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是什麼意思?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很好理解吧?

說實話有些廢話連篇、連拉7-8個屏幕還沒到頭的答案,我的做法就是直接忽略這些答案,因為我知道大部分這種答案,都是生拼硬湊毫無營養的答案,這就叫「多言數窮」。

有些人一輩子都沒做過向高層的簡報,沒見過集團的大老闆,沒有直接面對過廳局級,省部級幹部。

你試試看用1萬字的篇幅跟這些人物,做個彙報試試看?

不把你撤職就算好的,2015總理的政府工作包括,事關全國13億人民的國家大事,才多少字?

一萬七千字。

大道至簡,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

《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一、大道至簡的涵義:

「大道至簡」是中華道家的哲學,語出老子《道德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大道」的意思是指大道理,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事物變化發展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規律。「至簡」的意思是極其簡單。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事物變化發展的原理、規律、方法都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句話就能說明白。

正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正如《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用短短的五千多字,論述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還有佛家的經典《金剛經》《心經》,無一不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可謂是言簡意賅,字字珠璣。

二、大道為什麼會至簡?

大道至簡與人類知識的流傳方式有關。人類知識的流傳,可以分為非文字流傳與文字流傳。古人記錄與傳播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堆石記事」、「結繩記事」、「口口相傳」,直到發展出「符號文字」。符號文字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約五千年,直到有一位叫倉頡的古人廣泛搜集民間的圖畫文字加以整理後,創造了有系統的象形文字,從而慢慢發展出繁體文字,直到現在的簡體字。

能夠流傳下來的「大道」,都是歷經時間考驗的。如果大道都是很複雜的,那肯定是不利於記錄、傳播的。說不定在「口口相傳」或者其他某種方式的傳播過程中就變樣了。即使在文字出現後的年代,受人類頭腦的運轉機制,文字的多義性,不同人的知識層次、理解能力的差異性的影響,往往也給知識的記錄和傳播帶來一些障礙。

所以,越到後面,留下來的「大道」,在保留內里豐富涵義的基礎上,文字表達的方式就越精鍊。

三、大道至簡說明的是「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怎麼順應大道去執行。

我們經常說要「知行合一」、「實踐出真知」,毛主席也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當我們知道了事物運行的規律之後,更重要的一層就是要去認真實踐。只知道「大道」卻從來不懂得去實踐、或不自覺去實踐,那跟只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有什麼區別?

比如一個人想學健身,看了很多健身方面的教材、視頻,也去健身房認真深入地去聽去看健身教練的現場示範講解,知道了怎麼鍛煉胸肌、背肌、腹肌,怎麼鍛煉手部、足部力量等,可以說基本上掌握的健身的「大道」。然而卻遲遲不進行實際鍛煉,或者鍛煉的時候打折偷懶,應該做10組的動作,只做了3組就停下了,又或者三天打漁兩天晒網,試想這樣能有成效嗎?

舉另外一個例子,武俠小說里經常寫到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算不算武功裡面的一種「大道」?知道這種道,能做的武林高手又有幾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傅紅雪,他是古龍武俠小說《邊城浪子》及《天涯明月刀》中的主人公,被譽為「天下第一快刀」,書中是這樣形容他的快的:「刀光一閃,比閃電更快,比閃電可怕。沒有人能形容他這一刀,他一刀出手時,刀上就彷佛帶著種來自地獄的力量。」。

如果說上面兩個例子離我們太遠,那我再舉一個例子。還記得小學數學學過的結合律嗎?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可以把運算的數字調換其順序,以求更快算出結果。結合律是通過驗證的數學計算方法的一種有效的規律,如果你學習了這個規律,但在考試時卻因為緊張,不會運用,或者覺得自己計算能力很牛,不需要運用結合律,那這個「大道」對你來說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大道至簡是《道德經》提出來的一個認知世界的重要觀點。以本人的近60年生活感悟,覺得很有道理。

《道德經》中提到,為學日增,而為道日損。為學是一個知識不斷增長的過程,但為道卻是一個從紛繁複雜的知識體系中遞歸至最本質的單一概念的返本歸源的過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先把一本書越續越厚,再把這本書越讀越薄的過程。

常言道:九九歸一。這就是說世間萬事萬物都可以從複雜的現象和過程中回歸至簡的本質屬性認識上來。

比如,《道德經》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話把宇宙和自然的運動規律和利用方法一言道破,可謂大道至簡。

既然大道至簡,我們就應該在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不斷透過現象尋找事物的最簡要的本質和規律,遵循本質和規律去做事,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學習的本質是什麼?核磁共振技術的發明者小泉英明先生在大腦科學研究中發現:學習就是形成大腦迴路。這一大腦科學研究成果告訴了我們最簡單的直指根本的學習原理,從這一原理出發,學習設計不是非常簡明高效嗎?

