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寫《錦瑟》,其意為何?


李商隱算得上晚唐集大成的詩人,詩歌中既有屈子斑斕的詠物,也有韓愈的雄奇,還有李賀的幽艷,杜甫的憂傷,阮籍的哲思。而且他的詩雖然用典多,含義朦朧,但是讀起來卻流利清新。你有可能不知道他的用典,不知道他到底在說什麼,但是並不影響你對他詩歌的朗讀和喜歡。

其實也不至於看不懂,通讀他所有的詩歌並了解他的寫作方法,有助於大家在欣賞他的寫作的時候來讀懂他。

我們來看《錦瑟》。這首詩其實也是一首無題詩,只是隨手取了第一句「錦瑟」文字為題,所以,大家拋開這是詠物詩的概念,拋開愛情詩的概念,因為這是最容易產生誤會的兩種理解方式。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無端五十弦,」這台華美的古琴,咋地這麼多弦呢?詩人為什麼會這麼問?他是要尋求答案嗎?顯然不是,所以你管他多少弦呢,李商隱每次都說五十弦的。「一弦一柱思華年。」這麼多的弦啊,每一根都像逝去的青春年華。正因為逝去的年華太多,才會埋怨琴弦太多,時光啊,走得太快。那麼是不是該接著感慨時光易逝,追憶年華中的閃光點了?一般的人會這樣,但是李商隱寫詩的套路從來不同,他選擇了詳細塑造這種感情的樣子。

「庄生曉夢迷蝴蝶,」用典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莊子早上一覺醒來,到底是迷幻於蝴蝶和自身的切換,還是悲傷時光的流走呢?年華易逝,人生漸老,莊子的夢醒後悲涼與虛幻,你能體會得到嗎。「望帝春心托杜鵑。」這裡也是用典,所謂杜鵑啼血,其實正是因為忽然醒來,發現年華已老,追悔莫及,無法挽回,內心滴血。什麼事情導致這種心情呢?大多數人理解為愛情,也可以,無所謂。但是理解為時間之嘆息也許格調更高。

那麼像這種人生感嘆是不是混得差的人才有啊?當然不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兩句多漂亮,而且又有典故,至於什麼典故,大家可以去翻其他回答,對理解整首詩的意義不大,你看,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讀不懂還是很喜歡的一個原因。這兩句其實寫了兩種境界,大家仔細對照看一下,不管你在哪,不管你什麼時候,你都會陷入前面提到的華年易逝的情感中來。這兩句其實是這個意思。「珠有淚」,「玉生煙」嘛。不管你的生活充滿陽光,還是陰冷,悲涼和虛幻不會因為人生的際遇有任何區別。

再看千古名句——尾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待」是什麼意思?可以等待?錯了,其實是「何待」,不要等待啊。這種感情,不需要等到五十歲的時候才來追憶體會。不管你多大,都會有這種感覺的。這種時空跨越的迷茫,不是任何人能改變的,這就是人生的悲劇所在。「只是」是「正是」的意思,「惘然」,就是華年易逝的那種惆悵之感。這種惆悵,其實是「當時」就註定了的。

總的來說,這首詩寫的是年華易逝的悲涼,但是寫法和意思跟大家理解的可能有些不一樣。我們舉個愛情的例子來代入這首詩(你也可以代入別的情感),大概就是你和你愛人相遇的那一刻起,這種「惘然」就已經註定了,不需要等到臨老失伴來追憶。也可能有希望大家珍惜眼前的意思在裡面,只不過藏得非常深。李義山的詩,向來如此。

李商隱的詩歌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不過有些無題詩過於晦澀艱深,難於索引,這首《錦瑟》便是第一難懂之詩,歷來解讀無數,各有特色。

個人解讀,聊作各位補充。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喜歡請點贊並關注,謝謝。


李商隱,就是林黛玉最不喜歡的那個「李義山」。林黛玉不喜歡李義山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他比較關心現實,喜歡放出一些政治論調。黛玉一向反對寶玉關心仕途經濟,當然也就不會喜歡李商隱這類活在現實里的詩人。

李商隱的一生是清寒僚倒的一生,一輩子夾雜在牛李黨爭之中左右不是人。先是得到牛黨令狐楚的賞識,跟從令狐楚學駢文章奏,後來被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看中嫁女兒妻之,從此以後李商隱成了牛黨眼中的背恩之人,在牛黨執政後被排擠到死。

