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么?


為人兒女現又為人父母,我非常不贊同「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從小沒有得到愛與尊重,長大也不會去愛別人,自己內心也活的不充盈。

我小時候也被挨打,但每次我嘴上說不怎麼樣了但我內心很不服氣,當時小,甚至想離家出走或心裡想還不如死了,父母都不愛我不理解我,直到現在對父母說我愛你這句話都很難說出口,不是不愛是不會向他們表達,覺著特彆扭,沒有甚至也不能有那種親密的親子關係。

現在我也為人父母,能理解當時父母的心情,但非常不贊同打罵孩子,自己也學習正面管教、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話好好說非常重要,孩子不是打罵、管教出來的,父母做好自己,言傳身教,孩子是被潛移默化的環境熏陶出來的。

望每個孩子都能被尊重、被愛、被溫柔以待,成長為身心健康的他自己。


你好我是齊麗娟老師:

孩子總有調皮的時候,控制不住憤怒的父母會選擇暴打一頓孩子,讓孩子長點記性,可下手不知輕重,有時會出現意外,想通過打孩子讓孩子吸取教訓出發點是好的,但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哪些部位是絕對不能輕易打的,孩子的身上有幾個地方是會要命的,避開這些「雷區」,其他部位一般力度抽打幾次就好了,也不能下太重的手。那麼?孩子的哪些部位是不能抽打的呢?一起來揭曉!

第一個:太陽穴

太陽穴可以說是相當脆弱了,平時我們做眼保健操只要稍微用力一點擠壓太陽穴就會感覺到很不舒服有疼痛感了,何況是如果遭到暴擊,後果可想而知,太陽穴受到打擊的結果有兩種:一是顱骨出現骨折,二是三叉神經和睫狀神經節破損導致失明。

第二個:後腦勺

俗話都說打人不能打後腦勺,因為後腦儲藏著生命的核心部件,調控著人體的全部器官和組織,後腦勺受到暴力打擊輕者可能會腦震蕩,重者可能會休克或者是直接喪命,所以家長無論多生氣多恨孩子不成鋼,也絕不能打孩子的後腦勺,平時也要教導孩子要保護好自己的後腦勺,遇到危險時要先保護好頭。

第三個:耳朵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被擰耳朵的痛苦經歷,學生不聽話淘氣時,部分老師就會狠狠地擰學生的耳朵。殊不知耳朵的神經分布密集,像耳大神經,枕小神經,迷走神經等神經就是在耳朵的皮膚下層層疊疊分布,而這些神經都連接著大腦,和大腦有著直接的聯繫,耳朵受到外力的擰動,就會出現神經斷裂,傷及大腦。

第四個:後背

有人發問了,既然前面的那些部位都不能打,那後背這個堅硬的部位總可以打吧?不行,孩子的後背也是相當脆弱的,孩子的脊柱尚未像大人一樣堅固硬朗,你這一手重打下去,巨大的壓力就可能把孩子打骨折,或者是引發胸腔內組織的損傷,要知道,胸前那麼多的器官,全都是依靠脊柱的支撐才能正常運作的,脊柱受了傷,器官也必定受到傷害。

齊麗娟有話說:

孩子的這麼多部位都是有生命危險的,父母可不能往這些地方下手,只能說,能盡量口頭教育就不要動手打孩子吧!


首先,我覺得這句話沒錯,但是,我不支持,因為弊大於利。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曾說「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強家無惡奴,慈母有敗子」。後來,他的話逐漸在民間流傳為「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那麼,我們知道中國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開始,法家已經不是正統的思想了。也就是說,在漢武帝時期,大家已經知道要講究仁義,用仁愛之心溫柔的去感化孩子、犯錯的人,而不是用嚴苛之刑暴力的去教訓孩子、犯錯的人。

其次,這句話必然是不適合現代社會的。古代的時候,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是不認識字的,也沒有機會去學習思考,基本上權威式教育是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唯一途徑。因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只能服從家長的棍棒。也就是只能通過挨罵、挨打,來讓自己成長與獲得能力。但是現在的社會,絕大多數人都是識字的,也有非常多的媒介去學習和思考,基本上權威式教育已經沒有立足之地。因為孩子通過讀書、看電視、上網,自己是知道一些東西的,面對棍棒,他們是會去奮起抗爭的。成才的途徑那麼多,才不要選最苦的一條。

最後,根據前面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的出處,我們可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不要對孩子太慈愛,要嚴格起來,多打多罵多體罰,孩子才會孝順。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我不認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

古代可能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孝在古代屬於重罪,官府會追究不孝之子的刑罰,有的不孝之子還要被砍頭示眾。