大道至簡,這將為我們的生活開啟一條光明大道。


有一個故事說,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一滴水從萬米高空突然落向地面,會把地上人的砸成什麼樣子?

一群書生們立刻七嘴八舌爭論起來,有人用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開始計算;有人用高空中氣流流動的數據推算風速對水滴飄移的影響;更有人引經據典考證溫度在此間發生的作用;還有人考慮體積、密度、質量的因素,互相爭辯,莫衷一是。

路過的農夫聽到了他們的爭論,哈哈大笑:你們這些個人,真是吃飽了撐的,難道沒有淋過雨嗎?!

書生們面面相覷,尷尬之至。

這就是大道至簡的道理。大凡自然界,人類社會中的規律或道理,都是從平凡、簡單的現象中總結概括出來,指導實踐活動的。不必人為地將其複雜化。

記不清是孟子還是那位聖人說過:「道在矢溺中」,高深莫測、高雅聖潔的道理競然會存在於屎尿一類極其平常的現象當中。又反過來為司空見慣的活動提供指導。

人們應當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註地追求,從而獲得最大幸福。放棄不能帶來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煩惱的精神活動,極簡物質、極簡工作、極簡信息、極簡表達、極簡生活,從而獲得最大的自由生存空間和生態環境。


挑戰一下這個問題,問題有點大,大道至簡,是什麼意思呢?

這些公式都很簡潔,要素、要素之間的關係表述了複雜的理論。

現象可以複雜,大至天體的運動,

小至一個球的運動,這些表現出來的現象很複雜,

但人類發現背後隱藏的規律,

以一種簡單的形式去把它表述出來。

一旦被表述出來,

就是從複雜的現象中創造出簡單的形式去表述,

反過來再利用這種簡單的形式去駕馭複雜。

大道至簡,以簡馭繁,就是這個道理。

大【道】至【簡】,這個【道】是通過【簡單的形式】被表述出來的,但這個【道】不一定是本質或真理,這種表述,只能說正確,在一定的時間空間範圍內成立,並能解釋已有的現象,還能預測一些未來。正確都是相對的,可以被否證。科學的東西,就是能夠被否證。

這個【道】一旦被表述出來,

在一定的時空正確,

並不能被否證,

就變成了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

人們可以使用這些簡單的【知識】來駕馭一些非常複雜的事物,

這些事物包括飛機的運行、天體的運動等等。

系統,世界有大大小小的系統組成,子系統、系統、超系統。

子系統又有子子系統,超系統又有超超系統。

應該什麼去表述一個系統呢。

人們通過三個簡單的元素【要素、要素之間的聯繫、功能】去表述一個系統。

人們從世界存在的複雜系統中設計出一個簡單的形式來表述系統,

反過來再用這種表述去駕馭大大小小的各種系統。

在系統的世界,也是要做到以簡馭繁。

大道至簡的簡單,可以【搬動】大山。

大道至簡的簡單,可以改變世界。

大道至簡的簡單,讓我們可以做到以簡馭繁。

結論:

大【道】至【簡】,這個【道】是通過【簡單的形式】被表述出來的,但這個【道】不一定是本質或真理,這種表述,只能說正確,在一定的時間空間範圍內成立,並能解釋已有的現象,還能預測一些未來。正確都是相對的,可以被否證。科學的東西,就是能夠被否證。

以【簡】馭【繁】,人們通過表述出來的【道】來駕馭複雜的【事】【物】。

感謝:

