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校長好多都不帶課?
時下,校長脫離教學一線,不上課的現象並不鮮見。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長,不乏教學經驗豐富的特級教師和名師,但當上校長後,就再也沒有上過課。校長是否上課並沒有硬性規定,之所以許多校長不上課其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是事物繁忙,沒有精力上課。很多校長不是不想上課,也非常清楚為了學校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應該上課。但擺在校長面前的現實是,每天都有行政事務要處理,確實沒有精力上課。現在的學校安全檢查、文明創建、參觀學習……教育內部的,上級指派的,臨時性的各種各樣的事物性工作,的的確確令校長分身乏術。還有一些會議,一些接待活動,加之,有的學校規模又大,很難有精力再帶課。
當下,不排除部分校長把自己當成了「官」,逐漸異化成了行政官員。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傳達一些文件,作一些報告,再不就是找老師談談話,平時簽簽字……幾乎脫離了教學一線,根本就沒有能力再去上課。確實,這樣的校長別進入課堂,否則,會誤導教師,誤人子弟的。
三是嚴抓管理,沒有必要上課。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校長,教學並非自身優勢,但懂管理,會用人,不上課一樣能把學校和老師管理好。當然,這樣的校長畢竟鳳毛麟角,作為校長業務精湛更有利於學校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長,按照教育發展規律,應該適當上一些課,否則脫離教學實際會給教育管理帶來很大的不便。學校是一個基層單位,教學是最主要的任務,不在一線上課的校長,對於學校和學生的發展定位,顯然會脫離實際。其實,我更多的時候佩服的還是魏書生,李鎮西這樣始終堅守一線的專家型校長。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來講講為什麼一個學校有好幾名校長吧!
一般來說,一個學校的校長會分為幾個:一個是正校長,總領學校的事務;一個是負責管理教學的副校長;還有一個是負責總務和後勤的副校長,也許還會有一個專門管德育的副校長。如果是九年一貫制的學校的,可能還會分為小學校長和初中的校長。
一般來說,正校長和管後勤的副校長是不會帶課的。要說原因的話,其實也很好理解:
正校長需要代表學校出席很多活動,參加很多會議。我雖然沒做過校長,但從各種媒體信息上也可以看到,每個月正校長都要參加很多教育系統乃至其他機構的會議,可謂「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往會場的路上」。再要求他帶課,既耽擱學校的發展也是對學生不負責的。
主管後勤的校長需要處理的事很繁雜。一個學校的正常運行,其實遠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麼簡單。學校的水、電、管道、教學設備、衛生、食堂等都需要人去管理,而這些都需要主管後勤的校長去統籌和安排。也許正因為後勤總務工作的繁瑣,大多數後勤校長都是體育老師出身。我個人覺得,後勤校長不帶課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全國的學校有千千萬萬個,每個學校的情況也千差萬別。不排除有人在校長的位置上尸位素餐,但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絕大多數從基層做上去的校長還是一直履行著一個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職責的。
事實上,有些校長的課上得特別受學生歡迎,在學校里的人氣很高呢!
希望能幫到您!
中小學校長手中根本沒有多大的權利,任何高一級的業務部門都可以檢查監督學校、校長,學校卻甚至是教育局也沒有權利力去監督,只能是被動應付層出不窮名目繁多的各種檢查,校長不上課,有人說你不懂業務,校長上課,又沒有充足的時間。舉個例子,都說上課不能接電話,可校長面對的是上級,不接能行嗎?可接呢,必然影響教學,而且讓一般老師看到,也是不行啊,起碼是知錯犯錯,唉,都不容易。只能希望沒有必要的檢查,就放中小學校長,學校一馬吧,經不起折騰啊,到頭來,受苦的只能是學生。本人不是校長,也沒有做過校長,只是平心而論,只有將教師和校長不再看做塑造靈魂之神,而是回歸到有責任之人,教育才能有好的出路。
現在的校長不是不願帶課,是不能帶課。第一:市教育局,縣教育局,縣政府內的各個科室召開的需要校長參加的會議,每年至少也有一百多次吧?有時幾個會議同時通知校長參加,沒辦法只能找「替身」。地處市區內的學校還好,坐公交一天往返與各個會場還能應付,地處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校長可就苦了,往返一次幾十甚至上百公里你就跑去吧!