現在社會,子女張大成人後,基本獨立生活,孝順父母多是道德提倡,法律制裁基本沒有。父母年輕時,仗著自己身強體壯毆打孩子,孩子也許會暫時屈服父母淫威,但他心裡一定不服,有的孩子會下決心報復父母。父母年老體弱時,身強體壯的子女就會虐待父母。我對自己孩子基本不動手,自己下手輕了,對孩子一點作用也沒有;自己下手重了,會傷了孩子身體,讓自己終身後悔。我一般會根據孩子的迫切需要而採取教育引導,讓孩子主動接受教育,明白自己錯誤行為後果。

我是律師,願意回答法律及其它社會問題,請關注我的頭條號!認為我回答得有道理,請給我點個贊,歡迎互動評論!


現在主流的觀點,應該會認為這句話體現了封建的落後的教育觀念。畢竟「棍棒教子」體現出的不是一種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但我還是認為,這句話做為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寶,當然是有問題的,但也不能說它就沒有一點道理。

現在的情況下,如果誰還敢說打孩子,那向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具有平等民主等思想的社會進步人士立馬會對你群起而攻之。所以,在當前的社會現實之下,如果誰敢說孩子其實是可以打的。恐怕是要有點勇氣,冒點風險的。

我承認,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可是,做為一個教育者,當有能的方式用完了之後,無能的方式,用一用,也未嘗不可。首先聲明一下,認為可以使用這種無能方式的,僅限於孩子的家長,不包括老師。老師畢竟只是一種職業,不必對孩子付完全的責任,如果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使用了法律沒有賦予你的懲戒權,最後面臨著被家長責罵,社會批評,自己工作被調離的風險,去盡一個本可以不必去實施的職責,是很沒意義的。所以,我覺復得做為家長,必要的時候,動動手,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罪過。

中國有句古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覺得在教育中,是可以引導與懲戒相結合的。當和風細雨的引導不起作用的時候,適當的懲戒,也未必不可以用。只是,動武的作法,不能做為常態,偶一用之則可。如果經常用,就成為家庭暴力了。現在反對打罵孩子的,所反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孫子兵法,不也說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理是否也可以說,打孩子者,家之大事,不可不慎也。

動武,或是打架本是人生中常見的現實,當我們一味的說,不能打架的時候,是否把打架這一事情弄得變味了。當我們要求好孩子都不打架的時候,那麼壞孩子欺負人的時候,我們應不應該還手,就成了一個問題。前些時間,在網上看到校園霸凌視頻的時候,我就想,這些被打的孩子,難道他們不會還手嗎?他們的懦弱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霸凌現象的產生?這恐怕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有個小男生經常過來招惹女兒。一會兒過來拉一下衣服,一會兒過來摸摸腦袋。搞得女兒煩不勝煩。回家來向我訴苦,我告訴她說,這個小孩可能是因為喜歡你才這樣做的。你可以告訴他,你不喜歡這樣。如果他再這樣下去,你就不客氣了。過了幾天,女兒還是為這事煩惱。雖然說了不客氣,可是兩個人都不知道什麼是不客氣。見女兒實在是煩的不行了。我就告訴她,如果這個小孩再這樣,你就動手吧!第二天,女兒回來的時候,煩惱消失了。原因是這個小子又來煩女兒的時候,被女兒打了一個耳光。那小子挨了打之後,愣了半天說,「你還真打呀?」女兒說:「可不真打咋的!」從此之後,這個小男孩,再不這樣了。

家長打孩子,在現在的情況下,已經是很少了。不到萬不得一的時候,當然不能打。偶一用之,未嘗不可。電視劇《父母愛情》中有一個打孩子的情節,江德福的兒子江建國打了烈士的兒子,被人家的母親找上門來。從來不打孩子的江德福發怒了,把兒子江建國好一頓打。在這一過程中,一向護犢子的媽媽和姑姑也只有眼睜睜看孩子挨打的份。我相信若干年後江建國想起這頓打的時候,會感激自己的父親的。因為通過這頓打,他起碼可以終生不忘兩件事,一是不可恃強凌弱欺負人。二是要有所敬畏,烈士的子女不能打,是沒有條件可講的。假如李天一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一頓打,可能人生的結局或許不同。

這個問題問的是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看法。可以這樣說,孝子肯定不是打出來的。可是在教育和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懲戒手段,其結果未必就能盡如人意。孝子未必都挨過打,但其中很多可能挨過打。不打又能教育好孩子,當然是最好的。可是做為父母如果自己不掌握良好的教育理念與方法,社會又剝奪了他懲戒的權力,那還怎麼當父母呢?

