米的寬度,其排水量顯然也是要大於一般的航空母艦的。

資料圖:超級輪船

航空母艦之所以無法實現貨輪和油輪的排水量規模,主要是因為航空母艦的技術指標太高,油輪和貨輪只需要滿足貨品裝卸就可以了,而航母則需要集成大量高新技術。美軍福特級航母僅用掉的光纖電纜長度就達到4200多千米,這些光纖電纜可以直接從華盛頓連接到美國西部去;而中國的遼寧艦擁有3000多個艙室,如果一個人每天在遼寧艦上住一個艙室,他也需要用將近10年的時間,才能把這些艙室全部住上一遍。通過這些描述,我們基本上就能夠感受到航母工程之宏大。

資料圖:福特號航空母艦海試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航母的規劃發展,是服務于海洋戰略的,造過大的航母,未必符合戰略定位。排水量幾十萬噸的超級航母機動性能有可能沒有10萬噸航空母艦那麼好,並且其目標過大,也很容易直接成為打擊對象。如果非要追求艦載機數量的話,倒不如尋求增加艦載機出擊效率的方式,一味增大噸位體積,除了會帶來經濟技術方面的巨大壓力之外,還可能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

資料圖:超級航母想像圖

另外,關於將整個航母編隊集成在一艘超級航空母艦上的方案,也是需要斟酌的。「超級航母」固然看起來炫酷,但是一旦被火力鎖定,就可能意味著被一窩端。所以從務實的角度看,整個編隊還是分散一點好,活動起來也靈活得多。如果非要建超級航母,則還不如考慮在海外建碼頭港口。


首先第一個問題,航母當然可以造的非常非常非常巨大了!

20萬噸?50萬噸?這些都是小意思!

歷史上最大噸位的航母設計方案有200萬噸——「Project Habbakuk」冰山航母方案。

這個冰山航母,並不是在冰山上建造的。而是使用一種特殊材料——派克瑞特。

派克瑞特(Pykrete)是一種使用大約14%(重量比)的鋸末或其他紙漿(比如紙)同86%(重量比)的冰做成的複合材料。二戰期間傑弗里·派克建議使用這種材料為英國皇家海軍製造一所巨大的、無法擊沉的航空母艦——也就是哈巴谷工程。它有很多有趣的特性,比如說它融化的速度極慢(因為導熱率極低),同冰相比,有極高的強度,甚至會接近混凝土的強度。

冰山航母在180萬噸排水量到200萬噸排水量,全長超過600米,寬100米(PS:三視圖裡面的長度單位是英制的英尺)。

英國人在二戰期間還是正兒八經打算建造過這巨大無比的玩意兒~在1943年他們投入了不少的資金進行了縮小比例模型試做——不過因為動力系統散熱問題無法解決,最終還是作罷了。

不過么,這也算是目前來說,有史以來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巨大的航母建造計划了。現在美國海軍的11艘核動力航母加起來,都沒有這個玩意兒巨大。

但是實用性么——肯定是非常糟糕的咯!

巨大的艦體=需要更大的動力=能難進行維護=造價出奇高昂

而超高價,超低數量的艦體,在戰爭中真的能起到作用嗎?

「戰爭拼的是數量!」by多茲魯扎比


理論上是可以的,更大的航母意味著能夠搭載更多的艦載機等空中武力,對敵人的戰略威懾力也就更強。但同時它也會面臨下面幾個問題:

首先就是動力問題。航母更大,對動力的需求也就更強。現如今美軍建造的航母無論是技術還是噸位上都是世界第一的,而他們的航母全部採用的是核動力,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小鷹」號也已經於2009年5月12日退役。

也就是說,我們要是想要建造一艘更大型的航空母艦,那麼動力系統必須要領先於美軍現用的核動力,至少也要是輸出功率更為強勁的核動力系統。

其次就是艦隊防空問題。這麼大一個傢伙在海上的隱蔽性咱們就不討論了,除非科技已經發展到能夠讓大型軍艦實現光學和雷達波兩方面的「隱身」,否則這個討論就是沒有意義的。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海上的防禦問題必定是重中之重。它一旦行動,那麼就必須要為其配置足夠多的防空驅護艦和潛艇,可能對於一些國家來說這一下子就得抽調半數海軍戰艦來為其保駕護航了,所以說到底,這依舊只是那些海軍強國才有資格討論研發可行性的裝備!