李商隱的詩作中有一個類別就是言情詩,《錦瑟》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首,在後世廣為傳誦。這些看似言情的詩,用李商隱自己的解釋是「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本有其事藉以言情,楚雨含情俱有托。就《錦瑟》具體來說,一首悼亡之作。

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病故於武宗朝,之後在李商隱將近不惑之年時妻子王氏病故。《錦瑟》之首詩被認為是寫給亡妻王氏的悼亡之作。不僅僅是悼亡妻子,可能更多的是悼亡自己逝去的時光。這首詩表面上看起來歲月靜好,但是在了解到詩人凄涼的晚景以及喪妻之痛後再讀就會讓人覺得格外揪心。蘇軾的《江城子》痛在表面,李商隱的《錦瑟》痛在肺腑。

之後又七年,一生鬱郁不得志的李商隱病故了。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長夜迢迢,挑燈讀錦瑟

字裡行間滿是無奈的凄涼與悲咽

刺得我

從心底發出一聲悲鳴

天地無數有情事,世間滿眼無奈人

錦繡年華里的華美

換來的卻是辛酸與寒涼

還有苦澀

其中心之悲哀,亦可揣知

夢散了,愛斷了

深入無人之境

苦旅,獨舞

抬眼

哪裡會有福地洞天

失即是得


《錦瑟》這首詩,想必大家都讀過,人教版語文高中教科書也收錄過這首詩,不知道你們老師當時怎麼解釋的,我們今天來看看無題詩《錦瑟》。

李商隱的經歷,簡單說一下,他出生在中晚唐,幼年喪父並且出生貧寒,幸運的是年輕時候,遇到了賞識他的令狐楚,從此走上了仕途。該娶妻的年紀,他又見到了未來的老丈人王茂元,後來,果然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然而,恩公令狐楚的兒子當宰相時候,並沒有提拔李商隱,老丈人似乎也沒有在仕途上幫助。這是為什麼呢?中晚唐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牛李黨爭」牛黨(牛僧孺)和李黨(李德裕)兩派在政壇爭鬥了四十多年,而我們李商隱恩公家是牛黨的,老丈人是李黨的,兩邊都不待見他。所以,他的詩歌里寫「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就是用莊子和惠施的典故說別人把官位看的重猜忌我,排擠我,我把這些當做「腐爛的老鼠」。其實,中晚唐,當時沒有了盛唐的那種氣象。存在有宦官專權,吐蕃、回鶻等來犯,牛李黨爭,南衙北司之爭(二王八司馬事件和甘露之變)、藩鎮野心膨脹等等問題,這種衰微的時代,個人經歷的不順遂,把失落的情緒浸潤入他的心靈世界。

《錦瑟》這是一首無題詩,他的無題詩,一般認為是他不願意明言生活遭遇和思想情感的詩作,包括無題詩歌十五首,和以首句兩字為題目的「准無題」詩近30首。有人認為是他在寫愛情,有人認為他詩歌有所寄託(比如個人經歷)

下面我們來看看文本內容,題目是錦瑟,《周禮樂器圖》:「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曰錦瑟」。這說明,錦瑟上面花紋圖案就像絲織物的錦一樣美麗,說明這是一個美好的事物。《漢書郊祀志》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說明,錦瑟不僅僅好看,發出的聲音也是哀婉動人的。這是不是有一種凄美的感覺呢?這就是第一句:「錦瑟無端五十弦」的解釋。

「一弦一柱思華年」每一根弦和柱都寄託著作者的思念、追思,思念、回憶什麼呢?過去美好的似水流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用了《莊子》的「莊周化蝶」的典故。莊子原來是表達自己「齊物論」思想,但是李商隱用這個典故營造了迷茫凄婉的情思,這是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李商隱最擅長寫夢,比如寫過「殘宵尤得夢依稀」,「只有襄王憶夢中」,「十年長夢采華芝」等等。

「望帝春心托杜鵑」,用了典故,大家都知道那句話「杜鵑啼血」,杜鵑據說是古蜀國君主杜宇化成的,他熱愛自己的臣民,死後還化成了杜鵑,一個是莊子變成了蝴蝶翩躚,一個是望帝化為杜鵑啼血。多麼美好,夢幻的意向。這些意向沒有邏輯上的關聯,但是,情感色彩卻是相近的。

「滄海月明珠有淚」《博物志》「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明月浸潤下鮫人的淚珠變成了珍珠,月光是朦朧的,淚水是哀傷的情緒的凝聚,珍珠則是美麗的。

