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一打仗就顯出國庫空虛,那不打仗時難道就不發軍餉了?


平時只是發餉而已,就是俗稱的發工資,除了極少部分精銳部隊外,一般的軍隊極少鍛煉,平時也就吃個三分到五分飽左右。

一旦作戰,首先士兵得吃飽飯吧,糧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十萬人作戰部隊估計要二十萬民夫運送糧食,相當於多了兩倍的嘴吃飯,且還得吃飽,估計又的翻倍。

另外,作戰總會有傷亡,而傷亡都是有撫恤金的,不管這撫恤金有沒有落到死亡士兵家屬手裡,國家這筆錢還是從國庫拿出來了的。

此外,如果戰爭勝利了,各級官兵的都得封賞吧。最後還有武器、盔甲、馬匹等的損失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如果戰爭失敗了,還得準備銀子提升士氣,再準備銀子繼續下場大戰或求和。

所以才有所謂的戰爭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就表明打仗是一個十分耗費金錢的事情。而給士兵支付軍餉僅僅是一部分,軍裝、武器、軍糧、運輸等等都需要花錢。

如1900年,袁世凱補授山東巡撫,鑒於山東內有土匪作亂、外有德軍侵逼的危局,上奏朝廷建議將自己在小站訓練的新軍移扎到山東,戍衛魯境。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軍隊移營行動就花費不菲。袁世凱在奏摺里稱:「全軍萬餘人,長途千餘里,通盤約計,至省亦需款七萬金上下,相應吁懇天恩,俯念軍需要緊,飭部撥發庫平銀七萬兩。」又天津小站至山東德州,僅僅萬餘人部隊的行軍就需要七萬兩白銀,若果是戰爭情況,全國軍事動員,大範圍的行軍,想必花錢更是如流水一般。

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華侵華,戰事驟起。為了保障南方的糧餉武器能迅速運抵北京,朝廷下令在濟寧設立了轉運局以便宜行事。戰後,袁世凱上奏撤銷濟寧轉運局,在奏摺里稱:「山、湖兩路,每局養長車六十輛,東路每局養車四十輛,各雇勇一百五十名以資防護。所養車輛皆以三套騾馬大車為準,車行百里支給正價銀一兩,逾百里者依次遞增,不及者按里扣減,回空坐住之日,每輛各給餵養銀八錢,系長車並無先期到站名目。」轉運局裡的勇夫、車輛都是臨時僱傭的,每日支款繁重。由此可見,僅僅是一個保障後勤的單位,也是花錢無數。

所以說,戰爭一起,考驗地不僅是戰爭雙方軍事戰爭能力,更是綜合國力的對比。所以國庫沒錢,任何朝代都不會輕易開啟戰端的。回想歷史上那些武功卓著的帝王——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清聖祖、清高宗等,他們在位時之所以敢於徵戰頻繁,都是依賴於充裕的國庫,但是後期往往造成國庫空虛,給後世留下一個爛攤子。


謝邀,你的理解有一個誤區,古代軍餉支出的大頭並不是給士兵發出去的那部分,光是給士兵發餉對於大部分的朝代都是沒什麼壓力的。

軍餉支出的大頭是打仗時候往前線運糧的損耗,這個損耗量大的驚人,甚至可以達到前線實際需求的兩倍還多。也就是說前線士兵們需要發1萬近糧食,那就就得運兩萬斤甚至三萬斤糧食出發,這樣才能保證運到目的地的時候剩餘的糧食還夠用。這部分戰時的損耗才是壓垮國庫的根源。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很多人都想到了,那就是物流環節的問題。現代的物流是很發達的,有汽車,有火車,還有飛機,運輸效率非常高。可是在古代,那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馬車。

讓一隊士兵押送馬車把糧食送到前線去,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還是前面舉的例子,前線的士兵們需要一萬斤的糧食。如果你真的只運一萬斤出發,那麼負責押運的士兵路上吃什麼呢?馬吃什麼?萬一路上再丟點怎麼辦?被敵軍搶去點怎麼辦?

意外的情況不算,首先你得保證負責押運的士兵有東西吃,所以就需要把他們的口糧也帶上。不光是去時候的,還得帶著回程的。這樣一來,隨隨便便一算就得翻上兩倍了。

如果戰爭持續的時間再長一點,國庫那點存貨根本就不夠用的。所以說戰爭才是顯示一個國家國力的最好方式。

古代的鼎盛王朝,比如漢代、唐代、明代,可以出兵西域,打的游牧民族不敢還手,那是真的非常了不起,足以證明王朝的國力鼎盛。


首先容我來問大家一個問題。你什麼時候會囊中羞澀?!