最後,其戰略目的何在?如果只是為了體現大國海軍的威嚴,那麼這就是個面子工程,毫無用處;如果是為了戰略威懾,那麼建造這樣一艘「巨無霸」的費用能夠建造多少艘小一點的航母?這些小一點的航母集合在一起,搭配其他驅護艦和潛艇,作戰能力是優於它還是低於它?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大」而大,那麼還不如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更加貼合實際的計劃中去,畢竟軍工可不能是拍腦袋就去搞的!


可以的,但是航母現在的大小完全已經足夠了。首先,航母是戰鬥機的移動載具,移動,就要考慮到它的靈活性,想像一下,一艘十萬噸級的航母和五十萬噸級的航母,哪個更靈活呢?結果不言而喻,如果航母缺少靈活性,那與陸地機場沒啥區別,不僅沒辦法執行對外作戰任務,反而要消耗更多的力量來守衛,得不償失。其次,如果造的更大,意味著目標也變的更大,一個大的活靶子和一個超級大的活靶子,後者更能成為打擊對象,這又回到了少一點所說的。再次,是戰鬥系統的協調問題,用最小的平台,以達到最大的戰果,這便是最完美的,而如果把航母建造得更大,意味著航母上要容納更多的人,更多的系統,而數量多了,各個系統間的指揮,協調就成了問題,要知道航母可是被稱為海上的移動城市,但就像陸地上一樣,人多了自然會出現各種問題。現在的航母,比如美帝的,無論是大小,艦載機數量,人員多少,都是經過實踐探索,用對小的力量發揮最大的效益。然後,是經費與效益的問題,用同樣的經費,建造一艘五十萬噸級的航母,卻能造出五艘或者更多十萬噸級的航母,且產生的效益是不同的,航母多了,就能在各個地區部署。現在是航母,主要還是像原子彈一樣用來威懾的,充其量打打恐怖分子什麼的,除非爆發國家間的戰爭,所以,數量越多,威懾力越大。最後,拋開前面的,材料是一個大問題,航母造得越大,材料的強度要求就越高。比如最主要的龍骨部分,航母更大意味著要面臨更大的海浪衝擊或敵方打擊,龍骨等關鍵部位所要承受的力就越大,如果材料不過關,輕易就被撕開,那就悲劇了。所以說航母也不是越大越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僅就可行性上來說,是可以做的更大的,雖然對數據並不清楚,但越大的航母就需要更強大的材料,以使它可以抵抗因船體變大所帶來的壓力,而且還需要考慮航母在作戰時更大的船體在機動的時所需要的更大的動力。當然更大的船體在戰時防護所需要花費的經歷也更大。

而且雖然在可行性上是可以做出來的,可在必要性上是沒有必要的,一艘航母擴大只是帶來了更大作戰平台,這只是增加了戰機的攜帶量,可在一場戰鬥中所需要的戰機是有限的,更多的戰機只會閑置,而且這增大了後勤的成本。

所以航母可以做的更大,但卻沒有必要。


點擊關注,觀看更多原創


航母當然不可以越建越大,否則美國最新一代福特級航母就不會建一個和上一代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一樣的十萬噸級航空母艦,這個問題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比如二戰德國的巨型大炮,需要用軌道前進,甚至需要用一個營才可以運行。總結一句,就是隨著噸位增加,性價比會減少。

一、後勤壓力表大

不要以為後勤就是做做飯而已,整個航母生活系統都是後勤的一部分。每天數噸的食物,「吃喝拉撒」的增加這意味著肯定會有更大的費用,並且後勤人員也需要增加,會給航母后勤,自己國家後勤帶來巨大壓力。。

二、安全性下降

航母那麼大,就很容易被發現,之所以需要用那麼多艦艇,就可以分工明確,更多的人口進行操作我會讓整個流程效率變低,另外分工明確也可以增加存活率,形成更加完善的防空網。另外艦艇變大,慣性也會變大,航母的靈活性大大降低,更容易被地方打擊。

三、材料強度

航母的鋼板並不是一般鋼板,他需要極好的強度,一旦航母建的特別大,就更容易損壞,特別是在戰爭狀態下,還要保持航母性能優良。

四、性價比

最重要的應該是這一點,比如說打仗的時候一個團一個師為一個單位進行作戰,即可以保證戰鬥力,又可以靈活輕巧。即使人在多也不會用一軍為單位,因為太大了,不靈活,效率大大減低。航母也是這個道理,現在十萬噸級,配合兩三艘一塊,剛好可以達到打擊對方軍事力量的戰果,自己每一隻艦隊也有足夠的打擊能力,所以現在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建二十萬,五十萬噸排水量的航母。