「藍田日暖玉生煙」根據《長安志》的記載:「藍田山在長安縣東南三十里,其山產玉,又名玉山.」《困學紀聞》卷十八:司空表聖云:「戴容州謂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李義山玉生煙之句蓋本於此。」 藍田在古代盛產美玉,藍田的山裡霧靄繚繞,玉就在這種氛圍里。藍田玉也是美好的,煙霧繚繞的感覺又是一個迷幻的世界。

最後,沒有了意象,「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份情感與美好的經歷,變成了回憶,但是,當時卻給我帶來了種種迷茫困惑。

李商隱的詩歌,我們再總體感受一下,「庄生夢蝶」、「杜鵑啼血」、「暖玉生煙」、「滄海珠淚」等等。邏輯上沒有明確聯繫,意象跳躍(時間場景不斷跳躍,改變),詩歌境界朦朧,難以理解具體含義。說難以理解,難以理解的是具體寄託,說好懂這份情感很容易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這不是一個個單一的意象,而是一組意象群,意象群共同表現同樣的情感、色調、氣息等。

有人認為這是悼亡詩,有人認為是寫感慨自己身世,還有人說他愛上了兩個宮女。台灣作家蘇雪林就寫過《李義山戀愛事迹考》,她的考證,個人認為跟小說一樣,不大可信。種種說法,縱說紛紜。

根本不用問他的具體寫的是什麼,因為是抒發感情的詩歌,影響感情的因素有可能不止一個因素。只有明白李商隱把傷感情緒注入朦朧瑰麗的詩境,是一種華麗的凄美。這是他對於心靈世界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去探索。它的變化複雜奧妙,心情與物象融合,意象豐富,情感傷感。

可以說,李商隱是一個古典唯美主義者,又是一個「意識流」詩人,他對於中國古代詩歌的貢獻是極大的。他的詩歌含蓄蘊藉,幽約細美。不愧是唐代詩歌的一大家。


沉默,可能是一個人最強烈的哭聲;最近的路途,或許要最艱難的跋涉,最簡單的文字,往往遺憾最晦澀的情愫。

李商隱站在河的彼岸,回望這一生的跌宕起伏,鄭重的洒掃庭除、沐浴焚香、鋪紙研磨,決心要為人生畫上最後瑰麗的一筆。

本想字字都做淺顯語,但一落筆、一潑墨,變成了一盤誰都解不開的謎棋。

千百年來,有多少人走進這盤棋局,企圖找到唯一的謎底,卻一次次迷失在單個的棋子中,茫然嘆息。偶有尋到些許蛛絲馬跡的人。

便將《錦瑟》歸結為:悼亡詩、詠物詩、感遇詩、懷人詩,云云。無人能否認這些支離破碎的解釋,但它們同樣無從得到印證。

所謂解鈴還需系鈴人,唯有詩人自己擁有對此是的最終解釋權,但他早已化為一縷幽,站在雲端笑看眾生,執迷不誤地穿梭在棋局之中,沉醉不知歸路,卻一言不發。然而即便讓他作出一番解釋,或許他會像眾人一般,嘆一句」惘然「。

往事,只可追憶,怎會重來?人生,唯有體會,怎可解釋?

對於此,王蒙曾做過大膽嘗試,即將此詩的字、詞、句,重新分解、拼接、組合、旋轉,而後作成一首署名為自己的《錦瑟》:「錦瑟蝴蝶已惘然,無端珠玉成華弦。庄生追憶春心淚,望帝迷托曉夢煙。日有一弦生一柱,當時滄海五十年。月明可待藍天暖,只是此情思杜鵑。」

王蒙的《錦瑟》改變了李詩的結構,乍看牽強,卻仍可吟讀,且美感猶存,更讓人驚艷的是,詩情詩境詩語竟大致保留了原貌。這不得不讓把玩這盤棋局的王蒙赫然長嘆:「這是一個陷阱。這是一種誘惑。這是錦瑟的魅力。只是中國古典撲克牌式的文學作品。這是中華詩詞的奇蹟。這是人類的智力活動、情感運動的難以抗拒的魅力。這也是一種感覺,一種遐思,一種精神的夢遊。這又是一種鑽牛角尖的苦行。之當然是不折不扣的野狐禪。」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偉大作品經久不衰的美麗;一千人眼中亦有以前首《錦瑟》,這亦是經典藝術與生俱來的氣魄。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理清迷途中的各條支路,只要從中穿過,染了一身花香,這便是與美麗觸碰的屬於當下的意義。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鹽田玉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流浪的最後一程是童年的江南,但抵達此處無多久,即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柳仲郢便升任刑部尚書,罷去了鹽鐵轉運使節的職務,李商隱鐵推官烏紗帽也就戴不住了。

