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戚繼光大破倭寇的「鴛鴦陣」,究竟是怎樣的陣法?為什麼能打的倭寇落花流水?
奉獻精品內容,歡迎訂閱本號!
我是科羅廖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在抗倭作戰早期,倭寇的戰鬥力明顯高於明朝官軍,倭寇通常沒有披甲,但會組成比較靈活的小型戰陣,配以鋒利的倭刀和長槍,只需幾十人就能殺得數千明軍望風而逃。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個人的武術功夫毫無意義,戰陣是士兵士氣的源泉,只有保持陣型,依靠群體密集步兵方陣實現衝擊的戰術,陣戰殲敵,以陣取勝,才能發揮出集團作戰的威力。
明代《倭寇圖卷》中的倭寇形象。
為了肅清倭寇,戚繼光根據江南地形特徵和與倭寇近距作戰的特點,發明了一套軍事史上著名的「鴛鴦陣」。這個鴛鴦陣不同於完全由長槍組成的歐洲步兵戰陣,戰術部署、排兵布陣機動靈活,別具一格。是由十二名士兵組成混合兵陣,分別持有狼筅、 鏜鈀、長刀、鳥銃、標槍、腰刀、圓盾等不同武器,構成一個完美的殺陣。
鴛鴦陣可以根據現場敵軍情況變換靈活的組合,能夠發揮出巨大的殺傷力。戚家軍在十餘年時間裡縱橫東南沿海,其軍隊的戰兵規模最多時也就六千餘人,但卻能打的數十萬海寇和倭寇抱頭鼠竄,由此可見鴛鴦陣的威力。
一
戚繼光大破倭寇的「鴛鴦陣」是戚繼光經過長期研究倭寇作戰特點和江浙地形特點而制定的克敵制勝法寶。
最開始戚繼光在與倭寇作戰中發現很多問題,讓他非常頭痛。
比如當兵的碰到強悍的倭寇後,稍一交手,就全線逃跑,攔也攔不住。
於是戚繼光親自招募兵源,條件十分嚴格:身體條件不好的不要,太聰明的不要,當過流氓無賴的不要。
經過強化訓練後,再與倭寇交戰,不跑了,但傷亡太大,每次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精選的戚家軍也有不到五千人,就算全死光也消滅不了倭寇。
倭寇的特點在於劍術高超,不怕死。如果不能剋制這個特點,就很難最終戰勝他們。
經過高人指點,加上戚繼光的總結提升,「鴛鴦陣」新鮮出爐了。
二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
戚繼光要求全隊必須陣型不亂,按隊長指令作戰。全隊必須保護隊長安全,隊長死了,就處罰隊員,保證指揮不亂。
這個陣形讓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把各種兵器的效能發揮到了極限,而且陣形變化靈活。
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
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
最開始倭寇碰上了戚家軍,以為又可以屠殺後搶劫了。
結果衝上來以後,馬上就絕望了,看到戚家軍的人,卻碰不到戚家軍的人。還沒有完全接近,就被長槍狼筅給扎死了。就算有幾個衝過來了,不要忘記了,還有盾牌在前。
第一次試用陣法是定海前哨戰,消滅200多倭寇,而戚家軍無一人傷亡,僅一人輕傷,從此打破了倭寇不可戰勝的神話。
第二戰新河戰役,再次消滅倭寇近三百人,戚家軍僅三人傷亡。
第三戰台州戰役,這是一場巷戰,倭寇以為十一人的陣型展不開,這下可以勝了。哪知道戚繼光一聲變軍,變了五人陣形,又是一個新組合,但依然是堅不可催。消滅倭寇五五百,戚家軍傷亡不到二十。
從此,倭寇的進攻開始走向了下下坡路,沒幾年,基本掃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之患。