本文任何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指點,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海上巨人」號

「海上巨人號」的體量:全長458米,載重約56萬噸,自重約26萬噸,滿載排水量82.5萬噸。

從這個數字看,「海上巨人」號作為商業運營船舶,是很不經濟的。最經濟的原油輪是在載重30~35萬噸這個級別,比如大連現在建造的VLCC款型,載重約33萬噸,自重——6萬噸。

而另一方面,VLCC、ULCC的船體結構強度是很低的。作為航空母艦,你設計上要能夠承受某種標準威力的敵對彈藥的打擊、艦載機起降的振動,航母航速高,在高海況時航行要能抗浪。而VLCC的設計在商業利益槓桿的指揮下,結構強度被很精確的壓在了「剛剛好」的標準。

對於VLCC的強度,誇張的說法是,VLCC從首到尾的幾個大油艙,在加註原油的時候必須按照規定的順序並行加油,如果順序不對,比如一不小心先把首油艙加滿了而尾油艙一點沒加,那麼稍稍翹起的船尾就能使VLCC的龍骨折斷。

上面說這麼多,中心意思就是:不確定人類目前的技術能否建造出一艘像「海上巨人」號那麼大的(450米長,幾十萬噸)而且質量完全合格滿足戰勤標準的航母。

答主電腦里沒裝相關的船舶設計軟體,所以只能估算並作一些定性論斷。450米的航母比尼米茲級長了大約40%,所以它遇到的最麻煩的問題是高海況航行時船體結構受到的應力會劇增。為此必須加強結構,這很可能吃掉很大一部分噸位份額(這還不考慮超級高昂的建造費用)。

超長的船體不僅在浪涌中受到的應力更大,在作戰中,如遇到水中兵器(魚雷水雷)的打擊,爆轟波從海水傳遞到船體時,也是對船體結構有一個震撼和破壞性的效應,如果要保持對水中爆炸的抗損性標準與尼米茲級不變,這艘450米的航母就不僅要加強龍骨,艦肋、舷側結構也一齊要加強。

這兒要加強,那兒要加強,統統算上去之後,這艘艦還有多大的噸位份額裝載燃油,彈藥,艦載機,機庫,雷達,就不好說了。


這個問題好比是為什麼坦克只有一個炮管一樣,航母不是越大越好,一般來說航母上的艦載機作戰半徑不會大於1000千米,也就是說在一個半徑為1000千米的圓內,看艦載機的數量,少了不好,多了的話就會形成一個飽和,比如美國用航母打伊拉克,一定範圍之內80架艦載機足夠了,而幾十萬噸的航母能搭載200架艦載機,多餘的一百多架艦載機只能坐冷板凳,這在效費比上是很不划算的,而且到目前為止需要過二十萬噸的航母的需求幾乎為零,而且一艘二十萬噸的航母的建造費用和維護費用遠大於兩艘十萬噸的


要想實現像陸地上那樣起降,就需要一千多米的跑到,尼米茲級也就長300多米,也就是說至少也得三艘尼米茲級首尾相連,那麼20萬噸肯定不夠,30萬噸也不行,因為隨著長度的增加,必須同時增加寬度保證船身強度。


如此一來,這艘長1公里多的船估計就要40萬噸到50萬噸之間。如此巨大一艘船,其後勤保障也是巨大的,估計是尼米茲級的四五倍,如果那這種航母代替尼米茲級,美國只養得起3艘,而美國要往全球部署兵力,區區三艘航母肯定不夠用。


一旦有一艘出點問題需要開回老家修修的話,那更加要命了。況且美國現在一個航母戰鬥群最多不過三艘航母,其戰力已經足以應付大部分地區戰爭,要是換成一艘50萬噸級的,完全種是浪費。所以,只因為想取消阻攔裝置而隨意擴大航母,只會影響更多的實際效用


謝謝邀請。航母可以造的更大些,這是可以肯定的。不過目前最大的航母是美國的尼米茲級,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以上,以後的航母造多大,根據作戰需要和國家的能力、實力,不過美國的現役航母,每一條都足以令他國生畏。


推薦閱讀:

俄舉行近40年來最大軍演 背後有何意義?
俄羅斯最新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性能如何?
再戰30年 美軍為何如此青睞B-52?

TAG:航母 | 驅逐艦 | 護衛艦 | 武器裝備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