許是他已知天命,這一次他並沒有回到長安,而是回到了老家鄭州。雖然韋莊曾有言:「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但在故鄉熟悉的山水中肝腸寸斷,總會比流浪天涯幸福得多。

如同落葉靜靜的掉下來,落在樹根旁,與隨風飄逝布置何處去相比,始終是最為安詳的一種結局。

唯有在生命就即將終結時,才能看透整部人生,李商隱坐在自家的庭院中,回望這一生走過的路。

山谷溝壑傳來巨大的回聲,江海溪流泛起滔天的浪潮,生命、愛情、仕途、追憶各自奏成華麗的樂章,交合在一起便是一部浩瀚的交響樂。

這部交響樂,不是貝多芬對於生命的怒吼,易不是莫扎特對內心激情的傾訴,而是僅僅由一把錦瑟彈奏出的不可言說的夢境。

《漢書·郊祀志》記載:「太低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股破為二十五弦。」不承想「五十弦」之「錦瑟」比之琴、箏,更是附著深情悲切的情緒。

鼓響這有著五十弦錦瑟的人,或許是垂垂老矣的李商隱,抑或是就臨水照花鏡的佳人,而無論是誰,那每一弦、每一柱的撫弄,都會引起他對往事的追憶,往昔年華已逝,但錦瑟的繁複琴音,久久不散,唯有追憶不可言說。

他曾在江南度過溫潤如水的童年,曾在仙霧繚繞的道觀里竊一縷香,曾著一聲白衣坐在令狐楚宴會上,曾用一首詩換來一段無果的邂逅,曾在及第後娶了一位貌比羅敷的姑娘........

而後來呢,後來的故事,是在刀刃上的一次次行走,是與妻子的一場場別離,是在仕途上的一幕幕宦遊。或許,他也不止這些,一定還有他不曾想的細節,比如在午後吟了一句未曾落筆的詩,但已經不重要了,記住與忘記的,都已成了一捧黃土,被風揚在了各個角落。

隔岸觀火,很少能感同身受,站在往事之外,亦或難以分辨回憶中的情節。難怪莊周夢蝶醒來後,與蝴蝶分不清彼此。李商隱如今檢點往昔,也如同做了一場夢,道不明哪是真實,哪是虛幻。

少年意氣風發的時光不可追,而醒來他依舊是那個空有才情卻無處紓解,以至於終生潦倒抱憾遲暮老人。

魯迅對痛苦作出過這樣的解釋:「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誠然如是,於是望帝在死後化為杜鵑,暮春啼哭,直至口出鮮血,以抒發心中困苦抑或。李商隱則借著錦瑟繁弦,聲聲哭訴難言的哀傷。

李商隱這一生實在太短太平凡,概括起來,也無非是仕途蹭蹬、愛情多舛這八字。但是這一生又太長太繁複,五十弦的錦瑟都無法彈得歷歷分明。其實,也不必悲傷,那被風揚在各個角落的黃土,將會帶著它的因緣,在另外一片土地上,長出新的嫩芽。

他認真地年輕過,也認真地老去。於是,他要以史詩般的激情,為這平凡又複雜的一生賦詩,不僅要寫生命的長度,更要丈量出生命的厚度。

然而,他並沒有作出堪與《荷馬史詩》相比的鴻篇巨製作品,而是用七律的形式,僅僅寫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情緒。千年過去,這份惆悵之感竟然沒有消散,反而如煙似霧,籠罩在世人的心頭。

或許,這份有追憶與懷念引起的惆悵,正是人類共有的經驗。不知為何而愁,卻覺得滿目是愁,這愁本沒有重量,不過是似暮靄的東西,但一齊聚壓在詩人胸口,便成了一種沉甸甸的、無法排遣的沉重。

晝夜皆是如此。

在夜間,詩人看到的是滄浪之海,是明朗之月;在白天,詩人看到的玉田,是暖日。無論是晝是夜,也不管是地下還是天上,詩人攝入筆端的景緻都似人間尤物,朦朧而極富美感。

戴叔倫曾有言:「詩家之景,如藍天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李商隱話用戴叔倫這句論詩之語,似在言說自己畢生的詩歌創作,又似在傾訴才華橫溢之中別有寂寞的情味。

在這一生中,詩人何嘗又不是含淚的珍珠、生煙的美玉。太過美好,也太過凄涼,這矛盾雙生體,藏匿在他又所得又有所失的愛情里,隱含在他豐腴飽滿卻終身不用的才華中,也浸沒在他生命同在的悼念與相思里。