第二是事物多。一年中每個學校的校長接到的各級紅頭文件不下百份吧?像雪片似的文件每份都是任務,每份都得安排望下安排分配督促檢查,上交任務完成的計劃,總結,方案措施,影像等過程資料。一般都是一份紙質的加蓋公章按時送交,一份電子版的髮指定郵箱。
第三,校長一般身兼數職。維穩領導小組組長,消防演練指揮部部長,防洪指揮部總指揮,防地震演練總負責,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課改領導小組組長,防校園暴力事件領導小組組長,未成年人道德思想道德教育總負責,陽光體育領導小組組長,減負領導小組組長,學校教師師德培訓處主任,防三亂第一責任人,素質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精準扶貧包干責任人,青年教師培訓處主任,校園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校園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寫不完。反正翻開每個學校的資料室看去吧,各項工作都要有機構設立一項,每一個機構組成校長都是頭兒。仔細數的話估計會有幾十個職位吧?
你叫校長還怎麼帶課呀?!
點擊「校園法治苗潤華」頭像+關注,與校園法律風險管理專家、中國兒童權利教育第一人苗潤華互動交流
大多數人認為校長是應該代課的。很多人看來,不了解課堂的校長,不走進課堂的校長的確不是合格的校長。這是對校長職業的一個定位,校長必須代課。
很多校長是無奈的,一個人的精力與時間是有限的。校長的很多時間都是在開會,工作緊張時,一天會開兩三個會。校長開會是不能曠會的,如果校長代課,只好曠課了,這算不算誤認子弟呢?
校長是有兩種類型的,一種是業務型的校長,一種是管理型的校長。業務型的校長是要代課的,即便上級領導不要求校長必須代課,只要是業務型的校長,自己也會自覺上課的,很多名校長都是業務型的校長,都的優秀的任課老師。這些校長倘若不上課,不代課,實在是一種人才浪費與損失。這些校長的成長比將帶動自己學校課堂的改變,因為這些校長關注教學。
管理型的校長其實大多是不願意代課的,原因是自己代課也不見得能代好!對於管理型的校長而言,上課成了一種負擔,他們或許更關注學校的管理與發展,思考更多的是教育與管理。
關注頂部「校園法治苗潤華」 頭像, 與校園法律風險管理專家、中國兒童權利教育第一人苗潤華互動交流
中小學校長不任課可能原因:(1)現在的學校涉及行政化太多,弄得忙著應付,任課會誤人子弟。(2)可能有的校長是外行領導內行,對教育教學,教材,教育規律,學校責任的擔當一無所知!我見過一學校的校長,當了幾年不懂評課,不懂下堂聽老師上課,一點都不去管教師中的業務水平如何!校長只會抓樓房建設,有責任的教師心裡干焦急。(3)認為自己有特權,認為自己沒任課也能評上職稱、晉陞、有更多時間跑關係,聯絡上級。(4)本身沒什麼文化素質,開會起來學生、老師都不想聽那種人。
對我國中小學教育長期存在的十大突出矛盾的思考
在我國各個領域的改革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當今社會,教育則更像一塊頑石,改革的口號喊了近二十年,而且比誰都喊得響,但常常是風聲大、雨點小,其中比較突出的矛盾至少有十個方面,至今都沒有找到有效的破解之策,這些矛盾是:
一、教育家辦學與官員化管校的矛盾
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教學有其專業的特徵;教師應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與絕技,學生應被充分尊重各自的認知規律和興趣愛好。一個好校長能成就一所好學校,就是要讓真正愛教育、懂教育、研教育的教育行家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和才華辦出各具特色的學校。但在我國的現狀是,幾乎所有學校的校長、副校長統統是上級任命而非競選的,相當部分校長之所以想當校長就是其不願在講台上堅守、不願在教學上吃苦。絕大多數校長的主要任務是管好學校、管好老師、管好學生,少有自己的辦學思想,不少校長都把自己當成官老爺和官太太,名、權、利、位是校長們追求的理想目標,不上課還能發號施令、既舒服又能賺錢,校長們研究的不是教育教學規律,而是如何搞定老師受尊重、如何討好上級往上爬,校長更像各個學校匆匆而過的政客,扎紮實實抓好考試成績就是最大的政績,什麼歷史傳承、學校特色、文化積澱等等似乎與已無關。行政體制下的官員化、僵硬化辦學模式當然培養不出有潛能的創新性人才,只能將更多聽話的學生培養成循規蹈矩的機器,同時,讓更多的老師在工作中失去自我。