還好,人生有點機緣,曾遇【高老師】指點,認識到了一層道理,

【從複雜的事物中設計一個簡單的形式來表述事物】,

【通過設計出來的這個簡單形式反過來駕馭事物的複雜】。

這句話我差不多花了半年才能理解。


《道德經》所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不能斷章取義而單獨抽取去解釋。意思為,萬事萬物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最為根本的原理和規律其實是很簡單的,只是人們在推論和運用過程中,出現誤解、歧義、分支、借用的現象,把本來簡單的原理和規律搞得越來越複雜,以至繁瑣到無法駕馭而去逐本求末。反觀現實,一些現象大抵如此。打個比方,解決樹葉發黃這一問題,一些科學研究(特別是醫學研究,也包括中醫研究)會在樹枝和樹葉上「坐地砸坑」而傾盡畢生,甚至取樹葉標本按照嚴格的科學程序進行分析,直至到分子、原子和電子結構,認為不這樣就不是科學,到頭來樹葉不僅沒有變綠,反而有些已經枯萎。且不知,只要農民澆上幾桶水,樹葉就能變綠。即使這樣,還會譏笑農民的「土」辦法,不懂科學研究,沒按科學辦事。繼而還會沒日沒夜地投入到所謂的科學研究之中。農民幾桶水的辦法難道不是科學嗎?仔細思考一下,這種現象是比較普遍的。老子幾千年前就告訴「大道至簡」這個道理,今古之人,或不解,或曲解,或貶古、或對抗,或虛無、或自賞,或兼而有之,這是社會之殤,中國之殤。


老子《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想這就是對「大道至簡」最好的一種論證。

不管是《易經》也好,還是老子《道德經》也好,它們都從一定意義上將天地萬物濃縮到了一畫上(即八卦的那一根爻)。

我們都知道,《易經》從伏羲創立易經八卦距今已有8000年,《道德經》自老子創立距今有2500多年,到今天,它們都是我優秀傳統文化典籍里的一份子。卻可以用最簡單的一畫全概括起來。

古人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任何學問的核心,其實也就一兩句話。

就比如真正的高手和高明的醫生總是能抓住最關鍵的一點,直擊要害。有時候簡單比複雜更難。很多人都善於把事情做得複雜,殊不知簡單才能突出重點。

抓住根本和關鍵,提綱挈領,以簡馭繁。簡易思維,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具備的,它就和易經一般,永不過時。

《易經》、《道德經》從輸出的核心價值觀上更是一種「大道至簡」的智慧。我們知道:伏羲創八卦以來,使混沌的宇宙空間有了天地之分,使世間的萬事萬物有了陰陽之別,使人們認識到天地陰陽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運動變化規律,為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社會和人自身提供了最根本的智慧支持和思想武器。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符號體系,就開創了我們中華民族最初的文明。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可以說是易經最核心、最簡單的直觀表達,這張簡單又複雜的方圓圖又同時蘊含著最全面、最神奇、最深刻的辯證唯物主義陰陽哲學。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遠都是我們人類認識世界指導生活實踐的理論武器和科學方法。

那麼,落實到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需要易經帶來我們的智慧去指導生活,我們同時也需要這種「至簡」的智慧去經營我們自身。不再不講規律地胡吃海喝,讓身體變得順暢起來;別再做遙不可及的夢,讓睡眠變得踏實起來;不要人云亦云,會獨立思考的人最有魅力;不要再追求完美,滿足最關鍵就是成功;不要苛求人人都喜歡你,獨立的人格沒人會討厭......


理解一個概念或者觀念,要放在一個具體的思想體系中。泛泛而言,這是什麼意思,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依於不同的體系,可以給出很多種不同的解釋,而或有道理,或無道理。換言之,所謂「大道至簡」,只是一種空泛的日常概括,可以應用在很多不同的語境之下。

我看到有人就把「大道至簡」理解為「要言不煩」的意思。

也有人把「大道至簡」理解為終極規律或真理並不複雜。

這當然都是合適的。但如果一定要用老子的思想來理解「大道至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道至簡」並非《道德經》的表述,但我們用《道德經》中的思想來理解「大道至簡」,卻也是能給出合理的解釋的。

首先是從相反相成的角度來說。「相反相成」是老子很重要的思想,「反者道之動」嘛。既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順著推出「大道至簡」,似乎也並不是很突兀的事情。

當然,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解釋,為何「大道至簡」呢?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有著「事實」與「價值」兩方面的意義。「道」既是創生萬物的本原,也是萬物的總規律。對人而言,「道」也是人應遵守的規範。所以《道德經》中常見的論述方式就是:先說道如何如何,然後說人也應該像「道」一樣如此這般。

而老子認為世界紛亂之源在於人的慾望無盡,相互征伐。所以主張人應該自然而然,沒有多餘的慾望和爭競之心。在老子看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明服采,就是多餘,是社會分紛亂之源。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道德經·五十五章》

所以人類社會種種令人眼花繚亂惡的財貨文采,表現為一種紛雜,而這種紛雜會引起各種爭鬥,以至於社會大亂。所以在此意義上,可說「大道至簡」。既然「大道至簡」,那麼人也應該「至簡」,那些多餘的紛亂就該去掉。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道德經·六十四章》