而這些造詣成了彼岸的落英,詩人唯有看著它們一片片飄下。他想要乘船渡河,拾起一片尚且不能。於是,他只得看著隔岸的落英繽紛的故園,緩緩道出有關人生的寓言——「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年少時,只把珍貴作尋常,而當那些如風般的時光,那些錦瑟的年華,模糊成一團漫漶不清的霧靄時,才明白人生只此一次,精彩或是慘淡,都不可重來。

昨夜的星辰,永遠照不亮今晚的夜空;昨天的太陽應不來今日的黎明。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卻不是每個人都懂。即便是懂得,也未必能立地成佛,立即從往事中抽出身來。

李商隱在如春蠶絲盡時,在蠟炬成灰時,終究是徹悟了生命的本質——「庄生曉夢」即人生似夢,「望帝春心」即人生如寄,「滄海月明」即人生如淚,「藍天日暖」即人生如煙。一切皆是虛無縹緲,而他依舊寄身於滾滾紅塵,追憶中悵惘,在悵惘中追憶。

每個人的一生,實則都是一個句號。這句號象徵著生命的結束,意味著完整、圓滿,甚至是下一個輪迴的超越。而李商隱則用一首《錦瑟》,為他的人生畫上一個逗號,至於下文是什麼。

是惆悵的延續,還是明媚的轉折,他不願道明,後人也就無人知曉;又或者是一串省略號,那未說出口的言語,卻是無聲省有聲。

一曲《錦瑟》唱畢,他人生的大幕徐徐拉合。千百年後,台上已不見了詩人,而台下卻仍是紅塵萬丈,蒼生渺渺。如若泉下有知一生至此,或許他已了無憾恨。

這世間的風波惡阻,打碎你我長相廝守的美夢。其實那個未完成的約定,我一直想去完成它。

我知道,能夠執手相看不相厭的人不多。讓我義無反顧深愛的人也不會多。

曾經你約定一起聽雨。而今,你雖不在。我們約定不改。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錦瑟』,瑟上繪織如錦。瑟是一種樂器,傳說古瑟有五十弦,到後代弦數不一,一般為二十五弦。這些基本無關主旨,作者只是借物詠情。多在於,對哪一種事物,感情更深、認知更多。

而且,詩的語言,不一定就寫實。不少情況下,都是虛寫。換言之,有很多種寫法。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等,皆是意象性的手法。

這句的大意,隨著年華不斷地流逝。對青春年少時的一段往事,愈發地懷戀、思念了。這是人之常情,在年齡日益增長的過程中。對某些舊事,本就更為得糾結不清、更加得難以排遣。

從常理而言,歲月奔流而去,意味著更多的失去。直到嗚呼哀哉,一無所有。因此,總想緊緊地抓住,一些過往的東西。恍若,可讓人獲益匪淺,能使日月迴轉倒流。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莊子·內篇·齊物論》有云:「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望帝」,周末蜀國一個君主的稱號。他名叫杜宇,相傳死後魂魄化為了鳥,名杜鵑。

任何事物間,都是無數的聯繫,直接或間接的。不存在,幾種、一種、或完全沒有關係的事物。也就說,思想、個性、喜好、習慣、感情等等,皆是以萬千事物為基礎的。它們渾然一體、不可分割。就好像,若完全拋開了各種事物。怎麼談情感,只是子虛烏有、空空如也了。因而,在頷聯和頸聯中,作者是通過一些事物來表現情結的。

看上去,主要在藉助典故。實則,是以實情為根本和支柱的。就借典而言,多種多樣、不勝枚舉。可以借用形式、現象、意義、內在,或者某一點、面、說法、性質,以及含沙射影、穿鑿附會、反其道而用之等等。

如果一味死扣典故的意思,就有可能按圖索驥、生搬硬套,以致曲解妄說、荒唐無稽。就好像,詩與所用的典。是兩碼事,不可能恆等。以其去理解詩,只是途徑之一,而且是輔助的。關鍵要對整首詩,全面性、一體性地認知。否則,不弄成截趾適屨、鄭人買履、指鹿為馬、粵犬吠雪之類的?