二、學校均衡化與等級化的矛盾
大學教育是培養專業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場所,而中小學則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行為習慣、基礎知識的陣地。因此,中小學校應讓學生充分享有平行受教育的權利,學校理當均衡化,特別是教師配備上應均衡。各地在形式上也大力推行了所謂的均衡發展,但現狀則是各地無一例外的頑固堅持等級制辦學,每個地區都有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每所學校的老師也分為優秀教師的普通教師(按應試教育成績認定),學生更是從讀小學開始就人為的按學習成績進行了分流。其目的只有一個——保住本地優質生源,為能創造政績的高升學率儲備力量,其結果是重點學校人滿為患、門庭若市,普通學校門可羅雀、資源閑置。為追求優質教育的家長則是想方設法找關係、託人情、出重金往重點學校擠,名校周邊的學區房也成為了中國特色。中小學教育一天不真正均衡化,各種教育怪像、教育亂像就不可能銷聲匿跡。
三、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矛盾
我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大力倡導和推行素質教育,但到當前為止,應試教育卻愈演愈烈,比起提出素質教育口號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有眾多教育工作者自己都不清楚什麼是素質教育,更有一些教育官員和校長叫囂,考試出成績就是最好的素質,考不好,憑什麼拿績效?所以說,素質教育一天不動真格切實實施,應試教育的陰魂就一天不會自行散去。
四、個性特長培養與統一招生考試的矛盾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記憶能力、反應能力、理解能力。但受統一中考、高考甚至期中、期末考試的指揮棒牽引,學校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統一內容、統一要求、統一進度、統一模式上課,從而培養統一的「人才」,學生不能有個性發展,更不可能培養專長,只有考試科目上的培優補弱,如若不按考試科目學習、不按考試重點複習,哪怕你在其它方面有過人的本領,在學校都有可能成為差生。高中特別是大學如果不取消統一考試,培養個性行長的人才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五、教師淘汰制與教師終身制的矛盾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推行所謂的教師註冊制,從理論上好像可以打破教師鐵飯碗、取消教師終身制,但只要教師不違法亂紀,又有哪一位教師因不適合做教育而被轉行或被淘汰的呢?教育部還提倡校長、教師在不同學校實行交流制,教師在同一區域內交流是一件很好的想法和做法,在國外也實施的很好,但在我國卻完成走了樣:要麼在書面上交流,要麼應付式交流。因為學校有好壞之分、優劣之別,重點學校老師不願到薄弱學校,而薄弱學校老師卻紛紛嚮往優質學校,如果操作不到位,學校差距會越拉越大。如果不真正實行教師社保制,不真正讓教師自由流動,不真正讓學校和教師雙向選擇,教師的終身制、鐵飯碗永遠也打不破。
六、學校硬體均衡化與師資均衡化的矛盾
近些年,各地在辦學均衡化上採取了系列化的建設:達標學校建設、標準化學校建設、先進學校建設、素質化特色學校建設、現代化學校建設等等,這些工程在改善學校辦學硬體上應該說是有成績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但為什麼在控制學生擇校上收效甚微呢?其根本原因在於師資配備、學生入學上沒有實行均衡化,也許專家們會說,教師優劣無法量化評價,那為什麼重點學校引進人才又可以操作呢?說穿了,就是地方領導不想因本地學校均衡建設導致優質生源的流失,每個地區都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學校均衡化建設也只能永遠在路上。
七、全面評價學校與用升學率評價學校的矛盾