自然是要花錢買東西的時候!並且還是買不起的東西最讓人心酸。

冷兵器時代國家軍費平時只是保養支出罷了,真要真刀真槍的幹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得高標準的提高。平時戶部撥給兵部的銀子總是足夠用的,因為並非戰時,只是按照固定薪金給軍卒發,包吃包住就夠了,剩下的就是保養軍備等。值得一提的是,歷朝歷代和平時期,軍隊是不會儲備大量糧草的,都是看菜吃飯,快吃完了沒了由戶部調撥來。這時候,雖然總得長時間來看花耗也多,但到底對國家賦稅來說還是細水長流可持續發展,倒也承擔得起。這時候大多處於收支平衡狀態。

到了戰時,首先要解決的第一個是糧草問題。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要讓士兵拚命一時半會沒薪水發這些都可以打商量,但要是挨刀子還不給飯吃,恐怕都得摔碗罵娘!民以食為天,人首先得靠吃活著嘛,這是最基本的問題。因此,自古以來軍心嘩變,多是因糧草問題。

因此,三軍動前,必征糧屯糧。戰則要有長期的萬一打算,十萬大軍,每人每天少說一斤大米,一天就是十萬斤,再加上菜、肉……。如果長其焦灼戰,沒準備個把月的糧食都不敢出門。這個糧食的量,大家算去吧!

我們按照清朝那祖孫幾代在皇位上折騰的效果不同來舉例,一石(約等於180斤)大米大致一兩五到三兩不等。朝廷糧倉不可能那麼多糧食,都得戶部撥款從民間購買。此前收支平衡,馬上就會變成赤字,糧食問題都能把戶部壓死。

其次,軍隊武器裝備、軍馬等的購買打造又是一筆。就說箭鏃,平時訓練還可以指望撿回來重複利用,戰場上總不能指望射出去後屁顛屁顛跑對面去撿回來吧?!

然後最重要問題軍費撫恤金問題。平時不上戰場,管吃管住領點薪水,士兵倒也還樂意。可是上了戰場分分鐘丟命,還和以前那樣的標準,恐怕士兵不會幹,朝廷也不好意思。然後戰後給死亡士兵的撫恤金,每人最少50兩起步。

所以,算去吧!這玩意和咱們獻血似的,偶爾幾百Cc,那是可持續發展。猛一下子來個一千Cc,恐怕夠嗆!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無知問題。

以左宗棠收復新疆為例。從甘肅運輸糧食經過河西走廊到哈密,運輸的費用高達糧食的200倍之多。

單單一年運輸糧食的運費,就高達數百萬兩白銀之巨。

就是因為糧食運輸費用巨大,且時間長。雖然新疆已經被阿古柏扶持獨立,十萬火急,左宗棠仍然準備了1年多,運輸了可以吃半年的軍糧這才出兵。

而非戰士,就沒有這麼高昂的糧食運輸費用。

絕大部分軍隊都駐紮在便於運輸的區域,大部分是在水道附近,當年水運的費用很低。

只有少數必須戍邊的部隊,才會駐紮較遠,但數量不多,運輸費用也不大。

這就是戰爭和非戰爭,軍費的差異,即便是冷兵器時代。

如果沒有這些區別,我大漢鐵騎早就踏遍漠北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孫子兵法中用"日費千金"來描述打仗所需要的錢財。可見打仗絕非兒戲,需要大量資金,那麼為什麼一打仗就需要眾多錢財呢?

人力增多

冷兵器時代一旦打起仗來,經常都要臨時招募一些兵馬,這些兵馬需要花費眾多錢糧。要將糧食運到前線去的話,又要有人運糧,運糧之人不僅會在吃糧上有消耗,還會耽誤生產,從而造成物價上漲,那麼支出就會成倍增加。

重賞及撫恤

俗話說,重金之下必出勇夫,戰鬥中要經常賞賜那些作戰勇猛之人。從底層小兵到上層高級將領,凡有功之人皆要或多或少的賞賜(商鞅變法),用以激發將士們的鬥志,提高戰鬥力。撫恤,如果不幸戰死,那麼要一些撫恤金。重賞與撫恤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藥材和器械等

如果將士受傷,那麼就需要醫治,需要一些藥材和各種物資等,藥材還是比較珍貴的,要知道,在我們21世紀,生大小病都要花費不少錢,那麼在古代,打仗受傷如果醫治的話更加需要大量金錢。將士受傷了,總不至於因為治傷花錢不給將士們治傷吧?那樣誰還敢上陣殺敵呀!