戚繼光是明代中後期最為著名的軍事家,尤其是在抗擊倭寇的過程中,他所創造的「鴛鴦陣法」,將冷兵器時代的中國武器變化,發揮到極致。他所主導的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都是以「鴛鴦陣」消滅倭寇的經典案例。blg戚繼光創造出「鴛鴦陣」的陣法,和後來曾國藩創辦的湘軍有些類似,即原有的軍事體制弊端叢叢,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的做戰形式需要,只有另起爐灶。戚繼光發現明軍驕兵惰將,毫無戰鬥力,紀律又很鬆弛,與倭寇對陣時毫無勝算。所以他便浙江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3000多農民,加以訓練,組成「戚家軍」。
在此基礎上,戚繼光又根據浙閩沿海一帶的地形,即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嘔,不易於大兵團作戰,但利於設伏和短兵相接,於是創造出以12人為一作戰基本單位的陣形,陣內長短兵器互助結合,並會根據地形和戰鬥需要不斷變化。
在這12人中,居於最前位置的為隊長,其次2人執長牌和藤版,以便於遮擋弓箭,隨後則有長槍藤牌手,配帶藤盾,持有腰刀。主要的攻擊手為狼筅手和長槍手。狼筅是選用毛竹,將竹端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再後就是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此外還有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和負責伙食的火兵。
由於「鴛鴦陣」長短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功效,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等等,所以給了倭寇以沉重打擊。
公元1557年,為對付入侵浙江沿海的倭寇,明嘉靖帝命時派戚繼光到達浙江,戚繼光看到明軍格驕兵惰、紀律鬆弛、兵不習戰的狀況,乃請求組建新的軍隊。
1559年,他親自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3000新兵,教以擊刺法。將這支隊伍訓練成紀律嚴明,能征善戰的「戚家軍」。倭寇的活動範圍多在浙閩沿海一帶,慣用重箭、長槍和倭刀作戰。浙閩沿海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嘔,大部隊兵力不易展開,而倭寇又善於設伏,好短兵相接。戚繼光針對這一特點,創造了一種新的戰鬥隊形——「鴛鴦陣」。
這種以十二人為一作戰基本單位的陣形,長短兵器互助結合,可隨地形和戰鬥需要而不斷變化。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最後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
1561年5月10日,大批倭寇竄入花街一帶騷擾搶掠。戚繼光率「戚家軍」,首次排出「鴛鴦陣」法,在鳥銃、弓、弩、火箭的配合下,一舉殺敵3萬多人。緊接著在保衛台州的戰鬥中,戚繼光又以1500人在山林中伏擊倭寇2000多人。待敵人進入伏擊圈後,「戚家軍」又列出「鴛鴦陣」,向敵軍勇猛衝殺,使倭寇頓時全線崩潰,被斬首或墜崖摔死者不計其數。這一年,戚繼光依靠「鴛鴦陣」,大破倭寇於浙江臨海,九戰九捷,使浙江的倭患得到平息。
前段時間,隨著電影《蕩寇風雲》的播出,三百多年前的一支軍隊又從歷史的塵埃里被翻揀出來,戚繼光和他的鴛鴦陣,又再次成為一個話題而被反覆翻炒。戚繼光與其創製的鴛鴦陣很能打,這是得到公認的。但是,鴛鴦陣到底是怎麼打的?這就很少有人能說明了。其實,長久以來,中國古代的軍隊戰術運作,無論是研究還是影視,表現的都是一片空白。筆者則藉以此文拋磚引玉,簡單還原鴛鴦隊戰術陣形上的變化和核心思想。