這是以老子的思想來理解「大道至簡」。

正如我前面所言,「大道至簡」只是一種空泛的日常概括,可以應用在很多不同的語境之下。可以用老子思想理解「大道至簡」,也可以用別的思想來理解「大道至簡」。

比如說,墨子主張兼愛,那麼對墨子而言,「大道」就是「兼愛」。墨子在論述兼愛的時候,一再說,實現兼愛並不難,非常簡單,只是人們不去做罷了。那麼墨子也可以說「大道至簡」。這也是沒什麼毛病的。

所以「大道至簡」是什麼意思,那得看你在什麼樣的語境下用它。脫離了具體的思想體系,它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內容。


對於「大道至簡」這句話,也應當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如1+1=2,就是「大道至簡」。其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物都是象1+1=2那麼簡單,只是人為地搞複雜化了。再如,有句老話說「書越讀越薄」,即由博反約,就是大道至簡。「為人民服務」,就是大道至簡。學習《道德徑》,牢牢把握住「道」與「德」,就是大道至簡。學習《易徑》,牢牢把握住象、數、理,就是大道至簡。學習《論語》,牢牢把握住禮、仁、義、信,就是大道至簡。從千萬種植物中篩選出數百種能供人們食用的,就是大道至簡。回歸自然,人類社會與自然融為一體,就是大道至簡。……。

「道」在哪裡?「道」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里,接受我們所處的環境,順從我們所處的環境,識時務,不忤逆,自然而然,簡簡單單,這就是守住了「道」。做得好,就是大道至簡。

所謂「大道至簡」,理解起來就是這麼簡單。

僅供參考。


如果我們用小孩的眼光看大道至簡就容易多了,但大家不一定認同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比成年人更有智慧,所以我們先說說孩子。

在網上有一個反智段子,說的是有一個人加了一個物理博士群,有人問一滴水從高空落下會不會砸死人,然後群裡面的人開始論證這件事,然後那個人說你們沒有淋過雨嗎?頓時群裡面一篇寂靜,然後這個人就被踢出去了。

假設這個段子是真的說淋雨的人是成年人的心,也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心,而那些物理博士則表現出了赤子之心,他們就像沒淋過雨的孩子一樣好奇所以然,而不是知其然就滿足了。是啊!見過下雨都知道,水滴從高空落下不會砸死人,但為什麼不會砸死人了?這是只有擁有赤子之心的人才會想到。

了解道教的人都知道我們提倡赤子之心,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在道教的表現就是修行有元嬰期。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儒家也提倡赤子之心,孟子曾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這裡的大人指的是有地位有成就有修行境界的人。就像大家都知道蘋果熟透了要落地,但只有不懂事的孩子和牛頓才會問,為什麼蘋果熟了要落地?成長後依然不失赤子之心的牛頓搞明白了這個問題,他成了大人物名垂青史。

儒道都崇尚赤子之心的原因和《易》有關,在《蒙卦》中說:「蒙以養正,聖功也。」大家在市面上看的肯定都是在說這是在說給孩子做啟蒙教育很重要。但大家要知道是這裡蒙以養正,是用蒙來養正,而不是正以養蒙以正來教養孩子,也就是說這句話是給大人說的,是勸大人用赤子之心來修養自身。

我們口語中的不忘初心,我們傳統認為小孩說話准,喜歡過年過節騙小孩說吉利話都是對赤子之心的推崇,只是大家忘記了它們的原因而已。

佛教說人人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儒家的孟子吶喊:「人人皆可為堯舜。」孔子在《中庸》中警告後人:「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我們道教的《西升經》中說:「人在道中,道在人中。」經中還說:「道不遠人,人自遠道爾。」

道家認為人的天性是接近道的,是認同孔子在《中庸》中說的:「率性謂之道」的。大道至簡,簡在何處啊?就簡單在你只是要找回小時候的你而已,也就是讓人找到真正的自己。在最後說點廢話,雖簡但難!不如先找初心,找到自己的初心也就能慢慢找到自己了。


推薦閱讀:

天作棋盤星為子,求一局勝天半子——《天局》
關於中國當代詩歌現狀 的回答
超星爾雅答案!(東方文學史)通識答案!
名家筆下瓜果飄香,食欲不振的時候看它們就好了!
華夏詩歌之源——先秦古逸詩集編(春秋篇)A

TAG:哲學 | 語言 | 文學 | 文化 | 今天有啥好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