打仗過程中,各類武器,弓箭等的消耗量也會大幅度上漲,那麼打造武器弓箭等需要大量資金與物資。所以,藥材和器械等的支出也不算是小的數目。

為了在打仗過程中損耗過大,所以許多軍隊都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減少支出與預算。

1.不戰而屈人之兵。有時迫使敵方投降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這樣減少傷亡與損失。

2.屯田或在敵國獲取糧草。在非戰爭期間進行屯田,進行存糧,減少運糧的壓力。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桿一石,當吾二十石。(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中提到在敵國一鍾一石的糧草,相當於從本國啟程時的二十種二十石糧草。所以想辦法從敵國獲取糧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用俘虜當炮灰。這個不得不提蒙古大軍,蒙古大軍有時會將俘獲的士卒和百姓放在軍隊的前方,讓這些人當炮灰去消耗敵人,然後自己再出擊,從而減少自己的損失。這個雖然算是損招,但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方法。

4.允許將士們破城之日開始隨便搶掠。一者可以提高軍隊戰鬥力,二來不用從國庫裡面拿錢來獎賞將士,可謂一舉多得。不過這招不能經常使用,因為敵人一旦知道你會這麼做,反而提高了敵人抵抗的決心,抱著必死的決心,從而會增加攻城難度。

5.用間。長平之戰中,秦國與趙國先前打起了消耗戰,趙國堅守不出,秦國無奈,如果戰爭一直拖延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秦國用間,散布謠言說秦國怕趙括。趙王中計,啟用趙括,趙軍戰敗,四十萬大軍被坑殺。

打仗很需要耗費錢財,那麼打仗還需要那些方面花錢呢?


有網友問為什麼古代一打仗,國庫就沒有白銀,發不了軍餉,難道平時養兵就不花錢嗎?我們以清朝的綠營兵為例子,在平時不打仗的時候,1個綠營兵步兵月薪1.5兩白銀,1個騎兵月餉2兩白銀。

然後每個月還有3斗大米作為口糧,勉強維持最簡單的生活。在康熙時代1擔米是5錢白銀,還是可以勉強維持家庭生活的。但是一旦要打仗那就不一樣了。要多出來2項開支。

1個是俸賞行裝,1個是鹽菜口糧,也就是說1個是額外的獎金,另外1個是額外的營養補助。清朝規定一旦開拔,綠營兵要發行裝一個騎兵10兩白銀,1個把總,千總50兩白銀,1個守備100兩白銀,直到1個提督500兩白銀。

出發以後,1個士兵一個月要額外有1.3兩白銀營養補助,1個把總是一個月1.5兩白銀,1個參將是4.2兩白銀。

經過計算,1000名綠營兵出征,再加上30多名軍官和隨征武舉一個月需要7000多兩白銀。等真打起來,還要繼續增加白銀,攻城,破陣,守城,奪舟等等,都有額外的賞銀。

一旦打仗就有傷亡,那就又需要額外的白銀支出了。陣亡1個步兵撫恤50兩白銀,陣亡1個騎兵撫恤70兩白銀,陣亡1個千總撫恤150兩白銀,陣亡1個參將撫恤500兩白銀,一直到陣亡1個提督撫恤800兩白銀。

但是如果是在戰爭當中病故,那麼補貼也會有,就是會下降到1個士兵補貼16兩白銀,提督補貼200兩白銀。所有陣亡和病故士兵的家屬,還可以繼續領取這名士兵一半的軍餉,還有那每月的3斗大米。一直到孩子16歲以後,或者妻子去世為止。

而後士兵在戰場負傷,那麼這些小兵可以根據情況,得到三個等級的獎勵,20兩,25兩或者30兩白銀賞賜。這還沒有計算武器,火藥,運輸等等開支。如果有十萬綠營打幾年仗,再傷亡慘重的幾次,確實朝廷的經濟壓力就大了,可以說是打一仗窮十年。


冷兵器時代,戰時和平時軍隊編製肯定不一樣,只要是大規模的戰爭,軍隊擴編以應對不可預料的戰爭後果是必然的,而擴編就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的軍費,這就會造成國庫的大量支出。

其二、平時軍隊駐紮地方,保持了有限規模,戰時軍隊要移防前線,長途跋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保證後勤補給,可能一個士兵就需要兩到三個人來保證後勤,而這些提供保障的人口、牲畜都要吃飯和吃草料,這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口糧。

其三、戰爭中會出現大量兵器耗損,比如箭簇這些一次性兵器的大量耗損,還有刀弓等武器也會有一定量的耗損,更不用說馬匹、人員傷亡的撫恤了。

第四、戰爭期間,統兵的將領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會乘機大肆搜刮、中飽私囊,虛報冒領等等,這也會導致國庫大量支出。在當時信息條件下,朝廷也很難全面核查。