相信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在對學校的要求上大都是提倡全面評價的,但全面評價不僅麻煩,而且操作困難,加之社會也偏重看學校學生考了多少重點。用升學率評價,既方便,又顯現,大家都信奉一俊遮百丑,只要學校升學率高,其它方面就可以掩蓋,學生思想教育、行為教育、心理教育等等便成為副產品,目前,有些地方出現的校園欺凌、毆打老師、學生跳樓等等事件正是忽視學生法紀教育、抗挫教育的結果。只有利用全面加特色的考核方式引導學校辦學,才有可能走出單一用升學率評價學校的怪圈。
八、教師同工與不同酬的矛盾
不少學校一方面教職員工嚴重超編,另一方面一線教學人員又嚴重短缺,在吃鐵飯碗的體制下,免不了人浮於事,為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則只能想辦法招用臨時工,不少臨時工中不乏優秀老師,加之這些教師為確保工作穩定,往往比在編教師工作更賣力,成績更出色,但由於沒有編製,儘管乾的是相同的工作,完成的是同樣的任務,但報酬卻不及正式老師的一個零頭,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只能說也是中國特色的產物了。要解決這一現象,只有取消事業單位編製,實行聘用制,用規範的社會保險確保人員的自由流動。
九、教師職稱拓寬與指標限制的矛盾
近兩年,教育部為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僅將中學、小學職稱進行了統一,而且還增加了正高級,但廣大一線教師並沒有感受到教育部送來的紅利,相反,正高和高級教師職稱離那些理頭教學的老師越來越遠,到是少數有權力、有關係,有頭有臉的「精英」首先搶到的少得可憐的「紅包」,再次使正高、高級職稱與特級教師一樣成為少數人玩的遊戲。打開網路,但凡涉及教師職稱評定的消息或言論,看到的總是一片反對聲,眾多一線教師都強烈要求取消職稱評定,個中的根本原因在於符合任職資格的人越來越多,而政府下達的指標卻越來越少,為了控制符合資格的教師評上高一級職稱,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人事部門及各學校紛紛出台了五花八門的打分細則,除了普通話、計算機、繼教學分等硬條件必須達標外,專業考試成為第二道門檻,然後是國家及省市先進、教學比武、論文獲獎或發表等等等等逐一量化成分數,而這些分數往往又會因地而異、因校而異、因人而異,比如各地將特級教師作為評選正高的必要條件,就擋住了一大批不善於投機鑽營的骨幹教師,造成許多人為的不平等因素。矛盾的積累讓一批批熱愛教育教學的中老年教師心寒,不少教師在學校踏實工作了一輩子,卻只能望高興嘆,抱憾終身。有識之士指出:教師職稱評定只有去行政化、去指標化、去利益化,讓第三方評審,才有可能破解難題。
十、教無定法與教學模式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科學道理,不同地方有不同實際、不同學校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師有不同風格、不同學生有不同特點,只要適合學生髮展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都是好法,但近些年,自從國家實施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以來,一股股從山東、江蘇等地吹過來的教改之風,尤如「東方風來滿眼春」,什麼「課堂超市」「先學後教」「和諧互助」,什麼「教學案」「一二三四」「高考加工廠」等等,不僅讓各地教育官員紛紛效仿,而且讓各個學校趨之若鶩,廣大教師在眼花繚亂的教學模式的學習中,不僅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失去了自我和方向,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到頭來卻弄得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教育教學行家必須懂得:取來辦學真經,不可簡單複製。
社會本來就是一個錯綜複雜矛盾統一體,中小學教育中的矛盾也遠不只這簡單的十種,這些矛盾的產生與存在,除國家教育部應深入思考、尋找破解之道外,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個學校、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及社會有識之士都應做出相應的努力,筆者只是想將這些問題拋出來,以期引起主管部門、教育專家、教學行家的重視,共同為實現教育強國的夢想添磚加瓦。