莊周夢見蝴蝶,產生了一個疑問,是不是蝴蝶也夢到了我?由於作者思之甚、念之切,那發生夢遇,是習常見慣、情理之中的。由此,就可能自問:她對我是否也這樣?如果是肯定的,就請望帝將她的紅豆之思、錦念之情,通過杜鵑予以傳遞。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月明珠」,古時有種傳說,海里的蚌珠與月亮相感應。月滿珠就圓,月虧珠就缺。「淚」,古代有『鮫人泣珠』之傳。鮫人,與人類同,但生活在海里。能織絹,哭泣時眼淚變成珠。『藍田』,山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

在此,作者通過借典,更深廣、更全面地體現了思情。由頷聯到頸聯,在遞進地表現。就手法,主要是挈領提綱。如《韓非子》所云:「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荀子》有云:「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這句,主要是提綱挈領的手法。不是只在明月夜,才情不自禁地淚流思戀。在任何夜晚,都可能淚垂思情。只不過在月明之時,更為得奔涌、更加得焦炙。但不管怎樣,皆化做了飛煙。

運用了滄海、明月、珍珠、藍田、暖日、美玉等,都在渲染、烘托、輝映情感。恰恰體現了,事物間的聯繫性、變化性。若孤立地去表現感情,不是單絲不線、獨木不林;失水窮魚,難以為繼?因為,那是種自循環,也就是死循環。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封建社會,精神桎梏很深重。一系列的制度、宗法、禮教,嚴酷地壓迫、摧殘著人們的精神。

雖然與那個女子情投意合,但不等於鳳凰于飛了。一些事情,不是他們所能決定。顯然,那段情感是被扼殺了,未能比翼雙飛、鸞鳳和鳴。對此,可能隨意地割捨、釋懷嗎?因而,在追憶,甚至與日俱增。

若主題是悼亡,那麼誰死了?如果那個女子已經過世,又怎會有「望帝春心托杜鵑」這句?假若主旨是自傷,能掛著點邊。就如有人所說,「詩有多重旨」。其實,人的思想本就森羅萬象、錯綜複雜。作品,必然體現著多種的思情,不可能一般無二、純一不雜。但高級作品,主體思想只會是一個,其它的都是次要的、輔助的。那種垃圾作品,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拉雜萬言,不知所云。假如,此詩的中心是詠物。真的扯淡了,在詠什麼物?

詩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同條共貫、渾然一體的。它們本身,及相互的聯繫、變化,皆在體現著同一主題。看上去繁蕪、龐雜,但實則有條不紊、一以貫之。要整體性、一體性地解析,才能使主旨較為鮮明地顯現出來。若是割裂性、孤立性地理解探究,不弄成了以管窺豹,坐井觀天,甚至以湯止沸,披麻救火?


讀李商隱的詩是一種享受,律工整而不生硬,讀來一氣呵成,但是李好用典故,也是典故用得最好的一位詩家,所以他的詩比較難懂,字都認識,句子也大致能明白,可連起來就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感情了。《錦瑟》一詩相比還比較容易懂,表達的只有一種意思:對已故妻子的回憶與眷戀之情。沒有第二種意思!

為什麼說這首詩只有追憶亡妻這一種意思呢?題《錦瑟》兩種意思:一,古人用錦瑟和鳴表示夫妻恩愛,懂了吧?二,錦瑟,我們知道錦瑟年華,也就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這裡也就是李想起與妻子過去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

還不行?那我們一句一句來理解。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翻譯:錦瑟無來由的變成了五十根弦,每一弦每一柱都讓我想起那逝去的韶光。 瑟,二十五根弦,為什麼變成了五十根?聰明的就知道了:弦斷了!斷弦,也就是妻子死去。無端,沒來由的想起。那麼,「思華年」就是妻子還在的那個時候了。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莊子夢中化蝶,醒來時不知道自己是自己還是夢裡的那隻蝴蝶,望帝死後,魂化杜鵑日夜啼叫,至於口中帶血。 妻子死後,我便覺得任何人都沒有太大意義了,你說這人生是不是就是一場夢?表現了李清照的迷茫,魂無所依的狀態。後一句也是個「老典故」,明白「至悲」就行了。表達了李商隱自妻子死後,傷心欲絕。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明月下,鮫人哭泣,眼淚落下滴成了顆顆珍珠。藍田天氣漸暖,寶氣氤氳,良玉生煙。這兩個典故描繪的兩個場景,前者寫實,李商隱此時也似「鮫人泣珠」,後者寫虛,妻子沒死的時候那多麼美好,溫暖而快樂。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我與妻子錦瑟和鳴的情景自妻子死後,只能讓我獨自苦苦追憶了,可嘆妻子還在的時候我什麼也不懂,一片惘然。

