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蘆好不好吃?
能,非常能吃!請告訴我不吃的理由?
冰糖葫蘆又叫糖堆兒(一定要念齣兒化韻),我不去搜羅網路,追查糖堆兒的歷史,就是想說說關於糖堆的事兒(si,天津人念齒音字,類似「四」的發音,四聲)。
糖堆兒應該是北方特有的吧,主材山楂(又名山裡紅,紅果等),山楂成熟於秋季,採摘每年新下來的山楂,洗凈,去核,竹籤穿起來備用。白糖或者冰糖熬製糖稀,熬製糖稀是門手藝,火大了就糊了,熬糖稀一般用淺底鍋,熬好糖稀,把串好的糖堆粘上糖稀馬上摔在一款木板上(木板好像是被油浸過的,現在好像也有摔在瓷磚上,反正是個光滑的面上,便於糖稀凝固後拿起來不粘連)。因為是北方秋冬的吃食,所以糖稀遇冷,很快凝固變脆透明,輕輕從木板上拿起,插在糖葫蘆的架子上。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因為用冰糖熬制所以叫冰糖葫蘆,還是因為糖稀凝固變透明後的形狀樣子好似冰糖,所以叫冰糖葫蘆。總之名字不重要,入口先甜後脆,咬到山楂又有酸味,在北方如果正好趕上雪,在雪地里吃上一支冰糖葫蘆,真是酸甜可口,沁人心脾。
冰糖葫蘆或者說糖堆兒雖然以山楂為主,但是還有很多食材都是可以做糖堆的,天津常見有山藥的,山藥豆的(注意山藥和山藥豆不是一種東西),山楂夾豆沙餡,山楂夾糯米餡,橘子半兒的,香蕉的,各種水果的吧......不一一例舉了。我喜歡山藥的,入口先是糖的甜,後面是山藥的綿軟,我個人比較喜歡,山楂的有點酸不是我的菜。女兒則更喜歡山藥豆的,因為樣子可愛吧,我猜。
小時候吃冰糖葫蘆一般都是在黃河道電影院門前買,當初的黃河道電影院可以說是附近居民非常願意去的地方,因為當年文化活動相對少,所以看電影也變成了人們較單一的選擇,電影院附近還有四遠香糕點店,各種賣小吃的,賣音像磁帶的,賣羊肉串的,賣砂鍋的,總之電影院附近有點像今天商業廣場的作用。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去買磁帶順便買串糖堆兒,羊肉串當時可是輕易買不起的,只能在風中聞聞羊肉被炭火烤出的焦香。
高中是在天津紅橋區五中上的,郭德綱的相聲里有個賣糖堆兒的吆喝非常有特色(大嗓門吆喝著「就是沒有核啊!」)就是說的紅橋區大紅橋,旱橋附近那個賣糖堆兒的。的確他的糖堆兒賣的比其他人的好,這個不是郭德綱的杜撰,確有其人,現在不知所蹤。很是懷念他的糖堆兒,亦或者說很是懷念那段青蔥歲月吧,每天放學從大紅橋騎車而下,和同學們免不了要在他的攤位前停下,有時候大家只買一串,一人一個山楂,現在回想那段時間真是讓人不能忘懷。
大學時代,在復康路,南開大學西南門和周總理像正南門之間還有一個小門(朝南,現在已經封了),門外是小橋,過橋就是復康路,冬天基本上每天晚上5點以後,他就出攤了,是個帶玻璃棚子的三輪車,糖稀現熬現賣,非常好吃,大學時總是和同學去吃,無論南方北方的同學都非常喜歡他的糖堆兒,只是他每天賣的不多,晚了就賣完了。有時候晚上有課,下課再去就沒有了,還有一小個秘密,大學時的女友也非常喜歡吃的,哈哈哈。。。。。。。時過境遷,自從那個小門改造不再讓人通行,他的糖堆兒三輪車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連帶走遠的還有大學時代的愛情......
工作以後也嘗過外地的糖堆兒,或者天津其他地方出名的糖堆兒,總體上來說味道基本相似。總體來說賣山楂糖堆兒的居多,有去核有不去核的,總之還是應該去核吧。其他水果的就不是我喜歡的。但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還是兩個學生時代的糖堆兒,與其說是味道誘人不如說是忘不了的青春情懷......時過境遷,現在再拿起一串糖堆兒,與你分享的身邊人已經變不同,咬下一個山楂,瞬間想起的往事也已經遠去,凌亂在冬日的寒風中......
註:
1)下圖是山藥豆糖堆兒的照片,特別展示一下,其他的我想大家比較常見吧。
2)圖片來源網路,借用引起不便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