梁大悅
校長職業化專業化主要任務應是辦好學校
有很多人希望校長繼續上課,以承擔教學責任,也便於了解教學。但這並非現代學校管理理念。以前,由於人力資源緊張,在使用人才時,鼓勵雙肩挑,既做管理,又搞教學。這種人才使用方式,對於不發達地區的小規模學校,還會繼續存在。但對於現代學校,包括大學、中小學,不應把教學、科學研究作為校長的職務內容之一,應該讓校長做職業化校長,即把所有精力都用於管理學校上,用管理一所學校的業績來評價校長的貢獻。
管理學校是一項重要工作,尤其對辦學規模很大的學校,這不是校長以兼職的狀態就可以做好的。在國外,有的國家是明確禁止校長再進行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原因在於,除了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外,這可能產生利益衝突,校長利用手中的行政權為自己謀求教育利益和學術利益。我國其實也存在行政通吃的問題,評名師,很多被校長佔據,評高級職稱,普通一線教師沒有份。
只要建立好的制度,校長不用上課,照樣會了解一線教學、教師,反之,如果學校沒有好的制度,哪怕校長課上得再好,學校的管理可能會很亂。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學校的管理應該實行民主管理。在校內,行政權、教育權、學術權應該分離。學校應該成立教師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分別負責教育事務管理和學術事務管理,校長的職責是負責行政,落實教育管理和學術管理決策,為師生服務。
好校長和好教師會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一名好校長,不在於上好課,而在於懂教育、懂教育管理,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為學校辦學獲得更多社會資源。
謝邀!現在中小學中校長不代課的現象十分普遍,已經見怪不怪了。許多校長對自己不代課也習以為常,心安理得。我自己所經歷的學校,校長基本上是不代課的,甚至部分中層領導也不代課。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校長不代課這種現象的發生呢?我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現在的學校教育工作受行政干預過多,校長成了全職行政領導,繁雜的行政事務已使得校長焦頭爛額,那裡還能顧及代課的事情呢?即使代了幾節課,也常常因行政公務而耽誤上課。與其這樣,還不如不代課。
二是,許多校長缺乏主動代課的意識,有高人一等,高高在上的思想作怪。相當一部分校長認為自己是管理者,是管理學校的,而不是為學生上課的。上課是教師的事情,自己只要管理好師生,保障校園平安,提高辦學質量就行了。
三是,相當一部分校長也有代課的想法,但怕代課效果不如一般教師,被人瞧不起,影響自己在師生中的威信。於是,就打消了代課的念頭,加入到了不代課校長的行列。
其實,作為校長代課是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的,通過代課校長就可以了解教學、了解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教改。那麼,怎樣才能改變校長不代課的現狀呢?
一要減少行政事務,讓校長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備課、去教研。校長也要有排除干擾的主動意識,科學協調各種事務,讓處理行政事務與為學生代課互不影響。二要嚴格執行領導班子代課的規定。一般學校都有規定,校長每周須代4至6節課。作為校長應該帶頭執行規定,為師生做表率。三要有主動代課的強烈意識,讓自己成為教育家。只有教育家管理學校,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水平,辦優質教育。
現在職稱評定向一線教師傾斜,校長們也想代課啊!可是我覺得他們也挺忙的,開不完的回憶,迎接不玩的堅持,每天忙的焦頭爛額的,怎麼有時間?
推薦閱讀:
※緣在學校的主頁
※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徐志剛
※中影答疑——哪些大學有舞蹈專業
※數1億粒米?畫30天月亮?學校的這些奇葩作業把家長逼瘋了.....