這就是《錦瑟》的解析了。如有不同見解,歡迎指正提出。


「人生年少雖藏志,不知美物多憂傷」是李公《錦瑟》人生感慨中心思想。

「無端」平朴自然,是沒有邊緣的意思,不是組合詞後的「無端」無故。意指側望瑟弦整齊排列看不到盡頭的樣子。代指年輕人精神煥發自信激昂的平常精神狀態。

在這種滿懷憧憬的正能量舉措下的人生,卻被現實的失落空虛擊得粉碎。先由望帝化杜鵑鳥悲鳴,莊子不敢信任現實的疑幻疑真,進一步舉例明珠得之不易——不得珠時但覺珍珠奇美如月明滄海的美境神奇,得珠實際是尋珠人艱難涉險血淚所獲,一語雙關,巧嵌神話典故。又舉例藍田玉人人喜愛,公候所貴。事實卻是玉藏山澗險絕水飛青煙深處,玉是采玉之民以命涉險得來。

「藍田日暖玉生煙」稍微有感覺的人都體味到玉生煙不是好事。這句以對比手法,形容藍田產玉的地方陽光和煦,玉卻在瀑布飛煙險處。

經過敘述少年從志而投入太深的經歷,到理想與現實嚴重不符的實際,以珍珠美玉人人遐想卻所獲之途殘酷舉例,感嘆人生美志難遂的苦,勸誡年輕人不要對未來期望太美好,投入太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結尾,道出傷感之下,有這樣深刻的「理想與現實有差距」的人生感悟,也不足自豪而愜意了。

詳細解釋請關注「水域曠人心」頭條號,開卷有益。


李商隱的《錦瑟,詩旨隱晦,千百年來解者紛紛,,,。比較通行的有兩種解說,一說是悼亡之作,一說是晚年追敘平生,感傷身世之凄涼。後一種說法比較符合詩歌形象。

這首詩除結尾二句直抒胸臆外,其餘六句都是以比興象徵手法抒情寄意。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是因見瑟有五十根弦,而聯想到自己年將半百,回憶往事,歷歷在目。無端,猶言平白無故地,表示對倏忽己到五十之年的吃驚心情,也含有年華易逝,虛度光陰的悲哀。頜聯,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前一句用莊子夢蝶的典故說明自己的一生就象夢幻一般,遭遇坎坷,抱負成虛,回想起來感到悵然若失。後一句用杜宇失國身死,魂化杜鵑的典故,來表示自己象杜宇通過杜鵑的啼嗚聲表達他的亡國之恨一樣,自己的身世沉淪的痛楚也只能托之於哀思纏綿的詩歌了。前一句是說人生如夢,後一句是借詩抒懷。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前一回用鮫人滴淚成珠的故事,借滄海,月明,鮫珠泣淚的卷涼哀怨的形象寄寓自己政治失意的悲哀。形容自己象被棄於大海中的明珠,雖有才華卻不能為世所用,後一句大意是美玉雖然埋在土中,其光輝卻是掩蓋不住的,,在陽光下它會發出縷縷煙輝,比喻自己雖然不為世用,然而文華詞采卻顯露於世。尾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總結全詩,說明身世的種種不幸,不只是今天回想起來不勝惘然,就是在事情發生的當時也感到迷茫惆悵,表現了對身世不幸深深嘆惋。

全詩藉助用典,比興,家征等多種藝術手法,創造出意蘊豐富,色彩濃郁又惝恍迷離的藝術境界,以清麗的語言,優美的旋律表達了凄婉的情思。


晚唐朦朧派詩人李商隱創作的《錦瑟》詩,千百年來被無數文人墨客所吟詠、所解讀,但是就像研究《紅樓夢》一樣,很多觀點百家爭鳴,但是並未形成統一的意見,眾說紛紜,蔚為大觀。也許,是因為《錦瑟》詩留給後人解讀的空白太多,含糊之處欲說還休,造成傳唱千年,宛若昨日的盛況。下面,就讓我站在個人角度,憑藉著前人研究成果和個人理解,對此詩做一番解讀。

【李商隱的「錦瑟」詩及其人】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是一首對仗工整、詞語炫麗、文采飛揚、思之感動的一首七言律詩,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被稱為晚唐詩壇第一人。那麼詩壇第二人是誰呢?就是杜牧。李商隱和杜牧被世人稱之為「小李杜」,而中唐詩人李白和杜甫被稱為「大李杜」。

