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塵與心」何以理解?


-1-

塵與心,都是佛經術語。勿與日常事務等量齊觀。

-2-

禪宗初祖達摩曾經這樣開示道育和(二祖)慧可: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舍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於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理入也。

——《菩提達摩大師略辨入道四行觀》

達摩以為:眾生皆具有同一的「真如佛性」,只是為客塵影像的生滅落謝所迷惑,不能顯了。修鍊的方法無非「舍妄歸真」,即:舍離妄分別,返歸於原始本來的真實本性,便能契入「真如佛性」。

因此「塵」就是「客塵」,就是滾滾紅塵中的幻象。「心」就是本性。塵欲覆蓋本心,使人墮落。而人要做的就是「外息諸緣」,返璞歸真。


這要從六祖惠能聽金剛經悟道開始說起。六祖慧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有所悟,便發誓出家。便來到了黃梅雙峰山,拜五祖弘忍為師。五祖弘忍所修為頓悟禪宗,講究當頭棒喝,瞬時開悟。但是這頓悟也是要有積累,緣分到了,自然水到渠成。五祖弘忍坐下弟子五百多僧眾,論悟性,首推神秀。五祖弘忍傳道,為缽杖袈裟,這就是衣缽的由來,要求大家做個竭子,來體現修行深度。就有了這兩首竭子。神秀竭子的意思是,身是佛身,心是佛心,莫要沾染了世俗的習氣,要經常自省,嚴守戒律,莫使修行倒退。神秀和尚所站的角度是世俗的角度,也就是世智辯聰。很明顯還沒有達到一個能夠披衣持缽的境界。為什麼這麼說。金剛經上的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降伏其心。怎麼降伏其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降伏其心。所以在這裡,心是什麼心?心是佛心。塵是什麼塵?塵是妄心。本師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頓悟,原來山川河流無邊眾生都有一顆般若心,只是被塵世虛妄蒙蔽住罷了。佛心是什麼,是空,這個空是妙空,所以六祖慧能的竭子說,菩提樹是空,明鏡台也是空,本來就沒有,又怎麼能惹上塵埃呢?佛心是空,虛妄也是空,所以哪裡來的勤拂拭?學佛學的是什麼,就是找到真實的自己,保持本來的佛心就好了。


這兩個偈子要參透的確很難,要正確理解也不易,神秀的意思大概是,眾生的身體就像一顆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鏡,要常常的撣拂擦拭,不要讓它沾染上了灰塵。慧能的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參悟不透,菩提是覺悟的意思,因為以前釋迦牟尼是在一棵畢缽羅樹下覺悟成佛的,所以後人就把此樹稱為菩提樹。


老夫是這樣理解的,只是個人理解,多有不對之處請海涵。

這句話非常哲學,用一句簡單的話這樣概括,看山卻是山,再看不是山,遠望還是山,我們身在塵世有的東西確實是看不見卻實有的,也有看的見的卻含義不一樣的(常見於藝術家的作品),我們身處的地方或者說現實世界就是塵(紅塵)而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是心,我們看待一件事或物要看 它的本質用心去領悟。

另外,個人勸樓主別太痴迷佛教這些東西,人活當世當信仰自己,佛教渡人都渡了兩千年還是這樣也沒啥好的了


塵:受想行識身意皆是生滅。心:方便說如來藏心,究盡說佛心皆不生滅本具有,一直存在。如來藏心轉至真如心轉至佛心。第一個偈子連如來藏心的邊都未到,第二個偈子顯示了如來藏心(心空)但未到佛心。慚愧居士凈行。南無十方三世一切佛


山人認為,「塵」就是世間的一切事物,「心」就是剛來到人間的人,這個人就像一張白紙。也就是說剛來到人間的人是清清白白的。


推薦閱讀:

TAG:菩提樹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