很多所謂的研究者說,鴛鴦陣是特意應對倭寇的日本刀的,而且是近現代樣式的日本刀。鑒於篇幅有限,我們就不考慮幕末出現的新々刀,是如何在專業研究者那邊穿越三百年時空的了。實際上的古代戰場,雙方都是儘可能使用長桿武器,一寸長一寸強,鴛鴦陣也不例外。從設計者到改良者,並沒有像那些在影視片里學習古代戰爭的研究者們一樣,津津樂道地去研究如何應對日本人的單兵自衛武器。
最早因為倭寇戰術和戰場環境,講大陣變小陣,率先使用狼筅的唐順之,對倭刀的應對僅僅是「長槍比刀長,長槍所到而敵鋒刃不能及」一筆帶過。
其實,鴛鴦陣一開始即為克制長槍而出現的。《紀效新書》十八卷本卷十二短兵長用說中,已經明確交代了倭寇常用兵器及其長度——「彼之槍一丈七八尺」,並為此將原本長度只有「七八尺」的鏜鈀加長以應對倭寇的長槍——「凡鈀叉棍,俱要長一丈二尺,蓋短兵須長用,庶可入長槍。」並在之後特意註明藤牌手的標槍用途:「夫藤牌用標,非取以殺人,蓋彼以槍器持定,我牌無故不得進,故用標一擲,彼以顧標而動,我則乘勢而入;彼若不為標所動,則必為標所傷,我亦有隙可入。」看出當年倭寇所持的主要兵器,根本不是所謂古戰研究者們說的三百年後的新々刀,而是戚繼光本人所親手記錄的以槍陣——「彼以槍器持定」。
《記效新書》十八卷本卷六比較武藝賞罰篇里,也可以清楚的看到真正演練中,應對倭寇的明軍是以長槍為作戰對象的:
比槍,先單槍試其手法、步法、身法、進退之法;復二槍對試,真正交鋒;
試狼筅,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次用槍對較;
試釵鈀,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合一,復單人以長槍短刀對較;
一試藤牌,先令自舞,試其遮蔽活動之法。務要藏身不見,及雖藏閉,而目猶向外視敵,又能管腳下為妙。次以長槍對較,令牌持標一枝,近敵打去,乘彼顧搖,便抽刀殺進,使人不及反手為精。
從上面的校場演武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通篇而來,鴛鴦陣的所組成兵器:狼筅、長槍、鏜鈀、藤牌,均是應對長槍為演練目標,短刀僅為列陣在最後的鏜鈀手,在應對長槍之餘,簡單提了一下。
然而,最關鍵的鴛鴦隊整體戰術運用,是在挨牌校演中,全隊以鴛鴦陣進行操演:
試挨牌,每一人執牌面左,一人執狼筅面右,俱牌後遮嚴,分面立定。槍等雜藝,俱照鴛鴦陣立定。前設長槍一人為敵。
從演練開始,敵方長槍手各攻擊方向和應對方式:
越過挨牌從上方刺入鴛鴦陣:長槍手挺槍高舉,越過挨牌防禦,從上往下刺擊,鴛鴦陣的應對方式,則為用盾牌架槍高舉,鴛鴦陣內長槍手藉此前出,刺擊敵方長槍手,之後退回原位;
從挨牌下方刺入鴛鴦陣:若長槍從盾牌下方刺入,盾牌手坐落,壓住敵方長槍,鴛鴦陣內長槍手藉此前出,刺擊敵方長槍手,之後退回原位;從藤牌左側刺入:盾牌手不動,左側狼筅手拿槍,長槍手出槍刺擊敵方,鏜鈀手前出掩護長槍手,之後退回原位,從藤牌右側刺入:右側盾牌手以短刀砍開長槍,右側長槍手前進刺擊敵方,鏜鈀手前出掩護長槍手,之後退回原位。
我們首先考慮鴛鴦隊列陣,鑒於十八卷本四庫本繪圖錯漏較多,現選用十四卷本中的小隊鴛鴦陣列陣,再參考《三省備邊圖記》中的狼筅長槍殺倭繪圖,以及藤牌手的《真正對敵勢》,加之人體模型、兵器長度,陣形空間,推衍鴛鴦陣對敵時的各兵器正常擺放位置。
這種陣法可以互相照應,遠的用標槍,近的用長矛,大刀,後面還有做掃尾工程的,包你滿意,讓敵人無處遁形
這種陣法的缺點就是,不能大規模的形成戰隊,只是小規模的戰爭,不像明末東北戰場上,一上就是幾萬,這種肯定是招架不住的。
推薦閱讀:
※呂雉為什麼會嫁給當時一窮二白的劉邦
※墓葬雕像與歐洲騎士甲胄的演進【翻譯】一
※神農氏和炎帝究竟是不是同一個人?很多人都不知道
※17位國寶級歷史大家,聯手寫了部中國通史,好看到根本停不下來!
※傳承歷史 即是未來——太平品牌「老料新說」系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