【關於錦瑟詩的解讀】

解讀之一:錦瑟無端。《周禮樂器圖》上說:「飾以寶玉者為寶瑟,繪文如錦者為錦瑟。」所謂錦瑟就是花紋如錦緞的琴瑟。在古代,錦瑟的琴弦通常為二十五根,除此之外,還有五弦、十五弦以及二十三弦和三十五弦,偏偏就沒有五十弦,那麼,李義山為何偏偏說「錦瑟無端五十弦」呢?太史公在《史記》中說了:「太昊帝伏曦使素女鼓彈五十弦琴瑟,音調極悲,太昊帝情不自禁淚如雨下,因此就把五十弦一破為二,改成了二十五弦。」看來,五十弦的琴瑟是催淚殺器,一般不用,詩人一定要用,那隻能說悲傷到極點了。

解讀之二:莊周夢蝶。人在悲傷的時候,當然總會去回憶過去,思念青春的美好年華,詩人當然也不例外。然而「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生命如煙,命運多舛,每個人都不能說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和未來,很多人對生活的現實世界充滿了疑惑,我們所在的現實到底是不是真的?也許,我們只不過是蝴蝶的夢中人?所以詩人想到了莊周夢蝶,自己的人生是真實還是夢幻,是蝴蝶夢見了我,還是我夢見了蝴蝶,人生百年,虛虛實實,有誰能說得清?

解讀之三:子規啼血。杜鵑,屬於悲鳥,又名子規,《蜀記》記載:遠古時代,有一個叫杜宇的人,在蜀國稱王,號為望帝,死後化為子規。望帝的靈魂化作了杜鵑,就像「精衛填海」裡面的精衛,那也是一名冤死少女的化身。望帝將自己的靈魂依附在杜鵑身上,一聲鳴叫,一口鮮血,這得是多大的冤屈才會化鳥訴冤啊。也許,李商隱因為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博弈中不能解脫,最終被貶桂林,也是一腔憤懣,滿腹冤屈吧。

解讀之四:明珠有淚。那麼明珠有淚嗎?非也,不是明珠有淚,而是淚水化作了明珠。西晉張華的《博物志》上記載一則傳說,說南海里有一種鮫人,像魚一樣在海中生存,他們的眼淚能夠化作珍珠。不難看出,眼淚有時也是好東西,就像誰的眼淚在飛,哭的人送給被哭的人,那些眼淚,不也在情感上價值連城嗎?明月和明珠有什麼關係呢?《大戴禮記》上說:蚌、蛤、龜珠,隨月圓而圓,隨月缺而缺。不管是真是假,天地萬物,只要有靈性,總會息息相通的。

解讀之五:藍玉生煙。陝西的藍田縣,是著名的玉石產地,中華大地上產玉的地方很多,像新疆和田,遼寧紅山,河南壽山,為何偏偏說藍田的美玉能生煙呢?詩人除了從對仗上考慮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還要感謝《三字經》的作者,南宋儒學大師王應麟,他在《困學紀聞》上記載了一句話,讓我們茅塞頓開:「戴容州叔倫謂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戴叔倫是唐代詩人,尤其擅長山水詩,他曾經當過容州刺史,因此後世也稱其為戴容州。王應麟說得很明白,藍田日暖玉生煙,是對詩歌中寫景的一種比喻,表現了一種人間美景。

解讀之六:此情可待。「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最後這兩句詩被人解釋的五花八門。因為有情字在裡面,所以有人說這是李商隱寫給戀人的情詩,也有人說是寫給亡妻的情詩,也有人說是寫給一個名叫錦瑟的歌妓的情詩,不一而足。可追憶的情感沒有得到,所以現在想起來感到很惘然,也算是一種解釋,不能算錯。還有人表達了不滿,說很多人都望文生義,牽強附會,歪曲了義山的意思,其實這首詩只是一首普通的思鄉之作,是他在流落桂林,心情鬱悶的時候寫下的,和情詩根本不搭邊,更和所謂的歌妓扯不上關係。

解讀之七:詩歌韻味。北宋文人黃朝英在他的著作《靖康緗素雜記》中說,山谷道人因為不明白這首詩的意思,去問蘇東坡,蘇東坡說,你去看《古今樂志》,上面寫著呢: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適怨清和」對應頜聯和頸聯,即莊周句到玉生煙句,指出這四句詩的韻味和上面四個字相吻合。不管這種解釋有無道理,也算是開腦洞了。

以上解讀,拋坯引磚,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李商隱丨當感傷遇上耽溺,有情何嘗不是一種痛苦
林黛玉與李商隱:我不喜歡你,只因我變心了

TAG:李商隱 | 一起來背古詩詞 | 讀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