另外,戰爭會導致勞動力大量減員,農耕經濟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就是經濟源泉,人口的減少,就會導致國庫收入減少,土地荒廢。一方面大量支出,一方面收入減少,自然會導致國庫收支失衡,捉襟見肘。

總之,戰爭導致國庫空虛,自古亦然,概莫例外。戰爭打的就是綜合國力,打的就是經濟和國家意志,無論冷兵器時代還是火器時代,都是一樣的。


這個跟各個朝代的軍事制度有關,秦漢時期,中國採用徵兵制,即為男性公民到了一定年紀,就要去服兵役。軍隊分為京師兵、地方兵、邊軍。東漢時,地方兵被廢除,軍隊出征主要是京師兵,由國庫支持,有大規模軍事行動時會從退役老兵中返聘一批。一般的邊防由邊軍應對,邊軍靠屯田為生,一般都是犯了罪的人被發配邊疆(就像權力的遊戲裡面的黑烏鴉守夜人)。

魏時期,中國以募兵製為主,不過駐紮地方的軍隊營生主要靠屯田,首都附近的由稅收供養。

晉朝和南北朝時期,前期以募兵和世兵為主,世兵類似於明代的軍戶,祖輩世代為兵,不能逃籍。

西魏到盛唐這段期間,府兵制盛行,講求兵農合一,平時種地,農隙訓練,打仗時出征,類似募兵和屯田的完美結合。

中唐至宋,中國以募兵製為主,募兵為職業軍隊,只負責打仗,不參與農事,這與東漢的募兵極為不同。由於軍隊完全靠賦稅供養,所以政府軍力的強大,取決於財政稅收的多少。晚唐國事衰微,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沒錢。宋代養兵百萬,完全靠政府供養,因此宋政府經常會出現財政赤字。

大元靠的是軍戶出兵,可以說是世兵的一種演化,另外兵種多少有點按照人種來劃分。元朝軍隊的供給,靠軍戶自己提供,多少有點封建社會的樣子。

大明前期靠的是營兵和衛所制,邊鎮設立衛所,衛所軍世襲,靠屯田自我供給。中央由三大營組成,土木堡之後,三大營荒廢,改為十營,後嘉靖時又恢復營兵。後來衛所兵荒廢,不可一戰,明政府也開始仰賴募兵,同樣,明代的募兵不從事農事。但是明代募兵戰鬥力低下,主要還是靠總兵的私兵。

清朝以八旗兵為主要軍力,旗下旗丁出兵,物資由國家提供。另外有綠營兵,也是世襲軍戶,不從事農事。在地方還有鄉勇和團練,基本是農民組成,戰時聚集,打完仗就解散,軍備自備。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水平。一般在冷兵器時代未發生戰事時軍餉是不足以使得國庫空虛的,影響國庫空虛的原因有很多,咱們來分析分析。

1.軍餉支出:包括兩方面一是官兵的俸祿,二是官兵的給養。一般在發生戰爭的時候為了激勵士兵俸祿必然要上漲,另外立功將士的賞賜也很多。給養多是指糧草,在戰爭期間士兵體力消耗很大,戰期過長所以糧食消耗巨大。

2.軍械物資:在戰爭前夕後勤部是最忙的。是由於戰場上刀劍無眼水火突髮狀況太多盔甲和兵器很容易受到損壞,加上冷兵器時代鐵銅資源十分珍貴批量製造困難,刀劍長矛、箭矢、盾牌、戰馬、戰車、戰船、被服輜重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3.民夫徵調:在古代很多情況下部隊里的糧草和物資多是由民夫運輸少數士兵督運的。民夫也不白乾活國家是發工資和管飯的,尤其是值農忙期間補貼的會更多。

4.醫療供給:在冷兵器時代,傷亡士兵數量很大,所以就非常需要一支龐大的醫療隊伍和醫藥物資。戰場上藥物使用的很大,軍隊醫療體系的建設花銷也很客觀。

5.將士撫恤金:戰場上戰死的將軍和士兵都是國家的烈士,國家將會給予其家庭大量的撫恤金。

6.城池維修和難民安置:戰爭無論勝負這筆錢都是必要的支出。城牆城門維修、城內民居建築損壞、難民安置都需要大量資金,加之剛剛經歷戰亂地方上很拿出這麼一筆巨款就要靠國家撥款了。

所以在古代一場規模性的戰爭國家花銷是很可觀的一筆支出,在歷史上很多的盛世王朝戰爭後都出現過國庫空虛的現象更何況是小國了。


推薦閱讀:

冷鋼的投擲刀——助你成為像李尋歡一樣的高手!
刀劍的價格差異為什麼這麼大?
如何看待部分搏擊人士不敢面對傳武兵器可以實戰的事實?

TAG:冷兵器 | 軍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