當然,懲戒的前提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和教育的目的。不負責任的拿孩子出氣的家庭暴力不在此列。


不認同!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但把懲戒教育簡單粗暴地以為是棍棒相加,是扭曲的家庭管教。它讓有些家庭把家庭暴力當做了「 打你,是為你好的」 理直氣壯。

因為有這樣的言論,並以此為自己的暴力蓋上正義的章,所以天涯上有《父母皆禍害》的論壇。

父母給孩子以暴力仇恨,卻希望孩子回自己溫和孝順,一句「 為你好 」有這麼大威力?!信奉垂直權力(無論對錯,不聽我的就打你)的家長,不過是自己從小被打到大,只學到了這一種育兒方式而已。

孩子從來不會因為父母曾打過他(她)罵過他,就出現心理問題。但動輒打罵要求完全服從,則只會養出一個性格懦弱沒有主見的孩子,或者長大以後劇烈反抗的孩子。從結果來看,這是父母們真的想要的嗎?

如果打罵中還帶著貶低、侮辱性感受的,就一定會摧毀一個孩子「我有價值〞自尊感。嚴重暴力家庭,打出來的是心理扭曲的孩子。

一類,自我價值極低,無法擁有任何一種良好的關係,甚至主動尋找被虐的關係。兒時不幸福的孩子,長大更容易不幸福。

一類,向攻擊者認同,通常對外懦弱,在家中稱王稱霸,對妻兒弱小施以暴力,讓家族的創傷代代相傳。

區分是正常的懲戒性教育還是家庭暴力,孩子的感覺最真實,不論父母怎麼說,孩子是天生能清晰地感受到,父母嚴厲管教是基於自己做錯事後的就事論事;還是借著自己的過錯,父母更多是在發泄自己生活的憤怒與怨恨,有時候孩子犯錯是確有其事,更有些則只是父母在證明「 不聽我的=錯的〞。

父母子關係,是生命最重要的關係。小時候的我們通過被父母愛,而具備了愛的能力。長大以後才會同樣地愛父母,孝只是愛的細分而已。沒有愛的能力的孩子,哪怕再用道德綁架,也給不出真正溫暖的愛來。

關注《父母心法》,精神分析既是育兒學,也是人格鑒賞學。


感謝邀請,我個人認為,如果把棍棒理解成為打罵教育的話,我想這種教育最終會是失敗的,也出不了所謂的「孝子」,更有可能出現的是一個受心理陰影折磨一輩子的人。

我個人認為,無論古代的棍棒教育是指的哪一類,但是現代的棍棒教育一定是一種素質教育,而非單純的懲罰式教育。有時候,古人的話並沒有錯,但是,如果不去結合現代人的心理特徵的話,則會帶來很大的偏差,因為任何一種思想在缺乏當時的理論、文化、環境的支撐,都是缺乏客觀的。

而縱觀現代社會,人的心理變化已經具備多元化、個性化,尤其是孩子,他們在這種文化體系的影響下,個人意識的形成越來越早了,他們具備自我感受的能力,再去使用懲罰式教育的話,無疑是給他們增加了很強的心理負擔。

適合現代教育和心理體系下的「棍棒教育」,我認為是一種家長站在客觀教育以及完善自我情況下的影響式教育,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家長都無法做到自己想要教育和引導的內容,那麼,孩子也就不可能受到深層次的影響,單純的教育是起不到效果的。這也是我們很多家長都在犯的一個錯誤。

什麼是嚴厲?嚴厲並非是缺乏刻意屏蔽自己情感的一種態度表達,而是我們需要給予孩子傳達的一種價值觀,人生觀,這種影響也並非是書本或者言語傳達能夠做到的,而是我們作為成年人,父母,更需要經常反思自己在孩子面前所表達的觀念、情緒是否合理,正確,是否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積極的引導。

孩子今後的發展是父母十幾年影響的綜合體現,這是千真萬確的,我不太理解棍棒之下怎麼會出孝子,我只知道一個不孝順的父母也教育不出來一個孝順的孩子,就這麼簡單。即使是懲罰,不是無端的懲罰,而是在適當的懲罰之後,要給孩子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最正確的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幫到你了。


不認同。現在的家庭越來越重視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認同良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孝子」就是失去自己的個性,完全按照父母所規劃好道路去活著,為完成父母的理想而努力。

這些家長更是以愛為名,用暴力去操控著孩子的人生。孩子一旦想遵循自己的想法,一頂「不孝」的大帽子就會狠狠地砸下來。或者對孩子說「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孩子的個性被壓抑,順從了還好。就怕孩子某一天突然爆發了,那麼被壓抑的孩子要麼傷了自己,要麼傷了他人。


古人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現代社會已經不適用了。原因是,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兒童的權利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現在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反對體罰孩子。當然在我們國內,父母還可以在家裡體罰孩子,但是這種棍棒教育帶來很多弊端,已經逐漸被大部分家庭認識到了。

體罰孩子的教育方式被淘汰,主要是因為這種教育方式過於粗暴野蠻,現代兒童心理學的發展,人們發現兒童的心理發展有其自身規律性,遵循其自身規律進行合理引導,會比棍棒強制教育更有效。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認為,人類的需求的滿足由低級到高級逐步實現,只有一個孩子安全感和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他才會有更強的動力去追求自我實現,他的潛能也才能得到極大的激發。當孩子被棍棒教育時,孩子的安全感和被尊重的感覺都被破壞了,他感覺不到自身的價值,也就沒法去實現更高的需求,這就不利於孩子發展自己的潛能。

古代棍棒出孝子的觀念在古代那種嚴苛的生存環境下曾經發揮過作用。比如古代生存需求最大,「狗急跳牆」,在危急情況下孩子的潛能也能在短時間裡被激發出來,但這些帶著恐懼生存的孩子們常常會有很多創傷影響他們的生存質量,甚至會扭曲他們的心靈。希特勒就是棍棒教育下的悲劇產物,他能夠在獲得權力之前非常完美地壓抑了自己內心各種瘋狂的衝動,但當他掌權以後,有機會充分展現自我時,他就開始瘋狂地報復這個世界。古代也有一些偉人的確曾被棍棒教育過,但仔細去研究,棍棒教育並非他們成才的必然因素,反而是他們的童年,往往有更多愛的滋養。

當然,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嚴肅的態度,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進行一些約束,那麼,這是可以的。因為愛與規則,二者不可偏廢,對孩子的成長都極為重要。甚至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如孩子做了可能會危及生命的錯事,或者價值觀出現扭曲,嚴肅甚至嚴厲的態度以及提醒,能讓他們印象深刻,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但嚴肅的教育中肯定不等於棍棒教育。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寫下你的困惑,我們幫你解憂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應該是家長制時期的封建大家庭遺留下來的毒瘤吧!應該也是個例的升級化宣教,是概率問題。個人真的很不贊同這句話,他不太適用現在這個文明的社會,這個重視陪伴教育的時代。

往不好的方面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家暴。對孩子的教育而言,可能暫時有效,長期的結果則可能是逆反,是不利於孩子心裡的健康發展的。

棍棒是親里抽出的那一筆,可能會造成親情的疏遠,親情的分崩離析,親情的隔膜分離。

家長的一出手,孩子一捂臉,看似簡單的動作交流。家長可能看到的是孩子怕了,聽話了,正是這些可視的內容,讓大家在成就感的蒙蔽下忽視了孩子內心的傷害。

身邊有不少從小挨打的孩子,真沒見幾個成才的,成為混世魔王的到不少。相比較而言,家教溫和寬鬆的反倒長大成器的居多。

當下,使用棍棒武力解決問題的家庭可能大大減少了,這種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能更多的演繹為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或威脅。你這孩子真煩人,出去!這孩子就愛哭,煩死了!你怎麼一點都不能面對問題,笨死了!......就是這些:出去!走開!煩死了!笨死了!看似家長不走心的話語,卻讓孩子在一步步的疏遠著我們和他自己!孩子愛哭,與其說煩死了,不如找見哭的根源,給出不哭的方法和建議。孩子不能面對困難,不如給他加油,與他一起,探索客服困難的方法,潛移默化他面對困難時的思考和行動。

想要孩子陽光,爸媽就要有魔法力量,有正面能量。如果說非要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不如把這種棍棒多用在自己的身上,時刻提醒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要有什麼耐心,什麼心情,什麼面貌,什麼方法,什麼語氣......

爸媽是孩子的典範,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心中那股最神奇的力量。這種神奇是引領自願,不是強行塑造改變。願寶貝們開心快樂!願爸媽們舐犢情深!


推薦閱讀:

法制的缺位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三塊廣告牌》影評
什麼叫強共識?比如:數學特別有趣 | 科技袁人
唐家三少:「我的木子走了」
杜鵬:社會性小農:小農經濟發展的社會基礎
王祖賢都退圈14年了,還被罵腰粗?社會對女星的苛責什麼時候能停止...

TAG:孝子 | 家庭教育 | 社會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